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題|本碩薪資只差1000元,研究生進四大真的很虧嗎?

對於很多本科應屆生來說, 四大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如果學校背景不錯、英語能力和專業能力都很好, 那麼本科學歷完全能夠敲開四大的大門。

因為在四大的招聘中, 很多時候院校和學歷都不會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更重要的, 是綜合能力。

許多讀了研究生的同學會覺得四大以本科生為主, 以研究生身份申請進入的話, 比同年級的本科生年齡要大起碼兩三歲, 而薪資、起點、職業發展路徑差別卻並不大。

在知乎上, 關於「 四大不看學歷, 研究生進四大是有利還是不利 」這一話題, 流覽量已經達到17萬多, 由此也可看出, 關於研究生學歷進四大的問題, 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

1讀了研究生再進四大, 到底虧不虧?

四大對於學歷並沒有硬性的要求, 實際薪資待遇和晉升路徑也沒有明顯差異。

以2017年普華和畢馬威的諮詢部門薪資為例, 應屆畢業生7K-8K, 研究生8K-9K ;

KPMG 的 GSG 本科薪資為8.2K, 研究生9.2K, 都是一年15薪。

而且, 還有消息稱, 四大某家2017年諮詢部門漲薪後, 本科與研究生薪資完全一致。

這樣一來, 表面上看起來讀了研究生再進四大是有些虧的, 但是如果你有很明確的職業規劃, 在四大工作幾年後想跳槽去投行或者諮詢, 那麼讀研就十分必要了。

2進入四大, 學歷不是門檻

四大的確以本科生為主, 最多的是比較對口的會計、金融等專業。 所以單純為了進入四大, 研究生的學歷並不是必須的。 實際招聘時更加看重綜合能力, 學歷和專業都不是限制。 如果一個人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潛力, 符合四大的招聘標準, 那麼在畢業時無論是什麼專業、學歷背景, 都有可能通過筆試和麵試進入四大。

以四大最主要的業務——審計來說, 這是一門綜合學科, 勝任這個職位並不限於財會專業知識。 還包括了實踐應用、稅務、經濟、一些特定行業經驗等多方面的技能。 會計專業的學生的長處在於對各種財務和稅務專業知識的積累, 但是其他方面卻不見得比其他知識背景的同學有優勢。

當然, 其他的業務線, 比如諮詢, 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多元化一些。 據四大的工作人員介紹, 四大的諮詢業務線會比較傾向于研究生學歷。

3除教育背景, 四大招聘的關注點是什麼?

一般來說, 除教育背景外, 校園招聘時最關注的主要是實習經歷以及綜合技能。

從四大招聘起始階段的網申環節開始, 對於簡歷的篩選, 四大是有相應的評分機制的。

如果你來自目標院校, 那麼你“學校”這一項的評分會高一些;如果你曾經在四大或者相關機構實習, 那麼你“實習”這一項的評分就會要一些。 也就是說, 如果本科院校不十分理想, 可以通過實習經驗來“曲線救國”。

但是四大卻沒有在學歷上設置門檻, 在招聘時對本科生和碩士並沒有區別對待。

* 圖片來源於普華永道官網

4研究生是一張更好的名片

雖然四大對於學歷沒有明確限制和要求, 但在當前應屆生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 僅憑一紙本科學歷就進入四大其實並不容易。

對於本科院校背景一般的同學來說, 如果想進四大, 那麼除了爭取四大實習 offer 之外, 還有另一個辦法, 那就是考取一個目標院校的研究生。 實際上, 很多普通本科進入四大的, 學歷背景都是普通本科加 Target school 研究生的標配。

有很多同事是國內很一般大學的本科, 加上海歸研究生背景。 現在應屆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技能或者實習不突出的話, 有更好的學歷當然也有幫助。

當然, 這裡所說的 Target school 並不僅限於清北複交這類院校, 如果是不錯的985院校,或是國內有一定名氣的財經類院校,也可以列入考慮範圍內。

5讀研,是一個很好的進修期

讀研究生除了可以升級學歷外,還可以為同學們提供2-3年的「 進修期 」。雖然四大對於專業沒有限制,但是如果具備一定的商科知識和行業認識,以及可以佐證專業能力的資格證書,不僅可以避免你在網申中被篩掉,更能幫助你在後續的筆試尤其是面試環節中脫穎而出。

因此,對於本科如果不是財會專業,也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同學來說,如果可以讀一個商科方面的研究生,積累一些專業知識,對進入四大很有幫助。

此外,由於本科生不能參加 CPA 考試,如果可以利用讀研期間通過 CPA ,將會是一個很強的優勢。當然,研究生期間通過 CPA 考試的優勢絕不限於此: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四大的 delay 制度,即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是四大 promote 的時節,而 CPA 的通過程度,也會影響到 delay 的結果。

譬如畢馬威內部規定,A 升 B 必須要通過兩門 CPA ,而 C 必須通過 CPA 才能升 manager 。也就是說, A2 的 CPA 沒有按規定過兩門的話,就會被 delay 。

而四大的工作強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年審期間更是如此,想要平衡好工作、考證、生活的關係,並不容易。因此如果可以在研究生期間通過幾門 CPA ,入職四大後的壓力會小不少。

總之,無論是審計還是諮詢,四大工作最基礎的技能就是財務知識。專業背景也好,CPA、USCPA 也罷,其實都是財務能力的佐證。如果你具備這項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會被四大認可。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以進入四大工作為目標,其實不必一定要讀研。只要在財務知識和實習經驗上著力提升,本科生完全有能力進入四大。但是,如果你想更加保險,或者以四大為跳板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那麼讀研就十分有必要了。

6離開四大後,學歷是一種優勢

在四大的工作經驗之所以受到青睞,除了系統的審計培訓、扎實的財務基礎和對金融行業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之外,還有審計工作者的嚴謹態度。很多人在進入四大工作時,就做好了幾年後跳槽的打算。無論是去企業做內審、進入更加高薪、前景更好的投行,四大經歷加碩士學歷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跳槽進投行,學歷才是真正的敲門磚

投行券商的從業人員,財務和法律背景是兩個絕對的主流人群。四大形成的財務基礎為在金融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無論是去企業,還是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機構,財務背景都是第一張名片。

但是,如果把四大當作職業跳板,並且目標是投行或者 PE 的話,在四大工作了兩三年,同時通過 USCPA/CPA 後,就會發現大多數投行都需要有研究生學歷。

我以前以為能很順利地從四大進券商,結果證明我太天真。其他都沒問題,只是卡在了學歷上,USCPA/CPA 通過了也沒用。

身邊成功跳槽去了券商的同事基本都是USCPA/CPA + 碩士。這時候我要再回學校讀一個全日制研究生嗎?這機會成本也太高了,誰知道畢了業市場會變成什麼樣。

投行在校招時基本都會要求碩士學歷,對本科生的學校要求,一般是Top 4。

社招上基本碩士學歷是硬性指標,同時也會要求 USCPA/CPA 及其他相關資格證書。所以,職業目標鎖定投行等金融機構的話,碩士學歷是必備的條件之一。

7轉做內審,碩士學歷更有利

對於卡在 senior 瓶頸的四大人來說,去企業做內審基本上可以直接做到經理級別。薪資上的增長,工作強度也能相對降低不少,因此四大人當中不少把轉內審作為一條非常明確的職業規劃路線。但是企業除了看重四大的工作經驗外,還比較重視學歷。

特別是國企的財務部門,是非常看重相關專業碩士學位的。因為,每年從四大跳槽進入企業的並不少,尤其是一些大企業的經理、總監級別職位,總會有很多的競爭者。對於經過系統性培訓和三到五年實操經驗的四大人來說,經驗方面都基本可以勝任,所以,能決勝的,就是學歷。

總之,研究生進四大虧不虧,其實與你的職業目標有關。如果你只是志在四大,那麼確實不必非得去讀研。但是如果你志不在四大,想要以四大為跳板,那麼讀研是更優的選擇。

8無論要不要讀研,四大都是一段很好的經歷

目標決定方向。在求職時,最重要的是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確定目標後,向著既定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理想。

如果四大是你的 Dream offer,就要努力提升自己

無論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想要進入四大都不容易。首先你要瞭解四大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然後以此為標準去提升。比如要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加強溝通能力,以便能夠通過面試。也可以選擇去考幾門 USCPA/CPA ,或者加強自己英語的聽說水準,這些都是四大看重的技能。

尤其是面試階段,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一定要表現最好的自己。考場即戰場,面試時一旦對某個問題的回答方向有誤,或者在某個問題上花太久的時間,都可能降低你拿到 offer 的幾率。雖然考前的 mock 和練習是一種短時間內提升的方法,但想在整體氣質、氣場上戰勝其他人,只有以平時的積累和鍛煉為基礎,才能百分百保證臨場發揮。

9進入四大,應該如何學習?

無論讀研與否,進入四大都應該不斷學習提升。不管未來是想在四大奮鬥,以做到合夥人級別為目標,還是希望以四大為跳板進入投行,在四大的階段,都要重視審計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和商業思維的培養。

有些 auditor 由於工作強度大、deadline 緊,在做底稿時經常會 follow 往年的程式,而不去思考程式背後的意義。這是很不利的。

如果能夠放棄 follow ,自己重新處理資料,想清楚每一個數位為什麼這樣選取,除了能夠學到很多業務知識和應用之外,這種不斷提升學習的過程,以後很有可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尤其是對於初入四大新人來說,在工作中,要經常思考:我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細節上有沒有漏洞?如何確保函證資訊的準確?回函差異應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有助於業務能力的提升。

如果是不錯的985院校,或是國內有一定名氣的財經類院校,也可以列入考慮範圍內。

5讀研,是一個很好的進修期

讀研究生除了可以升級學歷外,還可以為同學們提供2-3年的「 進修期 」。雖然四大對於專業沒有限制,但是如果具備一定的商科知識和行業認識,以及可以佐證專業能力的資格證書,不僅可以避免你在網申中被篩掉,更能幫助你在後續的筆試尤其是面試環節中脫穎而出。

因此,對於本科如果不是財會專業,也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同學來說,如果可以讀一個商科方面的研究生,積累一些專業知識,對進入四大很有幫助。

此外,由於本科生不能參加 CPA 考試,如果可以利用讀研期間通過 CPA ,將會是一個很強的優勢。當然,研究生期間通過 CPA 考試的優勢絕不限於此: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四大的 delay 制度,即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是四大 promote 的時節,而 CPA 的通過程度,也會影響到 delay 的結果。

譬如畢馬威內部規定,A 升 B 必須要通過兩門 CPA ,而 C 必須通過 CPA 才能升 manager 。也就是說, A2 的 CPA 沒有按規定過兩門的話,就會被 delay 。

而四大的工作強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年審期間更是如此,想要平衡好工作、考證、生活的關係,並不容易。因此如果可以在研究生期間通過幾門 CPA ,入職四大後的壓力會小不少。

總之,無論是審計還是諮詢,四大工作最基礎的技能就是財務知識。專業背景也好,CPA、USCPA 也罷,其實都是財務能力的佐證。如果你具備這項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會被四大認可。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以進入四大工作為目標,其實不必一定要讀研。只要在財務知識和實習經驗上著力提升,本科生完全有能力進入四大。但是,如果你想更加保險,或者以四大為跳板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那麼讀研就十分有必要了。

6離開四大後,學歷是一種優勢

在四大的工作經驗之所以受到青睞,除了系統的審計培訓、扎實的財務基礎和對金融行業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之外,還有審計工作者的嚴謹態度。很多人在進入四大工作時,就做好了幾年後跳槽的打算。無論是去企業做內審、進入更加高薪、前景更好的投行,四大經歷加碩士學歷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跳槽進投行,學歷才是真正的敲門磚

投行券商的從業人員,財務和法律背景是兩個絕對的主流人群。四大形成的財務基礎為在金融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無論是去企業,還是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機構,財務背景都是第一張名片。

但是,如果把四大當作職業跳板,並且目標是投行或者 PE 的話,在四大工作了兩三年,同時通過 USCPA/CPA 後,就會發現大多數投行都需要有研究生學歷。

我以前以為能很順利地從四大進券商,結果證明我太天真。其他都沒問題,只是卡在了學歷上,USCPA/CPA 通過了也沒用。

身邊成功跳槽去了券商的同事基本都是USCPA/CPA + 碩士。這時候我要再回學校讀一個全日制研究生嗎?這機會成本也太高了,誰知道畢了業市場會變成什麼樣。

投行在校招時基本都會要求碩士學歷,對本科生的學校要求,一般是Top 4。

社招上基本碩士學歷是硬性指標,同時也會要求 USCPA/CPA 及其他相關資格證書。所以,職業目標鎖定投行等金融機構的話,碩士學歷是必備的條件之一。

7轉做內審,碩士學歷更有利

對於卡在 senior 瓶頸的四大人來說,去企業做內審基本上可以直接做到經理級別。薪資上的增長,工作強度也能相對降低不少,因此四大人當中不少把轉內審作為一條非常明確的職業規劃路線。但是企業除了看重四大的工作經驗外,還比較重視學歷。

特別是國企的財務部門,是非常看重相關專業碩士學位的。因為,每年從四大跳槽進入企業的並不少,尤其是一些大企業的經理、總監級別職位,總會有很多的競爭者。對於經過系統性培訓和三到五年實操經驗的四大人來說,經驗方面都基本可以勝任,所以,能決勝的,就是學歷。

總之,研究生進四大虧不虧,其實與你的職業目標有關。如果你只是志在四大,那麼確實不必非得去讀研。但是如果你志不在四大,想要以四大為跳板,那麼讀研是更優的選擇。

8無論要不要讀研,四大都是一段很好的經歷

目標決定方向。在求職時,最重要的是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確定目標後,向著既定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理想。

如果四大是你的 Dream offer,就要努力提升自己

無論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想要進入四大都不容易。首先你要瞭解四大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然後以此為標準去提升。比如要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加強溝通能力,以便能夠通過面試。也可以選擇去考幾門 USCPA/CPA ,或者加強自己英語的聽說水準,這些都是四大看重的技能。

尤其是面試階段,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一定要表現最好的自己。考場即戰場,面試時一旦對某個問題的回答方向有誤,或者在某個問題上花太久的時間,都可能降低你拿到 offer 的幾率。雖然考前的 mock 和練習是一種短時間內提升的方法,但想在整體氣質、氣場上戰勝其他人,只有以平時的積累和鍛煉為基礎,才能百分百保證臨場發揮。

9進入四大,應該如何學習?

無論讀研與否,進入四大都應該不斷學習提升。不管未來是想在四大奮鬥,以做到合夥人級別為目標,還是希望以四大為跳板進入投行,在四大的階段,都要重視審計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和商業思維的培養。

有些 auditor 由於工作強度大、deadline 緊,在做底稿時經常會 follow 往年的程式,而不去思考程式背後的意義。這是很不利的。

如果能夠放棄 follow ,自己重新處理資料,想清楚每一個數位為什麼這樣選取,除了能夠學到很多業務知識和應用之外,這種不斷提升學習的過程,以後很有可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尤其是對於初入四大新人來說,在工作中,要經常思考:我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細節上有沒有漏洞?如何確保函證資訊的準確?回函差異應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有助於業務能力的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