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擁有一口好牙?這些口腔知識你得知道!——專訪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口腔科張劍明教授

視頻:崔新耀、孫一凡、陶建、胡昱喆、李丹

人民網天津1月26日電 (唐玉潔)隨著國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口腔健康。 但是, 不少人在口腔健康的認識上仍然存在誤區, 比如, 嬰幼兒沒有必要清潔口腔、乳牙壞了不用治、人老掉牙是必然規律。 如何預防口腔疾病, 擁有一口好牙?近日,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口腔科張劍明教授做客人民網天津頻道“十九大, 天津怎麼學, 怎麼幹”系列訪談之健康科普訪談, 與網友交流互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口腔科張劍明教授做客人民網天津頻道(孫曉川/攝)

精彩內容摘編:

嬰幼兒從出生起就應每日清潔口腔

嬰幼兒長牙前有無必要清潔口腔?張劍明教授認為, 從嬰幼兒出生開始, 家長就應養成為嬰幼兒清潔口腔的習慣。 雖然沒有牙齒, 口腔卻可能因為黴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皰疹或鵝口瘡等粘膜疾病發生,

影響進食, 給寶寶帶來痛苦。 因此, 要注意不讓寶寶含著奶嘴睡覺, 每次給嬰兒喂完奶後, 要喝點溫開水清潔口腔, 最好養成每天用棉簽或軟紗布為孩子擦洗口腔、口周皮膚的習慣, 保持寶寶乾淨清爽。

寶寶六個月時, 第一顆乳牙開始萌出, 這是寶寶開始刷牙的標誌。 牙齒萌出後, 家長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齒。 當多顆牙齒萌出後, 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孩子每天刷牙2次, 並確保清潔到上下頜所有的牙面, 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 寶寶兩歲時20顆乳牙會全部萌出, 由於該年齡段寶寶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 不能自己將牙齒刷乾淨, 因此, 家長應幫助孩子每日刷牙2次,

每次至少2分鐘。

含氟牙膏具有肯定的預防齲病的作用

張劍明教授認為, 從3-4歲開始, 兒童動手能力和四肢協調性明顯增強, 可以在家長和幼稚園老師的幫助和監督下學習自己刷牙。 6歲之前的兒童, 推薦使用圓弧刷牙法, 要領是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

輕壓使刷毛屈曲, 在牙面上畫圈, 每部位反復畫圈5次以上, 前牙舌側需將牙刷豎放, 牙齒的各個面(包括唇頰側、舌側及咬合面)均應刷到。

兒童應選用適合自己年齡的兒童牙刷。 正常情況下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如果刷毛出現彎曲或變形的情況要及時更換。 不要給孩子使用成人牙膏, 含氟牙膏具有肯定的預防齲病的作用, 3歲以上可使用兒童含氟牙膏刷牙, 要注意在家長或老師的監督指導下應用, 以防誤吞。 此外, 兒童應養成規律飲食的習慣, 刷牙後睡前不再進食。

張劍明教授演示兒童正確的刷牙方法(孫曉川/攝)

“乳牙總是要換的, 壞了不用治”是錯誤的

如何看待“乳牙總是要換的, 壞了不用治”的觀點?張劍明教授認為,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兒童12歲以前主要靠乳牙咀嚼食物。 如果乳牙過早齲壞, 會影響兒童咀嚼食物, 影響食物的消化及吸收, 不利於生長發育, 另外, 齲病長期得不到治療可造成偏側咀嚼, 雙側面部發育不對稱等, 影響兒童的頜面部的發育及整體的生長發育。 其次乳牙牙根的炎症可能影響恒牙牙胚的發育,乳牙過早失去或較遲脫落都會影響恒牙的萌出和排列,造成牙齒的排列不齊。而且乳牙萌出期和乳牙期是兒童開始發音和學說話的主要時期,正常的乳牙列有助於兒童正確發音。所以說乳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好好護理,造成的傷害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張劍明教授談到,學齡兒童口腔的最大變化是換牙。在此階段,孩子的20顆乳牙會逐漸換成28顆恒牙。牙齒替換是一個生理過程,正常的順序是乳牙先鬆動脫落,恒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恒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恒牙常不能順利進入牙列,造成恒牙排列不齊,此時應儘早就診,將未掉的乳牙拔除。相反,對於乳牙已經脫落,而恒牙遲遲不萌出的情況,家長也不要過分焦慮,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如果恒牙胚正常,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稍微等待,或採用助萌的方法。有的孩子剛萌出的兩顆上前牙之間間隙較大,正常情況下會隨著其他前牙的萌出,間隙自動消失。如間隙過大或不能自動關閉,應到醫院檢查。另外,該階段牙弓開始發生變化,而且是患齲高峰期,應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以預防和控制齲病的發生。

常規矯正通常在12歲左右

孩子多大年齡適合矯正?張劍明教授認為,常規矯正通常在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恒牙。如果存在牙齒排列不齊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時期進行矯正,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有些情況需要接受早期矯治。比如,反頜即地包天,下頜後縮等情況,反頜一般3-4歲開始進行矯治,下頜後縮的矯治需要在青春期生長發育高峰期前進行,還有牙間隙的保持、不良習慣的糾正等早期矯治方法,其目的就是對已表現出的牙頜畸形、畸形趨勢以及牙頜畸形的病因進行預防、阻斷、矯正和引導治療。需要提醒的是,接受正畸治療的兒童每餐後均應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滯留的食物殘屑,建議選擇正畸專用牙刷和牙間刷清潔牙齒。

准媽媽應先治好牙病再懷孕

張劍明教授表示,孕期口腔疾病會直接影響孕婦的生活品質,如進食障礙、睡眠問題等,嚴重的牙病還可能影響孕婦攝取足夠營養,從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有比較充分的證據表明,孕婦患有牙周病可能會導致嬰兒早產或出生時低體重,孕婦鈣攝入不足會影響胎兒牙齒發育。因此,孕婦的口腔健康水準、全身健康和營養狀況對胎兒的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都會產生影響。

懷孕後因為激素水準改變,孕期中極易出現齲病、智齒冠周炎等疾病發生,特別是妊娠期齦炎、牙周炎、妊娠期牙齦瘤的發生。懷孕早期和晚期不能接受複雜口腔治療,藥物治療也存在一定風險,而不治療,炎症感染所產生的毒素同樣會影響到胎兒正常健康發育,因此准媽媽應先治好牙病再懷孕。備孕期間要提前到口腔專科完成齲齒修補、拔除多餘無用的智齒、安裝義齒、治療口腔炎症等準備工作,建議做一次徹底洗牙,這對自身健康以及胎兒安全都有很大好處,也可以有效預防妊娠期牙齦炎發作。

孕期患了牙病該如何治療?一旦患了牙病,懷孕4-6個月是孕期治療口腔疾病的最佳時期,口腔治療最好在此階段完成,但也應注意在保護措施下使用X線。同時,妊娠期用藥務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同時要注意口腔保健,應堅持早晚有效刷牙、飯後漱口、正確使用牙線等。

牙齒拔了鑲並非一勞永逸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規律,大多數是由於長期患有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的。”張劍明教授認為,只要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學的口腔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到80歲時完全可以擁有20顆以上功能牙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只要口腔記憶體留牙齒,就應按照科學的方法堅持刷牙,沒牙也要注意清潔口腔。

張劍明教授表示,步入老年後,口腔情況和其他器官一樣,結構和功能趨向衰老。老年人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應每年至少潔牙一次。如果出現齲齒、食物嵌塞、牙本質敏感、口腔黏膜變化異常等問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不能認為人老了一有牙齒問題就選擇拔牙,拔了鑲就一勞永逸了。

當然,沒有治療價值的牙齒還是要拔掉的,比如口腔內的殘根(因齲壞、外傷等因素造成的牙冠缺失及部分牙根缺失)、殘冠(因齲壞、磨損等因素造成的牙冠的大部分缺失)可成為全身感染的病灶,往往可引起全身性疾病,應該及時拔除,此外,鬆動和無功能的牙齒也需要拔除。張劍明教授強調,口腔內的牙齒是否應該拔除,一定要按照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生給與的建議選擇進行拔除或治療。牙齒缺失或拔牙3個月後,要及時鑲牙,這樣才能夠保持口腔牙列的完整,恢復口腔的基本功能,從而保障攝入的均衡充足,保障身體健康。

種植義齒修復與天然牙最為類似

張劍明教授介紹說,牙齒缺失後的鑲牙方法從修復方式上分為活動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種植義齒修復三大類。每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

活動義齒修復俗稱鑲活牙,優點在於只需磨除很少的鄰牙、價格相對便宜、製作時間短。缺點是不夠舒適、異物感大,咀嚼效率相對較低,每天需摘下清洗,不美觀,甚至影響發音。

固定義齒修復俗稱鑲死牙,優點是不需每天摘戴,舒適,咀嚼效率高,美觀(選擇烤瓷或全瓷的情況下),製作時間短。缺點是需要磨缺牙部位兩側的牙齒,全瓷修復價格比較高。選擇固定修復的前提條件是缺牙部位兩側的牙齒足夠堅固,在鄰牙狀況不好以及游離缺失情況下是不適合的。

種植義齒修復俗稱種植牙號稱人類的第三副牙齒。是目前所有修復方法中,與天然牙最類似的方法。優點是美觀,舒適,咀嚼效率高,不需要磨除相鄰的牙齒,能有效防止牙齒缺失後牙槽骨繼續萎縮,特別對於嚴重牙槽脊吸收的無牙頜患者、後牙游離端缺失患者提供了固定修復的可能。缺點是價格相對比較高,週期相對較長。

每種修復方法各有利弊,需專業的大夫根據患者的口腔情況決定採用哪種,如果幾種方法都可以選擇的,則可根據患者要求,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

種植牙對人體不產生任何不良副作用

種植牙的使用期限問題,一直是缺牙患者關心的問題之一。張劍明教授介紹說,人工種植牙整體設計合理,對牙齒周圍組織無損傷,長期的臨床研究和經驗證明,許多種植牙堅固程度可以與真牙類似,比起活動義齒,種植牙能恢復100%的咀嚼效率。只要經過規範的口腔種植治療並得到良好的使用維護,十年後的成功率仍可保持在95%以上。另外,由於選用的是與人體相容性極好的生物材料,種植牙對人體不產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即使植體的骨整合失敗,取出後可以等傷口癒合後改進方法再植,或改做其它修復方式的義齒。

手術後是否影響工作?張劍明教授表示,種植手術多在局麻下進行,現代麻醉技術及術後良好的護理可以使病人的不適感降到最低,基本上種植體植入手術的不適與拔牙比較相似。通常種植一顆植入手術時間大約30分鐘左右或更快,術後10天左右拆線,癒合期間需要注意清潔傷口區和避免咀嚼硬物。同其它牙科治療一樣,會有相應的腫脹和輕微的疼痛,大多數不影響工作。整個的種植修復療程取決於手術的方法和規模以及種植體的類型,通常需要3個月左右,如果需要植骨手術,療程會更長一些,某些情況下,種植牙可以在拔牙後即刻種植,也可以即刻修復。

(責編:唐玉潔、魏炳鋒)

其次乳牙牙根的炎症可能影響恒牙牙胚的發育,乳牙過早失去或較遲脫落都會影響恒牙的萌出和排列,造成牙齒的排列不齊。而且乳牙萌出期和乳牙期是兒童開始發音和學說話的主要時期,正常的乳牙列有助於兒童正確發音。所以說乳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好好護理,造成的傷害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張劍明教授談到,學齡兒童口腔的最大變化是換牙。在此階段,孩子的20顆乳牙會逐漸換成28顆恒牙。牙齒替換是一個生理過程,正常的順序是乳牙先鬆動脫落,恒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恒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恒牙常不能順利進入牙列,造成恒牙排列不齊,此時應儘早就診,將未掉的乳牙拔除。相反,對於乳牙已經脫落,而恒牙遲遲不萌出的情況,家長也不要過分焦慮,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如果恒牙胚正常,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稍微等待,或採用助萌的方法。有的孩子剛萌出的兩顆上前牙之間間隙較大,正常情況下會隨著其他前牙的萌出,間隙自動消失。如間隙過大或不能自動關閉,應到醫院檢查。另外,該階段牙弓開始發生變化,而且是患齲高峰期,應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以預防和控制齲病的發生。

常規矯正通常在12歲左右

孩子多大年齡適合矯正?張劍明教授認為,常規矯正通常在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恒牙。如果存在牙齒排列不齊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時期進行矯正,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有些情況需要接受早期矯治。比如,反頜即地包天,下頜後縮等情況,反頜一般3-4歲開始進行矯治,下頜後縮的矯治需要在青春期生長發育高峰期前進行,還有牙間隙的保持、不良習慣的糾正等早期矯治方法,其目的就是對已表現出的牙頜畸形、畸形趨勢以及牙頜畸形的病因進行預防、阻斷、矯正和引導治療。需要提醒的是,接受正畸治療的兒童每餐後均應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滯留的食物殘屑,建議選擇正畸專用牙刷和牙間刷清潔牙齒。

准媽媽應先治好牙病再懷孕

張劍明教授表示,孕期口腔疾病會直接影響孕婦的生活品質,如進食障礙、睡眠問題等,嚴重的牙病還可能影響孕婦攝取足夠營養,從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有比較充分的證據表明,孕婦患有牙周病可能會導致嬰兒早產或出生時低體重,孕婦鈣攝入不足會影響胎兒牙齒發育。因此,孕婦的口腔健康水準、全身健康和營養狀況對胎兒的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都會產生影響。

懷孕後因為激素水準改變,孕期中極易出現齲病、智齒冠周炎等疾病發生,特別是妊娠期齦炎、牙周炎、妊娠期牙齦瘤的發生。懷孕早期和晚期不能接受複雜口腔治療,藥物治療也存在一定風險,而不治療,炎症感染所產生的毒素同樣會影響到胎兒正常健康發育,因此准媽媽應先治好牙病再懷孕。備孕期間要提前到口腔專科完成齲齒修補、拔除多餘無用的智齒、安裝義齒、治療口腔炎症等準備工作,建議做一次徹底洗牙,這對自身健康以及胎兒安全都有很大好處,也可以有效預防妊娠期牙齦炎發作。

孕期患了牙病該如何治療?一旦患了牙病,懷孕4-6個月是孕期治療口腔疾病的最佳時期,口腔治療最好在此階段完成,但也應注意在保護措施下使用X線。同時,妊娠期用藥務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同時要注意口腔保健,應堅持早晚有效刷牙、飯後漱口、正確使用牙線等。

牙齒拔了鑲並非一勞永逸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規律,大多數是由於長期患有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的。”張劍明教授認為,只要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學的口腔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到80歲時完全可以擁有20顆以上功能牙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只要口腔記憶體留牙齒,就應按照科學的方法堅持刷牙,沒牙也要注意清潔口腔。

張劍明教授表示,步入老年後,口腔情況和其他器官一樣,結構和功能趨向衰老。老年人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應每年至少潔牙一次。如果出現齲齒、食物嵌塞、牙本質敏感、口腔黏膜變化異常等問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不能認為人老了一有牙齒問題就選擇拔牙,拔了鑲就一勞永逸了。

當然,沒有治療價值的牙齒還是要拔掉的,比如口腔內的殘根(因齲壞、外傷等因素造成的牙冠缺失及部分牙根缺失)、殘冠(因齲壞、磨損等因素造成的牙冠的大部分缺失)可成為全身感染的病灶,往往可引起全身性疾病,應該及時拔除,此外,鬆動和無功能的牙齒也需要拔除。張劍明教授強調,口腔內的牙齒是否應該拔除,一定要按照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生給與的建議選擇進行拔除或治療。牙齒缺失或拔牙3個月後,要及時鑲牙,這樣才能夠保持口腔牙列的完整,恢復口腔的基本功能,從而保障攝入的均衡充足,保障身體健康。

種植義齒修復與天然牙最為類似

張劍明教授介紹說,牙齒缺失後的鑲牙方法從修復方式上分為活動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種植義齒修復三大類。每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

活動義齒修復俗稱鑲活牙,優點在於只需磨除很少的鄰牙、價格相對便宜、製作時間短。缺點是不夠舒適、異物感大,咀嚼效率相對較低,每天需摘下清洗,不美觀,甚至影響發音。

固定義齒修復俗稱鑲死牙,優點是不需每天摘戴,舒適,咀嚼效率高,美觀(選擇烤瓷或全瓷的情況下),製作時間短。缺點是需要磨缺牙部位兩側的牙齒,全瓷修復價格比較高。選擇固定修復的前提條件是缺牙部位兩側的牙齒足夠堅固,在鄰牙狀況不好以及游離缺失情況下是不適合的。

種植義齒修復俗稱種植牙號稱人類的第三副牙齒。是目前所有修復方法中,與天然牙最類似的方法。優點是美觀,舒適,咀嚼效率高,不需要磨除相鄰的牙齒,能有效防止牙齒缺失後牙槽骨繼續萎縮,特別對於嚴重牙槽脊吸收的無牙頜患者、後牙游離端缺失患者提供了固定修復的可能。缺點是價格相對比較高,週期相對較長。

每種修復方法各有利弊,需專業的大夫根據患者的口腔情況決定採用哪種,如果幾種方法都可以選擇的,則可根據患者要求,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

種植牙對人體不產生任何不良副作用

種植牙的使用期限問題,一直是缺牙患者關心的問題之一。張劍明教授介紹說,人工種植牙整體設計合理,對牙齒周圍組織無損傷,長期的臨床研究和經驗證明,許多種植牙堅固程度可以與真牙類似,比起活動義齒,種植牙能恢復100%的咀嚼效率。只要經過規範的口腔種植治療並得到良好的使用維護,十年後的成功率仍可保持在95%以上。另外,由於選用的是與人體相容性極好的生物材料,種植牙對人體不產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即使植體的骨整合失敗,取出後可以等傷口癒合後改進方法再植,或改做其它修復方式的義齒。

手術後是否影響工作?張劍明教授表示,種植手術多在局麻下進行,現代麻醉技術及術後良好的護理可以使病人的不適感降到最低,基本上種植體植入手術的不適與拔牙比較相似。通常種植一顆植入手術時間大約30分鐘左右或更快,術後10天左右拆線,癒合期間需要注意清潔傷口區和避免咀嚼硬物。同其它牙科治療一樣,會有相應的腫脹和輕微的疼痛,大多數不影響工作。整個的種植修復療程取決於手術的方法和規模以及種植體的類型,通常需要3個月左右,如果需要植骨手術,療程會更長一些,某些情況下,種植牙可以在拔牙後即刻種植,也可以即刻修復。

(責編:唐玉潔、魏炳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