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需要勇氣 勇氣源于自信

在24日國新辦舉行的科技工作者媒體見面會上, 5位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 以自身科研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 創新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

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九大強調了科技創新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對於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說, 什麼是創新,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的話很有代表性。 創新就是要做出一些別人還沒做過的事。 朱日祥和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蔣立新、東北大學教授王昭東、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王秀傑,

分別向與會者分享了創新活動心得。

朱日祥長期從事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 在地磁極性倒轉、地磁場與地球深部過程相關性以及沉積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的成果。 他認為, 從事基礎研究, 第一位的就是發前人所未發之聲。 他曾與同行交流心得, “如果我們寫出來的文章和愛因斯坦寫的文章一模一樣, 我覺得一點兒意思也沒有”。 同樣, 駱清銘在讀博階段, 大膽改變研究方向, 把紅外技術應用於生物技術研究, 從而取得了創新性成果。 他所帶領的團隊, 在世界上繪製出第一套單神經元分辨的小鼠全腦三維結構圖譜。

創新需要勇氣, 勇氣來源於自信。 5位科學家在科研道路上, 都曾遇到重重困難, 他們在資料缺乏、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 在別人並不看好的質疑聲中, 敢於迎著困難上, 堅忍不拔、鍥而不捨, 一步一個腳印, 堅持走自己的路, 既尊重科學規律, 知己知彼, 借鑒並尊重前人創造的經驗成果, 又勇於挑戰權威, 突破自我, 從而贏得創新目標的實現。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的創新成果。 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中, 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敢為人先和敢於勝利的創新精神, 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創新的宏偉事業。 “我們趕上了科技創新最好的時代!”這是5位科學家的共同心聲, 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切身感受。

党和人民對廣大科技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 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動營造了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 新時代裡, 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迎來創新活力的迸發, 我國必將迎來又一個科學的春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