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創新引領“三大變革”

◎董菲

十九大報告在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明確判斷的同時,提出“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用三大變革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路徑。 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僅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也是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根本著力點。

以激勵創新推動品質變革。 品質變革一方面是提高產品品質,實現產品和服務不僅要“有”,而且要“好”;另一方面是提升生產品質,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

以激勵創新推動品質變革,就要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提供最大方便,對在生產環節中創新提高產品品質的企業進行政策傾斜,鼓勵精益求精的生產理念,讓“好”的產品和服務站住腳。 同時強化質檢、環保、安全等監管和執法力量,加大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或個人的負面曝光和懲處力度,引導企業增強品質、品牌和標準意識,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激勵環境,推動技術型創新創業企業不斷湧現,為社會創新增強源頭供給,實現科技創新助推實體經濟,推動農業向綠色、健康方向發展,工業向加工精密、設計精良方向發展,文化產品向精品方向發展。 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是一場從理念、目標、制度到具體領域工作細節的全方位變革,既包括通常所說的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也包括提高國民經濟各領域、各層面素質。
濰坊市在“四個城市”建設中,既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傳統產業提質效,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又要注重營造保護創新的法治環境,強化產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更加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執法制度,在全社會形成政府重視創新、企業追求創新、社會崇尚品質、人人關心品質的良好氛圍。

以機制創新推動效率變革。 效率變革,就是要破除制約效率提升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自主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保護市場自發的優勝劣汰。

要推動效率變革,就要貫徹落實好“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實施簡政放權,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進一步放寬新產業新業態的市場准入,對新生事物採取包容審慎監管,著力優化新產業成長的政府服務和市場環境,促進形成有利於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 同時,新的體制機制應適應新時期產業政策和政府管理方式變革要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相關仲介組織在政策制定、行業監管、標準規範和服務行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多元社會主體共同維護機制創新、保證制度落實的格局。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科學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真正在行為上做到守底線、分公私、講責任,在結果上實現交往有道、於公有利、發展有益,更好地激發企業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以環境創新推動動力變革。 國內外經驗表明,成功的創新主要源于區域性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城市,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地區比其他地區具備更好的創新環境。 濰坊市要實現高品質發展目標和任務,就要注重創新環境的建設。 應不斷加大政府研發投入,為有助於三大變革的新技術蓬勃湧現提供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促進知識、技術、資訊、資料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有效集聚,充分發揮其放大社會生產力的乘數效應,推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主導、產學研高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

為保證科技創新的持續到位,還需要培養出一支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隊伍。 因此必須把發展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從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勞動者的素質。 濰坊市應把握自身職業教育優勢,率先吸收優秀職業技術人才,進而借助職業教育品牌輻射效應,提高基礎教育品質,吸引高等教育人才落地,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業型示範城市提供人才儲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