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漸行漸遠的“箍桶匠”

在卷刨的刨動下, 碎木屑從箍桶匠老李的指尖旁滑落。 原木的清香味兒在空氣裡彌漫, 木桶也被打磨的愈來愈光滑, 漸漸顯露出一件藝術品的身份。

老李是皖東人, 今年60多了。 50多年前, 16歲的他拜師學藝, 開始了箍桶生涯。

“箍桶師傅本領高, 刀一把來篾幾條。 彎板幾塊分地散, 篾圈一個箍得牢。 ”外人眼中的箍桶匠手藝高超, 沒有幾年的苦學是掌握不了這項技能的。 老李經歷三年多的學徒生涯,

才正式出師。

女兒出嫁, 娘家陪嫁的大小水桶、子孫桶、洗澡桶等, 都要請箍桶匠到家裡來做。 憑著出色的手藝, 老李挑著近50公斤的工具擔, 足跡遍及全縣, 一年到頭有幹不完的活。

“那時生意好地不得了!人家都是早早來我家預約。 到人家家裡幹活, 包吃包住還有煙酒。 一個月收入能有近百元, 而普通工人只有三四十元。 ”說起箍桶生意的“黃金年代”, 老李滔滔不絕。

箍桶一般有鋸板取材、刨斜邊、拼板上箍、鏟溝槽上底、打磨出細等幾道工序, 其中涉及的彎曲造型是技藝的難度和特色, 因而是個慢工出細活的技藝。 一位箍桶匠一般一天只能做出一兩個桶。

在上世紀80年代, 隨著廉價的鋁製品、塑膠製品普及, 木桶的市場競爭力直線而下。 箍桶手藝乏人問津, 箍桶匠們紛紛轉行。 為了生計, 老李也不得不轉行做起根雕。 但箍桶一直是他心頭牽掛, 他會時不時地做上兩件。

十年前,隨著泥金彩漆的發掘、興起,作為承載品的木桶又有了需求。老李看到了希望,把幾位元老匠人組織在一起,重新做起箍桶行當,專門為泥金彩漆提供木桶底胚。

如今,縣裡仍從事箍桶手藝的匠人只有數人,年齡最大的已過70歲,60多歲的老李是最年輕的。曾經招收過的幾位徒弟都已轉行,這讓老李有點憂心:“這門手藝有失傳的風險,我不能做最後的箍桶匠啊!”

十年前,隨著泥金彩漆的發掘、興起,作為承載品的木桶又有了需求。老李看到了希望,把幾位元老匠人組織在一起,重新做起箍桶行當,專門為泥金彩漆提供木桶底胚。

如今,縣裡仍從事箍桶手藝的匠人只有數人,年齡最大的已過70歲,60多歲的老李是最年輕的。曾經招收過的幾位徒弟都已轉行,這讓老李有點憂心:“這門手藝有失傳的風險,我不能做最後的箍桶匠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