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茅侃侃不後悔,創業又何必群星閃耀?

作者 | 朱跑

我們只能從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中勉強拼湊出茅侃侃的樣子。

電腦天才, 初中輟學。 他一對花臂, 年輕衝動, 曾經拍著桌子罵客戶傻逼。 茅侃侃總是一副桀驁的樣子, 似乎擁有比同齡人更長的青春。 他崛起在創業的群星閃耀時, 作為80後第一波創業明星, 京城IT四少之一, 身家被人津津樂道, 與李想、戴志康、高燃一起, 成了80一代的代表人物。

“從這個時候開始, 我們哥兒幾個就像歌唱界的五月天、飛輪海似的, 四處同台作秀, 捆綁促銷。 ”茅侃侃在面對採訪時這麼說過。

少年叛逆, 一朝功成, 大家簡直愛死這樣的神話了。

符號背後的那個人, 剝離了媒體報導之後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的?茅侃侃也曾經生機勃勃, 期待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他也患過抑鬱症, 深夜輾轉, 經歷數次失敗。 他寫書, 重新開始。

當茅侃侃離世的消息傳出, 大大小小的媒體依然習慣性的在他前面加上一個標籤「80後創業明星」, 似乎必須與曾經聚光燈下的光鮮形成鮮明對照, 才能讓這個結局顯得愈加出乎意料, 令人唏噓。 畢竟, 我們分配注意力, 不是依據事件的重要程度, 而是根據它的戲劇性。

這個讓人傷痛的消息, 只是再一次提醒我們, 創業維艱。 為什麼創業背後有這麼多痛苦, 企業家不像畫家、導演, 一份精彩的作品就可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往往在外界看來, 創業者的成功, 甚至個人價值, 都與他的公司時刻綁定, 創業總是進行時態, 一旦你的企業陷入困境, 曾經的輝煌只會顯得諷刺, 而不是有所助益。 這是商業社會裡殘忍的現實。

一個凝固的單一社會, 沒剩下多少上升通道, 階層板結, 創業似乎是僅剩的幾種晉升手段之一, 讓你從底層跨入到上流社會。 創業這件事兒承載了太多的期待。

這種期待, 不只是創業者個人的, 甚至還是觀眾的, 大家嗷嗷待哺, 等著聽到別人的神話故事, 以此自勉。

背後的艱難被弱化了。 事實上, 作為投資公司, 我們見過太多的九死一生, 連續創業失敗, 抵押掉房子來給員工發公司, 在酒桌上崩潰大哭, 沒有多少人熬的下來。

這才是創業的常態。

它應該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暫態的成敗和個人的名望, 並不必要輻射到公共空間去。 創業者在解一道題, 無關時代, 也無關他人, 更不必談什麼道德上的先天優勢。 這不是自我折損的為眾人抱薪, 而是商業整體驅使著一個個細胞去修復整體的bug。

創業不應該成為顯學, 就像成功經驗總是帶著倖存者偏差。 這是一個勇敢的選擇, 但也不過是一個私人的選擇罷了。 成功者獲得有限度的美譽, 失敗者則交由親友去體貼。

而對個人而言, 我們見到的創業者, 似乎都是體驗派, 在潮起潮落之間感受那種驚心動魄, 創業是一場冒險, 是早上覺得自己能夠翹起地球, 晚上又可能發現自己一無是處的過山車遊戲。 如果這麼說來,

也許茅侃侃35歲這一生, 比很多人的80年人生, 都更精彩刺激。

茅侃侃的結尾, 是80後一代人的集體悲哀?遠遠不至於。 甚至茅侃侃自己, 都不願意代表一代人。 創業不用抱團, 不需要一群明星沖在前面披荊斬棘。 他們勇敢強大到敢於創業, 就意味著他們決不需要穿上別人的衣服, 通過一個群體的身份認同, 才獲得安全感。

創業實在不必群星閃耀, 這只是每個自由主義者的一段獨行。

茅侃侃說, 「愛你, 不後悔。 」那我們也尊重故事結尾。

逝者已矣, 一路走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盈動資本(ID:incapital2009),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 201800126 No.1742-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猛戳「閱讀原文」, 看你沒看到的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