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民情深,共擁新時代

最近軍人這個名詞高頻率地出現在部分人的朋友圈中, 其中有1.26日蘇皖人民子弟兵連夜鏟雪開路, 方便人民出行。 “消防戰士吳俊寰, 我在救火, 這成為他與妻子最後的道別語。 ”又有“震區少年強天林十年尋解放軍恩人, 如今他亦成了解放軍。 ”這都體現了對軍人的尊崇, 對軍人無私奉獻的高度肯定。

以心換心, 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赤誠之心對待群眾, 在人民群眾需要時總是挺身而出, 在災區待援時, 總是第一時間星夜馳援。 1月20日, 四川內江的一名消防戰士吳俊寰為搜救被困群眾, 被突然倒塌的一堵牆埋壓犧牲。

一則新聞牽動的不只是烈士的家人, 被困群眾的心, 更深深地引起了人民的共鳴。 人民子弟兵也是人, 他們也有自己的家與牽掛的情感, 但在危難面前, 他們從未退縮過, 為了人民的利益迎難而上, 吳俊寰在火中搜救人民群眾這便是最好的體現, 是什麼讓他在火海中開展搜尋工作, 是高度的責任感與敢於犧牲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消防戰士也是來自人民群眾之中, 只要火海中還能聽到人民的一聲喘息聲, 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去搜尋。 這樣的壯舉, 堪稱“上刀山, 下火海。 ”沒有對人民深厚的關懷與對家國的情懷, 又怎麼能有勇氣與火海抗爭。 烈士犧牲了, 願英雄一路好走。 他走了, 留下了夜夜以淚洗面的妻子與父親,
22日, 吳俊寰的戰友及妻子、父親接受媒體採訪, 追憶了他生前的點點滴滴。 從他們的回憶中, 人們也看到了一名官兵的樸實與擔當, 也看到了家人以及戰友們對他這份職業的理解與驕傲, 戰友們更是表示願意扛起犧牲戰友應盡的責任, 替吳俊寰照顧父親, 照顧家庭。 吳俊寰父親失去了這個兒子, 可許許多多的戰友們願意做他兒子, 孝敬他, 以慰烈士在天之靈。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 內江人民以及火災中被救出的老兩口來到現場送英雄最後一程。 從殯儀館上高速的一路, 群眾更是自發聚集在道路兩旁為英雄送行。 這都體現了人民對子弟兵濃濃的情意。

犧牲的消防戰士吳俊寰

無獨有偶, 對軍人的尊崇, 對軍人奉獻的肯定並不是在今日才顯現出來。 早在10年前汶川地震時, 援救災區的官兵以真情換真情, 被救少年十年如一日, 立下志向, 有朝一日也要身著戎裝成為光榮的軍人。 十年寒窗苦讀, 十年砥礪前行, 他磨礪鋼槍, 終於成了軍人, 更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隊員,

因為他想把當年解放軍對他的關愛傳播出去, 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份愛。 十年了, 3000多個日夜, 他心中仍不忘當年救過他的解放軍叔叔, 10年尋恩人就足以讓我們看到了他對軍人的尊敬與感激, 如果沒有內心的觸動, 又怎麼會如此堅持下去。 人民子弟兵以實際行動, 以真情實意為人民做事, 為人民解憂, 為人民守護家園, 人民亦是銘記在心, 滴水之恩, 也許不一定是湧泉相報, 但他們一定會把這份正能量給傳遞下去, 因為這些高尚的情操是民族的脊樑, 是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更是愛的接力, 軍愛民, 民擁軍, 軍民魚水一家親。 不僅有震區少年十年尋恩人, 還有近期雪花飄絮的寒冬, 子弟兵為人民開路, 人民心疼子弟兵,
送來暖心姜湯, 令這個冬天不太冷。 亦有前段時間一架從阿克蘇飛往烏魯木齊的南航班機, 緊急承運了一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解放軍戰士, 因突然病變, 戰士生命垂危, 需要第一時間轉院, 乘客自願改簽為軍人送平安, 令人心房暖暖的。

如今震區少年已是軍人

人民送來姜湯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軍愛民,民擁軍,自覺尊崇軍人從紅軍革命先輩的戰爭年代至今都是社會的主流,雖然軍民相擁是當下時代的最強音,但雜聲瑣語同樣存在。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學員登上了開往分配地的列車,幾乎占滿整個車廂。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怨聲載道,嘟囔著為什麼當兵的不給讓座,還有乘客在旁附和道:“你以為當兵的會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給你讓座?好人沒有那麼多!”多麼紮心的字眼,多麼令人痛徹心扉的話語,多麼深沉的道德綁架。在他們閒言碎語之後的幾分鐘,官兵們都站起來了,為沒有座位的人讓座,用實際行動說明了心裡裝著人民,試問那些抱怨的人,他們是否心裡跟普遍國人一樣心系人民子弟兵?軍人在災區,在火海中,在戰場上,在人民需要時他們一往無前,總是優先上去,頂在前,抗在前,為人民遮風擋雨,那些為國為民犧牲的烈士,這些最可愛的軍人無私的奉獻,可曾在他們心裡激蕩下一絲絲痕跡,所以也請學會尊重軍人,學會換位思考。

軍人為乘客讓座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時代自有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辯證地角度來看,好與壞必然並存。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無從逃避,能做的便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向最好的時代逐漸邁進。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已然站在了新時代的起點上,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祖國日益繁榮,這都來源於我們的國防實力的提升,而逐步強大的國防實力不僅僅是黨的領導幹部與軍人們的努力,更是源于全民自發尊崇軍人,心系祖國而共同構建的。軍人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把軍人暖在懷裡,互相扶持,我想這樣的軍民魚水一家親,就是最好的時代。

作者 | 蔣志容

編輯 | 左海亮、靳奎

監製 | 代烽

人民送來姜湯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軍愛民,民擁軍,自覺尊崇軍人從紅軍革命先輩的戰爭年代至今都是社會的主流,雖然軍民相擁是當下時代的最強音,但雜聲瑣語同樣存在。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學員登上了開往分配地的列車,幾乎占滿整個車廂。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怨聲載道,嘟囔著為什麼當兵的不給讓座,還有乘客在旁附和道:“你以為當兵的會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給你讓座?好人沒有那麼多!”多麼紮心的字眼,多麼令人痛徹心扉的話語,多麼深沉的道德綁架。在他們閒言碎語之後的幾分鐘,官兵們都站起來了,為沒有座位的人讓座,用實際行動說明了心裡裝著人民,試問那些抱怨的人,他們是否心裡跟普遍國人一樣心系人民子弟兵?軍人在災區,在火海中,在戰場上,在人民需要時他們一往無前,總是優先上去,頂在前,抗在前,為人民遮風擋雨,那些為國為民犧牲的烈士,這些最可愛的軍人無私的奉獻,可曾在他們心裡激蕩下一絲絲痕跡,所以也請學會尊重軍人,學會換位思考。

軍人為乘客讓座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時代自有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辯證地角度來看,好與壞必然並存。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無從逃避,能做的便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向最好的時代逐漸邁進。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已然站在了新時代的起點上,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祖國日益繁榮,這都來源於我們的國防實力的提升,而逐步強大的國防實力不僅僅是黨的領導幹部與軍人們的努力,更是源于全民自發尊崇軍人,心系祖國而共同構建的。軍人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把軍人暖在懷裡,互相扶持,我想這樣的軍民魚水一家親,就是最好的時代。

作者 | 蔣志容

編輯 | 左海亮、靳奎

監製 | 代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