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漏水、起火、冒煙、掉鏈子:英法航母海試趣事

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煙囪已冒出黑煙, 海試指日可待。 一艘軍艦的建造和服役, 大體要經過艦體建造、舾裝和海試才能夠交付部隊。 那麼, 一艘航母的海試具體包括哪些過程呢?可以用英國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簡單做個比較。

2014年朴茨茅斯船廠裡的兩艘英國航母。 右邊是正在建造中的“伊莉莎白女王”號。 左邊是退役航母“卓越”號。 後者被賣給土耳其公司拆解, 大名鼎鼎的皇家海軍要過幾年沒有航母可用的日子了。

這艘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6.5萬噸左右, 與國產航母的噸位大體接近。 從2009年開始建造, 2017年上半年舾裝完畢開始海試, 12月份舉行了服役儀式, 整個建造過程比國產航母要長一些——主要是因為缺錢, 建造過程中一度傳來這艘航母下水即封存的消息。 不過現在看起來英國人寧死也要保住自己的海軍, 所以“伊莉莎白女王”號的海試按照計畫進行,

預計2020年海試完畢, 交付英國皇家海軍開始戰備執勤。

雙艦島是“伊莉莎白女王”號的典型特徵之一。 但因為雙艦島可能引起比較複雜的甲板氣流, 影響飛機起降, 因此在海試階段建立甲板空氣動力模型變得更加重要.

“伊莉莎白女王”號的海試分為三到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測試軍艦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 實際上在泊位上軍艦就已經開始了動力測試, 主要是檢查該引擎的可靠性。 確認沒事兒了, 就開始出海, 進行速度、倒車、轉彎等基本測試等。 沒出港前, 這艘軍艦因為海面天氣不好推遲海試幾天, 人們紛紛傳說它的主軸斷裂了。

事實證明問題沒有這麼嚴重, 再說出點問題也並非不正常。 通過第一階段海試, “伊莉莎白女王”號查出了漏水問題。 可能是一個螺旋槳傳動軸的膨脹橡膠密封環出了問題。 一個小時漏進來200升海水。 技術人員覺得對於一艘排水量這麼大的船, 漏這點水沒啥, 繼續海試其餘課目, 等回港再修修補補。

第二階段海試是測試軍艦上的電子設備和通訊系統,

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甲板空氣氣流進行測試分析, 建立資料庫和氣流運動模型, 為飛機起降做準備。 同時還要驗證一下, 之前有毛病的地方是否已經修好。

到今年1月, “伊莉莎白女王”號已經完成了第二階段海試, 沒有發現更多的問題。 靠港後再經過一段時間調試, 它將再度出海, 進行為期六周的第三階段海試, 即FOST階段。 這個英文縮寫勉強可以翻譯成“骨幹軍官海上訓練”。 航母軍官們將在軍艦上模擬作戰和損害管制操作, 對航母合成訓練狀態進行評估。

不過, 鑒於航母此時還無法進行正常飛機起降, 這一階段海試一般都是通過艦上類比系統進行。 此階段的海試還包括在惡劣天氣條件下評估航母操作穩定情況等等。

第四階段海試開始涉及航母起降性能。 先開展的是直升機著艦測試, 在正常情況下授予航母直升機著艦資格, 接下來才是固定翼飛機著艦降落測試和授予著艦資格。 2018年下半年, “伊莉莎白女王”號將赴美國接收它的F-35B戰鬥機, 隨後展開訓練直至2020年, 到那時候根據訓練結果來認定其是否具有全部作戰能力。

英國人的這一套展現了老牌海軍大國的一點嚴謹餘風。 相比之下它的老對手法國海軍航母“戴高樂”號在海試過程中就搞笑太多了。 最大的一個笑話是在某次海試時它的一個螺旋槳槳葉斷裂脫落。 後來回廠檢查發現生產商在鑄造螺旋槳葉片時技術不過關, 在槳葉中部留下了嚴重的氣泡, 降低了螺旋槳強度。

接下來發現生產商製造的所有同類產品都有這個毛病,只好臨時換了退役航母“克萊蒙梭”號的螺旋槳。這下引發連鎖效應。“戴高樂”號的核反應爐本來輸出功率不足,新換的螺旋槳效率又不夠,使其最高航速從27節降到23節。航速降低又導致艦載飛機的起飛相對速度降低,影響戰鬥機的航程和載荷。

注意看“戴高樂”號航母左側的螺旋槳。法國海軍技術設計能力底蘊不足,但又非要上最先進設備,最後只能很尷尬地不斷貼補丁。好在服役以來它沒出過什麼大問題,比起俄羅斯航母和印度“超日王”號,鬧的笑話少多了。

事情當然還沒有結束。後來海試又發現,航母甲板長度不足以起飛美制E-2C“鷹眼”預警機,航母只得拉回船廠,做了甲板延長手術:延長了4.4米,增重28噸。除此之外,電機著火、動力系統冒煙事故(後查實是二回路冷卻水水泵故障),方向舵異常震動,傳動設備噪音過大、管道腐蝕、油漆剝落,這些事故紮堆兒冒頭,導致這條1987年就鋪設了龍骨的航母,直到2001年年底才正式開始服役。

E-2C降落在“戴高樂”號航母上。艦艇製造一旦定型,是不能隨意改造的。延長甲板長度,就意味著船體結構受力發生改變,嚴重的話甚至引起重心偏移,需要另外配平。

國產航母海試會如何呢?有“遼寧”號在前,中國強大的艦船製造能力作為鋪墊,希望一切平安,順利……

降低了螺旋槳強度。

接下來發現生產商製造的所有同類產品都有這個毛病,只好臨時換了退役航母“克萊蒙梭”號的螺旋槳。這下引發連鎖效應。“戴高樂”號的核反應爐本來輸出功率不足,新換的螺旋槳效率又不夠,使其最高航速從27節降到23節。航速降低又導致艦載飛機的起飛相對速度降低,影響戰鬥機的航程和載荷。

注意看“戴高樂”號航母左側的螺旋槳。法國海軍技術設計能力底蘊不足,但又非要上最先進設備,最後只能很尷尬地不斷貼補丁。好在服役以來它沒出過什麼大問題,比起俄羅斯航母和印度“超日王”號,鬧的笑話少多了。

事情當然還沒有結束。後來海試又發現,航母甲板長度不足以起飛美制E-2C“鷹眼”預警機,航母只得拉回船廠,做了甲板延長手術:延長了4.4米,增重28噸。除此之外,電機著火、動力系統冒煙事故(後查實是二回路冷卻水水泵故障),方向舵異常震動,傳動設備噪音過大、管道腐蝕、油漆剝落,這些事故紮堆兒冒頭,導致這條1987年就鋪設了龍骨的航母,直到2001年年底才正式開始服役。

E-2C降落在“戴高樂”號航母上。艦艇製造一旦定型,是不能隨意改造的。延長甲板長度,就意味著船體結構受力發生改變,嚴重的話甚至引起重心偏移,需要另外配平。

國產航母海試會如何呢?有“遼寧”號在前,中國強大的艦船製造能力作為鋪墊,希望一切平安,順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