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4歲的茅侃侃走了,當年叱吒風雲的“京城四少”如今混的怎樣呢?

今天的創投圈因茅侃侃的離世全都沉浸在一片惋惜與悲痛之中。

茅侃侃, 這個曾10年前就名揚互聯網圈的80後創業者在當時儼然成為了創業領域的旗幟。

然而10年過去了, 曾經所設想的美好都在現實面前一一敗下陣來, 專案破產、公司面臨倒閉, 創業時的豪言壯志仿佛成了無稽之談, 而在與電競結緣的這幾年, 眼看距離成功近在咫尺, 沒想到還是急轉直下, 跌入穀底, 而這恐怕也是壓倒茅侃侃的最後一根稻草, 讓這個年僅34歲的創業者選擇在今天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嗯, 我愛你不後悔, 也尊重故事結尾”這是茅侃侃的最後一條朋友圈。 誠然, 創業這條路, 有多苦又有多孤獨, 很多創業者都深有體會, 可一旦踏上了仿佛就上了癮, 不撞得頭破血流, 不拼個你死我活決不後退, 可最終的結果還是要尊重故事結尾, 可尊重故事結尾的方式一定要這樣嗎?

今天, 當年的京城四少齊齊出面緬懷茅侃侃, 不禁讓我對和茅侃侃一起成名的“京城四少”——Majoy的茅侃侃、泡泡網的李想、康盛創想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產生了好奇, 作為當時新一代的創業領航者, 作為80後的創業偶像, 他們受到了狂熱的追捧, 而現如今, 茅侃侃離世, 另外三位又各自在幹嘛呢?

李想——擁有創業情懷的創業家

之所以說李想還是一個擁有創業情懷的創業家, 那是因為目前“車和家”已經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了。

早前一手創辦了泡泡網和汽車之家的李想, 在高中時期就一心想做個人網站, 這也是泡泡網的開始。 2000年註冊並開始運營, 僅憑藉著自己對IT產品的一腔熱愛和滾雪球式的資本積累, 高中學歷的李想就讓泡泡網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獨樹一幟。

在2005年李想又帶領團隊轉戰汽車業, 創辦了汽車之家的網站。 目前汽車之家已經成長為訪問量最高的汽車網站。 2013年12月11日, 李想帶領汽車之家在美國紐約證劵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5年6月李想卸任總裁, 繼續擔任董事股東。

而在鼎盛時期卸任的李想不為別的, 而是要開始“造車”了。 從汽車網站的“元老”到“車和家”的創始人, 李想完成了從純粹的網站經營加入“造車大軍”的跨越式轉變。 在這股“造車潮”之中, 李想希望以一款小型的四輪電動車將交通出行的方式進一步細化。 儘管樣車還處於試製階段, 但已經吸引了眾多意向夥伴的垂涎。

高燃——二度創業失敗轉做風險投資

現如今的高燃也有35歲了, 而在這十年間, 他一直混跡在創投圈, 從未離開。

2006年底, 他離開其創辦的MySee。 當年投資人甚至公開指責他是騙子。 而迄今為止, 他二次創業, 最終都以各種原因停止業務。

折騰到現在, 高燃最新的身份是風雲資本創始合夥人。 創業多艱, 在經歷十年的打磨, 高燃似乎剛剛找到適合他的事:投資。

2015年, 高燃聯合戴科英、侯繼勇等共同建立的風雲資本, 目前投資領域包括O2O、消費升級類電商、車聯網、房聯網、互聯網金融、文化傳媒等, 投資階段覆蓋天使、Pre-A輪、A輪、Pre-B輪及B輪。

如今35歲的高燃, 在投資圈依然稱得上是少壯派。 這些年他似乎已經看淡掛在自己頭頂的“隕落的80後創業者”的標籤,當他收拾行囊準備重新出發的時候,相信這不是他一時的衝動。就像他說過的“以前更多看到的是一個人多麼威風,現在看的更多的是他對國家、對世界的影響,會考慮一個英雄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應該做什麼事情。”

戴志康——開始了天使投資的道路

做技術出身的戴志康,很早的時候就開發了Discuz產品,作為國內最著名的站長之一,可以說是當時創業的代表人物了。

2010年他所創立的康盛世紀,被騰訊以6000萬美元(約4.68億元人民幣)收購,戴志康因此加入騰訊。不過,2014年他從騰訊高管的位子離開了,同時失去了超過7000萬元人民幣的騰訊股票。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戴志康從騰訊的離開更像是被踢出局。因為他在騰訊最後一個職位是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生活電商部總經理,負責微信的O2O拓展。後來騰訊入股京東,ECC被拆分,他負責的微生活專案不尷不尬地留在ECC裡,他離職後,這部分業務被劃至大眾點評運營。

不過離開騰訊的他並沒有失魂落魄,更像是獲得了新生,轉型做天使投資人。於他而言,博雅互動讓他獲得了上千倍回報,而他的投資之道是逼創業者作出決策,以觀察他們的極限,並且幫助他們實現突破。

戴志康曾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自己投資的專案,本身也沒什麼預期,至於投多少,不同項目不同階段標準都不一樣,他做天使投資人和別人選專案和培養人的方式都不一樣。他是真的不太看項目本身,是什麼都無所謂,主要看人,人靠譜就行。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

從最初震驚茅侃侃的離世,到接受這一事實,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思索,創業這條不歸路,未來還有多少人將前赴後繼的撲過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實現當初自己立下的豪言壯志呢?我們都不知道,不過我還是想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送給所有還在創業路上不懈拼搏的人們。

這些年他似乎已經看淡掛在自己頭頂的“隕落的80後創業者”的標籤,當他收拾行囊準備重新出發的時候,相信這不是他一時的衝動。就像他說過的“以前更多看到的是一個人多麼威風,現在看的更多的是他對國家、對世界的影響,會考慮一個英雄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應該做什麼事情。”

戴志康——開始了天使投資的道路

做技術出身的戴志康,很早的時候就開發了Discuz產品,作為國內最著名的站長之一,可以說是當時創業的代表人物了。

2010年他所創立的康盛世紀,被騰訊以6000萬美元(約4.68億元人民幣)收購,戴志康因此加入騰訊。不過,2014年他從騰訊高管的位子離開了,同時失去了超過7000萬元人民幣的騰訊股票。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戴志康從騰訊的離開更像是被踢出局。因為他在騰訊最後一個職位是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生活電商部總經理,負責微信的O2O拓展。後來騰訊入股京東,ECC被拆分,他負責的微生活專案不尷不尬地留在ECC裡,他離職後,這部分業務被劃至大眾點評運營。

不過離開騰訊的他並沒有失魂落魄,更像是獲得了新生,轉型做天使投資人。於他而言,博雅互動讓他獲得了上千倍回報,而他的投資之道是逼創業者作出決策,以觀察他們的極限,並且幫助他們實現突破。

戴志康曾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自己投資的專案,本身也沒什麼預期,至於投多少,不同項目不同階段標準都不一樣,他做天使投資人和別人選專案和培養人的方式都不一樣。他是真的不太看項目本身,是什麼都無所謂,主要看人,人靠譜就行。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

從最初震驚茅侃侃的離世,到接受這一事實,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思索,創業這條不歸路,未來還有多少人將前赴後繼的撲過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實現當初自己立下的豪言壯志呢?我們都不知道,不過我還是想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送給所有還在創業路上不懈拼搏的人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