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視頻|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對研究人類腦疾病有重大意義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 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 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 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世界級成果今天的體細胞克隆, 卻一直是沒有解決的世界難題。

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技術的研究始於上世紀末, 近15年期間, 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多家科研機構在此方面進行不斷地嘗試和探索, 但是都沒能成功得到體細胞核移植來源的克隆猴。

經過多年積累和不斷嘗試,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改進了猴體細胞核移植的顯微操作技術,

並通過表觀遺傳學修飾, 促進體細胞重程式設計, 顯著提高猴體細胞胚胎囊胚品質和懷孕率, 成功突破了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這個世界難題。

專家介紹, “中中”和“華華”的出世, 意味著可以在短期一年內產生遺傳基因完全一致的大批猴群, 標誌著我國將率先在國際上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拔一根毫毛, 吹出猴萬個”,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拔毛變猴”如今已經成為現實!雖然提供““中中””和“華華”體細胞的獼猴沒有完全發育就已夭折, 但它的克隆體如今卻正在健康的成長, 這就是科學的神奇之處。

既然克隆猴已經出來了, 那麼是否意味著克隆人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卻並不這麼認為。

蒲慕明介紹,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 應該說克隆人的技術障礙已經去除, 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建立動物模式來説明理解人的大腦, 治療人的各種疾病, 不僅沒有必要進行克隆人的研究, 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克隆人。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介紹, 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 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 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 或是有副作用, 這是因為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 靈長類動物, 跟人類最為接近, 所以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 在短時間內擁有一批遺傳基因完全一樣的猴群構建動物模型,

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並有望獲得比其他動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 克隆猴技術突破之後, 首要的工作是通過提升克隆猴的成功率, 構建出一大批具有完全相同遺傳基因的猴群。 疾病由哪個基因控制?在獼猴身上有哪些表像行為?對比這些猴群就能夠進行準確分析。 目前科學研究已經知道很多腦疾病的基因突變基礎, 比如說老年癡呆, 帕金森病, 還有很多運動障礙相關的疾病等等, 這些都是我國科學家們接下來將要利用體細胞克隆猴展開的工作。

目前, 美國、歐盟、日本等都已經紛紛啟動了腦科學計畫, 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腦科學國際大科學計畫也正在規劃之中。 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 將為我國腦科學研究提供國際領先的實驗平臺, 很多困擾人類多年的生命科學問題也將有望得到解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