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日日煮Norma:15個月電商收入漲10倍後,我為什麼還要佈局線下?

日日煮自2012年成立以來, 研發了5000多條原創視頻食譜, 全網點擊量累計40億, 月度活躍用戶量超越9000萬。 2017年7月13日, 日日煮宣佈完成1億人民幣B輪融資, 由K11鄭志剛和阿裡巴巴領投。 12月19日, 日日煮首家線下體驗店在上海K11開張。 在2018新榜大會現場, 日日煮創始人Norma分享了以用戶為核心的日日煮特色電商升級之路。

分享嘉賓:

日日煮創始人兼CEO Norma

以下為Norma演講實錄:

大家好, 我是日日煮的創始人Norma, 很高興今天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日日煮的品牌故事。 我可能跟其他的嘉賓有點不一樣, 我的背景並不是媒體, 在創立日日煮之前做了十年的金融, 也是做投資的。

五年前開始做日日煮, 過去五年我們其實一直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好, 我們希望傳達美食的樂趣, 去感染更多的年輕人, 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走進廚房, 享受烹飪, 然後從中得到極致的生活。

走到今天, 其實我們現在的業務可以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個就是通過內容, 我們去激發使用者對於美食的興趣。 第二個就是通過日日煮的商品改善用戶的生活。 第三個, 就是通過體驗店, 我們讓粉絲跟用戶可以有更好的、更有趣的生活。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要做電商, 拍片子不是好好的嗎,

為什麼要開門店呢?對我來說其實每一年公司發展的每一步, 我都希望可以以用戶為核心, 希望公司往前走的時候, 可以跟粉絲走得更近, 同時我希望日日煮這個品牌的價值可以提升。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板塊, 有日日煮的內容, 有我們的商品, 還有我們的體驗店。 其實我在搭建這個公司的時候, 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媒體公司, 我希望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品牌。

第一點, 我們不僅僅是個媒體公司, 內容確實非常重要, 因為它本身就是我們這個公司的基礎。 看看日日煮到底怎麼做內容的, 過去五年, 我們一直以來做的都是節奏比較快的實用性的食譜。 我們現在每個月推出150條短視頻, 有13檔原創的欄目, 涵蓋了20個內容板塊。

有了這麼大的自己研發內容的能力之後, 其實去年我們還做了一個新的嘗試, 我們推出了一個內容創業者資源分享平臺, 叫DDC-OpenStudio, 就是利用了我們在美食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製造了50多個帳號, 現在覆蓋了1億粉絲量。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邀請了更多的明星加入了日日煮的矩陣, 我們一起來開發新的美食IP。 有了明星進來之後, 我們不斷挖掘IP衍生價值, 比如推出一些新的衍生品等等。

過去一年的嘗試之後,其實DDC-OpenStudio很成功,所以2018年我們會推出DDC TV,會把所有的內容升級,我們現在除了有明星IP之外還有爆款IP,進行一個拉新粉絲的活動。DDC TV有三個主要的目的,第一個就是內容的品質,我們會提高。第二個就是內容的品牌會拉寬,不單只是做美食,還會做旅遊和其他的生活方式。第三個就是內容的數量會提升。除了泛生活類的內容之外,還會有更多元化的明星IP,年後我們會有更多的明星走進日日煮的廚房,和我們一起推出更多不同的明星美食IP。

說到泛生活類的內容,其實我們在策劃DDC TV的時候我們是以24小時的運營模式思考的。你是早上九點或者下午三點,或者晚上睡覺之前,你看的美食內容的需求不一樣。所以我們按照每一個需求,會針對不同的場景去推出更精准的美食欄目。比如說有寵物美食,我們會教你怎麼做飯給狗狗吃,還有美食新聞,還有比較短的美食網劇等等。

到現在我們大概的成績,每個月的活躍觀眾9000萬,累計下來的全網點擊40億,我們自己有App,用戶大概是350萬,全網粉絲3500萬,視頻平臺的粉絲有850萬。

瞭解了我們現有內容製作跟分發能力之後,其實在2016年底,我們也開始做了很多不同的電商變現的嘗試。我們也有微店、淘寶店等等。後來我們發現,其實我們只要站在用戶和商家的角度,去挑選和包裝商品,這樣才可以為日日煮帶來非常明顯的電商增長。

從而我們推出了一個是DayDayCook Plus的模式,第一個我們要收集用戶的回饋,瞭解用戶在廚房裡想要的場景是什麼。第二個是滿足商家的需求,會用我們自己媒體的資源,去進行一個產品重新的包裝,説明商家推商品。我們發現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才可以充分發揮,比如說內容製作運營、IP推廣,以及衍生品開發落地的能力。說簡單點,就是用內容推商品,讓商品重新包裝,鋪銷售管道去賣貨。

現在在大陸跟香港,我們已經推出了日日煮自己品牌的一些RTE(Ready to eat)的產品,我們還會有自己的調味料,廚房工具,還有聯名款的新鮮食材,包括三文魚、牛油果等等。

我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就是我們推出了日日煮的大閘蟹,我們首先拍一個精美的視頻推廣產品,然後進行一個重新的外包裝設計,最後就是鋪銷售管道。當時除了線上上可以買到,還跟7-11、喜士多便利店合作,一個月我們賣了5000多份左右。

另外一個案例,邏輯都是一樣的,丹麥三文魚最大的進口商,現在跟我們有深度的合作。每個月我們會用三文魚進行美食視頻,我們也會進行日日煮特色的包裝,你掃碼進去可以看到我們的三文魚視頻之外,還可以拿到電商的現金券。不只線上上買到我們的商品,現在我們跟六家上海本地超市進行合作,有88個點買到商品。

通過不同的測試跟優化的過程中,過去15個月我們電商的收入漲了10倍左右。在一個超級大的市場裡,我們還是剛起步。所以我們的電商模式還是在不斷的優化和反覆運算,我們還有很多新的機會。

說到新的嘗試,我們2017年已經在佈局做線下了。而且在12月19號我們已經成功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體驗店,去年我們B輪融資的領投方是商業地產方,就是香港的新世界集團,所以K11是我們線下的合作夥伴。

很多人問我說電子商務做的不錯,為什麼要做線下呢?有兩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是市場,我們看到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是48萬億,食品跟家居類占30%。現在中國市場中等收入的人群不斷擴大,大家對於追求更好更優秀的生活方式有非常非常大的需求,所以食品跟家居品類也在快速進入消費升級的狀態,這個市場非常大。

第二點,我們問自己如何把日日煮這個平臺在用戶的心裡或者生活裡擴大,每一個使用者每天都會想到DayDayCook。我當時想開一個體驗店,推出烹飪課程,而且有比較重體驗的零售區域。比如說用戶可以在上班的時候去逛逛,買東西。或者週末的時候來上一個烹飪課程,花兩個小時。這樣我們不但佔領了使用者看視頻的時間,其實佔領了他最寶貴的,留給自己的個人娛樂休閒時間。如果日日煮兩個都可以做到,既讓使用者看我們的視頻,又讓他們來到我們的線下體驗店消費業餘時間,那麼DayDayCook這個品牌就可以大大提升。

所以無論從用戶也好、市場也好,現在是非常好的機會。我們用廚房場景消費升級的切入點,給到年輕人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的體驗店裡你可以找到幾個東西,第一個是我們自己研發的烹飪課程。第二個是在體驗為中心,而且是主題為主的零售區。我希望每一個用戶走到日日煮的體驗店,你每次都可以找到新奇特的商品,而且可以找到新奇特的體驗。

對於日日煮來說,對於我們來說有了線下的業務,對於整個品牌的價值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第一,我們線上有巨大的粉絲量,我們一直在做內容,一直把粉絲的群體擴大。在電商平臺,我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SKU。

線上下我們開的店非常精准,我們在上海是淮海中路,最好的地段。以後進入每一個城市,我們也會在最好的地段。這樣我們的流量才會是最精准的,我們線下累計的是超級用戶。我們的體驗店運營了兩個月,用戶平均消費是4000到4500元。線上和線下加起來才是完美的品牌體驗。

他們可以在這裡上課,體驗新的商品,而且可以找到比較有趣味的商品。我們三月份會進入廣州,四月份進入武漢,今年我們的計畫是進入十個城市。

我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喜歡烹飪,得到更好的生活方式。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過去一年的嘗試之後,其實DDC-OpenStudio很成功,所以2018年我們會推出DDC TV,會把所有的內容升級,我們現在除了有明星IP之外還有爆款IP,進行一個拉新粉絲的活動。DDC TV有三個主要的目的,第一個就是內容的品質,我們會提高。第二個就是內容的品牌會拉寬,不單只是做美食,還會做旅遊和其他的生活方式。第三個就是內容的數量會提升。除了泛生活類的內容之外,還會有更多元化的明星IP,年後我們會有更多的明星走進日日煮的廚房,和我們一起推出更多不同的明星美食IP。

說到泛生活類的內容,其實我們在策劃DDC TV的時候我們是以24小時的運營模式思考的。你是早上九點或者下午三點,或者晚上睡覺之前,你看的美食內容的需求不一樣。所以我們按照每一個需求,會針對不同的場景去推出更精准的美食欄目。比如說有寵物美食,我們會教你怎麼做飯給狗狗吃,還有美食新聞,還有比較短的美食網劇等等。

到現在我們大概的成績,每個月的活躍觀眾9000萬,累計下來的全網點擊40億,我們自己有App,用戶大概是350萬,全網粉絲3500萬,視頻平臺的粉絲有850萬。

瞭解了我們現有內容製作跟分發能力之後,其實在2016年底,我們也開始做了很多不同的電商變現的嘗試。我們也有微店、淘寶店等等。後來我們發現,其實我們只要站在用戶和商家的角度,去挑選和包裝商品,這樣才可以為日日煮帶來非常明顯的電商增長。

從而我們推出了一個是DayDayCook Plus的模式,第一個我們要收集用戶的回饋,瞭解用戶在廚房裡想要的場景是什麼。第二個是滿足商家的需求,會用我們自己媒體的資源,去進行一個產品重新的包裝,説明商家推商品。我們發現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才可以充分發揮,比如說內容製作運營、IP推廣,以及衍生品開發落地的能力。說簡單點,就是用內容推商品,讓商品重新包裝,鋪銷售管道去賣貨。

現在在大陸跟香港,我們已經推出了日日煮自己品牌的一些RTE(Ready to eat)的產品,我們還會有自己的調味料,廚房工具,還有聯名款的新鮮食材,包括三文魚、牛油果等等。

我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就是我們推出了日日煮的大閘蟹,我們首先拍一個精美的視頻推廣產品,然後進行一個重新的外包裝設計,最後就是鋪銷售管道。當時除了線上上可以買到,還跟7-11、喜士多便利店合作,一個月我們賣了5000多份左右。

另外一個案例,邏輯都是一樣的,丹麥三文魚最大的進口商,現在跟我們有深度的合作。每個月我們會用三文魚進行美食視頻,我們也會進行日日煮特色的包裝,你掃碼進去可以看到我們的三文魚視頻之外,還可以拿到電商的現金券。不只線上上買到我們的商品,現在我們跟六家上海本地超市進行合作,有88個點買到商品。

通過不同的測試跟優化的過程中,過去15個月我們電商的收入漲了10倍左右。在一個超級大的市場裡,我們還是剛起步。所以我們的電商模式還是在不斷的優化和反覆運算,我們還有很多新的機會。

說到新的嘗試,我們2017年已經在佈局做線下了。而且在12月19號我們已經成功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體驗店,去年我們B輪融資的領投方是商業地產方,就是香港的新世界集團,所以K11是我們線下的合作夥伴。

很多人問我說電子商務做的不錯,為什麼要做線下呢?有兩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是市場,我們看到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是48萬億,食品跟家居類占30%。現在中國市場中等收入的人群不斷擴大,大家對於追求更好更優秀的生活方式有非常非常大的需求,所以食品跟家居品類也在快速進入消費升級的狀態,這個市場非常大。

第二點,我們問自己如何把日日煮這個平臺在用戶的心裡或者生活裡擴大,每一個使用者每天都會想到DayDayCook。我當時想開一個體驗店,推出烹飪課程,而且有比較重體驗的零售區域。比如說用戶可以在上班的時候去逛逛,買東西。或者週末的時候來上一個烹飪課程,花兩個小時。這樣我們不但佔領了使用者看視頻的時間,其實佔領了他最寶貴的,留給自己的個人娛樂休閒時間。如果日日煮兩個都可以做到,既讓使用者看我們的視頻,又讓他們來到我們的線下體驗店消費業餘時間,那麼DayDayCook這個品牌就可以大大提升。

所以無論從用戶也好、市場也好,現在是非常好的機會。我們用廚房場景消費升級的切入點,給到年輕人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的體驗店裡你可以找到幾個東西,第一個是我們自己研發的烹飪課程。第二個是在體驗為中心,而且是主題為主的零售區。我希望每一個用戶走到日日煮的體驗店,你每次都可以找到新奇特的商品,而且可以找到新奇特的體驗。

對於日日煮來說,對於我們來說有了線下的業務,對於整個品牌的價值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第一,我們線上有巨大的粉絲量,我們一直在做內容,一直把粉絲的群體擴大。在電商平臺,我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SKU。

線上下我們開的店非常精准,我們在上海是淮海中路,最好的地段。以後進入每一個城市,我們也會在最好的地段。這樣我們的流量才會是最精准的,我們線下累計的是超級用戶。我們的體驗店運營了兩個月,用戶平均消費是4000到4500元。線上和線下加起來才是完美的品牌體驗。

他們可以在這裡上課,體驗新的商品,而且可以找到比較有趣味的商品。我們三月份會進入廣州,四月份進入武漢,今年我們的計畫是進入十個城市。

我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喜歡烹飪,得到更好的生活方式。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