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關於媽媽跟女兒成長的故事,感動到淚奔……

1

100比37大

朋友的孩子上的是個一級一類幼稚園, 我那朋友工作挺忙的, 想著幼稚園還不錯, 孩子也挺高興的, 不用操什麼心, 3年就過來了。 到該上小學的時候, 因為朋友單位附近就有一個頂級名校小學, 所以就想上那裡, 這樣接送方便, 而且同事的孩子有好幾個在那個學校, 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說靠兩個單位的關係, 進去不難, 所以也沒怎麼操心。

果然, 有一天同事通知她過幾天可以帶孩子去那個小學面試, 我那個朋友想著大概就是去見個面, 還挺高興的, 一切順利。 到面試那天, 她帶著孩子去了, 那陣勢倒是把我朋友嚇了一跳,

人山人海不說, 很多家長孩子還是帶著“傢伙”的——背著樂器的、抱著作品的, 還有不少臨陣磨槍唱歌跳舞背誦的, 當然還有哭聲、訓斥聲、叮囑嘮叨聲、寒暄應酬聲……朋友懵了, 朋友的孩子也懵了, 朋友只好跟孩子說, 沒關係, 沒什麼可緊張的, 你會的就告訴他們, 不會的就說不會, 等完了事咱們划船去……

大概半個小時之後, 來了個老師手裡捏著張紙說:我是某老師, 念到名字的跟我走, 家長留在這裡等。 然後吧啦吧啦念了一堆名字, 帶走一堆神態各異的孩子, 剩下一堆望眼欲穿的家長。 當然, 等孩子看不到了, 家長們馬上熱烈的聊起來, 我那朋友講話:聽起來都是神童!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孩子陸續出來了,

家長們都圍過去, 拖出自己家孩子, 急切的詢問怎麼樣啊, 問你什麼了, 你怎麼說的……得空還得再問問別的孩子別的家長來知己知彼。 我那朋友因為趕時間, 沒多留戀就帶孩子走了, 出來以後自然不能免俗同樣的問題拋給孩子, 結果越聽越心虛:自家孩子10以內加法還不俐落, 結果考的是20以內加減法;自家孩子還不太肯自己看書每次都要大人念, 結果考的是要孩子念一本“沒什麼畫的故事書”給老師聽;自家孩子只知道字母還可以是拼音, 結果考的是讓孩子按拼音寫字;自家孩子是學了一陣子鋼琴, 但老師問起時, 孩子因為不喜歡鋼琴, 所以說她不會, 而當老師問還有什麼才藝時, 孩子答最喜歡芭比……

幾天之後學校通知“放榜”, 我朋友沒時間, 是家裡其他人去的。 下班剛一到家, 女兒興高采烈的跑過來說:媽媽媽媽, 我考試得了37分!原來是這個幼升小考試女兒得了37分!再問那別人得多少啊?答好多90多的, 還有得100的……朋友臉都綠了, 看著女兒因為人生第一次“考試”這種新鮮東西而興奮的臉,

只好顧左右而言他的接了一句, 那是100大還是37大啊, 女兒不解風情自豪的回答100大!

2

你女兒有點笨

人生第一次考試的37分徹底激起了我朋友的鬥志, 本來對上不上名校沒太大所謂, 只是想能近一點, 方便一點, 別太差就成, 此等淡定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第二天一到單位, 朋友馬上開始“活動”起來, 大道消息小道消息, 把以前沒功夫聽沒功夫看的龐雜資訊惡補了一回, 官方途徑私人途徑拐彎抹角的途徑, 從一團混沌中理清頭緒直奔要害, 終於是有驚無險的經受了幼升小的洗禮, 個中心酸坎坷多說無益, 反正是成功把女兒送進了那所名校小學, 頂級的。

一樁心事已了, 女兒每天背著書包和媽媽一起出門,

上班的上班, 上學的上學, 有條不紊, 若有人問起來孩子在哪裡就讀, 僅僅輕吐名諱即能收穫豔羨目光, 著實踏實, 而且這一踏實至少6年, 況且朋友自認開明豁達, 早已全身心的參透, 小學那點東西, 成績神馬皆浮雲, 孩子開心自信愛學會學才是真的好, 那才叫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兒孫自有兒孫福, 越疽代庖往往吃力不討好, 所以, 朋友鎮日神清氣爽倍感輕鬆, 沒想到這種平靜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開學幾個月後的家長會, 老師新聞發言人般的講話中, 誇了這個表揚了那個, 獨獨沒有提到自己的女兒, 而且末了還敲打了一下平日裡“家校溝通”不夠的“少數家長”。 朋友識趣的給自己歸了個類, 會後自覺厚著臉皮陪著笑跟著老師進了辦公室。 這位老師說起來也是名校裡的名師,威嚴寫在臉上,而我朋友呢自知是貼了標籤的“少數家長”,沒來由的已經覺得身段矮人一截,渾身不自在,而進了辦公室以後,老師“私下裡”說的第一句話就徹底把我朋友打倒在地——

“你女兒有點笨啊!”

從女兒出生到現在,當媽的聽慣了對自己寶貝的各種寵愛溢美之詞,幾乎忘了世間還有這麼惡毒的話可以加諸到自己女兒身上,悲憤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理智都用來強忍著不要說出自找麻煩的話來。好在老師也沒指望她說什麼,自顧自繼續舉例說明,以求讓這個少數派家長心服口服。老師的論據包括:別的孩子都會的你女兒不會,別的孩子一說就知道的你女兒不知道,而且,別的孩子上課聽我講,你女兒呢?你女兒上課蹲在地上玩!

3

賴皮誰不會

回家這一路,我朋友不住的反思:不是說小學都會教的,幼稚園不要超前,否則孩子都會了到小學時不愛學,對孩子的成長沒好處麼?!可怎麼“別的孩子”都學了,我們倒成少數派被指責了?如果老師按照“別的孩子”的進度教,那我們豈不是要跟不上了?怎麼不愛學“蹲在地上玩”的反倒是我們而不是“別的孩子”?到底是“超前錯了”,還是認為“超前錯了”錯了?……帶著滿腹心事回到家,還沒進家門就聽見女兒正在開心的大笑,回想起老師冷口冷面“你女兒有點笨啊”,用我朋友的話講:“那一瞬間真是百感交集”。

雖然百般糾結,但自己沒想明白前,朋友決定先不和女兒談,整晚一家人歡樂祥和,幾乎忘了什麼學校什麼教育。但到晚上睡覺時,朋友還是忍不住了,假裝毫不在意的問女兒:聽說你上課時蹲在地上玩來著,有麼?本來還很開心的女兒立時收起笑容低下頭,令朋友倍感心疼,而女兒的回答則更令她難過,“因為老師說的我都聽不懂,所以我就蹲在地上玩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朋友對照著老師留的作業和孩子的完成情況,仔細研讀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發現自己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雖然不知道老師上課講的是什麼,但老師留的作業基本都是抄寫性質的,因此朋友推測大概上課的重點是在幫助孩子理解,而課後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重複記憶。當她嘗試問女兒一些問題,想看她是否理解她所抄寫的東西,結果卻往往令人失望,且此間名校以素質教育著稱,作業量並不大,女兒還延續著幼稚園的習慣,作業總是邊玩邊做,一會兒就寫完了。

研究之後,我朋友也制訂出了應對措施——說我女兒笨?那是你們搶跑!賴皮誰不會啊!

1. 孩子不理解有可能是因為“別的孩子”都會了,老師就粗略帶過了,指不上老師,小學這點東西,至少回家我能講給她聽,直到她理解!

2. “別的孩子”都會了,就不需要那麼多重複,我們還不會,可以多重複幾次,作業量不夠,我們可以自己加!

於是朋友開始了她的“陪讀生涯”:每天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先問孩子今天上課講了什麼,然後朋友自己給孩子再講一遍,然後是陪寫學校作業,寫得不對不好的擦掉重寫,隨時發現不扎實的地方就再講再講,寫完學校作業再寫一份朋友準備的“作業”;同時為了加強識字閱讀,每天雷打不動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還有,吸取教訓“搶跑是潛規則”,朋友還買了一套英語教材開始教孩子英語……

有時我問我朋友這樣女兒會不會太辛苦,她答:辛苦,但以前比她辛苦、現在比她辛苦、將來比她辛苦的孩子多了去了,你去看看別人家,你是不知道其他人有多瘋狂,我這還只是低端配置,我也只做得到低端配置,那些還要上這個興趣班、那個特長班的那些孩子呢,他們不也都活下來了?!只會有人可憐他們辛苦,不會有人說他們笨!

4

當小孩真是太沒意思了

沒孩子以前,從每個人嘴裡聽到的都是有孩子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可是沒有人告訴你你要為之付出的代價:你將失去享受肆意睡眠的權利,你將失去偶爾懶得做飯懶得做家務的權利,你將失去隨興安排娛樂以及休息的權利,你將失去自由追求自己興趣愛好事業乃至夢想的權利,你甚至將失去按自己的好惡標準價值觀、接受和拒絕可以出現在你生活裡的人和事的權利。你得不停的協調爭取,不停的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抗爭,而不管在你有孩子之前的幾十年裡建立了怎樣完滿強悍的自我,從有孩子那天起,原以為自己應該也必須更加完整有力,但事實卻是你突然變得破綻百出、虛弱狼狽。做媽媽不僅意味著對被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小東西的鄭重承諾——承諾你將盡全力照顧她,幫助她,保護她,愛她,還意味著在自己心裡種下深深的恐懼——擔心自己沒能照顧好她,沒能幫助到她,沒能保護好她,沒能像自己希望的那樣讓她感受到愛。

做媽媽6年了,這是“痛並快樂著”的6年,而且這還只是開始。每每無力的感覺到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成“超人”時,朋友不止一次的後悔自己當初的“無知無畏”,她愛她遠勝於愛自己,遠勝於愛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女兒給媽媽的生命帶來的幸福豐盈是無以復加的,但當看到女兒經受著這樣那樣的苦痛,而自己卻束手無策無能為力時,儘管很清楚這就是人生,做媽媽的還是情願從來沒有把她生出來,寧願自己的人生蒼白缺憾,也不願讓女兒受這等苦。

“我沒有把她搞到很辛苦,有空時我經常帶她出去玩,我沒有訓斥她懲罰她,我盡可能用快樂的方式督促她學習”,朋友時常這樣安慰自己。的確,和很多“別的孩子”比起來,朋友的女兒是很幸福的了。“別的孩子”週末去上奧數班的時候,朋友帶著女兒去公園划船放風箏;“別的孩子”放學以後被家長急急忙忙接走去趕場圍棋課、珠心算課、英語課、鋼琴課,朋友的女兒可以從容的回家踏實的吃頓晚飯;“別的孩子”要到11點才能完成學校和家裡的全部功課睡覺,朋友的女兒偶爾會博得媽媽的同情——“今天太累了,媽媽留的作業明天再做吧”……

可是還有一些事,朋友避免放任自己去想,因為想起來會心痛:

- 孩子瘦了,小圓臉變成了小尖臉,女兒喜滋滋的告訴媽媽:我不用減肥了!

- 早上叫女兒起床,女兒說:媽媽我太困了,再讓我睡3分鐘,就3分鐘,我保證起。

- 女兒說,今天老師問的好幾個問題我都知道,我舉手了,可是老師沒叫我,我們老師只讓我回答過1次問題,還是剛開學那會兒,後來再也不叫我了。

- 女兒作業本上的字,錯了擦,再錯再擦……最後擦破了,只好剪了一小塊紙貼上去,再寫又錯了,朋友氣道,“你有沒有腦子啊?!” 遂再剪一塊稍大的紙再貼上去要她重寫,女兒無聲的低著頭不敢落筆,大滴的眼淚掉在本子上。

- 一天,到學英語時間,朋友怎麼也找不到英語課本了,遂問正在看電視的女兒知不知道在哪裡,女兒答不知道,朋友找了快1個小時,最後在女兒裝已經淘汰的舊玩具的紙箱裡找到,想來是女兒藏的,正欲發作,卻見女兒已坐在書桌前,怯怯的看著媽媽道:媽媽,教我學英語吧。

- 家裡來客人,朋友想拿女兒班上的集體照給客人看,卻發現上面女兒有用筆塗黑了一些人,包括老師和一些同學,客人走後朋友問女兒為什麼塗黑一些人,女兒先是不肯回答,朋友覺得這是心理陰暗面不能不管,遂一再追問,最終女兒哭得泣不成聲道:他們都不喜歡我,他們欺負我……

- 路過以前的幼稚園,朋友一時興起問女兒,是喜歡幼稚園還是喜歡小學,女兒答喜歡幼稚園,朋友再問為什麼,女兒答:因為我上幼稚園的時候你比較愛我。

- 班裡一個同學過生日,邀請女兒去參加生日派對,女兒不想去,朋友覺得這樣不合群不好,勸說女兒還是該去,女兒說,他平時老笑話我,我討厭他!是不是因為他學習好,所以你才要我去?

- 新年將至,朋友覺得該給老師“意思意思”,和孩子爸爸商量送什麼的時候被女兒聽到,女兒說,媽媽你送多一點禮物給老師吧,這樣她會喜歡我一點。

- 朋友問女兒,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女兒想了半天,最後說,只要長大了,做什麼都行,我有好多想做的呢,挑不出來。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當小孩真是太沒意思了。

……

5

媽媽為你驕傲

一天,女兒放學回來,一見媽媽就激動的撲上去,給了我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急急的從書包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那是一張考試卷,上面紅筆寫著98分!這是女兒從沒得到過的好成績,朋友因這意外的驚喜幾乎掉下淚來,緊緊抱起女兒,旁的話一概想不起,只會不住的說:你太棒了!你太棒了!為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收穫,朋友決定帶女兒出去吃飯,女兒則興奮的點了平時最喜歡的一家餐廳的名,於是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出了門。好久沒感覺這麼輕鬆了,尤其是女兒,整晚不停的說這說那,飯也顧不上吃,看著幾乎是有點亢奮的女兒,當媽媽的既沒有催促她快點吃東西,也沒有催促她早點回家,讓她好好享受享受吧,這是她應得的!

那天回到家女兒已經很累了,別說寫作業了,連澡都沒洗就睡了,我朋友有心放縱一天,也就隨她。等一切收拾停當,朋友坐下來打算給老師寫張字條,解釋一下作業沒寫這件事,可是直到一杯茶喝完,姿勢也換過好多回了,還是一個字也沒寫出來,真的原因假的藉口似乎哪個都說不出口。忽聞隔壁房裡有動靜,是女兒起來上廁所,迷迷糊糊中女兒閉著眼睛說:媽媽,我作業還沒寫……朋友鼻子一酸,橫下一條心:沒關係,媽媽想辦法,你好好睡吧。是夜,朋友做了一件她以為自己絕不會做的事——模仿女兒的筆跡,幫女兒寫完了作業。

第二天是個好天氣,上學以來女兒頭一次在微笑中醒來,母女二人從容的吃了早餐出了門,頗有歲月靜好的感覺,可是整整一天朋友總覺得心裡不踏實,98分帶來的喜悅稀薄得難以捕捉。果然,下午接到老師的短信:“請來辦公室找我一趟”。

依然是那個冷口冷面的老師,沒有客氣沒有鋪墊,上來就是,“你女兒說昨天的作業是你寫的”。朋友有心理準備,也就大方承認,和盤托出昨晚的情形,希望得到理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去學校的路上朋友就想好了,而且私心裡朋友也希望逼得老師親口承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出一出堵在心口許久的氣。

“無論怎樣,幫孩子寫作業是不對的,你這是多壞的榜樣!” 老師的態度依然強硬。

“我知道,這是我的不對,以後不會了!但她這段時間確實很努力,得了98分,她真的特別高興!” 朋友一邊認錯一邊辯解。

“鼓勵孩子是沒錯,可沒你這麼鼓勵的,況且,現在還不是時候。” 老師推過來一張表格,“這是這次考試的成績,你自己看看。”

表格很清楚,滿眼的100,寥寥無幾的9字開頭的數字則特別顯眼,朋友一時語塞。也許是看著眼前這位家長著實尷尬,老師有點軟化,“確實能感覺到你們在家下了不少功夫,你女兒上課也比以前要專心些了,可你說有夠的時候麼?!我也有孩子,當媽的都心疼孩子,可是這個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咱們班裡好多孩子1年級的東西幼稚園裡就都學過了,你說他們現在在幹嗎?咱不說應該不應該,那我管不了,問題是你不是和課本競爭,是和你周圍的人競爭。多少人削尖了腦袋往名校鑽,圖什麼?我還跟你說實話,教育資源那是次要的,圖的是你周圍的人,緊迫感,有緊迫感才能推著孩子努力往上走!光開心有什麼用?以後你拿什麼跟人競爭?”

朋友心知應該感激老師這番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肺腑之言”,但這段理應起到鞭策勵志作用的“點撥”,卻意外的在自己心裡投射下不可名狀的壓抑和不知該對誰發洩的憤怒。

晚上陪讀時,女兒主動要求把昨天的作業補上,朋友點頭,唯一的欣慰是自己有個懂事的好女兒,可是自己,還有這該死的世界,究竟會把如此可愛的孩子推到哪裡去呢?“媽媽幫你寫作業是媽媽的錯,對不起!可是媽媽想讓你知道,你努力了,你得了98分,媽媽為你驕傲!”

6

媽媽,我是不是完蛋了

如果沒有朋友小M的那次拜訪,我朋友和她女兒的生活可能會一直如此過下去,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時至今日 ,朋友提起小M都是“此生無以為報”。小M是朋友的朋友,醫生,機緣巧合一直沒見過朋友的女兒,終於有天去到朋友家,小女孩害羞,打了個照面就跑開了。小M個性直率,道,“你女兒怎麼斜眼看我?” 朋友答,“淘氣唄!” 小M搖頭,“不是吧,你帶她去看看吧,別是眼睛有什麼問題。”

話雖不中聽,既是醫生說的,朋友還真有些含糊。之前在幼稚園雖然進行過常規體檢,但估計走過場的成分大,小學入學時雖有體檢,但幾番折騰才進了那個小學,體檢表根本是後補的,再聯想到女兒確實常斜眼看人,這半年來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總以為那只是小孩子淘氣,沒怎麼在意過,越想越擔心,終於請假帶女兒去了家大醫院的眼科。

醫生帶著女兒從檢查室走出來,朋友迎上去,還沒來得及開口,醫生劈頭道:“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啊?!孩子的眼睛都快瞎了,當媽的不知道啊?!” 以前聽人說“晴天霹靂”,總覺得誇張得可笑,這一次,朋友算是明白了“晴天霹靂”真的存在,而且想出這個比喻的人著實有才,那種感受太準確了!——女兒確診為弱視,左眼視力只有0.05,幾近失明。

從醫院出來,朋友背著散了瞳的女兒,天氣很好,但朋友儘量走在陰影裡,怕陽光刺痛了孩子的眼睛。醫生說理論上可以矯治,但發現得太晚,矯治有難度,且花的時間會比較長,醫生說孩子左眼太弱,會習慣性的用相對好的右眼看東西,對矯治不利,所以要用眼罩遮住右眼;醫生說孩子弱視嚴重,矯治鏡片會比較重,但一定要讓孩子堅持帶著,否則沒效果,要做好長期帶眼鏡的準備……朋友滿腦子都是醫生的話,一遍遍重複,自己的感覺像是被關閉了開關,感覺不到背上孩子的重量,感覺不到累,感覺不到冷,感覺不到脖子上女兒無聲的眼淚,沒有想法,說不出話,左腳右腳機械的交替邁出,似乎整個人生就只剩下這一樣東西。過了很久,直到,背上的女兒強忍著哽咽說:

“媽媽,我是不是完蛋了?”

身邊是面目模糊逝者如斯的車流人海,朋友的眼淚像洩洪潮水般奔湧而出,她把女兒放下,緊緊摟住:

“不會的,不會的,你不會完蛋的!”

7

媽媽,謝謝你

儘管期末考試臨近,我朋友還是讓女兒在家休息了整整一個星期,自己也請了幾天假專事陪伴,小孩子的心事來得快散得也快,雖然因為散瞳的關係,看不清楚、不能出去玩、不能看書也不能看電視,可對孩子來說,單是不用上學不用做功課就已值回票價,完全忘了什麼完蛋不完蛋那回事。女兒喜歡長時間賴在床上聽媽媽講故事,甚至撒嬌飯也不能自己吃了要喂,當媽的雖然比上班還累,心裡卻是十分享受這世外桃源般的安寧時光,儘管前路迢迢烏雲繚繞。

朋友去找了女兒的老師,並沒有指望一向嚴苛的老師能施以援手,她只有一個目的,孩子經受的打擊夠多了,不能讓很可能糟糕的期末考試成績變成壓倒駱駝的稻草——無論如何要延期考試。出乎意料的是,還沒等她開口要求,倒是老師主動提出緩考,“本來基礎就不好,這樣考試估計夠嗆。家裡多下點功夫吧,學校裡能照顧的會照顧。” 雖然話依然不那麼中聽,也許老師只是個性如此,但都無所謂了,朋友此時已心無旁騖,要說以前還會潔癖般計較這個計較那個,現在她心裡只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能行,我女兒一定能行!

如果說女兒對戴眼鏡還有一點點好奇,這種好奇在第一次帶上矯治眼鏡時立馬化為烏有。那真的是一副很重的眼鏡,為防止滑脫要用一根皮筋勒在腦後,鏡片厚得像酒瓶底,一圈圈看著都眼暈,最要命的是右邊還有個海盜般的黑眼罩,可惜女兒沒有刀疤臉與之相配。女兒戴上眼鏡,不自覺的皺著鼻子張著嘴努力支撐,手扶著牆一步都不敢走,望向媽媽的方向崩潰的尖叫:“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

可是,有了孩子的媽媽是沒有資格崩潰的。

於是,在女兒哭著一遍遍打掉媽媽遞過來的眼鏡不肯戴時,做媽媽的強裝活潑告訴女兒,你戴上眼鏡顯得眼睛好大,好漂亮!在女兒練習串珠子鍛煉眼睛卻總是串不進去,發脾氣打翻一地珠子時,做媽媽的趴在地上一顆一顆撿起來放回桌上,悄悄擦掉眼淚假裝若無其事的走開;在女兒扯掉眼罩恨恨的用腳踩哭訴同學笑話她是獨眼龍時,做媽媽的忍住心酸撿起眼罩自己戴上,手舉打蛋器高喊,“我是虎克船長,起航!” 逗得女兒破涕為笑;在夜裡,終於可以摘掉眼鏡沉沉入睡的女兒身邊,做媽媽的輕撫女兒鼻樑上太陽穴上深深的壓痕,眼淚止不住的掉下來……但是第二天,女兒睜開眼睛看到的永遠是一個鎮定開朗的媽媽。

從此以後朋友不再“陪讀”,不檢查學校的作業,沒有媽媽的作業,不問成績,不加額外教材,只是在每天女兒寫完作業以後,母女兩個人會坐在沙發上聊天。女兒會講給媽媽聽今天學校裡都學了什麼,媽媽有時說:哦,這個我知道,是這麼這麼回事你看我說得對不對?女兒則會說,恩,這個你說得對,那個你說得不對,其實是那麼那麼回事;有時媽媽說:這個我沒聽明白,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那樣?兩個人連討論帶查書最後總能搞明白。一天又一天,媽媽誇女兒,你越來越像個好老師!女兒則贊媽媽,你越來越像個好學生!

每晚睡前照例是朋友給女兒念故事書的時間,一天,書念到一半,女兒突然說:

“媽媽,今天老師把我的作業貼在牆上了。”

“為什麼貼牆上?”

“寫得好才會貼牆上的。”

“那是因為你寫得好嘍?!”

“應該是吧,我第一次被貼作業呢。”

“是嘛,那應該恭喜你啊!你怎麼回來沒說呢?”

“嗨,其實也沒什麼,只是一次作業而已啊。”

“呵呵,你還挺淡定的。”

“嗯,勝敗乃兵家常事嘛。”

媽媽忍俊不禁,“你想說的是勝不驕敗不餒吧!”

女兒不好意思的推媽媽,“不說了不說了,講故事講故事!”

故事講完了,關上床頭燈,朋友幫女兒蓋好被子,

“高興麼?”

“高興!” 女兒很清楚媽媽在問什麼,

“媽媽,謝謝你。” 女兒給了媽媽一個世界上最溫暖的擁抱。

這位老師說起來也是名校裡的名師,威嚴寫在臉上,而我朋友呢自知是貼了標籤的“少數家長”,沒來由的已經覺得身段矮人一截,渾身不自在,而進了辦公室以後,老師“私下裡”說的第一句話就徹底把我朋友打倒在地——

“你女兒有點笨啊!”

從女兒出生到現在,當媽的聽慣了對自己寶貝的各種寵愛溢美之詞,幾乎忘了世間還有這麼惡毒的話可以加諸到自己女兒身上,悲憤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理智都用來強忍著不要說出自找麻煩的話來。好在老師也沒指望她說什麼,自顧自繼續舉例說明,以求讓這個少數派家長心服口服。老師的論據包括:別的孩子都會的你女兒不會,別的孩子一說就知道的你女兒不知道,而且,別的孩子上課聽我講,你女兒呢?你女兒上課蹲在地上玩!

3

賴皮誰不會

回家這一路,我朋友不住的反思:不是說小學都會教的,幼稚園不要超前,否則孩子都會了到小學時不愛學,對孩子的成長沒好處麼?!可怎麼“別的孩子”都學了,我們倒成少數派被指責了?如果老師按照“別的孩子”的進度教,那我們豈不是要跟不上了?怎麼不愛學“蹲在地上玩”的反倒是我們而不是“別的孩子”?到底是“超前錯了”,還是認為“超前錯了”錯了?……帶著滿腹心事回到家,還沒進家門就聽見女兒正在開心的大笑,回想起老師冷口冷面“你女兒有點笨啊”,用我朋友的話講:“那一瞬間真是百感交集”。

雖然百般糾結,但自己沒想明白前,朋友決定先不和女兒談,整晚一家人歡樂祥和,幾乎忘了什麼學校什麼教育。但到晚上睡覺時,朋友還是忍不住了,假裝毫不在意的問女兒:聽說你上課時蹲在地上玩來著,有麼?本來還很開心的女兒立時收起笑容低下頭,令朋友倍感心疼,而女兒的回答則更令她難過,“因為老師說的我都聽不懂,所以我就蹲在地上玩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朋友對照著老師留的作業和孩子的完成情況,仔細研讀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發現自己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雖然不知道老師上課講的是什麼,但老師留的作業基本都是抄寫性質的,因此朋友推測大概上課的重點是在幫助孩子理解,而課後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重複記憶。當她嘗試問女兒一些問題,想看她是否理解她所抄寫的東西,結果卻往往令人失望,且此間名校以素質教育著稱,作業量並不大,女兒還延續著幼稚園的習慣,作業總是邊玩邊做,一會兒就寫完了。

研究之後,我朋友也制訂出了應對措施——說我女兒笨?那是你們搶跑!賴皮誰不會啊!

1. 孩子不理解有可能是因為“別的孩子”都會了,老師就粗略帶過了,指不上老師,小學這點東西,至少回家我能講給她聽,直到她理解!

2. “別的孩子”都會了,就不需要那麼多重複,我們還不會,可以多重複幾次,作業量不夠,我們可以自己加!

於是朋友開始了她的“陪讀生涯”:每天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先問孩子今天上課講了什麼,然後朋友自己給孩子再講一遍,然後是陪寫學校作業,寫得不對不好的擦掉重寫,隨時發現不扎實的地方就再講再講,寫完學校作業再寫一份朋友準備的“作業”;同時為了加強識字閱讀,每天雷打不動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還有,吸取教訓“搶跑是潛規則”,朋友還買了一套英語教材開始教孩子英語……

有時我問我朋友這樣女兒會不會太辛苦,她答:辛苦,但以前比她辛苦、現在比她辛苦、將來比她辛苦的孩子多了去了,你去看看別人家,你是不知道其他人有多瘋狂,我這還只是低端配置,我也只做得到低端配置,那些還要上這個興趣班、那個特長班的那些孩子呢,他們不也都活下來了?!只會有人可憐他們辛苦,不會有人說他們笨!

4

當小孩真是太沒意思了

沒孩子以前,從每個人嘴裡聽到的都是有孩子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可是沒有人告訴你你要為之付出的代價:你將失去享受肆意睡眠的權利,你將失去偶爾懶得做飯懶得做家務的權利,你將失去隨興安排娛樂以及休息的權利,你將失去自由追求自己興趣愛好事業乃至夢想的權利,你甚至將失去按自己的好惡標準價值觀、接受和拒絕可以出現在你生活裡的人和事的權利。你得不停的協調爭取,不停的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抗爭,而不管在你有孩子之前的幾十年裡建立了怎樣完滿強悍的自我,從有孩子那天起,原以為自己應該也必須更加完整有力,但事實卻是你突然變得破綻百出、虛弱狼狽。做媽媽不僅意味著對被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小東西的鄭重承諾——承諾你將盡全力照顧她,幫助她,保護她,愛她,還意味著在自己心裡種下深深的恐懼——擔心自己沒能照顧好她,沒能幫助到她,沒能保護好她,沒能像自己希望的那樣讓她感受到愛。

做媽媽6年了,這是“痛並快樂著”的6年,而且這還只是開始。每每無力的感覺到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成“超人”時,朋友不止一次的後悔自己當初的“無知無畏”,她愛她遠勝於愛自己,遠勝於愛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女兒給媽媽的生命帶來的幸福豐盈是無以復加的,但當看到女兒經受著這樣那樣的苦痛,而自己卻束手無策無能為力時,儘管很清楚這就是人生,做媽媽的還是情願從來沒有把她生出來,寧願自己的人生蒼白缺憾,也不願讓女兒受這等苦。

“我沒有把她搞到很辛苦,有空時我經常帶她出去玩,我沒有訓斥她懲罰她,我盡可能用快樂的方式督促她學習”,朋友時常這樣安慰自己。的確,和很多“別的孩子”比起來,朋友的女兒是很幸福的了。“別的孩子”週末去上奧數班的時候,朋友帶著女兒去公園划船放風箏;“別的孩子”放學以後被家長急急忙忙接走去趕場圍棋課、珠心算課、英語課、鋼琴課,朋友的女兒可以從容的回家踏實的吃頓晚飯;“別的孩子”要到11點才能完成學校和家裡的全部功課睡覺,朋友的女兒偶爾會博得媽媽的同情——“今天太累了,媽媽留的作業明天再做吧”……

可是還有一些事,朋友避免放任自己去想,因為想起來會心痛:

- 孩子瘦了,小圓臉變成了小尖臉,女兒喜滋滋的告訴媽媽:我不用減肥了!

- 早上叫女兒起床,女兒說:媽媽我太困了,再讓我睡3分鐘,就3分鐘,我保證起。

- 女兒說,今天老師問的好幾個問題我都知道,我舉手了,可是老師沒叫我,我們老師只讓我回答過1次問題,還是剛開學那會兒,後來再也不叫我了。

- 女兒作業本上的字,錯了擦,再錯再擦……最後擦破了,只好剪了一小塊紙貼上去,再寫又錯了,朋友氣道,“你有沒有腦子啊?!” 遂再剪一塊稍大的紙再貼上去要她重寫,女兒無聲的低著頭不敢落筆,大滴的眼淚掉在本子上。

- 一天,到學英語時間,朋友怎麼也找不到英語課本了,遂問正在看電視的女兒知不知道在哪裡,女兒答不知道,朋友找了快1個小時,最後在女兒裝已經淘汰的舊玩具的紙箱裡找到,想來是女兒藏的,正欲發作,卻見女兒已坐在書桌前,怯怯的看著媽媽道:媽媽,教我學英語吧。

- 家裡來客人,朋友想拿女兒班上的集體照給客人看,卻發現上面女兒有用筆塗黑了一些人,包括老師和一些同學,客人走後朋友問女兒為什麼塗黑一些人,女兒先是不肯回答,朋友覺得這是心理陰暗面不能不管,遂一再追問,最終女兒哭得泣不成聲道:他們都不喜歡我,他們欺負我……

- 路過以前的幼稚園,朋友一時興起問女兒,是喜歡幼稚園還是喜歡小學,女兒答喜歡幼稚園,朋友再問為什麼,女兒答:因為我上幼稚園的時候你比較愛我。

- 班裡一個同學過生日,邀請女兒去參加生日派對,女兒不想去,朋友覺得這樣不合群不好,勸說女兒還是該去,女兒說,他平時老笑話我,我討厭他!是不是因為他學習好,所以你才要我去?

- 新年將至,朋友覺得該給老師“意思意思”,和孩子爸爸商量送什麼的時候被女兒聽到,女兒說,媽媽你送多一點禮物給老師吧,這樣她會喜歡我一點。

- 朋友問女兒,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女兒想了半天,最後說,只要長大了,做什麼都行,我有好多想做的呢,挑不出來。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當小孩真是太沒意思了。

……

5

媽媽為你驕傲

一天,女兒放學回來,一見媽媽就激動的撲上去,給了我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急急的從書包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那是一張考試卷,上面紅筆寫著98分!這是女兒從沒得到過的好成績,朋友因這意外的驚喜幾乎掉下淚來,緊緊抱起女兒,旁的話一概想不起,只會不住的說:你太棒了!你太棒了!為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收穫,朋友決定帶女兒出去吃飯,女兒則興奮的點了平時最喜歡的一家餐廳的名,於是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出了門。好久沒感覺這麼輕鬆了,尤其是女兒,整晚不停的說這說那,飯也顧不上吃,看著幾乎是有點亢奮的女兒,當媽媽的既沒有催促她快點吃東西,也沒有催促她早點回家,讓她好好享受享受吧,這是她應得的!

那天回到家女兒已經很累了,別說寫作業了,連澡都沒洗就睡了,我朋友有心放縱一天,也就隨她。等一切收拾停當,朋友坐下來打算給老師寫張字條,解釋一下作業沒寫這件事,可是直到一杯茶喝完,姿勢也換過好多回了,還是一個字也沒寫出來,真的原因假的藉口似乎哪個都說不出口。忽聞隔壁房裡有動靜,是女兒起來上廁所,迷迷糊糊中女兒閉著眼睛說:媽媽,我作業還沒寫……朋友鼻子一酸,橫下一條心:沒關係,媽媽想辦法,你好好睡吧。是夜,朋友做了一件她以為自己絕不會做的事——模仿女兒的筆跡,幫女兒寫完了作業。

第二天是個好天氣,上學以來女兒頭一次在微笑中醒來,母女二人從容的吃了早餐出了門,頗有歲月靜好的感覺,可是整整一天朋友總覺得心裡不踏實,98分帶來的喜悅稀薄得難以捕捉。果然,下午接到老師的短信:“請來辦公室找我一趟”。

依然是那個冷口冷面的老師,沒有客氣沒有鋪墊,上來就是,“你女兒說昨天的作業是你寫的”。朋友有心理準備,也就大方承認,和盤托出昨晚的情形,希望得到理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去學校的路上朋友就想好了,而且私心裡朋友也希望逼得老師親口承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出一出堵在心口許久的氣。

“無論怎樣,幫孩子寫作業是不對的,你這是多壞的榜樣!” 老師的態度依然強硬。

“我知道,這是我的不對,以後不會了!但她這段時間確實很努力,得了98分,她真的特別高興!” 朋友一邊認錯一邊辯解。

“鼓勵孩子是沒錯,可沒你這麼鼓勵的,況且,現在還不是時候。” 老師推過來一張表格,“這是這次考試的成績,你自己看看。”

表格很清楚,滿眼的100,寥寥無幾的9字開頭的數字則特別顯眼,朋友一時語塞。也許是看著眼前這位家長著實尷尬,老師有點軟化,“確實能感覺到你們在家下了不少功夫,你女兒上課也比以前要專心些了,可你說有夠的時候麼?!我也有孩子,當媽的都心疼孩子,可是這個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咱們班裡好多孩子1年級的東西幼稚園裡就都學過了,你說他們現在在幹嗎?咱不說應該不應該,那我管不了,問題是你不是和課本競爭,是和你周圍的人競爭。多少人削尖了腦袋往名校鑽,圖什麼?我還跟你說實話,教育資源那是次要的,圖的是你周圍的人,緊迫感,有緊迫感才能推著孩子努力往上走!光開心有什麼用?以後你拿什麼跟人競爭?”

朋友心知應該感激老師這番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肺腑之言”,但這段理應起到鞭策勵志作用的“點撥”,卻意外的在自己心裡投射下不可名狀的壓抑和不知該對誰發洩的憤怒。

晚上陪讀時,女兒主動要求把昨天的作業補上,朋友點頭,唯一的欣慰是自己有個懂事的好女兒,可是自己,還有這該死的世界,究竟會把如此可愛的孩子推到哪裡去呢?“媽媽幫你寫作業是媽媽的錯,對不起!可是媽媽想讓你知道,你努力了,你得了98分,媽媽為你驕傲!”

6

媽媽,我是不是完蛋了

如果沒有朋友小M的那次拜訪,我朋友和她女兒的生活可能會一直如此過下去,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時至今日 ,朋友提起小M都是“此生無以為報”。小M是朋友的朋友,醫生,機緣巧合一直沒見過朋友的女兒,終於有天去到朋友家,小女孩害羞,打了個照面就跑開了。小M個性直率,道,“你女兒怎麼斜眼看我?” 朋友答,“淘氣唄!” 小M搖頭,“不是吧,你帶她去看看吧,別是眼睛有什麼問題。”

話雖不中聽,既是醫生說的,朋友還真有些含糊。之前在幼稚園雖然進行過常規體檢,但估計走過場的成分大,小學入學時雖有體檢,但幾番折騰才進了那個小學,體檢表根本是後補的,再聯想到女兒確實常斜眼看人,這半年來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總以為那只是小孩子淘氣,沒怎麼在意過,越想越擔心,終於請假帶女兒去了家大醫院的眼科。

醫生帶著女兒從檢查室走出來,朋友迎上去,還沒來得及開口,醫生劈頭道:“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啊?!孩子的眼睛都快瞎了,當媽的不知道啊?!” 以前聽人說“晴天霹靂”,總覺得誇張得可笑,這一次,朋友算是明白了“晴天霹靂”真的存在,而且想出這個比喻的人著實有才,那種感受太準確了!——女兒確診為弱視,左眼視力只有0.05,幾近失明。

從醫院出來,朋友背著散了瞳的女兒,天氣很好,但朋友儘量走在陰影裡,怕陽光刺痛了孩子的眼睛。醫生說理論上可以矯治,但發現得太晚,矯治有難度,且花的時間會比較長,醫生說孩子左眼太弱,會習慣性的用相對好的右眼看東西,對矯治不利,所以要用眼罩遮住右眼;醫生說孩子弱視嚴重,矯治鏡片會比較重,但一定要讓孩子堅持帶著,否則沒效果,要做好長期帶眼鏡的準備……朋友滿腦子都是醫生的話,一遍遍重複,自己的感覺像是被關閉了開關,感覺不到背上孩子的重量,感覺不到累,感覺不到冷,感覺不到脖子上女兒無聲的眼淚,沒有想法,說不出話,左腳右腳機械的交替邁出,似乎整個人生就只剩下這一樣東西。過了很久,直到,背上的女兒強忍著哽咽說:

“媽媽,我是不是完蛋了?”

身邊是面目模糊逝者如斯的車流人海,朋友的眼淚像洩洪潮水般奔湧而出,她把女兒放下,緊緊摟住:

“不會的,不會的,你不會完蛋的!”

7

媽媽,謝謝你

儘管期末考試臨近,我朋友還是讓女兒在家休息了整整一個星期,自己也請了幾天假專事陪伴,小孩子的心事來得快散得也快,雖然因為散瞳的關係,看不清楚、不能出去玩、不能看書也不能看電視,可對孩子來說,單是不用上學不用做功課就已值回票價,完全忘了什麼完蛋不完蛋那回事。女兒喜歡長時間賴在床上聽媽媽講故事,甚至撒嬌飯也不能自己吃了要喂,當媽的雖然比上班還累,心裡卻是十分享受這世外桃源般的安寧時光,儘管前路迢迢烏雲繚繞。

朋友去找了女兒的老師,並沒有指望一向嚴苛的老師能施以援手,她只有一個目的,孩子經受的打擊夠多了,不能讓很可能糟糕的期末考試成績變成壓倒駱駝的稻草——無論如何要延期考試。出乎意料的是,還沒等她開口要求,倒是老師主動提出緩考,“本來基礎就不好,這樣考試估計夠嗆。家裡多下點功夫吧,學校裡能照顧的會照顧。” 雖然話依然不那麼中聽,也許老師只是個性如此,但都無所謂了,朋友此時已心無旁騖,要說以前還會潔癖般計較這個計較那個,現在她心裡只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能行,我女兒一定能行!

如果說女兒對戴眼鏡還有一點點好奇,這種好奇在第一次帶上矯治眼鏡時立馬化為烏有。那真的是一副很重的眼鏡,為防止滑脫要用一根皮筋勒在腦後,鏡片厚得像酒瓶底,一圈圈看著都眼暈,最要命的是右邊還有個海盜般的黑眼罩,可惜女兒沒有刀疤臉與之相配。女兒戴上眼鏡,不自覺的皺著鼻子張著嘴努力支撐,手扶著牆一步都不敢走,望向媽媽的方向崩潰的尖叫:“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

可是,有了孩子的媽媽是沒有資格崩潰的。

於是,在女兒哭著一遍遍打掉媽媽遞過來的眼鏡不肯戴時,做媽媽的強裝活潑告訴女兒,你戴上眼鏡顯得眼睛好大,好漂亮!在女兒練習串珠子鍛煉眼睛卻總是串不進去,發脾氣打翻一地珠子時,做媽媽的趴在地上一顆一顆撿起來放回桌上,悄悄擦掉眼淚假裝若無其事的走開;在女兒扯掉眼罩恨恨的用腳踩哭訴同學笑話她是獨眼龍時,做媽媽的忍住心酸撿起眼罩自己戴上,手舉打蛋器高喊,“我是虎克船長,起航!” 逗得女兒破涕為笑;在夜裡,終於可以摘掉眼鏡沉沉入睡的女兒身邊,做媽媽的輕撫女兒鼻樑上太陽穴上深深的壓痕,眼淚止不住的掉下來……但是第二天,女兒睜開眼睛看到的永遠是一個鎮定開朗的媽媽。

從此以後朋友不再“陪讀”,不檢查學校的作業,沒有媽媽的作業,不問成績,不加額外教材,只是在每天女兒寫完作業以後,母女兩個人會坐在沙發上聊天。女兒會講給媽媽聽今天學校裡都學了什麼,媽媽有時說:哦,這個我知道,是這麼這麼回事你看我說得對不對?女兒則會說,恩,這個你說得對,那個你說得不對,其實是那麼那麼回事;有時媽媽說:這個我沒聽明白,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那樣?兩個人連討論帶查書最後總能搞明白。一天又一天,媽媽誇女兒,你越來越像個好老師!女兒則贊媽媽,你越來越像個好學生!

每晚睡前照例是朋友給女兒念故事書的時間,一天,書念到一半,女兒突然說:

“媽媽,今天老師把我的作業貼在牆上了。”

“為什麼貼牆上?”

“寫得好才會貼牆上的。”

“那是因為你寫得好嘍?!”

“應該是吧,我第一次被貼作業呢。”

“是嘛,那應該恭喜你啊!你怎麼回來沒說呢?”

“嗨,其實也沒什麼,只是一次作業而已啊。”

“呵呵,你還挺淡定的。”

“嗯,勝敗乃兵家常事嘛。”

媽媽忍俊不禁,“你想說的是勝不驕敗不餒吧!”

女兒不好意思的推媽媽,“不說了不說了,講故事講故事!”

故事講完了,關上床頭燈,朋友幫女兒蓋好被子,

“高興麼?”

“高興!” 女兒很清楚媽媽在問什麼,

“媽媽,謝謝你。” 女兒給了媽媽一個世界上最溫暖的擁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