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8想做“獨角獸”獵手?我們先從BAT最新AI佈局講起

回顧過去的2017年, 創投圈的風口是一波接一波。 上半年從一開始的“共用單車”、到“共用充電寶”、再到“共用雨傘”等, 各種共用類項目層出不窮,

吸引了各路資本的入局。 到了下半年, 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新零售專案開始湧現, 又迎來一波資本的密集佈局。 而人工智慧則成為2017年貫穿始終的風口。

與此同時, 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 中國獨角獸公司的誕生速度也比之前加快了很多, 有些項目從誕生到成為獨角獸公司, 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所謂“獨角獸公司”, 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 並且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的初創企業」

據此條件, IT桔子資料顯示, 在2017年共追蹤到34家新晉獨角獸。 其中, 有超過60%的公司與BAT有直接或間接的股權關係。 相信隨著這些公司接下來融資輪次的不斷升級, 被巨頭接盤的占比還會更高。 畢竟, 現在的BAT戰投越來越活躍,

像騰訊在一級市場的投資活躍度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一線投資機構, 就連早期投資事件(天使輪、A輪)的占比在今年也達到了42%。

再來看AI行業, 很多AI創業公司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突破, 但具備強大的AI技術儲備, 並且有能力滲透到幾乎所有領域的玩家, 目前來看主要還是BAT三家。 這場AI“賦能”的“戰爭”, 較量的是平臺、技術、場景、生態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 百度喊All in AI, 騰訊喊AI in All, 阿裡蓋起達摩院。

從最新BAT的AI時局圖中我們能看出哪些“獨角獸”端倪?

“All in AI”的百度

百度在AI領域的野心, 最初顯露於2013年1月, 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的創立。 後來李彥宏陸陸續續建成了五大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歷經5年的整合, 逐漸形成了一個平臺體系:百度智慧雲和百度大腦。 智慧雲提供計算的基礎設施和資料的獲取、分析、標注能力, 而百度大腦, 整合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演算法, 再將AI對語音、圖像、視頻、AR/VR的感知能力和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用戶畫像等認知能力開放出來, 就形成了百度AI開放平臺。

對內, 百度將AI能力輸送到百度現有的各個產品之中。 主業搜索自不必說, 從一開始就受惠於AI技術的進步, 包括手機百度、愛奇藝等應用也在AI的驅動下不斷提升, 2016年推出的資訊流業務也在迅速發展。 對外, 百度走上開放平臺的道路, 主推DuerOS和Apollo。

“達摩院”中的阿裡

阿裡在2017年推出“NASA計畫”和承載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 達摩院的研究領域可謂廣撒網, 涉及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可以看出, AI在其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達摩院的主要任務, 是在全球範圍內建實驗室招攬人才, 和高校建立合作。

這兩年來, 阿裡雲相繼推出了ET城市大腦、ET醫療大腦、ET工業大腦、ET環境大腦、ET航空大腦, 將AI能力與大資料和雲計算結合起來, 在各個垂直市場跑馬圈地。

阿裡最近, 在努力將這些大腦們整合為一個統一的平臺:阿裡雲ET大腦。 2017年最後一場雲棲大會上, ET大腦正式發佈, 所佈局的領域也不再限於原本的城市管理、醫療、工業、環保、航空, 同樣走上了“廣撒網”之路。

“AI in All”的騰訊

要論基礎研究,騰訊有AI Lab、優圖實驗室和微信AI實驗室三大機構,優圖專注於電腦視覺技術,而AI Lab和微信AI在研究方向上雖然叫法不同,但多有重合,都是AI實驗室標配的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和電腦視覺。

但是,就算產品體量龐大如鵝廠,也承載不完“AI in All”的野心。騰訊的AI技術也同樣尋求著在更多垂直領域的落地應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醫療平臺騰訊覓影。在金融、安防、政府政務、智慧零售等等領域,騰訊也都將AI技術與自身的社交、支付、地圖、小程式等等技術結合起來,推出了垂直解決方案。

雖然騰訊進軍AI的時間較晚,但是能明顯感到動作和決心都很大。

重點戰場梳理

矛盾有主有次。雖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三家也各自有欽定的重點方向。但仍有一些是戰場是重中之重,也是未來BAT在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過程中,有可能最早展開廝殺之地。

對話AI

人機交互的重大革新、下一代服務入口、下一個Android、家庭的控制中心……種種期待,讓用於智慧設備的對話式AI成了BAT爭奪最激烈的領域。

百度有DuerOS,阿裡有AliGenie,騰訊則至少有兩個:騰訊雲小微和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的叮噹。

但是賣硬體知識手段而非目的,打造開放平臺的生態系統的才是BAT的終極夢想。

百度雖然直到去年底才推出渡鴉raven H智慧音箱,但最新百度內部資料顯示,DuerOS開放平臺發佈半年時間裡,已新增130余家合作夥伴,落地硬體解決方案超過20個,每月新增5款以上搭載DuerOS的設備,覆蓋家居、車載、移動各個場景,機上盒、電視、冰箱、音箱、機器人、車載、手機、耳機等各類設備。

2017年9月,蜻蜓FM對外宣佈10億融資,此次投資方包括百度,本輪融資金額的用途其中就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其實,早在2014年,蜻蜓FM就與百度汽車有所合作,現在,還加入了百度DuerOS開放平臺。2017年7月,蜻蜓FM成為Apollo計畫中傳統廣播電臺收聽的獨家合作方。

醫療

要說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少人都會第一個想到醫療影像。在這個領域,百度在醫療事業部部分團隊轉入AI體系之後就悄無聲息,但騰訊和阿裡都在搶佔佈局。

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中,騰訊就以醫療影像平臺“覓影”入選。騰訊覓影發佈於2017年8月,最先推出的是早期食管癌篩查。後來,覓影又相繼推出早期肺癌篩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篩查、乳腺癌早期篩查等醫療影像技術,還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推出了AI輔助診療、病案智慧化管理產品。

阿裡入局AI醫療其實比騰訊還要早。2017年3月底,ET醫療大腦首次亮相,宣稱具有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准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功能。目前的阿裡雲ET醫療大腦,能夠提供影像智慧診斷、智慧病歷診斷、語音醫囑錄入、醫療意圖識別、輔助管理決策、家庭慢病管理、DNA序列分析等功能。阿裡在醫療方面,還跟華大基因、上海華山醫院、浙江衛計委等機構展開合作。

在當前的基因測序領域,全產業鏈佈局是一個被人頻頻提及的詞語,包括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安諾優達、達安基因行業代表性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在全產業鏈佈局。除了拓展鞏固原有業務外,向上通過收購、合作、自主研發的形式開發基因測序儀,向下與互聯網BAT合作深入佈局生物資訊分析和大資料。

零售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阿裡在這個領域都有天然的優勢。與AI之於百度的搜索業務一樣,AI之于阿裡的電商業務也具備天然的賦能加成。除了上面提及的進展,螞蟻金服還基於AI技術推出客服機器人“小螞答”,以及AI助力的車輛定損服務“定損寶”等。

阿裡還搞出了無人零售咖啡店。無人商店,是一個未來非常有意思的趨勢。此外,阿裡在新零售思想的指引下,還大舉投資了一批線下零售相關企業,包括:企加雲、大潤發、東方股份、新華都、易果生鮮、銀泰、bigbasket、聯華超市……

可以想見,阿裡在零售方面的生態佈局,一定會成為其AI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

零售不是騰訊的強項,不過騰訊也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騰訊COO任宇昕對此解釋稱:騰訊希望的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把平臺能力開放給廣大品牌商、零售商以及商業地產等合作夥伴。

騰訊表示將提供場景、大資料、AI技術支援,以及騰訊全產品線,説明商家量身定做解決方案,幫助線下門店實現資料化和智慧化,讓消費者與商品之間,實現跨場景的智慧連接。

現在已經有一些案例出現了。例如在深圳、廣州的一些服飾連鎖零售店裡,騰訊的AI技術提供了人臉識別、客戶畫像、精准推薦等技術支援。其他方向還包括餐飲連鎖、快消等等。

*圖片、資訊來源於公眾號量子位元和互聯網公開資料。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性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業績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的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同樣走上了“廣撒網”之路。

“AI in All”的騰訊

要論基礎研究,騰訊有AI Lab、優圖實驗室和微信AI實驗室三大機構,優圖專注於電腦視覺技術,而AI Lab和微信AI在研究方向上雖然叫法不同,但多有重合,都是AI實驗室標配的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和電腦視覺。

但是,就算產品體量龐大如鵝廠,也承載不完“AI in All”的野心。騰訊的AI技術也同樣尋求著在更多垂直領域的落地應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醫療平臺騰訊覓影。在金融、安防、政府政務、智慧零售等等領域,騰訊也都將AI技術與自身的社交、支付、地圖、小程式等等技術結合起來,推出了垂直解決方案。

雖然騰訊進軍AI的時間較晚,但是能明顯感到動作和決心都很大。

重點戰場梳理

矛盾有主有次。雖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三家也各自有欽定的重點方向。但仍有一些是戰場是重中之重,也是未來BAT在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過程中,有可能最早展開廝殺之地。

對話AI

人機交互的重大革新、下一代服務入口、下一個Android、家庭的控制中心……種種期待,讓用於智慧設備的對話式AI成了BAT爭奪最激烈的領域。

百度有DuerOS,阿裡有AliGenie,騰訊則至少有兩個:騰訊雲小微和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的叮噹。

但是賣硬體知識手段而非目的,打造開放平臺的生態系統的才是BAT的終極夢想。

百度雖然直到去年底才推出渡鴉raven H智慧音箱,但最新百度內部資料顯示,DuerOS開放平臺發佈半年時間裡,已新增130余家合作夥伴,落地硬體解決方案超過20個,每月新增5款以上搭載DuerOS的設備,覆蓋家居、車載、移動各個場景,機上盒、電視、冰箱、音箱、機器人、車載、手機、耳機等各類設備。

2017年9月,蜻蜓FM對外宣佈10億融資,此次投資方包括百度,本輪融資金額的用途其中就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其實,早在2014年,蜻蜓FM就與百度汽車有所合作,現在,還加入了百度DuerOS開放平臺。2017年7月,蜻蜓FM成為Apollo計畫中傳統廣播電臺收聽的獨家合作方。

醫療

要說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少人都會第一個想到醫療影像。在這個領域,百度在醫療事業部部分團隊轉入AI體系之後就悄無聲息,但騰訊和阿裡都在搶佔佈局。

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中,騰訊就以醫療影像平臺“覓影”入選。騰訊覓影發佈於2017年8月,最先推出的是早期食管癌篩查。後來,覓影又相繼推出早期肺癌篩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篩查、乳腺癌早期篩查等醫療影像技術,還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推出了AI輔助診療、病案智慧化管理產品。

阿裡入局AI醫療其實比騰訊還要早。2017年3月底,ET醫療大腦首次亮相,宣稱具有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准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功能。目前的阿裡雲ET醫療大腦,能夠提供影像智慧診斷、智慧病歷診斷、語音醫囑錄入、醫療意圖識別、輔助管理決策、家庭慢病管理、DNA序列分析等功能。阿裡在醫療方面,還跟華大基因、上海華山醫院、浙江衛計委等機構展開合作。

在當前的基因測序領域,全產業鏈佈局是一個被人頻頻提及的詞語,包括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安諾優達、達安基因行業代表性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在全產業鏈佈局。除了拓展鞏固原有業務外,向上通過收購、合作、自主研發的形式開發基因測序儀,向下與互聯網BAT合作深入佈局生物資訊分析和大資料。

零售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阿裡在這個領域都有天然的優勢。與AI之於百度的搜索業務一樣,AI之于阿裡的電商業務也具備天然的賦能加成。除了上面提及的進展,螞蟻金服還基於AI技術推出客服機器人“小螞答”,以及AI助力的車輛定損服務“定損寶”等。

阿裡還搞出了無人零售咖啡店。無人商店,是一個未來非常有意思的趨勢。此外,阿裡在新零售思想的指引下,還大舉投資了一批線下零售相關企業,包括:企加雲、大潤發、東方股份、新華都、易果生鮮、銀泰、bigbasket、聯華超市……

可以想見,阿裡在零售方面的生態佈局,一定會成為其AI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

零售不是騰訊的強項,不過騰訊也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騰訊COO任宇昕對此解釋稱:騰訊希望的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把平臺能力開放給廣大品牌商、零售商以及商業地產等合作夥伴。

騰訊表示將提供場景、大資料、AI技術支援,以及騰訊全產品線,説明商家量身定做解決方案,幫助線下門店實現資料化和智慧化,讓消費者與商品之間,實現跨場景的智慧連接。

現在已經有一些案例出現了。例如在深圳、廣州的一些服飾連鎖零售店裡,騰訊的AI技術提供了人臉識別、客戶畫像、精准推薦等技術支援。其他方向還包括餐飲連鎖、快消等等。

*圖片、資訊來源於公眾號量子位元和互聯網公開資料。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性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業績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的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