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崔永元:他們正學著做主人

能瞭解到北京市十一學校, 是一個很偶然的事情。 我們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聯繫, 說節目裡想介紹幾所好的學校, 不知有沒有。 這種問法, 讓基礎教育司的同志產生很大反感, 他們說:“怎麼沒有?有的是。 但是, 你們只願意報導不好的學校, 吸引別人的眼球。 ”我們當然不服, 說:“哪有好的學校?不都是應試教育,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學生把老師當神、當皇帝, 老師把孩子當人質嗎?”基礎教育司的同志很有耐心, 他沒有和我們再爭論下去, 而是開了幾所學校的名字:杜郎口中學、鹿泉一中、北京十一學校……

這樣, 我們才開始走進一批讓人仰慕的學校,

見到一批讓人仰慕的校長和老師, 見識了一批讓人仰慕和尊敬的學生。 瞭解十一學校以後, 我像著了魔一樣, 在網上搜與學校有關的消息, 到書店買與學校有關的書。 好在十一學校的同學還接納我, 我有幸跑到學校參加了幾回活動, 感受很深。 他們的臉上分明寫著:學校是我的, 歡迎你來到我的學校。

課堂裡走出教育家

——崔永元與北京十一學校優秀教師“實話實說”

沈祖芸 楊雄 主編

策 劃:源創圖書

出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 價:39.80元

以後, 學校每年舉辦 “課堂裡走出教育家”活動時, 我都請求擔任主持, 不為別的, 就為了去現場見見那些老師, 聽聽他們走下神壇後內心的感受。 說起來都大同小異, 做起來卻比登天還難。 首先, 每個老師都沒了自己的三尺講臺, 身體沒依靠, 他們直挺挺地出現在學生面前。 而這三尺講臺, 過去就是學生和老師間的萬里長城。 沒了萬里長城, 每個孩子都像孟薑女一樣有成就感。 同時, 失蹤的還有老師的辦公室。

每個老師都有一個課桌, 就在教室裡。 教室既是學生的教室, 也是老師的辦公室, 孩子們有問題就回到自己的教室, 直接和老師面對面促膝交談。 不要小看這三尺講臺的離去, 少了這一層的隔閡, 從戲劇原則上, 就從布萊希特變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打成一片的老師和孩子, 其中更受考驗的還是老師這一方。 當孩子無拘無束時, 他們會提出無數的問題, 而且絕大部分問題都是書本以外的。 這個時候, 老師非常想要的一個權力是, 可以對著孩子說:“對不起, 我不知道, 我們一起研究, 一起尋找答案。 ”

當你走進十一校園時, 孩子對老師沒有老鼠見貓那樣的膽戰心驚, 也沒有小貓見老貓的無限依靠。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老鼠和另一個老鼠,

一個貓和另一個貓, 一個小貓和一個小貓, 一個老貓和一個老貓。 記得我每次主持的時候, 當老師講完走下臺時, 我都會在休息區問他們幾個問題, 有些問題是我學生時代就憋在心裡的, 想想那時問不出口, 通常是因為膽怯, 因為害怕, 因為沒有機會, 這一憋就是幾十年。 現在, 終於有機會把這些問題問了出來, 我發現老師們回答問題的方式已經有了天大的變化。 他們並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 而是首先請你談對這件事的看法, 然後想辦法告訴你瞭解事情的途徑和方式。 這種暢快的交流, 雖然感受不到有問必答的痛快, 但是可以感受到獨立思考並且找到答案的喜悅。

十一學校的老師是幸運的,

因為他們有一個開明的校長, 他們在做教師的美好年華中, 體會了別樣的做教師的快樂。 十一學校的孩子也是幸運的, 他們在十年寒窗的日子裡, 體會了別樣的學習的艱難和快樂。 他們正學著做主人, 做班級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學生會的主人、學校社團的主人、管理學校的主人、參與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主人。 這種體驗是難得的, 同時也是獨特的, 一定程度上講, 是偉大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