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糞便常規檢查中檢出夏科

邢國慶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

患者, 女, 26歲, 因長期腹痛, 腹脹, 腹瀉就診於我院消化科病區。 臨床診斷為克羅恩病。 並於入院第二天早上留取大便送於我科進行化驗。 大便外觀呈黃色稀糊狀, 在挑取大便塗片時發現有部分粘液成分。 下圖是手機拍攝的鏡下部分:

從上鏡下我們可看到視野中存在白細胞, 偶見個別紅細胞, 且在鏡下發現了夏科-雷登結晶。 上班這麼長時間還是第一次遇到該結晶,

之前一直都是在圖譜和教科書中遇到。 夏科-雷登結晶在糞便中出現還是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我們知道夏科-雷登結晶通常為菱形無色透明的指南針樣, 邊緣具有一定的折光性, 大小不等, 是噬酸粒細胞破裂後噬酸性顆粒相互融合而成。 多見於肺吸蟲, 阿米巴痢疾, 鉤蟲病, 過敏性腸炎患者的糞便中。

就該病例而言, 臨床診斷為克羅恩病, 其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性疾病, 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為炎性腸病(IBD)。 而過敏性腸炎也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疾病, 目前認為該病與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兩者在臨床表現類似, 主要都是以腹痛和慢性腹瀉以及粘液便為主要表現。

後者常見於青年, 女性多餘男性。 兩者在治療上也有明顯區別, 比如前者可用抗生素抗炎處理, 而後者一般是慎用抗生素的, 否則會加重腸道功能紊亂。 作為檢驗者在治療方面也不便於班門弄斧, 需有專業人士專業對待。

由於在糞便常規檢查報告單中未設置夏科-雷登結晶這一項, 隨在備註欄進行備註簽發結果。 並與主管大夫進行電話溝通, 表明自己的想法去輔助臨床做好診斷, 使其治療可更具有傾向性和目的性。

後記:糞便常規檢驗可以說是檢驗科比較髒和比較累的一項工作, 標本量大, 且每一份標本都需要塗片鏡檢, 這就需要檢查者有足夠的責任心和耐心, 能夠做到認真對待每一份標本, 鏡下多移動視野進行觀察,

可能就是在你不經意多看的那一眼就會發現問題。 其次, 要做好檢驗與臨床的溝通工作, 發現問題後要與臨床進行溝通協助臨床診斷治療, 將我們檢驗人的智慧也貫穿於臨床, 長期以來我們在臨床的威信勢必也會提高, 從而做到相互信任。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