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茅侃侃走了,互聯網創業者們都有些感傷

茅侃侃

“嗯, 我愛你不後悔, 也尊重故事的結尾”。

這是80後創業明星茅侃侃發的最後一條朋友圈。

在微信群裡看到這消息, 覺得很意外,

不知該從何說起。

古人一直有種觀念, 叫將軍的埋骨之地最好是戰場。 因為那是他們以性命相搏投注了最大熱情與精力的地方, 是他們實現自己個人價值的地方。

茅侃侃去世的具體原因還無人得知, 但他徹底停下來之前的這段時間裡, 卻一直在艱難中前行著, 從流出來的郵件截圖中可以看出, 他新創業的北京電競也在最終夭折, 這可能是讓他終於絕望的直接原因。

一步之遙, 從此再也無法逾越過去了。

圈子裡的評論傾向於是壓力壓垮了這位正當壯年的80後創業明星, 因具體死因尚未公開, 能公開的都是他身邊一些朋友的論述。 從那些論述裡, 我們能看到一個創業者十年間的沉浮、成熟、沉默和不屈。

而從現在網上已有的資訊,

基本已能確認茅侃侃因新創業專案走入絕境而自殺。 我其實已經相信這是他告別世界所選擇的方式。

相比前些天看到的寒門博士自殺, 茅侃侃的自殺顯然引起了互聯網圈子的集體傷感, 因為他是一個曾站在高處看風景, 卻最終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落入低谷, 最終選擇這樣一種極端方式離世的互聯網人。

對於事情的細節, 雷帝網上有一篇詳細報導, 我也就不做搬運工了, 只想就80後創業者的壓力說一下, 其實這也是90後的壓力。

80後創業者們往往是中國互聯網的首批用戶, 可以說中國最早的門戶網站、論壇以及社交軟體的第一批使用者, 絕大多數都是80後們。 他們也是最先覺醒、意識到互聯網將在未來大放異彩的一代。

但他們其實在中國這樣的市場環境並不具備很成熟的認知, 這縱然是互聯網興起的年代, 但卻並非美國那樣的自由市場, 國內能夠掣肘甚至改變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因素有很多, 這個事實將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教育一波又一波的年輕創業者。

中國長期以來都存在著一種怪現象——擁有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發展認知的不匹配。

直白一點說, 就是70後60後們掌握著大量的人脈、財富和威望, 但對於新事物的發展和新觀念的理解卻很遲滯。 這就導致叔叔輩有錢但是不懂得怎麼擁抱互聯網, 而侄子輩懂得互聯網也懂得怎麼利用互聯網賺錢但卻常常因為沒有資源而只能看著時機遠去無可奈何。

80後的焦慮和壓力, 一部分原因就來自于對社會資源極端渴求和無處下手的矛盾。 就像當年的騰訊, 它的產品有著很出色的產品邏輯, 但卻被一群人叫價幾十萬還以為是給面子, 馬化騰渴求資本介入和社會資源的傾斜, 但國內鮮少有商界大佬站出來挺他。 現在雖然觀念革新, 但壁壘仍在, 依舊有大批的創業者們得不到社會資源。

還有一部分來自於社會觀念的變遷。 對於新事物、新觀念的理解和接受, 是每一代人都必然面臨的困擾。 我相信如今的80後創業者們也陷入了當初他們創業時的怪圈, 他們相比九零後甚至零零後掌握更多社會資源, 但是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很瞭解市場和消費者了。 這很可怕,

因為他們堅持的, 他們可能會重新開始審視, 懷疑。

這種壓力, 是對創業方向的長遠憂慮, 即便在執行中不會動搖, 但市場很可能將驗證他們的焦慮其來有自。

這兩點就像一個成語, 叫內外交煎。

但是, 想對每一位創業者說, 市場從來如此, 壓力一直都在, 只要你有了想做出一番事業的決心和野望, 那麼有些代價就要提前想好。

這世上沒有必勝的遊戲。

給自己設置一個心理下限, 人生十分廣闊, 萬分廣闊, 在此處的失敗要勇於承認, 更要勇於放下, 在別處重新開始。

寫到這裡, 想到茅侃侃所說的那句話, 那個“你”, 應該說的就是互聯網吧, “我熱愛我的事業, 所以我坦然接受這樣的結果”。

願走好。

活著的人們, 請再勇敢一些, 堅持下去。

因為這世界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將是我們的。

因為這世界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將是我們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