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6個省份41位公檢法“主帥”履新60後法律人成省級政法領導“主力”

□聚焦省級政法領導人事變動

□法制網記者 陳東升

從今年1月18日開始,最近一周,多個省份密集調整省級公檢法“主帥”。 據《法制日報》記者統計,此番人事調整至少涉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截至1月25日,41位獲得提拔或調動的公檢法“主帥”已以新身份到職亮相。

《法制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在這41位公檢法新“主帥”中,除了張學群、田立文、路志強、李智4位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其餘37人均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 就其專業背景而言,25人畢業于西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學院或綜合性大學法律專業。

此番省級公檢法“主帥”集中調整表明,60後法律人已逐漸成為省級公檢法機關“主角”。

26省份公檢法“易帥”概況

《法制日報》記者分析發現,本次省級公檢法機關主官調整,就系統而言,法院、檢察院系統最多,共有20個省份的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19個省份的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分別進行了調整。 其次為公安系統,共有7個省份的公安廳廳長分別進行了調整。

就省份而言,調整最大的為浙江省、福建省,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省公安廳廳長職務均發生調整。 其次為內蒙古、河南、山東、山西、江西、貴州、海南、寧夏、陝西、甘肅、新疆11個省區,省高院院長、省檢察院檢察長或檢察、公安主要負責人均出現調整。

就區域而言,調整幅度最大最集中的為華東、西北、東北地區。

華東六省一市均出現政法機關主官調整,西北五省區均出現政法機關主官調整,東北三省也均出現政法機關主官調整。

就專業而言,在41位公檢法新“主帥”中,25人畢業于政法學院或綜合性大學法律系,其中畢業于西南政法學院的10人,畢業于西北政法學院的5人,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律系的2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的1人,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的2人,畢業于華東政法學院的1人,畢業于廈門大學法律系的1人,畢業于南京大學法律系的1人,畢業于安徽大學法律系的1人,其他院校法律系的1人。 畢業於中央、省委黨校的7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的9人。

就來歷而言,在41位公檢法新“主帥”中,中央、國家機關“空降”的5人,省份之間交流任職的34人,本省交流任職的2人。

這其中,原擔任司法部副部長的1人,原擔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委的2人,原擔任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局長1人,原擔任海關關長的1人,原擔任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2人,原擔任省公安廳廳長的1人,原擔任省檢察院檢察長的1人,原擔任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的5人,原擔任省紀委副書記的2人,原擔任省高院副院長的5人,原擔任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的5人,原擔任直轄市公安局副局長的1人,原擔任省司法廳廳長的5人,原擔任省會城市公檢法“一把手”的3人,原擔任海事法院院長的1人,原擔任特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的1人,原擔任市委書記的2人,原擔任直轄市政府副秘書長的1人,原擔任自治區衛計委主任的1人。

調整省級公檢法主官背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律人異地交流任職、人代會前密集到位,是本次省級公檢法主官調整的三大關鍵字。

黨的十八大指出,依法治國是党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以全會形式專題研究,作出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並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引領依法治國進入新時代。 在上述時代大背景下,此番大規模調整省級公檢法主官,反映了中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視。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指出,要“突出政治標準,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管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準”。 此後,2015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曾明確指出“要合理分解、科學配置權力,著力健全選人用人管人制度,加大幹部交流輪崗力度,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認為,此番省級公檢法主官大規模異地任職、跨部門任職,正是中央上述精神的具體體現。

按照我國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地方人民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按照慣例,省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一般還會候選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換屆之年,一些省份都將於近期舉行人民代表大會,省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候選人需要在此前到任候選。公安廳雖然只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但其廳長一般兼任省政府副省長,所以也需在換屆之前到位候選。

堅持党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原則,也是政法工作的首要前提。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說,要堅持党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為新時代政法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這批履新的60後法律人基本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考上政法學院,在學校系統接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大學畢業後,這批60後法律人從基層起步,埋頭苦幹。在這次履新前,他們基本上已在正廳長領導崗位工作滿三年以上。如果要做一歸納,年少學法、精通法律、聽党指揮、不事張揚、求真務實正是這批60後法律人的共同特點。

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選好配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如何選好配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省級政法機關承上啟下,是一大關鍵。這次省級公檢法主官密集調整、一批60後法律人成主角挑大樑就顯示了這方面的趨勢和動向。

26個省份41位公檢法新“主帥”一覽表

整理:陳東升 吳攸 湯宇潔 製錶:高嶽

按照慣例,省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一般還會候選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換屆之年,一些省份都將於近期舉行人民代表大會,省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候選人需要在此前到任候選。公安廳雖然只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但其廳長一般兼任省政府副省長,所以也需在換屆之前到位候選。

堅持党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原則,也是政法工作的首要前提。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說,要堅持党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為新時代政法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這批履新的60後法律人基本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考上政法學院,在學校系統接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大學畢業後,這批60後法律人從基層起步,埋頭苦幹。在這次履新前,他們基本上已在正廳長領導崗位工作滿三年以上。如果要做一歸納,年少學法、精通法律、聽党指揮、不事張揚、求真務實正是這批60後法律人的共同特點。

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選好配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如何選好配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省級政法機關承上啟下,是一大關鍵。這次省級公檢法主官密集調整、一批60後法律人成主角挑大樑就顯示了這方面的趨勢和動向。

26個省份41位公檢法新“主帥”一覽表

整理:陳東升 吳攸 湯宇潔 製錶:高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