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古人早有解法,千年驗方,簡單治癒!附:4種消渴食療方

現代人說的富貴病, 糖尿病其實就是古人說的消渴而已。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 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消渴是指消穀善饑, 口渴多飲, 並因多飲而多尿, 由消耗而致消瘦之證。 它是一個獨立的證候, 《內經》中稱本病為"消癉"、"鬲消"、"肺消"、"消中", 提示本病與多臟器有關係。 主要涉及西醫學之糖尿病。

明代醫學著作《景嶽全書》中進一步做了說明:"消渴病, 其為病之肇端,

皆膏粱肥甘之變, 酒色勞傷之過, 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 "

消渴病的病機主要在於陰津虧損, 燥熱偏盛, 而以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兩者互為因果, 陰愈虛則燥熱愈盛, 燥熱愈盛則陰愈虛。 消渴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 尤以腎為關鍵。

三髒之中, 雖可有所偏重, 但往往又互相影響。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 敷布津液。 肺受燥熱所傷, 則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趨下行。 隨小便排出體外, 故小便頻數量多;肺不布津則口渴多飲。 正如《醫學綱目.消癉門》說:“蓋肺藏氣, 肺無病則氣能管攝津液之精微, 而津液之精微者收養筋骨血脈,

餘者為溲。 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 而精微者亦隨溲下。 ”

胃為水穀之海, 主腐熟水穀, 脾為後天之本, 主運化, 為胃行其津液。 脾胃受燥熱所傷, 胃火熾盛, 脾陰不足, 則口渴多飲, 多食善饑;脾氣虛不能轉輸水穀精微, 則水穀精微下流注入小便,

故小便味甘;水穀精微不能濡養肌肉, 故形體日漸消瘦。

腎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 腎陰虧虛則虛火內生, 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 中灼脾胃則胃熱消穀, 腎失濡養, 開闔固攝失權, 則水穀精微直趨下泄, 隨小便而排出體外, 故尿多味甜。

消渴飲水不止

三消湯:真台黨(天臺山所產黨參)、白術、當歸、茯苓、生地各一錢,黃柏、知母、黃連、麥冬、天花粉、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神效,三消皆治。

又方:蠶繭殼七個,絲棉亦可。煎湯當茶飲之,神效。繅絲水飲一、二碗,更佳。 又方:五倍子煎水飲之,或作丸服之,久則生津止渴。


多年消渴飲水百藥不效

每日食好梨二、三個,或食蘿蔔亦可,均極神效。
又方:白芍、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開水送下,日三服,七日而愈。有人渴飲九年,時發時止,服此斷根。
久病消渴不止
並治泄瀉口渴。七味白術散:白術、高麗參、真茯苓、藿香葉、幹葛各一錢,炙草五分,水煎當茶飲。另用木香三分,磨汁兌服,屢試如神。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治消渴證:麥門冬五兩、五味子三錢、黃連三錢、蘆根五兩、黃芪五錢、懷生地黃六錢、天門冬一兩,用繰絲湯十碗,煎二碗,不拘時服。丸方於前藥中加黃柏三兩、牛膝五兩、沙參六兩、枸杞子四兩、五味子六兩,蜜丸。常服,遂不復發。

附:4種消渴食療方

1、豬胰煲淮山:豬胰1具,山藥30克,同煲湯,加鹽調味服食。

2、玉米須煲豬瘦肉:玉米須30克,豬瘦肉100克,共煲湯,加鹽調味去玉米須服食。

3、豬胰粉:豬胰適量焙乾,研成細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

4、松樹二層皮60克(幹品,老大松樹為佳),豬骨適量,共煎湯服。


以上各方均適用於各型消渴。 


消渴飲水不止

三消湯:真台黨(天臺山所產黨參)、白術、當歸、茯苓、生地各一錢,黃柏、知母、黃連、麥冬、天花粉、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神效,三消皆治。

又方:蠶繭殼七個,絲棉亦可。煎湯當茶飲之,神效。繅絲水飲一、二碗,更佳。 又方:五倍子煎水飲之,或作丸服之,久則生津止渴。


多年消渴飲水百藥不效

每日食好梨二、三個,或食蘿蔔亦可,均極神效。
又方:白芍、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開水送下,日三服,七日而愈。有人渴飲九年,時發時止,服此斷根。
久病消渴不止
並治泄瀉口渴。七味白術散:白術、高麗參、真茯苓、藿香葉、幹葛各一錢,炙草五分,水煎當茶飲。另用木香三分,磨汁兌服,屢試如神。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治消渴證:麥門冬五兩、五味子三錢、黃連三錢、蘆根五兩、黃芪五錢、懷生地黃六錢、天門冬一兩,用繰絲湯十碗,煎二碗,不拘時服。丸方於前藥中加黃柏三兩、牛膝五兩、沙參六兩、枸杞子四兩、五味子六兩,蜜丸。常服,遂不復發。

附:4種消渴食療方

1、豬胰煲淮山:豬胰1具,山藥30克,同煲湯,加鹽調味服食。

2、玉米須煲豬瘦肉:玉米須30克,豬瘦肉100克,共煲湯,加鹽調味去玉米須服食。

3、豬胰粉:豬胰適量焙乾,研成細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

4、松樹二層皮60克(幹品,老大松樹為佳),豬骨適量,共煎湯服。


以上各方均適用於各型消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