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副中心建“智慧城市”,北京還要上馬哪些“黑科技”?

目前, 北京建設世界級的智慧城市已列入日程。 今後, 眾多“黑科技”手段, 將給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帶來顛覆性變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智慧城市”、“智慧化手段”成為高頻詞。 北京將實施北京大資料行動計畫, 建立城市大資料平臺。 據悉, 副中心已啟動智慧城市方案編制, 並開展應用試點建設。

搭建“大資料平臺”實現資訊共用

“將來的智慧化城市人們會有一些想像不到的便利, 會顛覆現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工作方式。 ”24日, 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在“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中表示, 北京建設世界級的智慧城市已列入日程。 要為北京的整體建設做好頂層設計, 首先在城市副中心進行試點。

張伯旭介紹, 例如在交通組織方面, 智慧城市將採用大資料、物聯網以及智慧網聯汽車等新技術, 在解決擁堵、停車、乘車等方面, 採取一系列的新資訊化技術, 使人們更加便利。

他說, 智慧城市、城市物聯網, 就是採集所有可移動的、可應用的、可交互的資訊, 用大資料的方式儲存在一個大的資料庫裡面, 也就是“城市大資料平臺”。 這個平臺首先將政府各部門的資訊彙聚, 實現共用, 下一步將把社會各單位、機構、商業部門的資訊進一步進行彙聚、交換和共用。

通過應用來進一步豐富、完善資料平臺, 最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社會組織和個人活動都通過資料彙聚, 形成一個巨大的資料庫, 再經過資料採擷、分析、整理和優化, 提煉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輔助決策, 同時市民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獲得各類便利的生活服務。

副中心開展“智慧信號系統”建設

通州區區長張力兵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區政府相關部門已基於全市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副中心總體規劃, 結合大資料、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開展智慧城市相關方案的編制。 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設將圍繞城市動態運行即時感知、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市民獲得感的方面開展應用試點建設。

張力兵表示, 目前正在研究搭建通州區“統一資料平臺”, 對通州區各類資料實現整合歸集, 運用大資料技術, 對海量資料進行挖掘、分析, 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 同時, 已著手籌備開展“智慧信號系統”建設, 利用視頻監控和交通資訊採集與流量分析等技術, 對試點路段的信號燈實現自我調整優化控制, 有效緩解交通擁堵。

某種智能信號系統示意圖。

未來, 城市副中心將在市政、公共空間、城市交通、人居環境、應急能力等重點領實現精准監控和智慧管理, 實現多部門資料資源分享開放。 推廣“互聯網+”、大資料在政府管理及社會治理的應用, 實現政務服務能力和水準的提升, 讓公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盤點

代表委員熱議哪些“黑科技”?

除了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設, 北京還要上馬哪些“黑科技”也成為此次北京“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知道君(xjb-jingshier)做了一個盤點。

綠波系統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北京今年將繼續推進綠波工程

“今年北京市交通委將擴大智慧交通科技創新應用, 加強交通資訊化與智慧化建設,繼續推進綠波工程。”容軍表示,2018年市交通委將運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建設城市副中心智慧公路系統、新機場路側交通監控調度指揮中心、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建設。

綠波系統演示動圖。

為推進智慧交通建設,集中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遏制因亂導致的交通擁堵狀況,2018年北京市將繼續實施中心城區和城市的副中心主幹道路信號燈綠波工程。據容軍介紹,綠波帶是一種線控系統,當規定好路段車速後,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的各路口實行統一的交通信號燈協調管理,以確定車輛到達每個路口時都能連續遇到“綠燈”。從而實現讓機動車實現連續通過,緩解道路擁堵。“今年,我們還將優化調整100處路口、重要橋區及聯絡線關鍵節點信號燈配時,在3處重點擁堵路口探索實施反溢式信號燈控制系統。”

另外,在引導共用經濟新業態規範有序發展方面,市交通委還將把自行車企業運營資料整合至政府監督平臺,以加強共用自行車管理。

醫聯體和遠端會診

市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張培彤介紹,科學技術在醫療系統有多種方面的應用,改善了患者在就醫時的體驗,並讓醫生在診療時能夠更加快速、有效。

張培彤表示,隨著醫聯體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料能夠共用、共通,病人看病會更加省事、省錢,目前以外科和影像科最為明顯。“只要是在醫聯體的範圍內就診,那麼你在外地看病後,再來北京,醫生可以很方便的調出你的就診資料。”張培彤說,病人的醫療資料清晰,醫生對他會更瞭解,對醫療安全也有幫助。

除了醫聯體建設,遠端會診的出現也讓張培彤感觸頗深,張培彤表示,雖然遠端會診的技術目前還有待於更加成熟,但是已可方便很多市民就診。 “有了一些手機軟體後,可以把幾個醫生叫到一起來會診。”張培彤稱,遠端會診後,也可以改善對病人的管理,比如病人將病情及時回饋給醫生、醫生及時發佈資訊給患者等。

此外,張培彤介紹,大資料對於國家的衛生決策也很重要。在疫情發生時,通過大資料,可以瞭解到疫情發生的原因、過程,在進行大資料分析後,相關衛生部門可以採取決策去預防和管控。

“腫瘤捕手”納米醫療

在發展城市醫療體系方面,北京市人大代表、中科院“百人計畫”研究員、教授胡志遠正在研究推廣一項“腫瘤捕手”納米技術,這項“黑科技”可以通過健康大資料,預測性地檢測患癌風險。

據其介紹,這項技術運用納米醫療技術,將多肽(蛋白片段)這種生物納米材料組裝,以特異識別腫瘤細胞;在實際檢測中,只需要抽幾毫升的血就可以把稱為“腫瘤捕手”的納米磁珠與血細胞混合,帶磁性的納米科技可以吸附到腫瘤細胞表面,然後通過強磁場把腫瘤細胞捕獲出來,在顯微鏡下鑒定、定量分析。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在腫瘤早期發現十幾種中國高發的惡性腫瘤,進行預測預防。

胡志遠表示,目前常規體檢收集的資料仍不精確,這項納米檢測技術則可以通過一次抽血檢測多種癌症風險。它可通過多組學大資料的收集,最終形成中國人群的健康資料庫,通過每年動態的、持續不斷的檢測,個性化地分析出一個人是否處於健康狀態,以在患病風險前期就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例如腫瘤檢測,可以在“高危階段”或潛伏期檢測出患病風險,並通過微創手術、免疫增強或者藥物干預等措施治療。

對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他介紹目前已在幾家體驗機構應用,也可以線上上直接預約,但未規模化費用還較高;未來兩年有望在北京公立醫院推廣,費用也或將降至普通體檢費用水準。

“天空地”一體化空氣品質監測

去年,北京藍天兒明顯增多。從1998年治理大氣以來,環保領域沒少用到高科技手段。

尤其是2013年2017年,北京治理大氣措施超過了以往,以超常規的手段打藍天保衛戰。其中,PM2.5監測織起了一張高密度網路。據北京市環保局介紹,這張PM2.5高密度網路,融合了科技網格、管理網格,聚焦熱點網格、高值區域,這樣有利於實施精准執法、全時執法,提高執法效能。

在公園中的空氣監測點。

通俗而言,就是這張網集結了全市上千個點位,哪兒PM2.5升高了,這張高密度網路會立馬“報警”,指哪兒打哪兒,實現精准執法。

另外,市級層面的35個PM2.5監測站點已經升級為67個地面站和覆蓋街鄉鎮的小型監測站,監測範圍覆蓋城市、農村、工業企業集中區、交通幹道等,並結合新一代衛星遙感、雷射雷達垂直監測網路、高精度氣象觀測等技術,進一步提高空氣品質的分析評價能力。

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透露,北京即將完成新一輪的源解析。源解析,即污染源分析,通過模型計算,得知一個地區的各項主要污染物都來自哪些領域,這個源解析清單會給出答案。有了清單,下一步治理污染,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網路號販子”黑名單

在醫療領域,新的科技手段早已滲透到北京患者的求醫過程中。為了緩解三甲醫院門診大廳“水泄不通”的現狀,讓掛號不再成為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挑戰,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清華長庚醫院等21家市屬三甲醫院入駐“京醫通”微信掛號平臺。現在,只需要在微信上動動手指,就能看到這些醫院的號源情況,並且在手機上掛號、繳費。

在打擊號販子的路上,“黑科技”也要露一手。今年,北京將建立執法部門—掛號平臺—醫療機構三方共用的“網路號販子”黑名單制度,以實現對號販子的聯合懲戒。目前,北京婦產醫院已與京醫通掛號平臺、駐院民警進行“黑名單”聯動,醫院如發現有患者退號後再掛號,將及時查詢退號者資訊,對高度懷疑號販子的卡號,在京醫通平臺加入“黑名單”,並與駐院民警聯動。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栓病中心主任荊志成建議,全面打造智慧醫療,實現醫療系統資訊互聯互通、資源分享,加強對醫療服務和醫保資金監管。應用遠端傳輸技術,開展遠端會診、影像診斷、臨床學習與技術培訓,打通雙向轉診通道。通過掌上APP、移動應用用戶端等多種資訊媒介,為患者提供諮詢、預約、查詢、支付等線上健康服務、改善就醫體驗。將“互聯網+醫療”延伸至居家與護理醫療服務,增強百姓在醫療保健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大醫院副院長李海潮建議,“黑科技”也可以應用到基層診療中,可以在地方政府的組織下建立互聯互通的資訊化系統,社區醫生在系統中查看病人在大醫院的診療情況、並在必要時獲取各相關專科的指導,這樣,大醫院專家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提供智力支援。

記者 郭超 鄧琦 李馨 裴劍飛 王夢遙 李婷婷 戴軒

編輯 李困困

圖片來自網路

加強交通資訊化與智慧化建設,繼續推進綠波工程。”容軍表示,2018年市交通委將運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建設城市副中心智慧公路系統、新機場路側交通監控調度指揮中心、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建設。

綠波系統演示動圖。

為推進智慧交通建設,集中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遏制因亂導致的交通擁堵狀況,2018年北京市將繼續實施中心城區和城市的副中心主幹道路信號燈綠波工程。據容軍介紹,綠波帶是一種線控系統,當規定好路段車速後,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的各路口實行統一的交通信號燈協調管理,以確定車輛到達每個路口時都能連續遇到“綠燈”。從而實現讓機動車實現連續通過,緩解道路擁堵。“今年,我們還將優化調整100處路口、重要橋區及聯絡線關鍵節點信號燈配時,在3處重點擁堵路口探索實施反溢式信號燈控制系統。”

另外,在引導共用經濟新業態規範有序發展方面,市交通委還將把自行車企業運營資料整合至政府監督平臺,以加強共用自行車管理。

醫聯體和遠端會診

市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張培彤介紹,科學技術在醫療系統有多種方面的應用,改善了患者在就醫時的體驗,並讓醫生在診療時能夠更加快速、有效。

張培彤表示,隨著醫聯體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料能夠共用、共通,病人看病會更加省事、省錢,目前以外科和影像科最為明顯。“只要是在醫聯體的範圍內就診,那麼你在外地看病後,再來北京,醫生可以很方便的調出你的就診資料。”張培彤說,病人的醫療資料清晰,醫生對他會更瞭解,對醫療安全也有幫助。

除了醫聯體建設,遠端會診的出現也讓張培彤感觸頗深,張培彤表示,雖然遠端會診的技術目前還有待於更加成熟,但是已可方便很多市民就診。 “有了一些手機軟體後,可以把幾個醫生叫到一起來會診。”張培彤稱,遠端會診後,也可以改善對病人的管理,比如病人將病情及時回饋給醫生、醫生及時發佈資訊給患者等。

此外,張培彤介紹,大資料對於國家的衛生決策也很重要。在疫情發生時,通過大資料,可以瞭解到疫情發生的原因、過程,在進行大資料分析後,相關衛生部門可以採取決策去預防和管控。

“腫瘤捕手”納米醫療

在發展城市醫療體系方面,北京市人大代表、中科院“百人計畫”研究員、教授胡志遠正在研究推廣一項“腫瘤捕手”納米技術,這項“黑科技”可以通過健康大資料,預測性地檢測患癌風險。

據其介紹,這項技術運用納米醫療技術,將多肽(蛋白片段)這種生物納米材料組裝,以特異識別腫瘤細胞;在實際檢測中,只需要抽幾毫升的血就可以把稱為“腫瘤捕手”的納米磁珠與血細胞混合,帶磁性的納米科技可以吸附到腫瘤細胞表面,然後通過強磁場把腫瘤細胞捕獲出來,在顯微鏡下鑒定、定量分析。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在腫瘤早期發現十幾種中國高發的惡性腫瘤,進行預測預防。

胡志遠表示,目前常規體檢收集的資料仍不精確,這項納米檢測技術則可以通過一次抽血檢測多種癌症風險。它可通過多組學大資料的收集,最終形成中國人群的健康資料庫,通過每年動態的、持續不斷的檢測,個性化地分析出一個人是否處於健康狀態,以在患病風險前期就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例如腫瘤檢測,可以在“高危階段”或潛伏期檢測出患病風險,並通過微創手術、免疫增強或者藥物干預等措施治療。

對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他介紹目前已在幾家體驗機構應用,也可以線上上直接預約,但未規模化費用還較高;未來兩年有望在北京公立醫院推廣,費用也或將降至普通體檢費用水準。

“天空地”一體化空氣品質監測

去年,北京藍天兒明顯增多。從1998年治理大氣以來,環保領域沒少用到高科技手段。

尤其是2013年2017年,北京治理大氣措施超過了以往,以超常規的手段打藍天保衛戰。其中,PM2.5監測織起了一張高密度網路。據北京市環保局介紹,這張PM2.5高密度網路,融合了科技網格、管理網格,聚焦熱點網格、高值區域,這樣有利於實施精准執法、全時執法,提高執法效能。

在公園中的空氣監測點。

通俗而言,就是這張網集結了全市上千個點位,哪兒PM2.5升高了,這張高密度網路會立馬“報警”,指哪兒打哪兒,實現精准執法。

另外,市級層面的35個PM2.5監測站點已經升級為67個地面站和覆蓋街鄉鎮的小型監測站,監測範圍覆蓋城市、農村、工業企業集中區、交通幹道等,並結合新一代衛星遙感、雷射雷達垂直監測網路、高精度氣象觀測等技術,進一步提高空氣品質的分析評價能力。

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透露,北京即將完成新一輪的源解析。源解析,即污染源分析,通過模型計算,得知一個地區的各項主要污染物都來自哪些領域,這個源解析清單會給出答案。有了清單,下一步治理污染,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網路號販子”黑名單

在醫療領域,新的科技手段早已滲透到北京患者的求醫過程中。為了緩解三甲醫院門診大廳“水泄不通”的現狀,讓掛號不再成為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挑戰,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清華長庚醫院等21家市屬三甲醫院入駐“京醫通”微信掛號平臺。現在,只需要在微信上動動手指,就能看到這些醫院的號源情況,並且在手機上掛號、繳費。

在打擊號販子的路上,“黑科技”也要露一手。今年,北京將建立執法部門—掛號平臺—醫療機構三方共用的“網路號販子”黑名單制度,以實現對號販子的聯合懲戒。目前,北京婦產醫院已與京醫通掛號平臺、駐院民警進行“黑名單”聯動,醫院如發現有患者退號後再掛號,將及時查詢退號者資訊,對高度懷疑號販子的卡號,在京醫通平臺加入“黑名單”,並與駐院民警聯動。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栓病中心主任荊志成建議,全面打造智慧醫療,實現醫療系統資訊互聯互通、資源分享,加強對醫療服務和醫保資金監管。應用遠端傳輸技術,開展遠端會診、影像診斷、臨床學習與技術培訓,打通雙向轉診通道。通過掌上APP、移動應用用戶端等多種資訊媒介,為患者提供諮詢、預約、查詢、支付等線上健康服務、改善就醫體驗。將“互聯網+醫療”延伸至居家與護理醫療服務,增強百姓在醫療保健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大醫院副院長李海潮建議,“黑科技”也可以應用到基層診療中,可以在地方政府的組織下建立互聯互通的資訊化系統,社區醫生在系統中查看病人在大醫院的診療情況、並在必要時獲取各相關專科的指導,這樣,大醫院專家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提供智力支援。

記者 郭超 鄧琦 李馨 裴劍飛 王夢遙 李婷婷 戴軒

編輯 李困困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