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企改革的作用正在不斷顯現

國企改革的作用正在不斷顯現

譚浩俊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

今後, 國有企業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但作用會進一步加大, 其與民營企業的協動效應也會進一步增強。

這, 才是國企改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也是最希望出現的現象。

財政部1月23日公佈的2017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 2017年, 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為28985.9億元, 同比增長23.5%。 其中, 中央企業17757.2億元, 同比增長16%;地方國有企業11228.7億元, 同比增長37.6%。 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為522014.9億元, 同比增長13.6%。 其中, 中央企業308178.6億元, 同比增長12.5%;地方國有企業213836.3億元, 同比增長15.2%。 在收入和利潤都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 利潤增幅高於收入9.9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比較大的好轉, 毫無疑問, 與整個經濟環境發生積極變化, 經濟企穩向好有著密切關係。 但是, 也要看到, 改革的不斷推進, 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

也是國有企業效益好轉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 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 對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作用發揮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提升了國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曾幾何時, 有些人不時地唱衰國有企業, 否定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甚至要求全面推行私有化。 雖然在中央明確了國有企業的地位、肯定了國有企業的作用後, 這些方面的聲音少了、調門低了, 但是, 對國有企業說三道四、誇大國有企業問題的聲音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唱衰國有企業。 特別在國有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效益下降的情況下, 更是又一次拉高了唱衰國有企業的調門。

我們並不否認,

國有企業確實存在自身的弊端, 存在管理不是十分規範、內部監督不夠有力、盲目決策等方面的問題。 但是, 這並不能否定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不能否定國有經濟對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作用, 不能否定國有企業在推動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中的作用。 即便前些年國有企業出現了一些盲目投資、盲目擴張等方面的問題, 其在應對金融危機衝擊、避免經濟斷崖式下滑等方面的作用, 也是不可忽視的。 從總體上講, 成績是遠大於問題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正是因為認識到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 在推動改革、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方面,

也做出了極大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

講到改革, 顯然不只是國企改革本身, 還有為國企走出困境、提升效益的外部改革, 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國企改革的角度來看,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臺以後,

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企, 都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與探索。 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了公司制改革, 有多家企業進行了集團層面的重組和改革, 有50家中央和地方企業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擴大了央企經營者市場化選聘範圍, 改革了薪酬分配辦法, 等等。 地方國企也與央企一樣, 改革力度很大, 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很快。 國企改革力度的加大, 也讓國企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提升, 適應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 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 與國企改革是分不開的。

為了讓國企具有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強的競爭能力, 在外部環境的改善方面, 也是邁出了很大步伐, 給了國企許多新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國企經營狀況好轉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去產能,就讓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一度因價格問題導致全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也得到有效改善。而這些行業,都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行業。又如解決僵屍企業問題,也是在為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正是內外改革的同步推進,才讓國有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軌道、邁上新的臺階。而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也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問題向結構轉變也創造了越來越好的條件、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毫無疑問,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不僅進一步肯定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求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效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也給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新的目標。

可以肯定,如果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尤其是通過與民營資本聯姻能夠在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方面有效提升,那麼,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會進一步提升。今後,國有企業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作用會進一步加大,其與民營企業的協動效應也會進一步增強。這,才是國企改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也是最希望出現的現象。

譚浩俊【原創】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為國企經營狀況好轉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去產能,就讓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一度因價格問題導致全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也得到有效改善。而這些行業,都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行業。又如解決僵屍企業問題,也是在為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正是內外改革的同步推進,才讓國有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軌道、邁上新的臺階。而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也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問題向結構轉變也創造了越來越好的條件、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毫無疑問,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不僅進一步肯定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求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效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也給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新的目標。

可以肯定,如果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尤其是通過與民營資本聯姻能夠在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方面有效提升,那麼,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會進一步提升。今後,國有企業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作用會進一步加大,其與民營企業的協動效應也會進一步增強。這,才是國企改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也是最希望出現的現象。

譚浩俊【原創】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