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念自卑一念自戀: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對的嗎?

你是否有點小自戀?

你是否偶爾會自卑?

你在別人眼中是不是缺乏自信?

哈佛大學交際心理學課堂上,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教授教你:看穿人性, 挖掘自己性格另一面。

自信向左:享受偉大的幻想而不上癮, 這要求一種對自我感覺良好的能力——對自尊和自我價值有穩固的意識, 享受關注與讚揚, 但不會急不可待, 證明自己。

自卑向右:拒絕大夢想, 拒絕平庸, 他們往往極其傲慢, 屈尊與人, 但也可能羞怯, 充滿羞恥感, 更常見的是, 他們在兩種姿態間波動——一天自覺獨特, 下一天自覺無用。

無論如何, 請記住:

自戀與和正常人之間的差別是程度的問題,

而不是類別的不同。

我女兒還在上幼稚園的時候, 她和同學很喜歡參觀劍橋科學博物館。 有一件展品特別能吸引他們。 那是一盞檯燈映照一小塊瓷磚。

他們扭動檯燈上的旋鈕, 就能改變燈光的顏色。 但是每次燈光變顏色的時候, 瓷磚也變色。 剛剛還是豔紅的瓷磚, 顏色變深, 成了紫色, 又變為黃色、綠色, 變幻無窮。

在變化的過程中, 一些顏色混在一起, 很難說是什麼單色。 一個聽上去簡單的問題, 瓷磚是什麼顏色的?突然變得複雜起來。

我們喜歡清楚明白的分類, 這讓生活更簡單, 世界更有秩序。 瓷磚可以是綠色或者紅色, 但不能同時是。 類似地, 我們也傾向於極端化的思考——空還是滿,

黑還是白, 好還是壞。

然而, 一旦我們更仔細地看世界, 分類就模糊了。

即便是牆上的油漆顏色, 因為光照角度和強度的不同, 一天之中也會變化。 生活中幾乎任何事物都有細微的變化和差異, 包括態度、情感和人格。

所以, 不要把自戀看作有或無的東西, 而是想像一條從0到10的直線, 像下面這條一樣, 自覺獨特的渴望從左到右逐漸增加。

自戀分佈譜:

_________________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禁絕 成癮

無論是0還是10, 在這兩個極端的生活都不大健康。 人們處在0的時候, 怎麼都不享受自認獨特的感覺。 也許他們從沒自覺獨特過。 乍一聽, 這好像是健康的。 宗教或家庭或文化反復告誡人們, 對特殊關照和注意哪怕一絲的渴望都是壞的。

我們的厭惡很能由這個問題體現:“你怎麼就這麼特別了?”

我們都明白這句話的批評意味。

人們真正想說的是:“你弄得好像自己很特別似的。 夠了!”

世界上大部分文化裡, 無私往往被奉為終極美德。 沒有人有權覺得自己特別, 所以我們應該讚美從不抱這樣想法的人。

但是別忘了這真正意味著什麼:絕對的無私, 覺得自己平凡到低聲下氣的地步, 無論境況如何, 都不比其他人更需要表揚或關心或愛。

很快就能發現, 這其實說明了一系列問題。 比如, 你在一起可怕的車禍中失去了自己摯愛的母親。 大多數人都覺得你需要特別關照;在一段時間裡, 痛苦是主要的情感。

處在0的生活意味著, 你不但不接受同情與幫助, 甚至還會主動拒絕。 我曾治療一位女性, 她頑固地拒絕任何人幫助或支持她,

即便在她的丈夫過世後。 “別——不麻煩您了”, 無論誰想幫她提雜貨或者開車看望她(她的住處和大部分朋友相距一個小時的車程), 她都這麼說。 她決意獨自一人, 不願給予她特殊關照的熱心同伴圍在旁邊。

最右邊的生活也同樣暗淡。

處在0的人認真躲著聚光燈, 而在最右邊的人則不會努力尋求或者默默渴望聚光燈。 他們覺得, 如果別人不承認他們的重要性, 自己就不復存在。 他們對關注上癮, 而像大部分上癮者一樣, 他們會為了得到快感做任何事, 即便是真正的愛也淪落到次要地位。

處在10的時候, 人性在裝模作樣與妄自尊大的空虛中崩塌。 想想伯尼·馬多夫吧, 從自己的客戶那裡騙取數億美元,

被逮捕的時候, 竟然還嘲笑調查者的“無能”, 因為他們沒有問對問題。 即便他的後半生都要在監獄裡度過, 他也還是不忘自覺高人一等。

處在1或者9也好不到哪裡去。

處在9的人仍然身處陰暗自戀心理的領地。 雖然他們可以不讓自己活在聚光燈下, 但是這對他們來說太痛苦了, 所以需要專業説明, 破除這個習慣。 (想想電視劇《廣告狂人》裡的唐·德雷珀吧, 他搞了一次又一次外遇, 拼命尋求刺激和關注, 就算看到自己的謊言與不忠對家庭造成的傷害, 也罷不了手)

處在1的人也同樣遭罪, 他們堅決反對自覺獨特。 也許他們會在生日容忍一些別人的關注, 但是他們討厭這樣。

我們在分佈譜上向2與3, 7與8靠近, 甩掉0與10附近的強迫性頑固, 進入了習慣的領域。這個範圍內的感情變化程度更大,也因此有更多轉變的可能性。

處在左邊2的時候,人們覺得自己獨特,雖然只是時不時地;

處在3的時候,他們可能悄悄地幻想著偉大。

處在右邊8的時候,他們可能偶爾棄置浮誇的幻想,考慮一下別人;

處在7的時候,他們開始重新展現正常的樣子,偶爾能承認小錯誤。

我大學裡一位房友就是分佈譜上大約3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享受自己的生日,也喜歡別人的讚美,但還是討厭別人的照顧。要是有人想幫她洗碟子,她會一骨碌爬起來自己洗。她很煩擾自己難以讓別人為她做事,在某個深夜向我坦白說,“我很討厭自己難以接受幫助或者特別對待。”

相似地,我一位室友處在7,能察覺到自己在日常對話裡,經常丟出一堆名人的名字,或者想辦法表明自己考試得高分。“我知道這不對,”他說,“但是這樣人們才會佩服我。我擔心自己如果不這麼做,他們就沒那麼看重我。”

習慣性的自棄者和自戀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不大健康,只是不能控制。

最健康的範圍處於中間段,在4到6,這是適度的範圍。在這裡,我們也許會看到勃勃野心和偶爾的傲慢,但自覺獨特不再是強迫性的,而僅僅是有趣。

處在5,即正當中的時候,意味著不再執著於覺得(或避免覺得)自己獨特。處在這裡的人滿足于關乎偉大成功的生動夢想,但不會一直沉浸其中。

你會發現,雖然6超過了中心點,卻仍然在健康範圍內。這是因為在強烈覺得自己獨特的同時保持健康,這很有可能。

健康自戀心理其實就是自我沉迷與關心他人兩者間的自由出入——潛入那喀索斯金閃閃的池子,但從不因追求自己的映射而沉到底部。

請記住:

自戀與和正常人之間的差別是程度的問題,而不是類別的不同。

文章選自《自信向左,自卑向右》

進入了習慣的領域。這個範圍內的感情變化程度更大,也因此有更多轉變的可能性。

處在左邊2的時候,人們覺得自己獨特,雖然只是時不時地;

處在3的時候,他們可能悄悄地幻想著偉大。

處在右邊8的時候,他們可能偶爾棄置浮誇的幻想,考慮一下別人;

處在7的時候,他們開始重新展現正常的樣子,偶爾能承認小錯誤。

我大學裡一位房友就是分佈譜上大約3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享受自己的生日,也喜歡別人的讚美,但還是討厭別人的照顧。要是有人想幫她洗碟子,她會一骨碌爬起來自己洗。她很煩擾自己難以讓別人為她做事,在某個深夜向我坦白說,“我很討厭自己難以接受幫助或者特別對待。”

相似地,我一位室友處在7,能察覺到自己在日常對話裡,經常丟出一堆名人的名字,或者想辦法表明自己考試得高分。“我知道這不對,”他說,“但是這樣人們才會佩服我。我擔心自己如果不這麼做,他們就沒那麼看重我。”

習慣性的自棄者和自戀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不大健康,只是不能控制。

最健康的範圍處於中間段,在4到6,這是適度的範圍。在這裡,我們也許會看到勃勃野心和偶爾的傲慢,但自覺獨特不再是強迫性的,而僅僅是有趣。

處在5,即正當中的時候,意味著不再執著於覺得(或避免覺得)自己獨特。處在這裡的人滿足于關乎偉大成功的生動夢想,但不會一直沉浸其中。

你會發現,雖然6超過了中心點,卻仍然在健康範圍內。這是因為在強烈覺得自己獨特的同時保持健康,這很有可能。

健康自戀心理其實就是自我沉迷與關心他人兩者間的自由出入——潛入那喀索斯金閃閃的池子,但從不因追求自己的映射而沉到底部。

請記住:

自戀與和正常人之間的差別是程度的問題,而不是類別的不同。

文章選自《自信向左,自卑向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