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回家過年!

春節來臨之際, 忽然想起了老家, 鄉愁縈懷, 我的眼睛濕潤了。

小時候, 父親在公社小學教書, 母親在大隊小學教書, 母親帶著我和弟弟生活在鄉下,

每月最後一個週末, 我都會和母親一起到20多公里外的公社糧站背米, 打清油。 途中, 要翻幾座山, 過幾道河, 還要走幾坡山路, 每次背米回來, 我的肩頭都會酸痛好多天。 那時我們雖然吃的是“皇糧”, 但國家物質匱乏, 缺油少鹽, 我和弟弟都在吃“長飯”, 每次吃完飯後肚子鼓得圓圓的, 可過了一會兒, 肚皮就在咕咕咕的怪叫聲中癟下去了, 每月下來, 十來天的斷糧期讓我們惶惶不可終日。

好在母親在她娘家所在地的鄉下教書, 外婆家有幾分自留地, 可以在地裡種一些蔬菜、粗糧, 讓我們少挨了很多餓。 為了讓我們儘量吃飽喝足, 供應糧不夠, 母親和外婆就將包穀用石磨磨細, 再配上黃豆、紅豆、紅苕等, 煮成香噴噴的菜稀飯。 米少菜多水分重, 不見油星, 可我們卻吃得狼吞虎嚥, 外婆和母親見我們將飯粒掉在桌子上, 就板起臉對我們說:“糧食比金子都貴重, 千萬不要浪費了, 落在桌子上的要撿起來吃了, 地上的要撿進豬食桶裡喂豬!”我和弟弟趕忙將飯桌上的飯粒用筷子夾起來放進嘴裡,

又把掉在地上的飯粒撿進豬食桶。

後來, 兩個弟弟出世了, 又過兩年, 妹妹也出世了, 就這樣, 我們5兄妹先後來到了人間。 母親省吃儉用, 我們沒有衣服、褲子、鞋子穿了, 她總是見縫插針、千方百計抽出時間給我們縫衣褲, 紮鞋子。 好多年後, 我們家的衣褲、鞋子足以裝一屋子。 母親只要見我們褲子、衣服破了, 就會立即拿出針線一陣忙碌, 很快就將破損的地方縫補好了。 於是, 我們都盼望過年, 家裡再窮, 過年時, 我們總能穿上新衣服, 還能吃到我們平常吃不到的糖果、湯圓和醪糟……但年過完了, 我們依然會回到尋常的生活狀態裡。

在那些艱苦的年代, 穿衣吃飯, 對於外公外婆、父親母親來說, 他們都是不講究的, 飯能吃飽就行, 衣能遮體就行。 二四八月亂穿衣, 但他們總是將一、兩件舊衣服、舊褲子穿上一個季節, 雖然只這一兩件, 平常卻換洗得很乾淨。 母親說, 不怕衣服、褲子少, 但一定要換洗得勤便, 這樣, 自己穿著整潔舒服, 別人也不會另眼相看的。 母親總是根據季節變換適時調整,

衣服、褲子有了破洞或撕裂了, 她戴上頂針縫補好, 又穿在身上;衣服、褲子褪色了, 她捨不得丟掉, 一直要穿到不能再縫補了才會撕成布條用來紮鞋底……後來, 我們成家立業了, 母親還常叮囑:一個家要做到早計畫, 巧安排, 不要亂花錢, 能省就省, 錢要花在刀刃上。

這些年, 兒女們為了謀生存遠離故土, 不能常常陪伴在父母身邊, 今年過年, 無論再忙, 我們也要扛一肩瑞雪, 回家過年。

□ 作者 張浩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