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0%拿1百萬和50%拿1個億,你選哪個?

在今年羅振宇剛剛結束的跨年演講中, 再次提到了一個概念, 概率思維。

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及實踐, 我越來越發現, 把同樣公平的機會放在很多人面前, 不同的演算法必然導致全然不同的選擇, 而不同的選擇又會導致全然不同的結局。

開始的時候講到一種思維說的是“概率權”。 核心概念就是說, 如果你想自我成就, 而不是圖什麼歲月靜好, 那麼就有兩個行為要點:

第一, 小概率的事, 看起來成本再小也不能做。

比如說, 工作找個鐵飯碗, 想發財買彩票之類的, 這就是把自己鎖定在小概率裡面, 是肯定不能成功。

第二, 就是反過來, 如果一件事可以確定地提高成功的概率, 哪怕暫時看起來成本高, 收益模糊, 也應該要做, 比如我們一直提倡的終身學習。

市面上很多書講“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說的本質其實就是這個。

這個時代,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的思維模式;而在所有的能力中,

選擇及決策的能力卻再次被推到了風頭浪尖, 漸漸成為很多人命運的轉捩點。

而概率思維無疑是一件強大的思考武器。

一、被很多人放棄的“概率權”

讓我們回到一道經典的題目上來。

你面前有兩個按鈕, 一個紅按鈕, 一個綠按鈕。

按下紅按鈕, 你會有100%的概率獲得100萬美金;按下綠按鈕, 你有50%的可能性獲得1億美金。 你的選擇是什麼?

很多人願意選擇確定的100萬美金, 因為他們無法忍受50%概率的什麼也拿不到;

少數人願意冒險選擇50%的1億美金, 但仍有50%的概率就是什麼也沒有。

事實上, 這根本就不是一道選擇題。

1、沒有勝算, 還不到“選擇”的時候

我們把紅綠色按鈕換成職業或生活中的任何兩個衝突事件, 你會發現問題大同小異, 例如:

我厭倦了現在的工作, 想找一份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你說我該怎麼辦?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 現在想重返職場, 你覺得我是該繼續原來的職業方向呢, 還是轉向兒童教育方面的工作呢?

我是一名應屆畢業生,

你說我是該考研呢, 還是出去找工作呢?

......

你會發現, 在按鈕的題目中, 你是知道概率的, 而上述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那就是每個選擇的勝算多少並不清晰, 於是當你問及——

.你能說說你對哪些職業感興趣嗎?

.哦?你為什麼會想到做兒童教育呢?你覺得自己具備哪些條件和資源呢?

.你考研的方向有想好嗎?是繼續現在的專業, 還是有其他的職業夢想?

......

很多人就再也沒了聲音。

因為, 他們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也沒做任何準備, 更談不上任何勝算了。

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選擇的假像”。

如果你的困惑屬於這種範疇, 相信我, 現在還沒有到選擇的時候, 你需要做的, 是去嘗試並接收回饋, 評估下自己能做成這件事的概率有多大。

概率越高, 勝算越大。

但概率大的一定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2、選擇的陷阱:稀缺思維

回到按鈕的那個問題上來。

如果你讓一個窮到鍋都揭不開的人來選擇, TA毫無猶豫地選擇100%概率的100萬美金, 因為100萬美金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不是嗎?何況還是100%確定擁有?

所謂稀缺心態, 又稱“稀缺俘獲大腦”、稀缺思維, 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稀缺心態, 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 當我們的大腦被稀缺俘獲的時候, 我們會專注於解決目前的稀缺狀況, 而錯過更重要的選擇和時機。

很多人的職業選擇正是基於“缺什麼找什麼”的決策方式:缺錢了, 就去找能賺錢的工作;做過才發現, 還是穩定好, 於是就拼命進體制內;到了體制內又發現, 裡面的工作量及壓力只增不減,不僅要做事還要會來事,不僅要苦幹還要會處關係,於是多年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困境中,禁不起一絲風吹草動。

這正是選擇紅色按鈕的思維本質:你是獲得了100萬美金,但花完之後,你依然一貧如洗。

3、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扼殺了很多可能性

在按鈕的選擇裡,很多人把它當做了一個選擇題,於是苦苦糾結到底選哪個好。

事實上,不論選擇哪一個,都不是最優解。

1)、選擇穩定,註定與財富無緣

如果你選擇了紅色按鈕,也就意味著放棄了風險。

按照期望值估算,紅色按鈕的期望值=500萬*100%=500萬美金,綠色按鈕的期望值=1億元*50%=5000萬美金。

如果你選擇了紅色按鈕,就意味著放棄了更高期望值的選擇機會,你心甘情願地交出或轉移了風險,選擇了最穩定但收益最小的那項選擇。

這是很多人註定與財富無緣的根源。

很多打工族都在抱怨自己的工資少,是啊,按理說企業價值是由員工創造的不假,但為何老闆的收入遠遠大於員工呢?

那是因為,財富這件事情本身就自帶風險屬性。

企業的定義中明確寫道:“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其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才是關鍵。

老闆賺錢的時候身價千萬甚至上億,這只是很多人看見的光鮮;人們看不見的是,在遭遇業務下滑、行業衰退的環境下,老闆也是最操心的那個,因為一旦企業玩完,員工不過是失去了一份工作,而老闆可能損失的是全部家當。

而不願承擔風險或者缺乏風險意識的人,只能通過讓渡風險獲得最低的收益。

2)、不顧一切的冒險,有可能是一場笑話

按照前面的分析,選擇紅色按鈕的註定與財富無緣,那麼選擇綠色按鈕,就一定完勝嗎?錯。因為還有50%的概率一無所有。

心理學中,人們對失去的在意程度往往大於得到的。

試想一下,你滿懷希望地按下了綠色按鈕,結果什麼也沒有;而身邊的保守派們卻毫無懸念地淨賺100萬,你心裡當真能平衡嗎?

來,讓我們把場景再次切換下:

朋友B最近好不苦惱。

B一開始是一家大企業的工程師,眼見著身邊的同學創業的創業,B的內心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在一名同學的煽動下,B辭去了工作,和這位同學創辦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一開始他們的願望是良好的,方案也是完美的:先通過拍兒童教育類視頻吸引目標使用者關注,有了一定的粉絲基數後,再對接一些兒童品牌嫁接廣告賺取收益,等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自然會吸引來天使投資人對他們進行X輪投資......

然而沒到兩年的功夫,B和他的同學合夥的這家公司早已入不敷出,經營陷入了危機。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當B打電話徵詢我的意見時,我就問過他這樣幾個問題——

.對於兒童教育領域,你是否熟悉或擅長呢?

.你對兒童教育方面的視頻內容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你認為你們的視頻和其他兒童教育類視頻的差異和特點在哪裡呢?

.你和你同學之間的分工及責權歸屬有沒有明確呢?

.有沒有必要請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幫你打點呢?..

還沒等我把問題問完,B就掛了電話。

前不久B又給我打來電話,他說當時腦袋一股熱,根本不願去思考我的問題;現在的他懊悔不迭,如果早一點思考這些問題,或許就不至於走到今天的困境了吧?

我告訴B,當年我之所以問那些聽起來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叫做“評估風險”。

3)、概率思維:風險有價值,但需要控制

真正說來,概率思維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它強調的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論思想,而是一種“如何將夢想落到實處”的有效思考方式。

事實上,概率思維正是很多投資人及金融人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被實踐證明是有效且具有實踐意義的。

再回到最初的按鈕問題上來。

我們把綠色按鈕的風險進行分解,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有很多解決途徑。

按照上述分析,綠色按鈕的預期價值為5000萬元,也就意味著你手中有一個價值5000萬元的機會。

你可以把這個機會分享給身邊的人,你告訴他:“我現在有一個按按鈕的機會,如果運氣好,我有50%的可能性拿到1億美元,你要不要參與?如果你想賭一把,我把這個機會按200萬美金的價格分享給你。遊戲規則是,你給我200萬美金,我將代表我們兩個人按按鈕。我可以承諾的是,如果我中了1億美金,我分你5000萬元;如果我一分錢沒中,這200萬元也不會歸還給你。”

你會問,會有這樣的傻子嗎?扔200萬美金只為了一個50%的賺錢機會?

想想看,現實中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意外險的本質是什麼?概率。

你每年砸那麼多錢買意外險,保險公司堵的就是你出事的概率——如果你沒有出事,你的這筆錢保險公司就賺了;如果你出事了也無妨,很多人和你一樣買了這個險種,用他們的錢賠付你的錢。

沖淡概率風險的第一個常用方法,增加基數。

比如投保的人越多,保險公司賺錢的概率越大,就是這個道理。

再來,我現在發現了一處礦藏,裡面很可能有鑽石,並且這個概率還不小,但我沒有資金雇傭工人挖礦,於是我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一個土豪C,C可能會出錢可能不會出錢,沒關係,我再把這個消息分享給土豪D——以此類推,當我分享的受眾越多,自然會有人願意和我合作,轉嫁我的風險。

這是沖淡概率風險的第二種方法,分享。

二、賺大錢的邏輯:和概率做朋友

1、這個時代很可能已經不存在絕對“有前景”的職業

按照概率思維,如果一種職業被大眾認為賺錢的概率越大,它的價值一定會被稀釋,也就意味著,這裡越來越賺不到錢或者很難賺到錢。

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藍海”、“紅海”領域。

“藍海”是指新的領域,因為沒有人涉及,因此海面還是呈現藍色,風景獨好;

而一旦成為“紅海”,就意味著無數人湧入海裡拼命廝殺,一時間刀光血影,取而代之的是紅色的海水。

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們所處的職業環境還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意味著,那個時候大家的職業發展遵循一條線就可以,比如你今天選擇了當教師,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很可能就是省級優秀教師,坐收職業收益就好了。

而今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打破這種穩定的職業環境,它把很多職業週期壓縮再壓縮,甚至一個職業存活的週期根本捱不過五年。

因此,我們必須用概率思維去思考:面對千變萬化的職業環境,我該如何運用已有的能力進入更高的價值空間?

這種生存策略,就像是靈活的猴子,在原有起點的基礎上,一次次遷徙,最終達到跨越與突破。

2、連結與分享將產生巨大的勢能

如前文分析,想要轉嫁風險,你可以選擇增加基數,也可以選擇分享給更多人,或者同步進行,而同步進行的策略,就是時下火熱的“流量思維”。

在這個時代,比起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你能夠連結多少人,才能談及辦成一件怎樣的事情。

這裡面就涉及到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你喜歡和誰打交道、你為人處世的方式是怎樣的,等等。

例如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下,很多職場人也在網路上有著不同的分身,他們進行孜孜不倦的分享與輸出,一步步增大了概率,漸漸地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小雨(化名)是2016年上半年我的一位諮詢者,主業是資料分析師,同時她還是個愛美的姑娘,業餘時間喜歡瑜伽,身材及臉蛋也是超級棒。

前不久小雨給我發來了回饋,如今的她在一些健身軟體上小有名氣,有了不少的追隨者,她開始錄製視頻給更多的人傳播瑜伽,漸漸地,就在2017年下半年,小雨首次嘗試舉辦了一次線下活動,前來參加活動的有20多人,最終報名小雨瑜伽私教課的有5人,這讓小雨嘗到了甜頭,也賺取了一筆不菲的收入,甚至超過她一年的收入總和。

裡面的工作量及壓力只增不減,不僅要做事還要會來事,不僅要苦幹還要會處關係,於是多年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困境中,禁不起一絲風吹草動。

這正是選擇紅色按鈕的思維本質:你是獲得了100萬美金,但花完之後,你依然一貧如洗。

3、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扼殺了很多可能性

在按鈕的選擇裡,很多人把它當做了一個選擇題,於是苦苦糾結到底選哪個好。

事實上,不論選擇哪一個,都不是最優解。

1)、選擇穩定,註定與財富無緣

如果你選擇了紅色按鈕,也就意味著放棄了風險。

按照期望值估算,紅色按鈕的期望值=500萬*100%=500萬美金,綠色按鈕的期望值=1億元*50%=5000萬美金。

如果你選擇了紅色按鈕,就意味著放棄了更高期望值的選擇機會,你心甘情願地交出或轉移了風險,選擇了最穩定但收益最小的那項選擇。

這是很多人註定與財富無緣的根源。

很多打工族都在抱怨自己的工資少,是啊,按理說企業價值是由員工創造的不假,但為何老闆的收入遠遠大於員工呢?

那是因為,財富這件事情本身就自帶風險屬性。

企業的定義中明確寫道:“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其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才是關鍵。

老闆賺錢的時候身價千萬甚至上億,這只是很多人看見的光鮮;人們看不見的是,在遭遇業務下滑、行業衰退的環境下,老闆也是最操心的那個,因為一旦企業玩完,員工不過是失去了一份工作,而老闆可能損失的是全部家當。

而不願承擔風險或者缺乏風險意識的人,只能通過讓渡風險獲得最低的收益。

2)、不顧一切的冒險,有可能是一場笑話

按照前面的分析,選擇紅色按鈕的註定與財富無緣,那麼選擇綠色按鈕,就一定完勝嗎?錯。因為還有50%的概率一無所有。

心理學中,人們對失去的在意程度往往大於得到的。

試想一下,你滿懷希望地按下了綠色按鈕,結果什麼也沒有;而身邊的保守派們卻毫無懸念地淨賺100萬,你心裡當真能平衡嗎?

來,讓我們把場景再次切換下:

朋友B最近好不苦惱。

B一開始是一家大企業的工程師,眼見著身邊的同學創業的創業,B的內心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在一名同學的煽動下,B辭去了工作,和這位同學創辦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一開始他們的願望是良好的,方案也是完美的:先通過拍兒童教育類視頻吸引目標使用者關注,有了一定的粉絲基數後,再對接一些兒童品牌嫁接廣告賺取收益,等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自然會吸引來天使投資人對他們進行X輪投資......

然而沒到兩年的功夫,B和他的同學合夥的這家公司早已入不敷出,經營陷入了危機。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當B打電話徵詢我的意見時,我就問過他這樣幾個問題——

.對於兒童教育領域,你是否熟悉或擅長呢?

.你對兒童教育方面的視頻內容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你認為你們的視頻和其他兒童教育類視頻的差異和特點在哪裡呢?

.你和你同學之間的分工及責權歸屬有沒有明確呢?

.有沒有必要請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幫你打點呢?..

還沒等我把問題問完,B就掛了電話。

前不久B又給我打來電話,他說當時腦袋一股熱,根本不願去思考我的問題;現在的他懊悔不迭,如果早一點思考這些問題,或許就不至於走到今天的困境了吧?

我告訴B,當年我之所以問那些聽起來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叫做“評估風險”。

3)、概率思維:風險有價值,但需要控制

真正說來,概率思維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它強調的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論思想,而是一種“如何將夢想落到實處”的有效思考方式。

事實上,概率思維正是很多投資人及金融人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被實踐證明是有效且具有實踐意義的。

再回到最初的按鈕問題上來。

我們把綠色按鈕的風險進行分解,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有很多解決途徑。

按照上述分析,綠色按鈕的預期價值為5000萬元,也就意味著你手中有一個價值5000萬元的機會。

你可以把這個機會分享給身邊的人,你告訴他:“我現在有一個按按鈕的機會,如果運氣好,我有50%的可能性拿到1億美元,你要不要參與?如果你想賭一把,我把這個機會按200萬美金的價格分享給你。遊戲規則是,你給我200萬美金,我將代表我們兩個人按按鈕。我可以承諾的是,如果我中了1億美金,我分你5000萬元;如果我一分錢沒中,這200萬元也不會歸還給你。”

你會問,會有這樣的傻子嗎?扔200萬美金只為了一個50%的賺錢機會?

想想看,現實中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意外險的本質是什麼?概率。

你每年砸那麼多錢買意外險,保險公司堵的就是你出事的概率——如果你沒有出事,你的這筆錢保險公司就賺了;如果你出事了也無妨,很多人和你一樣買了這個險種,用他們的錢賠付你的錢。

沖淡概率風險的第一個常用方法,增加基數。

比如投保的人越多,保險公司賺錢的概率越大,就是這個道理。

再來,我現在發現了一處礦藏,裡面很可能有鑽石,並且這個概率還不小,但我沒有資金雇傭工人挖礦,於是我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一個土豪C,C可能會出錢可能不會出錢,沒關係,我再把這個消息分享給土豪D——以此類推,當我分享的受眾越多,自然會有人願意和我合作,轉嫁我的風險。

這是沖淡概率風險的第二種方法,分享。

二、賺大錢的邏輯:和概率做朋友

1、這個時代很可能已經不存在絕對“有前景”的職業

按照概率思維,如果一種職業被大眾認為賺錢的概率越大,它的價值一定會被稀釋,也就意味著,這裡越來越賺不到錢或者很難賺到錢。

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藍海”、“紅海”領域。

“藍海”是指新的領域,因為沒有人涉及,因此海面還是呈現藍色,風景獨好;

而一旦成為“紅海”,就意味著無數人湧入海裡拼命廝殺,一時間刀光血影,取而代之的是紅色的海水。

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們所處的職業環境還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意味著,那個時候大家的職業發展遵循一條線就可以,比如你今天選擇了當教師,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很可能就是省級優秀教師,坐收職業收益就好了。

而今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打破這種穩定的職業環境,它把很多職業週期壓縮再壓縮,甚至一個職業存活的週期根本捱不過五年。

因此,我們必須用概率思維去思考:面對千變萬化的職業環境,我該如何運用已有的能力進入更高的價值空間?

這種生存策略,就像是靈活的猴子,在原有起點的基礎上,一次次遷徙,最終達到跨越與突破。

2、連結與分享將產生巨大的勢能

如前文分析,想要轉嫁風險,你可以選擇增加基數,也可以選擇分享給更多人,或者同步進行,而同步進行的策略,就是時下火熱的“流量思維”。

在這個時代,比起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你能夠連結多少人,才能談及辦成一件怎樣的事情。

這裡面就涉及到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你喜歡和誰打交道、你為人處世的方式是怎樣的,等等。

例如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下,很多職場人也在網路上有著不同的分身,他們進行孜孜不倦的分享與輸出,一步步增大了概率,漸漸地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小雨(化名)是2016年上半年我的一位諮詢者,主業是資料分析師,同時她還是個愛美的姑娘,業餘時間喜歡瑜伽,身材及臉蛋也是超級棒。

前不久小雨給我發來了回饋,如今的她在一些健身軟體上小有名氣,有了不少的追隨者,她開始錄製視頻給更多的人傳播瑜伽,漸漸地,就在2017年下半年,小雨首次嘗試舉辦了一次線下活動,前來參加活動的有20多人,最終報名小雨瑜伽私教課的有5人,這讓小雨嘗到了甜頭,也賺取了一筆不菲的收入,甚至超過她一年的收入總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