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人貨架開啟搭車模式,恐仍是看上去很美

[釘科技評論]融資、擴張、虧損、再融資、再擴張、再虧損……無人貨架業態上演的戲碼, 大抵是一部翻拍劇, 一部曾被翻拍過數次的劇碼,

接近的那部, 就是共用單車。

在釘科技看來, 如果把頗為知名的作家、編劇王朔先生的一些作品名稱串起來, 大概已經可以描述無人貨架業態的遭遇:《看上去很美》《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一聲歎息》。

“看上去很美”, 因為門檻低, 擺放貨架、商品, 貼上二維碼, 無人貨架即時開張;所謂“玩心跳”, 是說開放式貨架不可避免的貨品損壞或丟失。

在“看上去很美”和“玩心跳”的過程中, 由於盈利等種種問題, 有小團隊陸續被“收割”, 也有所謂的頭部勢力壓縮戰線, 不無黯然離場的可能。 “過把癮就死”, 唯餘一聲歎息。

所謂“窮則思變”, 這種變, 表現在有部分團隊開始了所謂的“精細化運營”, 不過, 多數還是僅停留在物流與供應鏈方面;也有團隊嘗試對貨架進行智慧升級,

如京東到家Go、領蛙等, 這種升級的方向主要是建立防盜機制。

相對而言, 某些團隊頗有些《三體》中“降維攻擊”的意味, 比如近期宣佈獲得A輪融資的Mobile Go魔急便, 選擇將貨架放到網約車或計程車上, 在釘科技看來, 相比“傳統”的無人貨架,

“搭車”後確實有著一些優勢。

首先是獲客方面或會更有保障, 表現為三個方面:與擺放在寫字樓等固定場所的無人貨架相比, 車載貨架與潛在用戶有著更為“親密”的接觸;貨架本身的移動性與龐大出行需求的疊加, 能夠保障客源在流動中達到一種“相對穩定”;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相對於靜態辦公環境中的人, 出行環境, 由於可能的時間緊迫性, 人對飲食的需求會被放大。

其次是有降低運營難度的可能, 體現在以下兩點:其一, 無論是因為與司機收益直接掛鉤還是用戶在旁人“監督”下會表現出更高的自覺, 由於有了司機作為“把關人”, 貨損的可能大大降低;其二, 只要能夠設置好補給點位, 解決好覆蓋問題, 物流成本應該會相對降低。

如此看來, 開啟搭車模式, 無人貨架似乎將迎來“春天”。 這可未必!

釘科技認為, 無人貨架開啟搭車模式, 雖然避免了先前的一些弊端, 但恐仍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 門檻仍不高, 壁壘仍不厚。

相對于“傳統”無人貨架, 車載貨架無非是將貨架放到了作為大型移動終端的汽車上,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同樣屬於“資源依賴型”, 一個是對寫字樓環境, 另一個是對汽車。

以Mobile Go魔急便為例, 現階段, 其一方面依託滴滴網約車, 另外還與計程車公司合作。 這種模式, 複製起來並不困難, 關鍵只在於合作雙方利益的博弈。 對於急於尋找出路的一些無人貨架團隊而言, 或許會選擇模式複製。

一種類似共用單車某發展階段的現象有可能出現,

那就是在每個地區各有團隊佔領山頭, 特別是與計程車公司合作, 因為出租本身就有地域性。 另外, 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或驅使某些網約車團隊入局。

其次是待考量的司機接受度和用戶滿意度。

先看司機接受度。 如果單純從收入增加的角度來看, 應該不會有人拒絕。 但金錢, 從來不是唯一標準。 從公開的新聞等資訊中查閱可知, 司機由於乘客在車上進食與其發生爭執的事件並不鮮見, 相關事件不只限於公車。

網約車和計程車, 雖然單次載客量有限, 但同樣是公共環境, 維持車內環境, 對於司機而言, 是一種必須。 某些網約車專車服務確實有飲水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 飲水通常不會造成對車內環境的“污染”, 但食物殘渣和氣味則不然。 這或許或影響到乘客對於乘車滿意度的評價。

此外,對貨架和貨品的維護,同樣會佔據司機的部分時間和精力。

再看用戶滿意度,可能的考量有以下四方面:車內空間被擠壓,乘坐體驗有可能變差;放置貨架,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在車上吃零食,衛生狀況難以保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配置了垃圾存放空間的網約車和計程車似乎並不多;其四,貨品本身能否被接受。

對於乘客而言,前兩點是頗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畢竟,網約車和計程車通常以小型轎車為主。考慮容量和安全性,車內空間可能就要重新規劃和改造。

計程車與網約車的業務核心,是將乘客安全快捷的送達目的地,無人貨架的業務核心則是解決對於飲食的一時之需,二者的存在是一種對立統一。相對于“傳統”無人貨架而言,車載貨架確實在打法上更為靈活,但前景如何,還要看上述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這或許或影響到乘客對於乘車滿意度的評價。

此外,對貨架和貨品的維護,同樣會佔據司機的部分時間和精力。

再看用戶滿意度,可能的考量有以下四方面:車內空間被擠壓,乘坐體驗有可能變差;放置貨架,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在車上吃零食,衛生狀況難以保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配置了垃圾存放空間的網約車和計程車似乎並不多;其四,貨品本身能否被接受。

對於乘客而言,前兩點是頗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畢竟,網約車和計程車通常以小型轎車為主。考慮容量和安全性,車內空間可能就要重新規劃和改造。

計程車與網約車的業務核心,是將乘客安全快捷的送達目的地,無人貨架的業務核心則是解決對於飲食的一時之需,二者的存在是一種對立統一。相對于“傳統”無人貨架而言,車載貨架確實在打法上更為靈活,但前景如何,還要看上述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