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透視中國經濟“壓艙石”

專家圓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服務業研究室副主任陳麗芬

(排名不分先後)

連續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4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翻開2017年中國經濟的“成績單”,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尤為明顯。 不僅如此,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 消費結構亦在持續優化, 升級態勢明顯。 2018年, 消費能否延續往昔榮光並釋放更大潛能, 更好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本報特邀業內權威專家, 一同透視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Q1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當前中國的消費結構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即恩格爾係數從2016年的30.1%降到2017年的29.3%, 反映出居民消費結構在改善。 您認為當前中國消費結構改善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哪個領域的結構改善給您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

張威:從國際比較看, 恩格爾係數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匯率因素、物價因素的干擾, 是國際社會較為公認的反映居民生活水準的主要指標。 近年來中國居民恩格爾係數下降較快, 反映出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 這與居民收入水準提升、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共用經濟發展成果的社會現實。

當前中國居民消費結構改善突出表現為服務消費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主引擎, 如北京、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居民的服務消費支出已經超過商品消費支出。 2017年, 中國居民消費加速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享受型消費轉變, 餐飲娛樂、文化休閒消費持續旺盛, 電影票房收入增長了13.5%,

旅遊消費預計全年增速達15.5%。

陳麗芬:中國消費結構優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商品消費結構優化, 食品消費支出占比逐步降低, 恩格爾係數呈逐步下降的趨勢。 二是服務消費占比提高, 居民消費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趨勢明顯。 三是城鄉發展日益協調, 鄉村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於城鎮。 四是區域消費結構日益平衡, 東部地區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和支撐力量, 同時中西部地區消費的增速也在不斷加快。

農村消費加速給我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 隨著電商進農村、農商互聯、暢通城鄉雙向流通管道等一系列措施的推進, 農產品上行加速, 農村創業就業機會增加, 農民收入增加,

農村消費環境改善, 農村消費總量增加。

趙萍:當前中國消費結構改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 商品消費增速整體保持穩定, 但是在總消費中的占比明顯下降, 服務消費的占比和增速則明顯提高。 這意味著當前人們在消費方面從原來追求物質方面的滿足, 轉向了更多元化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 商品消費結構也出現了明顯改善, 體現在生活必需品消費保持穩定增長, 但在總消費當中的占比呈下降的走勢, 中高端消費占比和增速則明顯提升。 這意味著在商品消費方面, 人們已經從生存型消費轉向了發展型消費。

2017年, 生活類服務消費需求旺盛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增速都非常快,

隨著上述領域供給短板逐漸補齊, 消費釋放得非常明顯。 以娛樂消費為例, 2017年國產電影走出頹勢, 票房收入呈快速增長態勢, 《戰狼2》以56.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成為全年消費領域的一大亮點。

Q2

中國的消費已連續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基數已經很大的背景下, 您預計2018年消費還能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嗎?2018年消費增長將呈現出怎樣的態勢?

張威:中國消費連續14年增長應該說來之不易, 特別是在過去幾年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消費也保持了較高增速, 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 在這背後, 中國推出的一系列擴消費政策發揮了較好作用。

2017年,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未來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消費最主要的目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單純的規模擴張已經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結構升級將成為2018年消費發展最顯著的態勢,消費者的品牌、品質、品位意識將進一步提升,對品質和體驗的消費訴求增加,線上線下融合加快,城鄉區域消費差距持續縮小,消費的國際化程度提升。

趙萍:2018年中國消費仍會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可能比2017年略低一點,但基本上還是能達到兩位數增長。

預計2018年消費發展態勢將呈現兩大特點:第一,技術創新將引領消費進一步增長。互聯網、人工智慧等相關的技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相關創新型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湧現,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新產品、新服務種類會更多,從而刺激一些新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第二,消費將更趨平衡。無論是中東西部地區還是城鎮與鄉村,區域之間的消費增長都將更加平衡。此外,進口商品消費和國產商品消費也將比2017年更趨平衡。

整體來說,2018年中國消費增長的品質可能比之前更好,消費增長的持續性也會更加穩定。

陳麗芬:2018年消費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會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或下降,消費依然會發揮經濟發展“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等將推動消費的區域結構更加均衡。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逐漸轉向更高性能、更高品質和更高檔次的新型消費,消費模式變得更加理性化和綠色化。新興消費業態與消費體驗將成為消費最大的熱點和亮點,如資訊消費、文化消費、體驗消費等。消費環境治理得到強化,執法更趨嚴格。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消費供需兩側將更加適配,中國將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培育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企業長遠發展需要的新供給、新動力,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品質、提升供給層級以及豐富供給形態引領中國供給體系新常態,實現產品結構高端化調整,使有效供給更加充足。

Q3

消費已連續四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毋庸贅言。您認為2018年中國在擴消費方面還有哪些抓手?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還需做好哪些工作?

張威: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原因包括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初現,世界經濟形勢好轉、外需增加等,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達到了58.8%,凸顯出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較為穩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發揮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這一部署對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從2018年來看,中國擴消費機遇與挑戰並存。從機遇看,2017年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為消費增長奠定了基礎,居民對旅遊、餐飲、娛樂、教育、養老等消費需求旺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必將促進國內進口消費快速增長、境外消費回流顯著增加;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流通領域的深度應用將使居民消費更加便利、安全、放心。從挑戰看,中國仍需解決消費環境不夠優化、消費者權益保障仍有待加強等問題,消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陳麗芬:中國推動消費升級需完成四大任務:一是保供穩價適消費,注重發展農村消費與社區消費,惠及民生。推進傳統零售管道下沉,“下鄉”佈局。支持社區商業業態創新,推動商業融入居民的生活半徑,滿足社區全需、全時、全年齡消費。

二是轉型升級促消費,推進存量優化與增量優質,促進產品、產業和服務升級。以傳統行業升級優化存量供給,以新興行業發展擴大增量供給,讓供給側跑贏需求端,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進產品品質升級,弘揚工匠精神,對標國際一流的供給體系,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經濟升級,滿足消費者在物質與精神層面的需求。

三是無中生有創消費,加快技術創新與精准供給結合,引領潮流。緊抓消費理念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消費方式向個性化和定制化轉變的重要機遇,以技術創新和精准供給挖掘消費新潛力,培育消費新動力。

四是優化環境保消費,兼顧政府有為與市場有效,完善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原則。以“政府有為有度、市場有序有效”為導向,內貿流通通過深化改革補齊制度短板,優化消費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政策制度制定、服務企業上做加法。

趙萍:2018年為了保證消費平穩增長並進一步提升增長的品質,中國應在以下四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積極鼓勵創新,通過創新來激發新的消費潛力,打造新的消費亮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降成本、補短板,為消費增長提供更大、更多的驅動力。

第二,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引導企業加強環境治理,鼓勵企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綠色有機健康的產品,從而引導消費理念轉向綠色消費。與此同時,財政補貼、融資等方面的政策也要跟上,為綠色消費提供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四,要破除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消費增長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未來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消費最主要的目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單純的規模擴張已經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結構升級將成為2018年消費發展最顯著的態勢,消費者的品牌、品質、品位意識將進一步提升,對品質和體驗的消費訴求增加,線上線下融合加快,城鄉區域消費差距持續縮小,消費的國際化程度提升。

趙萍:2018年中國消費仍會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可能比2017年略低一點,但基本上還是能達到兩位數增長。

預計2018年消費發展態勢將呈現兩大特點:第一,技術創新將引領消費進一步增長。互聯網、人工智慧等相關的技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相關創新型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湧現,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新產品、新服務種類會更多,從而刺激一些新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第二,消費將更趨平衡。無論是中東西部地區還是城鎮與鄉村,區域之間的消費增長都將更加平衡。此外,進口商品消費和國產商品消費也將比2017年更趨平衡。

整體來說,2018年中國消費增長的品質可能比之前更好,消費增長的持續性也會更加穩定。

陳麗芬:2018年消費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會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或下降,消費依然會發揮經濟發展“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等將推動消費的區域結構更加均衡。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逐漸轉向更高性能、更高品質和更高檔次的新型消費,消費模式變得更加理性化和綠色化。新興消費業態與消費體驗將成為消費最大的熱點和亮點,如資訊消費、文化消費、體驗消費等。消費環境治理得到強化,執法更趨嚴格。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消費供需兩側將更加適配,中國將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培育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企業長遠發展需要的新供給、新動力,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品質、提升供給層級以及豐富供給形態引領中國供給體系新常態,實現產品結構高端化調整,使有效供給更加充足。

Q3

消費已連續四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毋庸贅言。您認為2018年中國在擴消費方面還有哪些抓手?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還需做好哪些工作?

張威: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原因包括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初現,世界經濟形勢好轉、外需增加等,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達到了58.8%,凸顯出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較為穩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發揮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這一部署對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從2018年來看,中國擴消費機遇與挑戰並存。從機遇看,2017年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為消費增長奠定了基礎,居民對旅遊、餐飲、娛樂、教育、養老等消費需求旺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必將促進國內進口消費快速增長、境外消費回流顯著增加;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流通領域的深度應用將使居民消費更加便利、安全、放心。從挑戰看,中國仍需解決消費環境不夠優化、消費者權益保障仍有待加強等問題,消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陳麗芬:中國推動消費升級需完成四大任務:一是保供穩價適消費,注重發展農村消費與社區消費,惠及民生。推進傳統零售管道下沉,“下鄉”佈局。支持社區商業業態創新,推動商業融入居民的生活半徑,滿足社區全需、全時、全年齡消費。

二是轉型升級促消費,推進存量優化與增量優質,促進產品、產業和服務升級。以傳統行業升級優化存量供給,以新興行業發展擴大增量供給,讓供給側跑贏需求端,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進產品品質升級,弘揚工匠精神,對標國際一流的供給體系,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經濟升級,滿足消費者在物質與精神層面的需求。

三是無中生有創消費,加快技術創新與精准供給結合,引領潮流。緊抓消費理念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消費方式向個性化和定制化轉變的重要機遇,以技術創新和精准供給挖掘消費新潛力,培育消費新動力。

四是優化環境保消費,兼顧政府有為與市場有效,完善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原則。以“政府有為有度、市場有序有效”為導向,內貿流通通過深化改革補齊制度短板,優化消費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政策制度制定、服務企業上做加法。

趙萍:2018年為了保證消費平穩增長並進一步提升增長的品質,中國應在以下四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積極鼓勵創新,通過創新來激發新的消費潛力,打造新的消費亮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降成本、補短板,為消費增長提供更大、更多的驅動力。

第二,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引導企業加強環境治理,鼓勵企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綠色有機健康的產品,從而引導消費理念轉向綠色消費。與此同時,財政補貼、融資等方面的政策也要跟上,為綠色消費提供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四,要破除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消費增長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