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奏響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強音”

黃文傑 記者 鄭宇 攝

程洪記者 熊明 攝

主持記者:陳波 黃喬

對話嘉賓:

市人大代表、璧山區委常委、工業園區党工委書記, 重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 黃文傑

市政協委員、重慶警備區副政治委員 程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畫, 加強軍地統籌, 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在今年兩會上, “軍民融合”成為了會場內外關注的一個熱詞。

重慶如何做好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就此,

重慶日報記者特邀相關代表委員進行對話。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軍民產業融合發展

“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 也是國家重要的老軍工基地, 無論是從歷史發展還是自身稟賦來看, 重慶在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黃文傑介紹, 目前, 重慶有軍工單位42家, 涉及兵器、船舶、航太、電子等多個行業, 職工15萬多人, 資產總額2020億元。 2016年, 重慶市國防科技工業總產值3000億元, 是2010年的近兩倍, 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比重為14%。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統籌用好軍地創新資源, 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 擴大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的影響。

”黃文傑認為, 這充分表明了重慶對軍民融合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強力推動。 只有讓軍、民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凝聚合力, 各領域資訊資源分享互通, 才能激發出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才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黃文傑說, 璧山已積極投身這一領域——2016年11月, 依託璧山國家高新區, 重慶首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璧山掛牌成立。

“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建立研究院,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圍繞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技術、空間資訊、新型材料等軍民兩用新技術領域開展合作研究, 促進我市工程科技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化研究、軍民技術轉移和軍民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重慶璧山軍民融合示範園區建設,

推動重慶軍民產業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 ”黃文傑介紹, 研究院成立以來, 已成功舉辦兩屆重慶軍民深度融合產業發展交流會;設立了“國家國防科工局協作配套中心西南工作部”;成立了2個院士工作站;組建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和智慧感測器3個專業研究院, 攜手22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智慧感測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依託紅宇精工搭建“軍民兩用技術共用檢測平臺”;吸引軍民融合科技創新人才800餘人……

“相比走了多遠,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方向。 ”黃文傑說, 軍民融合戰略只有目標清晰, 方向正確, 符合重慶實際, 在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和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下, 才能奏響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強音”。

黃文傑說, 下一步, 研究院將按照“創新+資本=新動力”經濟邏輯, 突出研發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案引進落地三大重點, 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計畫到2020年, 軍民融合企業新增60家, 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以上,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 軍民融合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黃文傑舉例, 比如在智慧製造產業方面, 將以智慧裝備、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駕駛為著力點, 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力爭2020年實現產值200億元;在資訊技術產業方面, 將引進一批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產業企業, 力爭2020年建成30萬平方米的軟體產業園;在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方面, 將圍繞眾泰汽車、得潤電子專案,打造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力爭2025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黃文傑建議,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軍民融合發展,吸引更多國內外軍民融合資源,希望我市能積極推動中國工程科技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研究院掛牌成立,將其建設成為我市開展軍民融合的重要創新平臺。

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推進軍民融合

“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一篇大文章。”程洪表示,這一戰略的推進需要軍地雙方、各個層面齊心協力,勇於深入變革,敢於轉型實踐,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為增強國家戰略潛力和國防實力提供保障。

程洪認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也是國家重要軍工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長江上游地區科創中心,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他表示,我市目前已出臺《重慶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重慶市軍民融合發展近期工作要點》等檔,為全市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支撐,明確了路徑。

“實際上,重慶市民口單位和民營經濟實體,參與軍品研究生產的熱情正逐漸升溫。”程洪表示,目前我市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的生產單位達到87家,產品涉及航空、航太、船舶、兵器等軍工行業領域;在地方對口單位編組成立由高科技人員組成的裝備保障隊伍,重慶30餘個國家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中均編組民兵預備役人員,確保在未來作戰中能夠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在程洪看來,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深度融合、統籌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捍衛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國家國民海外利益和安全提供強有力支撐的緊迫需要,為此,必須大力破解阻礙軍民融合發展的矛盾問題。

程洪建議,要進一步用組織領導強化融合,確保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各級黨委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工作職能、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統籌決策、辦公室綜合協調、軍地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制度機制,確保組織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

他表示,同時要進一步用規劃和計畫牽引融合,在重點領域強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效益,推動重慶市“智慧動員”、軍民融合發展資訊服務中心建設等軍民融合示範項目落地落實;要進一步用政策舉措支撐融合,在智慧財產權、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便利服務,建立優先通道,切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軍民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通過這些舉措,不斷提升軍民融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和對鞏固國防的支撐力。”程洪說,重慶警備區和各區縣人武部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協調部”,也一定全力當好融合決策的“智囊團”、融合對接的“聯通橋”、融合落實的“助推器”,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將圍繞眾泰汽車、得潤電子專案,打造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力爭2025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黃文傑建議,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軍民融合發展,吸引更多國內外軍民融合資源,希望我市能積極推動中國工程科技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研究院掛牌成立,將其建設成為我市開展軍民融合的重要創新平臺。

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推進軍民融合

“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一篇大文章。”程洪表示,這一戰略的推進需要軍地雙方、各個層面齊心協力,勇於深入變革,敢於轉型實踐,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為增強國家戰略潛力和國防實力提供保障。

程洪認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也是國家重要軍工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長江上游地區科創中心,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他表示,我市目前已出臺《重慶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重慶市軍民融合發展近期工作要點》等檔,為全市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支撐,明確了路徑。

“實際上,重慶市民口單位和民營經濟實體,參與軍品研究生產的熱情正逐漸升溫。”程洪表示,目前我市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的生產單位達到87家,產品涉及航空、航太、船舶、兵器等軍工行業領域;在地方對口單位編組成立由高科技人員組成的裝備保障隊伍,重慶30餘個國家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中均編組民兵預備役人員,確保在未來作戰中能夠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在程洪看來,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深度融合、統籌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捍衛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國家國民海外利益和安全提供強有力支撐的緊迫需要,為此,必須大力破解阻礙軍民融合發展的矛盾問題。

程洪建議,要進一步用組織領導強化融合,確保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各級黨委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工作職能、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統籌決策、辦公室綜合協調、軍地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制度機制,確保組織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

他表示,同時要進一步用規劃和計畫牽引融合,在重點領域強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效益,推動重慶市“智慧動員”、軍民融合發展資訊服務中心建設等軍民融合示範項目落地落實;要進一步用政策舉措支撐融合,在智慧財產權、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便利服務,建立優先通道,切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軍民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通過這些舉措,不斷提升軍民融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和對鞏固國防的支撐力。”程洪說,重慶警備區和各區縣人武部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協調部”,也一定全力當好融合決策的“智囊團”、融合對接的“聯通橋”、融合落實的“助推器”,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