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余樂委員建議:研發專用施工機械,突破35米地下空間

法制晚報2018-01-2516:03:08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 余樂委員提出, 要研發專用施工機械, 攻克深層地下工程技術難題, 突破35米地下空間, 引領城市地下空間向縱深拓展。

余樂委員提出, 北京城市空間已經向地下發展, 特別在地鐵、大型市政管道、地下停車庫、地下商業等工程施工技術發展較快, 積累了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 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完全滿足深度35米以內的地下空間建設需求。

余樂表示, 目前沒有有效的高壓力深層地下水封堵技術手段。 北京35米以下主要是強透水性砂卵石地層,

地下水豐富, 承壓水壓力超過10米, 傳統的降水方法不可行, 堵水方法沒有成熟的技術手段。 深層地下施工裝備水準低下。 我國已成為工程機械製造大國, 但少有企業涉足地下工程專用設備的研發。 目前仍停留在人力需求多, 勞動強度大, 作業危險性大的原始作業狀態。

此外。 深層地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停滯不前, 儲備不足。 “2011年, 我在接受一個媒體採訪時, 曾提出地鐵施工前景的擔憂:暗挖法在中國地鐵某些階段得以發展, 但其作業環境惡略, 機械化作業程度低, 勞動強度大, 危險大, 將在五年後面臨發展技術瓶頸”, 余樂說道, “目前此問題已經暴露。 關鍵是業界還沒有認識到其嚴重性, 此方面的研究鮮有報導”。

因此他建議,

攻克深層地下工程技術難題, 引領城市地下空間向縱深拓展。 通過政府宣導、財政支援、組織人才、創新, 攻克地下水封堵的技術難題, 研發專用施工機械, 提供機械化程度, 立項開展工程現場試驗, 探索和積累經驗, 為修建深層立體交錯的軌道交通、地下道路、綜合管廊、大型停車庫、雨水調劑管網、人防工事等工程做好技術儲備, 引領和推動城市地下空間向縱深拓展。

文並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李文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