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奉獻青春終無悔 化作細雨潤春苗

——記衡師祁東附中劉友利

她十餘年如一日地堅守著三尺講臺, 備嘗辛勞卻甘之如飴;她嘔心瀝血、創新進取、愛心從教, 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為詮釋太陽底下最光輝神聖的職業豎起了一座座嶄新的豐碑。 她, 就是衡陽師範學院祁東附屬中學劉友利老師。

學無止境爭上游

劉友利老師今年37歲,出生在白地市鎮最偏遠的山區鐵塘橋村,該村是白地市鎮最偏遠的一個村莊, 與馬杜橋鄉相鄰。 父母在她小時就外出打工, 她讀初中的時候,家裡十分貧窮,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初中畢業考上了衡陽幼師,成為該村第一個跳出“農門”當教師的人。

“知識改變命運”,她切身體會了這一點。 2000年, 幼師畢業後, 她主動要求回自己家鄉小學教書,當時村小有很多代課教師, 看到這種情形, 她勇挑重擔, 每年都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及兼教除數學、體育課外的所有課程,

她不僅是班主任, 還是兩個六年級寄宿學生的生活老師, 為了讓山區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她努力向老教師學習, 積極參加業務學習, 鑽研大綱(課標)、教材, 研究教法、學法, 積極參加教師技能培訓,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短短的一兩年就成為了學校的骨幹教師。

那時,山區孩子家裡窮,許多學生交不上學費,為了不讓學生失學,她主動為班上的學生墊付學費,常常弄得自己身無分文。 班上有位學生是鐵塘村一組的,拖欠了她兩年的學費,還借了好幾百元的生活費。 六年後,她調到鎮中學教書,有一天,有位學生突然找到她,將欠的學費還了,並且告訴她中專畢業後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特意趕回家向她致謝。

她熱愛學生,在她心裡,沒有好生與差生的概念, 對待學生一律平等, 甚至對於學困生關愛更多。 她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肯花心思教好學生的老師。 她因材施教,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她自編鞏固提高的資料,教會學生學深學精,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她課外精心對其輔導幫他們從最基礎的學起。

“劉友利老師, 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學、上進、對工作一絲不苟。 ”當年她所在學校校長劉連新就是如此評價她。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她不滿足教學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在自身學習方面更是下足功夫。 她自從參加工作以來, 每當工作之餘, 就是學習。 通過不斷地努力, 2001年、2003年, 她以自考形式, 拿到了湖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科、本科學歷;2004年,

她通過了國家級英語四級考試;2005年, 她又參加湖南科技大學在職教育碩士學位考試, 經過三年的勤奮學習, 她拿到了湖南科大教育碩士學位, 因成績優異, 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教學相長, 相得益彰。 她在教學過程中, 還是一位教研型的老師。 在教學上,她重視學生的自主思考,課堂教學中大量引入情景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 她將“興趣—問題—探究—練習”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注重教學後反思, 寫過的教學劄記都有十多本;她以“快樂學習”為主題, 寓教於樂, 積極引進情感體驗法、活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 鍛煉能力,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愛心施教傳美名

2000年9月, 劉友利走進教師行列的第一天起, 就暗自發誓要做一名教育先鋒。 於是, 她始終堅持踏實做人, 勤奮工作, 愛崗敬業, 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把工作誓如生命, 可以為了一個學困生補課而放棄照顧生病的孩子;可以為了一個蹺課學生多次家訪而耽誤探望重病的奶奶;可以為了教學教研而忘了自己的健康, 曾幾次暈倒在教室;可以為了不落下學生的課業,有身孕的她堅持上課到臨產,而差點把教室變成產房……她不是不愛自己及其家人,而是把愛給了學生和事業。春去秋來,她在工作中奮鬥了十八載,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拼搏在教學第一線上,還是擔任班主任工作,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用青春播撒希望的種子,用汗水澆灌朵朵花蕾,用愛奏響一曲曲讚歌。

她告訴自己:教孩子首先要愛孩子。第一次當班主任時,劉友利的班裡有一個患小兒麻痹的劉姓學生,性格內向,智力低下,不善言辭。當時,她的媽媽眼含淚花對劉友利說:“孩子這樣是小時候生病發高燒,因沒及時治療而燒成這樣了。我把孩子託付給您,她能學多少就多少,老師,這就全靠您了。”孩子父母期望不高,但劉友利感到的卻是沉甸甸的壓力。“學生只要在自己這裡一天,就要為她負責一天啊。”從此,在本已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劉友利又添了份額外的工作:每當課間鈴一響,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教室裡,幫她倒開水喝,扶她上廁所,背她上食堂……

剛開始,見到班裡來了連路都走不穩、還一拐一跛的同學,許多學生偷偷發笑,有的還叫她“擺腳”。這些,都逃不過劉友利的眼睛。趁這個學生不在時,她對學生們說:“她本來應該和你們一樣可愛,可因為生病變成了這樣。換位思考,你難受不難受?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她吧!”一番話,說得全班低下了頭。從此,學生們一下課都爭著同這個學生說話、做遊戲,幫著幹這幹那。

慢慢地,劉姓學生與班上其他學生都能愉快地相處了,性格也逐漸地樂觀、開朗起來。劉友利見她每天父母背她上學,下午背她回家,這無疑給父母增加很大的負擔,同時對於她本人來說也不利於獨立生活。長期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劉友利親自上縣城為這學生挑選了兩把木拐手,然後在拐手最上頭纏上了厚實的紗布,每天在課間或午休時,鍛煉她撐著拐手走路,摔倒,重來……嘿,還真行,一個月後,她能自己走路了,也能到操場上與同學一起做遊戲了。

“劉老師,您讓我孩子越來越自信了,也讓我改變了對自家孩子的看法,更讓我學會了如何教育孩子。”劉姓學生的媽媽激動得淚都流了下來了,對劉老師更多的是感激。

“只有用真情教育學生,用真心去關心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教好書,育好人。”這是她從教當班主任總結的一條經驗。

舍小家為大家

“她這個人就是閒不住,平時在家歇個雙休日都憋得心裡難受。學生是她生命的根,她把學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還要重。”同事王老師如此評價她。

用全部的熱情和生命做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是劉友利的人生追求。因為班主任工作經驗豐富,2014年9月,學校多方考慮把一個老大難班級交給了她,班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比例占到了半數以上,還有少部分學生是離異家庭,多數學生家庭教育環境不佳,班級管理難度大,致使這個班在全校成績、紀律都排在最後,沒誰願意接手這個班。

“面對這一切,如果沒有家庭負擔,我倒很有勇氣接受挑戰,更有信心帶好這個班級,可當時自己的孩子還很小、沒有斷奶,這著實讓我左右為難。”劉友利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一面是自己熱愛的教育教學工作,一面是幼小的孩子,何去何從,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哎,我到底接不接這個班?”“你接了誰帶孩子?孩子這麼小,生病怎麼辦?”她跟家人商量著,家人很不理解,他們一致的意見傾向于帶孩子。

是迎接挑戰,犧牲親情,把愛獻給那些渴求知識的學生,還是立足自我,用心呵護好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的失眠,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還是把情感的天平偏向了學生,決定舍小家顧大家。最終,在愛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忍痛割愛,毅然決然地給孩子斷奶,把全部精力、心血、愛心都投入到了班級和60多名學生身上。

自從當了班主任後,她每天六點起床,六點二十出家門,晚上十點到家。日復一日,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就這樣,她為了把班帶好,她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校和學生身上,哪個學生病了,她親自背著送醫院;哪個學生衣服穿單薄了,她親自為他買上新衣裳;哪個學生缺生活費,她親自為她充卡……

為了讓學生們有城裡學生一樣的學習資料,她抽出雙休時間在網上查找資料,通過綜合整理自編習題,複印資料送給全班學生用於複習。每一學期,她都要複印好幾本資料給學生。她就是這樣一位為學生著想的純樸又貼心的老師。

她用真誠引導學生,用奉獻感化學生,用人格薰陶學生,用能力提升學生,教育學生先學做人,再學知識,幫助學生總結自身的長處和弱點,帶動學生比、學、趕、幫,實現自我超越,使班級風氣明顯好轉,學生成績日新月異,班級面貌煥然一新。

用心、用情、用力,她把心思都放在如何教好書上,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成績。從教18年,每個學期的全鎮統考,她教的所有課目的成績都是全鎮第一名,2013年她參加縣裡教學比武獲得思想政治學科比賽第一名,2014年代表全縣上市參加比賽,以優異成績獲得全市一等獎,並授予“教學能手”稱號,由於教學成績和教學比武等各方面特別突出, 2016年9月,她被評為全縣優秀教師。

作為全鎮教學工作的“金牌”教師,她熱心指導學校的年輕教師,培養了一批教學骨幹。她撰寫的論文《農村初中留守生思想道德現狀的思考與調查》發表在國家級《現代教育論壇》上,《農村留守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與思考》發表在省級《湖南教育之心理教育》上、《淺談語文課閱讀教學的思考》、《淺談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把握表揚和批評》、《體驗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等論文多次獲省市縣級獎項。她還積極參加了市縣級課題的研究,受到市縣表彰。

從鐵塘聯校到楓樹山中學、白地市鎮中學,她一路教來,得到了一路的讚譽之聲。2017年暑假,衡陽師範學院祁東附屬中學面向全縣招聘優秀骨幹教師,她報名參加了考試,並順利通過了筆試和麵試,成為了該校投入使用後的第一批教師。

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教師,她從教以來,先後被評為“衡陽市教學能手”、“祁東縣優秀教師”、“祁東縣教學先進個人”、“祁東縣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十八年的好學上進,不懈奮鬥,辛勤耕耘,愛心施教,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奉獻青春終無悔,化作細雨潤春苗”,這是她的執教信念、無悔的人生追求。她願做一名教育農夫,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播夏育、秋收冬藏,時光的流逝暗淡不了執著的目光,她將用她的熱情和慈愛,勤奮和智慧,在衡師祁東附中開拓一片新天地。(付姣龍)

曾幾次暈倒在教室;可以為了不落下學生的課業,有身孕的她堅持上課到臨產,而差點把教室變成產房……她不是不愛自己及其家人,而是把愛給了學生和事業。春去秋來,她在工作中奮鬥了十八載,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拼搏在教學第一線上,還是擔任班主任工作,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用青春播撒希望的種子,用汗水澆灌朵朵花蕾,用愛奏響一曲曲讚歌。

她告訴自己:教孩子首先要愛孩子。第一次當班主任時,劉友利的班裡有一個患小兒麻痹的劉姓學生,性格內向,智力低下,不善言辭。當時,她的媽媽眼含淚花對劉友利說:“孩子這樣是小時候生病發高燒,因沒及時治療而燒成這樣了。我把孩子託付給您,她能學多少就多少,老師,這就全靠您了。”孩子父母期望不高,但劉友利感到的卻是沉甸甸的壓力。“學生只要在自己這裡一天,就要為她負責一天啊。”從此,在本已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劉友利又添了份額外的工作:每當課間鈴一響,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教室裡,幫她倒開水喝,扶她上廁所,背她上食堂……

剛開始,見到班裡來了連路都走不穩、還一拐一跛的同學,許多學生偷偷發笑,有的還叫她“擺腳”。這些,都逃不過劉友利的眼睛。趁這個學生不在時,她對學生們說:“她本來應該和你們一樣可愛,可因為生病變成了這樣。換位思考,你難受不難受?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她吧!”一番話,說得全班低下了頭。從此,學生們一下課都爭著同這個學生說話、做遊戲,幫著幹這幹那。

慢慢地,劉姓學生與班上其他學生都能愉快地相處了,性格也逐漸地樂觀、開朗起來。劉友利見她每天父母背她上學,下午背她回家,這無疑給父母增加很大的負擔,同時對於她本人來說也不利於獨立生活。長期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劉友利親自上縣城為這學生挑選了兩把木拐手,然後在拐手最上頭纏上了厚實的紗布,每天在課間或午休時,鍛煉她撐著拐手走路,摔倒,重來……嘿,還真行,一個月後,她能自己走路了,也能到操場上與同學一起做遊戲了。

“劉老師,您讓我孩子越來越自信了,也讓我改變了對自家孩子的看法,更讓我學會了如何教育孩子。”劉姓學生的媽媽激動得淚都流了下來了,對劉老師更多的是感激。

“只有用真情教育學生,用真心去關心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教好書,育好人。”這是她從教當班主任總結的一條經驗。

舍小家為大家

“她這個人就是閒不住,平時在家歇個雙休日都憋得心裡難受。學生是她生命的根,她把學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還要重。”同事王老師如此評價她。

用全部的熱情和生命做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是劉友利的人生追求。因為班主任工作經驗豐富,2014年9月,學校多方考慮把一個老大難班級交給了她,班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比例占到了半數以上,還有少部分學生是離異家庭,多數學生家庭教育環境不佳,班級管理難度大,致使這個班在全校成績、紀律都排在最後,沒誰願意接手這個班。

“面對這一切,如果沒有家庭負擔,我倒很有勇氣接受挑戰,更有信心帶好這個班級,可當時自己的孩子還很小、沒有斷奶,這著實讓我左右為難。”劉友利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一面是自己熱愛的教育教學工作,一面是幼小的孩子,何去何從,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哎,我到底接不接這個班?”“你接了誰帶孩子?孩子這麼小,生病怎麼辦?”她跟家人商量著,家人很不理解,他們一致的意見傾向于帶孩子。

是迎接挑戰,犧牲親情,把愛獻給那些渴求知識的學生,還是立足自我,用心呵護好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的失眠,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還是把情感的天平偏向了學生,決定舍小家顧大家。最終,在愛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忍痛割愛,毅然決然地給孩子斷奶,把全部精力、心血、愛心都投入到了班級和60多名學生身上。

自從當了班主任後,她每天六點起床,六點二十出家門,晚上十點到家。日復一日,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就這樣,她為了把班帶好,她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校和學生身上,哪個學生病了,她親自背著送醫院;哪個學生衣服穿單薄了,她親自為他買上新衣裳;哪個學生缺生活費,她親自為她充卡……

為了讓學生們有城裡學生一樣的學習資料,她抽出雙休時間在網上查找資料,通過綜合整理自編習題,複印資料送給全班學生用於複習。每一學期,她都要複印好幾本資料給學生。她就是這樣一位為學生著想的純樸又貼心的老師。

她用真誠引導學生,用奉獻感化學生,用人格薰陶學生,用能力提升學生,教育學生先學做人,再學知識,幫助學生總結自身的長處和弱點,帶動學生比、學、趕、幫,實現自我超越,使班級風氣明顯好轉,學生成績日新月異,班級面貌煥然一新。

用心、用情、用力,她把心思都放在如何教好書上,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成績。從教18年,每個學期的全鎮統考,她教的所有課目的成績都是全鎮第一名,2013年她參加縣裡教學比武獲得思想政治學科比賽第一名,2014年代表全縣上市參加比賽,以優異成績獲得全市一等獎,並授予“教學能手”稱號,由於教學成績和教學比武等各方面特別突出, 2016年9月,她被評為全縣優秀教師。

作為全鎮教學工作的“金牌”教師,她熱心指導學校的年輕教師,培養了一批教學骨幹。她撰寫的論文《農村初中留守生思想道德現狀的思考與調查》發表在國家級《現代教育論壇》上,《農村留守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與思考》發表在省級《湖南教育之心理教育》上、《淺談語文課閱讀教學的思考》、《淺談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把握表揚和批評》、《體驗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等論文多次獲省市縣級獎項。她還積極參加了市縣級課題的研究,受到市縣表彰。

從鐵塘聯校到楓樹山中學、白地市鎮中學,她一路教來,得到了一路的讚譽之聲。2017年暑假,衡陽師範學院祁東附屬中學面向全縣招聘優秀骨幹教師,她報名參加了考試,並順利通過了筆試和麵試,成為了該校投入使用後的第一批教師。

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教師,她從教以來,先後被評為“衡陽市教學能手”、“祁東縣優秀教師”、“祁東縣教學先進個人”、“祁東縣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十八年的好學上進,不懈奮鬥,辛勤耕耘,愛心施教,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奉獻青春終無悔,化作細雨潤春苗”,這是她的執教信念、無悔的人生追求。她願做一名教育農夫,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播夏育、秋收冬藏,時光的流逝暗淡不了執著的目光,她將用她的熱情和慈愛,勤奮和智慧,在衡師祁東附中開拓一片新天地。(付姣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