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哥養的不是蛙,是孤獨(ಥ﹏ಥ)

作為一名非佛系、不脫髮的90後

小編今天很是興奮

因為自己的“蛙”在晚上按時回家了

注意注意注意

是“蛙”不是“娃”

要問什麼來路?

這可是一款“新寵”

名曰“旅かえる”(譯:旅行青蛙)的遊戲

讓這只沉默寡言、熱愛旅行的青蛙

真是讓人愛恨交加

跨越語言障礙 “旅行青蛙”傳播資料要“逆天”

該遊戲於2017年12月6日在日本的iOS平臺上線, 隨後在中國意外躥紅。

截至2018年1月27日, 已在中國區App Store遊戲類免費下載排行榜“霸佔”第一名數日, 有5.17萬個評分。

該遊戲介面全日文, 主角是一隻萌萌噠、大眼睛的小青蛙。

遊戲玩家能與小青蛙互動的設定幾乎沒有, 只能為畫面中的青蛙準備食物, 送它出門旅行, 又靜靜地等它回來, 絕大多數時間不需要任何操作——靜靜等著就行, 因此它又被稱為靜置系遊戲。

雖然青蛙不說話, 但這並不妨礙眾玩家“戲精”上身, 大家紛紛搖身一變, 成為愛操心的“父母”。

養蛙風靡背後, 是從眾心理還是青年孤獨?

在池塘裡找到顧影自憐的“我”

遊戲不過是博君一笑耳, 但其吸引眾多玩家的門道, 卻值得深思。 在玩手游成為現代人一種生活方式的當下, 什麼遊戲流行, 什麼群體愛玩哪種遊戲, 無疑能夠反映某種社會心態。

就在朋友圈裡的玩家你爭我搶地當“媽”的同時,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了一種反差:2017年, 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兩個指標同時出現下降。

也就是說, 在現實中, 並沒有那麼多人急著當媽。

儘管沒有確切的資料統計, 但是通過在朋友圈裡不全面的觀察仿佛可以看出, 年輕女性構成了這款遊戲用戶畫像的主體。 年輕, 因為遊戲裡的“萌”“二次元”元素天然地跟年輕人有貼近性。 而“雲養青蛙”的體驗模式, 似乎抓住了女性遊戲的廣大市場, 填補了都市青年寂寞的心理。

一款遊戲, 引出了寂寞這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難怪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朋友圈。 在玩家眼中, 小小的青蛙就是一個需要被呵護、被關愛的孩子, 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填補了玩家的情感空窗。

孤獨是一件大事, 英國政府已正兒八經地設置了“孤獨大臣”這一部長級的職位。 這一點都不好笑,據英國“孤獨委員會”報告,6600萬英國人中有900萬人常常感到孤獨。中國的人口基數更大,人口流動也很激烈,背井離鄉的年輕人像孤獨的青蛙一樣,每天早上靜靜地離開家門,每天夜裡又默默地歸來。

遊戲是社會心理的映射。那些自詡“蛙媽”的玩家,與生兒育女還有很長的心理距離。他們在遊戲中飼養的並非是真正的孩子,而是另一個自我的載體。他們在顧影自憐之中,找到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進而重新發現自我。“我一個人吃飯旅行走走停停”,青蛙的遊戲形象,何不是許多都市青年內心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從眾心理

中國傳媒大學遊戲設計系系主任陳京煒認為,從遊戲設計角度來看,這款遊戲運用了近年來流行的“模糊敘事”的方法,玩家在遊戲資訊較少的情況之外,通過自己的理解把“留白”部分合理化“腦補”,從而增加了玩家對遊戲的感情。

他分析,此款遊戲如此火爆也與從眾心理有關,同一個圈子裡的朋友在談論而自己不玩,會因為缺少共同話題而被圈子邊緣化,一部分玩家是因此而開始遊戲並持續的,此後的遊戲行為可能是被遊戲吸引,也可能是為了鞏固中心話語地位,這也是因人而異。

這一點都不好笑,據英國“孤獨委員會”報告,6600萬英國人中有900萬人常常感到孤獨。中國的人口基數更大,人口流動也很激烈,背井離鄉的年輕人像孤獨的青蛙一樣,每天早上靜靜地離開家門,每天夜裡又默默地歸來。

遊戲是社會心理的映射。那些自詡“蛙媽”的玩家,與生兒育女還有很長的心理距離。他們在遊戲中飼養的並非是真正的孩子,而是另一個自我的載體。他們在顧影自憐之中,找到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進而重新發現自我。“我一個人吃飯旅行走走停停”,青蛙的遊戲形象,何不是許多都市青年內心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從眾心理

中國傳媒大學遊戲設計系系主任陳京煒認為,從遊戲設計角度來看,這款遊戲運用了近年來流行的“模糊敘事”的方法,玩家在遊戲資訊較少的情況之外,通過自己的理解把“留白”部分合理化“腦補”,從而增加了玩家對遊戲的感情。

他分析,此款遊戲如此火爆也與從眾心理有關,同一個圈子裡的朋友在談論而自己不玩,會因為缺少共同話題而被圈子邊緣化,一部分玩家是因此而開始遊戲並持續的,此後的遊戲行為可能是被遊戲吸引,也可能是為了鞏固中心話語地位,這也是因人而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