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窩仔豬,只有兩頭小豬皮膚發黑,怎麼回事兒?

今天有養殖戶給我發來這樣一張圖, 諮詢我:老師, 你看看中間這兩頭小豬是什麼病?肯定是豬(滲出性)皮炎。

豬滲出性皮炎主要由豬葡萄糖球菌引起的一種接觸傳染性皮膚病。

當豬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膚、黏膜破損時, 病菌便乘虛而入。 該病主要感染1~5周齡的仔豬, 但強毒株也能造成更大的豬發病。 近年來個別豬場偶有發生, 往往誤診為疥蟎病, 延誤正確的治療時間, 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因此, 養豬戶要分清楚什麼是豬滲出性皮炎, 什麼是豬疥蟎, 以免進入治療誤區。

豬滲出性皮炎:

仔豬感染後首先是眼圈周圍、嘴角周邊的皮膚呈黑色痂殼, 隨後頭、面部皮膚全部呈黑色痂殼, 逐漸蔓延至頸、胸腹、背部及四肢, 周身像被煤焦油塗抹一樣, 皮膚形成皺褶, 被毛粘結在一起。 嚴重的, 皮膚黑色痂殼脫落形成爛斑。 5~10天內整窩仔豬相繼傳染患病, 症狀相同。 另一特徵是病豬發出一種特殊的難聞的臭味, 被毛成束異臭, 這兩點有別於其他豬皮膚病。

患病仔豬生長停滯, 行動遲緩, 哺乳減少, 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 多逐漸衰竭死亡。

豬疥蟎的發病症狀:

豬疥蟎以劇癢、脫毛、結痂、皮膚龜裂為發病特徵,

且具有高度接觸傳播的體外寄生

蟲病。 病豬常在牆壁、豬欄、圈槽等處摩擦病變部位, 嚴重時造成出血, 結締組織增生和皮膚增厚、局部脫毛形成結痂。 由於劇癢影響病豬正常的採食和休息, 病使消化、吸收機能紊亂。

對有明顯症狀的疥蟎病, 根據發病季節、劇癢、患部皮膚病變等確診;症狀不明顯時, 需要刮取健康與病患交界處的痂皮檢查有無蟲體進行確診。

豬滲出性皮炎的防治方法:

葡萄球菌一般被認為是條件性致病菌。 因此, 加強豬群飼養管理, 特別是仔豬出生、斷奶時的管理, 合理搭配飼料以增強抵抗力。 同時, 要搞好環境衛生, 對豬體、圈舍、場地定期徹底消毒, 殺滅病原。

治療:根據藥敏試驗和臨床症狀, 採用全身治療和局部用藥相結合的原則。 病豬均肌注鹽酸林可黴素, 5~7天;有脫水症狀的病豬用口服補液鹽補液;表皮病變較嚴重時, 採用生石灰水上清液清洗仔豬有結痂部位, 將結痂清洗乾淨後, 用紅黴素軟膏塗抹, 2次/天。 輕症病例治療效果顯著,

有的可以耐過自愈。 重症病例經治療5~7天痊癒, 但影響發育, 出欄時間延長。 嚴重病例治療效果不佳, 死亡率較高。 加微信最新的豬場疫苗防疫程式發送給您, 還能掌握豬病、瞭解豬市行情、提前獲知政策價格, 養豬真的再無憂慮。 還等什麼, 三萬多養殖戶都已經加了 【xumulaoshi (畜牧老師)】, 同時獲得免費的豬病技術指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