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項目的大作用——1例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快速診斷

翟凱齊 開封市兒童醫院檢驗科

【案例經過】

患兒, 男, 9月, 當地醫院考慮“病毒性腦炎、小兒腸炎”治療效果不佳, 以“發熱7天, 嘔吐6天, 腹瀉3天”收治入院, 結合前鹵飽滿、抽搐、高熱患兒:“化膿性腦膜炎”不排除。

【案例分析】

10月18日上午11時, 病區送檢患兒腦脊液至病房化驗室行常規及形態學檢查, 接到標本的第一時間, 檢驗人員首先對樣本的外觀、性狀進行初步評估, 見圖1, 結合顏色、形狀及常規結果, 考慮患兒“化腦”可能性大, 當班人員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收集、固定、製片、染色行形態學評估。

圖1:患兒腦脊液外觀、性狀

圖2:患兒腦脊液瑞氏染色

經過半個小時快速、細緻的檢驗, 在患兒腦脊液中查見大量中性粒細胞、且細胞(內、外)檢出大量病原菌見圖2, 隨後形態室人員第一時間回報臨床, 患兒腦脊液查見病原菌!(腰穿時間:10:08分, 回報結果時間:11:00)不到一個小時, 患兒化腦診斷明確, 同時當班人員又聯繫微生物室工作人員對患兒腦脊液行革蘭染色, 進一步判別病原菌來源, 見圖3、4。

圖3:患兒腦脊液革蘭染色

圖4:患兒腦脊液革蘭染色

結合微生物室後續的結果, 患兒最終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明確!歷時不到兩個小時, 患兒化腦診斷成立, 充分體現了檢驗人員高度的責任心與過硬的職業素質及高度協作團隊精神!所有檢驗人的努力只為更為快速、準確的實驗室資料!只為臨床進一步的診療提供更有價值的實驗室支援!

【小結】

化膿性腦膜炎, 簡稱化腦, 是一種有細菌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感染性疾病。 常見致病菌有腦膜炎雙球菌, 肺炎球菌和流感桿菌等。 好發于嬰幼兒, 兒童, 80%的細菌性腦膜炎由以上三類細菌感染所致。 此外對於化腦、病腦的形態學表現差異:化腦常以明顯增高(>500、病原菌檢出)的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細胞學反應,

且抗生素治療敏感;病腦則常見(100-500、病毒免疫學篩查)細胞計數, 短暫且一過性的中性粒細胞檢出, 抗病毒治療有效, 且兩者常需結合相關理化檢查及病史綜合判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