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知道去西藏旅遊最痛苦最無奈最尷尬的事是什麼嗎?

去年夏天去了一趟西藏, 一路由林芝入藏, 日喀則出, 途經拉薩、定日, 最高點曾至珠峰大本營, 從蔥郁的雅魯藏布江沿岸到蒼茫的後藏區, 歷經四季美景, 深深愛上這裡。 但對於住慣城市的人來說, 依然有不少槽點:

槽點1:衛生環境不能忍

那怎麼辦:準備睡袋, 自己的洗漱用品, 最好還有一頂軟帽

此次活動一路選房都是當地的top3——即便如此, 西藏的衛生條件我只能勉強給60分。 被子上還殘存著上一名房客的氣息, 同行的專欄作家在半夜發現過一隻彩色蜘蛛。 路遇的藏民大多一眼望去, 便知衣服超過一個月未洗了。

當然, 西藏的衛生條件差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不是西藏人民不愛乾淨, 少洗澡可是他們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適應高原的一種生活習慣, 是主動選擇的結果:西藏空氣好, 晝夜溫差極大, 白天三十六七度, 晚上只有六七度, 洗澡容易感冒, 適當地保持皮膚中的油性還能更好地抗寒。

主動選擇外, 客觀條件也的確惡劣, 很多藏民生活在牧區, 基礎飲水都無法滿足, 更不用說洗澡了。

想當年住山頂洞的時候, 我們所有人都不洗澡, 又憑什麼以都市人的優越感, 去指責當地的生活習慣呢?我們要的做, 就是在尊重當地習慣的基礎上, 準備自己的睡袋、軟帽和洗漱用品, 讓自己更好地享受旅行, 不為衛生條件所困。

槽點2:舉起相機時, 就得準備好掏錢

那怎麼辦:隨身備好零錢

拍小朋友要掏錢, 拍藏獒要掏錢, 上廁所也要掏錢, 佈施就更不用說了。

途徑米拉山口, 我拍了兩個藏區小孩, 當時身上只有12塊, 我數學不好, 想著12塊怎麼也夠他倆分了, 沒想到小姑娘很不滿意, 說給小男孩10塊憑什麼給我2塊。 我又和同行的人借來10塊, 才算擺平了風波。

這張笑臉的背後既有純真, 也有成本

由於腦子不好, 我又二次入坑。 小男孩的朋友過來說, 他想拍照, 不需要付錢。 不清楚狀況的我摁下快門時, 發現他們還有個姐姐!她過來教育我:小孩子不懂事, 只要你拍了就該付錢。

沒錯, 和你們想的一樣——我又借了10塊錢。 同情我同行的小夥伴們, 被我當成了提款機。

其實, 對藏區所有旅遊景點的小孩都該小心, 拍照付錢是大家預設的規則, 當然, 你也可以將此作為佈施的方式。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 有一些傳統的藏族人壓根不接受陌生人拍照, 怕陌生人亂用他們的照片, 他們認為照片上留著自己的靈魂。 所以作為禮貌, 不論是拍什麼人, 都應該先征得別人同意, 並準備好錢。

但我還是想補充一句, 那裡的小孩笑容真燦爛, 牙白得晃眼。 以至於回來後的很多天, 覺得那些笑容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雖然看見10元就緊張,總覺得留不住)。

槽點3:石頭需要托運,藏刀不能帶上飛機

那怎麼辦:石頭提前托運,藏刀提前寄送

珠峰曾經是深海,在大本營會有很多人向遊客兜售化石,姑且不論石頭真假,石頭本身是需要托運的。

在日喀則機場,我經歷了人生最嚴格的一場安檢:脫鞋,解褲帶,一邊提著褲子還要亮出腳底給安檢員檢測。

機器非常靈敏,兩次被檢測出了問題:內衣上貼的暖寶寶貼、隨身包裡放的石頭。此時距離我登機只剩半個多小時,還好辦理托運那裡還有最後一名同事,匆匆塞進他包裡。不然只能和自己辛苦買下的化石(據說是)說再見了。

我從珠峰大本營買下的化石

除了石頭,藏刀也不能帶。這當然也很正常,我們拿藏刀來做裝飾,可它畢竟還是匕首。在機場也看到很多藏刀被截下,安靜地躺在玻璃窗裡。心疼。

純手工的藏刀製作流程繁多,設計、選材、加溫、淬火,每把藏刀都傾注了匠人的心血。隨著商業化的發展,專業匠人流失嚴重,好藏刀產量極低。就這樣被棄置在機場,著實可惜。

槽點4:在珠峰大本營,只能吃65度水泡的泡面

那怎麼辦:多買點速食隨身帶,辣條、雞爪

聽說你還在奢望更多?別妄想了,在西藏的時候正值七夕,而我的七夕只吃到了,65度水泡的夾生泡面。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深刻的一次七夕,一定是。從拉孜到珠峰大本營,會經過如養樂多瓶裝標誌一樣的山路108拐,每一拐都驚心動魄氣壯山河,隨時感覺要投入山河懷抱。

這樣的山路,讓珠峰大本營的物資極其匱乏,有水喝已經很難得了,加之5200米的海拔,據說沸騰溫度只能達到65度,後來複習了下初中物理,發現80度還是可以達到的。夾生,軟綿綿,還沒化開的油,當時真後悔自己沒有備一包辣條在身邊。

不過,在珠峰大本營航拍可以拍到一對心心相印的標誌,真應景啊。所以如果有無人機,不妨帶一個去西藏,遼闊的景色非常適合航拍。

槽點5:滿杯是一種西藏禮儀

那怎麼辦:如果不喜歡喝,就不要碰杯

去西藏的人都喝過酥油茶,很多人喝不慣。但可能是因為來自北方並從小喝鹹奶茶的緣故,我對酥油茶有一種止不住的熱愛。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一路找小茶館喝酥油茶,10塊錢一壺,一邊聽藏族人說著你根本聽不懂的語言,一邊琢磨他們可能在說什麼(大概是剛進門這個姑娘真好看之類的吧)。但我說的,是去茶館喝茶哦。如果是做客,就另當別論了。

按照大多數省份的習慣,酒要滿,茶要淺,按說酥油茶是茶,不該滿杯。但西藏不同,無論茶還是酒,都是滿杯。多喝茶證明你也不見外,更能融入到喝茶的氣氛中。

和我同行的一個姑娘特別喝不慣酥油茶,尤其是鹹的。進屋的時候,女主人先是給每個人倒了一杯,她象徵性地瑉了一口。女主人一看她喝了,又過去給她滿上,她一看女主人過來了又站起來喝了一口。所以這個故事沒有結尾,她倆一個喝一個倒,最後姑娘喝了一肚子直接去了衛生間。

所以在西藏,如果你不愛喝酥油茶,就別勉強自己碰杯子了。

是的,女主人看小姑娘喝得很開心,她又去愉快地喂孩子了。

文章轉自網路

覺得那些笑容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雖然看見10元就緊張,總覺得留不住)。

槽點3:石頭需要托運,藏刀不能帶上飛機

那怎麼辦:石頭提前托運,藏刀提前寄送

珠峰曾經是深海,在大本營會有很多人向遊客兜售化石,姑且不論石頭真假,石頭本身是需要托運的。

在日喀則機場,我經歷了人生最嚴格的一場安檢:脫鞋,解褲帶,一邊提著褲子還要亮出腳底給安檢員檢測。

機器非常靈敏,兩次被檢測出了問題:內衣上貼的暖寶寶貼、隨身包裡放的石頭。此時距離我登機只剩半個多小時,還好辦理托運那裡還有最後一名同事,匆匆塞進他包裡。不然只能和自己辛苦買下的化石(據說是)說再見了。

我從珠峰大本營買下的化石

除了石頭,藏刀也不能帶。這當然也很正常,我們拿藏刀來做裝飾,可它畢竟還是匕首。在機場也看到很多藏刀被截下,安靜地躺在玻璃窗裡。心疼。

純手工的藏刀製作流程繁多,設計、選材、加溫、淬火,每把藏刀都傾注了匠人的心血。隨著商業化的發展,專業匠人流失嚴重,好藏刀產量極低。就這樣被棄置在機場,著實可惜。

槽點4:在珠峰大本營,只能吃65度水泡的泡面

那怎麼辦:多買點速食隨身帶,辣條、雞爪

聽說你還在奢望更多?別妄想了,在西藏的時候正值七夕,而我的七夕只吃到了,65度水泡的夾生泡面。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深刻的一次七夕,一定是。從拉孜到珠峰大本營,會經過如養樂多瓶裝標誌一樣的山路108拐,每一拐都驚心動魄氣壯山河,隨時感覺要投入山河懷抱。

這樣的山路,讓珠峰大本營的物資極其匱乏,有水喝已經很難得了,加之5200米的海拔,據說沸騰溫度只能達到65度,後來複習了下初中物理,發現80度還是可以達到的。夾生,軟綿綿,還沒化開的油,當時真後悔自己沒有備一包辣條在身邊。

不過,在珠峰大本營航拍可以拍到一對心心相印的標誌,真應景啊。所以如果有無人機,不妨帶一個去西藏,遼闊的景色非常適合航拍。

槽點5:滿杯是一種西藏禮儀

那怎麼辦:如果不喜歡喝,就不要碰杯

去西藏的人都喝過酥油茶,很多人喝不慣。但可能是因為來自北方並從小喝鹹奶茶的緣故,我對酥油茶有一種止不住的熱愛。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一路找小茶館喝酥油茶,10塊錢一壺,一邊聽藏族人說著你根本聽不懂的語言,一邊琢磨他們可能在說什麼(大概是剛進門這個姑娘真好看之類的吧)。但我說的,是去茶館喝茶哦。如果是做客,就另當別論了。

按照大多數省份的習慣,酒要滿,茶要淺,按說酥油茶是茶,不該滿杯。但西藏不同,無論茶還是酒,都是滿杯。多喝茶證明你也不見外,更能融入到喝茶的氣氛中。

和我同行的一個姑娘特別喝不慣酥油茶,尤其是鹹的。進屋的時候,女主人先是給每個人倒了一杯,她象徵性地瑉了一口。女主人一看她喝了,又過去給她滿上,她一看女主人過來了又站起來喝了一口。所以這個故事沒有結尾,她倆一個喝一個倒,最後姑娘喝了一肚子直接去了衛生間。

所以在西藏,如果你不愛喝酥油茶,就別勉強自己碰杯子了。

是的,女主人看小姑娘喝得很開心,她又去愉快地喂孩子了。

文章轉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