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麗江這個農民,有人叫他瘋子,孩子們喊他“狼爸”

在麗江的許多貧困山區, “江畔山狼”公益組織大名鼎鼎, 哪怕是不識字的山民都不會叫錯。

江畔山狼的核心是一匹來自石鼓江邊的狼, 這匹狼真名叫做楊小偉, 一百多個他資助上學的山區孩子喊他“狼爸”。

刨去這層身份, 楊小偉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 很多鄉親認為他瘋了, 但他甘之如飴。

初衷鐵血漢子的善良柔情

楊小偉組建江畔山狼是個偶然。 酷愛越野的他在2015年6月與一群朋友來到怒江, 途中經過了一所條件極差的學校, 名叫杵峰完小。 恰巧當天在吃晚飯時, 楊小偉和朋友們看到電視裡在報導公益組織説明貧困孩子的事蹟, 觸動了他們。

年少時的楊小偉, 家裡條件很艱苦, 但家教卻很嚴, 父輩也總是教導他, 人要知恩圖報。 曾經歷麗江2.3大地震, 在各地紛紛向麗江施以援手時, 他也領到了一個來自上海的愛心書包, 讓他激動不已。 從那時起, 他心裡善良的種子便萌芽了。

正因為種種偶然和必然, 才有了今天的江畔山狼, 目前麗江唯一一個由農民發起的公益組織。

自嘲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由於條件的限制, 楊小偉初中畢業就沒再進過學校的門。 但沒想到的是, 十多年後, 因為公益, 學校卻成了他經常去的地方。

江畔山狼由最初的6個人日漸壯大, 到現在有近2000人加入過活動。 讓人驚歎的是, 這個組織的中心成員, 竟是一群在外界看來收入偏低的農民兄弟, 他們將自己的收入、精力和時間捐助出去, 用於公益。

說到這兩年的公益路,當屬2016年4月的那一天,最讓楊小偉印象深刻。當時,楊小偉一行人來到石頭鄉為當地一所學校捐助課桌,途中去到了一聾啞三姐妹的家中,眼前的一幕讓見慣了貧困的楊小偉,都感到無比震驚與心疼。“那種窮是我都無法想像的窮,真的是窮得見鬼了。”

那是一個下雨天,楊小偉來到聾啞三姐妹的家,眼前的場景讓他至今難忘。破爛的土木房毫不遮風擋雨,雨滴順著屋頂的漏洞滴到家中,三姐妹穿著單薄的衣衫,其中一個腿殘疾的直接躺在濕漉漉的地上。眼前的貧困像一把把尖銳的刺刀,刺痛著他。當即他就下定決心要幫三姐妹籌集善款、出人力物力為三姐妹重建房屋。

“由於道路險阻,所有的水泥都是從溜索上滑過,一次只能運半袋,整整用壞了16個滑輪。”儘管過程充滿了艱難,但是他為聾啞三姐妹建造的房屋,稱得上是“別墅”了。

在沒走上公益路以前,楊小偉除了在家務農也曾幹過貨車司機、開過旅遊大巴,生活過得還算滋潤。但內心住著一匹“狼”的他,從不安於現狀,喜歡冒險,想要做一些更有意義更具挑戰的事。就在這樣頂著生活的壓力,楊小偉放棄了原本的工作,一心一意幹起了公益,兩年多走遍了麗江貧困山區,一開始是幫助一些貧困病患,後來主要精力轉移到幫助貧困孩子圓“大學夢”,也曾多次去到各山區小學圓孩子們的校服夢。“我想要告訴孩子們的是,穿上校服就沒有貧困之分了,在學習面前人人平等。”楊小偉說。

除了幫助孩子們接受教育,還助力一些貧瘠的山區發展產業,免費發放上萬株花椒苗;為關愛弱勢群體,福利院、麻風村等地方也成了江畔山狼常去的地方。

當被問及走上這條路是否後悔時,楊小偉直言不諱地笑著說,“算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吧,我要放手了,那些我在資助的孩子們怎麼辦,能幫一個是一個,再難也不能放棄。”

柔情“狼爸”孩子們就是我的支撐

公益是一段自我的修行,過程中有許多人路過,荊棘裡也有許多人離開。茫茫夜色中,滾滾山河畔,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撐著楊小偉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

這兩年來,江畔山狼共資助了170多個困難家庭,為許多被家庭條件限制的優秀學子帶去了學習的希望。在楊小偉的手機相冊裡,一共存了兩萬多張照片,大多都是他幫助過的孩子的照片。翻著手機照片回憶著,每一個孩子名字、年紀、現在的狀況楊小偉都能一一說出,如數家珍。

除了定期組織下鄉公益活動,助學家訪更是江畔山狼走過最艱難的路。每一戶人家,楊小偉都要親自去,有時候一進山就是十天半個月。路上只能吃乾糧、雨季徒步進山、車子翻溝、找不到住宿等等狀況都遇到過。路途的奔波有時讓他身心俱疲,幾次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

但每每收到大山裡孩子的來信,優異的成績單,看到他們一張張純淨的笑臉,楊小偉不忍放棄,還是咬咬牙堅持了過來。在江畔山狼小小的辦公室裡,除了掛滿一面面感恩的錦旗,房間櫃子裡還放了一堆堆孩子們的來信。信件中,許多孩子都親切地稱呼楊小偉為狼爸,將自己的署名留為狼娃。

就是因為這種質樸堅固的情誼,讓楊小偉沉迷其中,哪怕付出所有精力,也無怨無悔。

“做公益最難得的不是大量捐錢,而是捨得的心。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是互通的,我們幫助過的人,他們會記住我們的名字,給我們一個溫暖眼神,有時他們家裡僅有的一袋橘子,都要偷偷塞到我們的包裡。”楊小偉感慨道,在這兩年的公益路上,讓他最感觸的就是他接觸過的孩子們。

喜憂參半的公益路有人稱“瘋子”,有人贊好人

前進的路上,總會有質疑的聲音。楊小偉的公益路上,也不乏聽到令人心寒的言語。有人說他為了出名不擇手段,像個“瘋子”;有人說他為了錢財想盡辦法。走著陽關道的人難免會對走獨木橋的人發出怪聲,但楊小偉從沒停歇過。

2016年楊小偉被評為“麗江好人”;2017年,獲得了雲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都是楊小偉在一步步的征程中,拿汗水與生命換來的。“有人說我們做的不是公益,我們是在玩命”,說罷楊小偉拿出他們下鄉的照片,路途的艱難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縱使前路萬丈深淵,心裡卻還是有一個信念,山裡還有孩子在等著。

天佑善良的人,這一路上車子壞過,但楊小偉這匹穿越在深山的“狼”從來沒有被打倒過。除去社會各界的幫助外,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妻子為了支援他的公益道路,辭去穩定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家庭和經營著小餐館。

選了這條路,最讓楊小偉愧疚的是家裡的孩子,兩年來陪家人時間屈指可數。親戚朋友也總會逗他女兒說,“爸爸又去哪了啊?”女兒會說,“爸爸去山裡陪別的小哥哥小姐姐去了。”楊小偉從山裡回來,女兒還會告訴他說,我的玩具也可以拿去給山裡小朋友玩。善良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卻耳濡目染地將這份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不忘初心永遠熱淚盈眶

公益這件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一群人做,一個人可以做小事,一群人可以做大事。短短兩年,穿越了千山萬水,走遍了麗江無數需要幫助的角落。楊小偉朋友圈裡,記錄了他一路上的珍貴畫面和心路歷程。這兩年的經歷,孩子們給他帶來的感動、暖心的舉動、生活的現狀都讓這個農民兄弟抑制不住眼眶的熱淚。

“在公益上,我找到了存在感,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楊小偉說。

麗江讀本全媒體記者周滿林 吳鵬 和雪婷 實習記者楊琳報導 楊莉娜編輯

說到這兩年的公益路,當屬2016年4月的那一天,最讓楊小偉印象深刻。當時,楊小偉一行人來到石頭鄉為當地一所學校捐助課桌,途中去到了一聾啞三姐妹的家中,眼前的一幕讓見慣了貧困的楊小偉,都感到無比震驚與心疼。“那種窮是我都無法想像的窮,真的是窮得見鬼了。”

那是一個下雨天,楊小偉來到聾啞三姐妹的家,眼前的場景讓他至今難忘。破爛的土木房毫不遮風擋雨,雨滴順著屋頂的漏洞滴到家中,三姐妹穿著單薄的衣衫,其中一個腿殘疾的直接躺在濕漉漉的地上。眼前的貧困像一把把尖銳的刺刀,刺痛著他。當即他就下定決心要幫三姐妹籌集善款、出人力物力為三姐妹重建房屋。

“由於道路險阻,所有的水泥都是從溜索上滑過,一次只能運半袋,整整用壞了16個滑輪。”儘管過程充滿了艱難,但是他為聾啞三姐妹建造的房屋,稱得上是“別墅”了。

在沒走上公益路以前,楊小偉除了在家務農也曾幹過貨車司機、開過旅遊大巴,生活過得還算滋潤。但內心住著一匹“狼”的他,從不安於現狀,喜歡冒險,想要做一些更有意義更具挑戰的事。就在這樣頂著生活的壓力,楊小偉放棄了原本的工作,一心一意幹起了公益,兩年多走遍了麗江貧困山區,一開始是幫助一些貧困病患,後來主要精力轉移到幫助貧困孩子圓“大學夢”,也曾多次去到各山區小學圓孩子們的校服夢。“我想要告訴孩子們的是,穿上校服就沒有貧困之分了,在學習面前人人平等。”楊小偉說。

除了幫助孩子們接受教育,還助力一些貧瘠的山區發展產業,免費發放上萬株花椒苗;為關愛弱勢群體,福利院、麻風村等地方也成了江畔山狼常去的地方。

當被問及走上這條路是否後悔時,楊小偉直言不諱地笑著說,“算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吧,我要放手了,那些我在資助的孩子們怎麼辦,能幫一個是一個,再難也不能放棄。”

柔情“狼爸”孩子們就是我的支撐

公益是一段自我的修行,過程中有許多人路過,荊棘裡也有許多人離開。茫茫夜色中,滾滾山河畔,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撐著楊小偉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

這兩年來,江畔山狼共資助了170多個困難家庭,為許多被家庭條件限制的優秀學子帶去了學習的希望。在楊小偉的手機相冊裡,一共存了兩萬多張照片,大多都是他幫助過的孩子的照片。翻著手機照片回憶著,每一個孩子名字、年紀、現在的狀況楊小偉都能一一說出,如數家珍。

除了定期組織下鄉公益活動,助學家訪更是江畔山狼走過最艱難的路。每一戶人家,楊小偉都要親自去,有時候一進山就是十天半個月。路上只能吃乾糧、雨季徒步進山、車子翻溝、找不到住宿等等狀況都遇到過。路途的奔波有時讓他身心俱疲,幾次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

但每每收到大山裡孩子的來信,優異的成績單,看到他們一張張純淨的笑臉,楊小偉不忍放棄,還是咬咬牙堅持了過來。在江畔山狼小小的辦公室裡,除了掛滿一面面感恩的錦旗,房間櫃子裡還放了一堆堆孩子們的來信。信件中,許多孩子都親切地稱呼楊小偉為狼爸,將自己的署名留為狼娃。

就是因為這種質樸堅固的情誼,讓楊小偉沉迷其中,哪怕付出所有精力,也無怨無悔。

“做公益最難得的不是大量捐錢,而是捨得的心。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是互通的,我們幫助過的人,他們會記住我們的名字,給我們一個溫暖眼神,有時他們家裡僅有的一袋橘子,都要偷偷塞到我們的包裡。”楊小偉感慨道,在這兩年的公益路上,讓他最感觸的就是他接觸過的孩子們。

喜憂參半的公益路有人稱“瘋子”,有人贊好人

前進的路上,總會有質疑的聲音。楊小偉的公益路上,也不乏聽到令人心寒的言語。有人說他為了出名不擇手段,像個“瘋子”;有人說他為了錢財想盡辦法。走著陽關道的人難免會對走獨木橋的人發出怪聲,但楊小偉從沒停歇過。

2016年楊小偉被評為“麗江好人”;2017年,獲得了雲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都是楊小偉在一步步的征程中,拿汗水與生命換來的。“有人說我們做的不是公益,我們是在玩命”,說罷楊小偉拿出他們下鄉的照片,路途的艱難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縱使前路萬丈深淵,心裡卻還是有一個信念,山裡還有孩子在等著。

天佑善良的人,這一路上車子壞過,但楊小偉這匹穿越在深山的“狼”從來沒有被打倒過。除去社會各界的幫助外,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妻子為了支援他的公益道路,辭去穩定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家庭和經營著小餐館。

選了這條路,最讓楊小偉愧疚的是家裡的孩子,兩年來陪家人時間屈指可數。親戚朋友也總會逗他女兒說,“爸爸又去哪了啊?”女兒會說,“爸爸去山裡陪別的小哥哥小姐姐去了。”楊小偉從山裡回來,女兒還會告訴他說,我的玩具也可以拿去給山裡小朋友玩。善良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卻耳濡目染地將這份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不忘初心永遠熱淚盈眶

公益這件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一群人做,一個人可以做小事,一群人可以做大事。短短兩年,穿越了千山萬水,走遍了麗江無數需要幫助的角落。楊小偉朋友圈裡,記錄了他一路上的珍貴畫面和心路歷程。這兩年的經歷,孩子們給他帶來的感動、暖心的舉動、生活的現狀都讓這個農民兄弟抑制不住眼眶的熱淚。

“在公益上,我找到了存在感,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楊小偉說。

麗江讀本全媒體記者周滿林 吳鵬 和雪婷 實習記者楊琳報導 楊莉娜編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