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1949年得主:探索大腦的奧秘

每週六

《走進諾貝爾醫學獎》

會如約同您見面每週我們會向您介紹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

展現獲獎者的傑出貢獻和波瀾起伏的人生

在不知不覺、不緊不慢中

品味醫學的進步和博大精深的醫學史!

田穎醫生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聯合創始人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

點擊上方語音, 收聽【走進諾貝爾醫學獎】

193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瓦爾特·魯道夫·赫斯

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

瓦爾特·魯道夫·赫斯

(1881年-1973年)

國籍:瑞士

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

(1874年-1955年)

國籍:美國

獲獎年份:1949年

獲獎理由:

瓦爾特·魯道夫·赫斯發現間腦的功能性組織對內臟活動的調節功能: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瓦爾特·魯道夫·赫斯

人物小故事:

赫斯生於弗勞恩菲爾德, 是克萊門斯·赫斯和格特魯德·赫斯(內·菲舍爾)三個孩子中的第二個。 他父親鼓勵他從事科學事業, 並與他一起在物理實驗室裡進行實驗。 1899年, 他開始在洛桑學習醫學, 然後在柏林、基爾和蘇黎世學習。 1906年, 他在蘇黎世大學獲得醫學學位, 並在康拉德·布魯納( 1859 - 1927年)領導下在明斯特林根(與他的出生地弗勞恩菲爾德在同一州)接受外科醫生培訓。 他發明了一種粘度計來測量血液粘度, 並於1906年發表了他的論文, 題目是“藍色和藍色的粘度”。

1907年, 他去蘇黎士大學在奧托·哈伯手下學習, 接受眼科醫生的培訓, 並在Rapperswil SG開設了自己的私人診所。 在這些年裡, 他發展了“赫斯屏”, 娶了路易絲·桑德邁爾, 1910年他們的女兒格特魯德·赫斯出生。 1913年, 他的兒子魯道夫·馬克斯·赫斯出生。

1912年, 他離開了作為眼科醫生的賺錢途徑, 進入了加盧大學( 1849 - 1939 )研究, 1913年適應訓練成為一名私家偵探。 他的主要興趣是調節血流和呼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他在馬克斯·韋勞德領導下的波恩大學生理研究所呆了一年。 1916年, 高盧退休, 赫斯第一次成為蘇黎世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系的臨時主任, 1917年正式晉升為研究所的正式教授和主任, 直到1951年退休。

20世紀30年代, 他開始用貓繪製間腦中控制內臟的部分。 這項研究使他獲得了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赫斯還於1930年幫助建立了高山研究站少女峰國際氣象研究基金會,並擔任該基金會的主任,直到1937年。此外,他還在政治上反對那些反對活體解剖的人,他們希望禁止動物實驗。

赫斯1951年退休,但繼續在大學的一個辦公室工作。1967年,他搬到阿斯科納,1973年死於心力衰竭,享年92歲。他的遺孀死于1987年。

個人履歷:

1881年,出生于弗勞恩費爾德;

1899年,開始在洛桑學習醫學;

1906年,在蘇黎世大學獲得醫學學位;

1907年,在蘇黎世大學奧托·哈伯手下學習,接受眼科醫生培訓;

1912年,進入加盧大學研究;

1917年,晉升為研究所教授和主任;

194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51年,退休;

1973年,逝世;

1873年莫尼茲出生於葡萄牙埃斯塔雷亞的阿凡卡,名叫安東尼奧·卡埃塔諾·德阿伯雷·埃加斯·莫尼茲。他于1899年畢業于科英布拉大學,並在那裡學習醫學。在接下來的12年裡,他在科英布拉擔任基礎醫學課程的講師。1911年,他成為里斯本大學的神經學教授,在那裡工作到1944年退休。

政治是莫尼茨早期的熱情。他支持共和政府,與他的家庭支持君主制截然不同。作為一名學生積極分子,他因參加示威而兩次被監禁。在里斯本大學醫學院擔任院長期間,他第三次因阻止員警解決學生抗議而被捕。

莫尼茲的正式政治生涯始於1900年當選議會議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任命為駐西班牙大使,之後,他擔任外交部長,代表葡萄牙出席1918年凡爾賽和平會議。

1926年,51歲的莫尼茲從政界退休,全職回到醫學領域。他假設用射線照相方法觀察大腦中的血管可以更精確地定位腦腫瘤。在他的實驗中,Moniz將不透射線的染料注入大腦動脈,並拍了x光片來觀察異常情況。在最初的試驗中,Moniz在三名疑似腫瘤、癲癇和帕金森綜合征患者中使用了鍶和溴化鋰,但試驗失敗,一名患者死亡。在接下來的一組試驗中,他在三名患者身上使用25 %碘化鈉溶液取得了成功,並製作了第一張腦血管造影照片。

莫尼茲1927年在巴黎神經學會和法國醫學院發表了他的發現。他是第一個成功地用射線透不過的物質來觀察大腦的人,因為以前的科學家只觀察過周圍的結構。他還為Thorotrast的開發作出了貢獻,並就這一課題發表了許多演講和論文。他的工作導致使用血管造影術檢測頸內動脈阻塞,並在這一領域獲得兩項諾貝爾提名。

個人履歷:

1874年,出生於葡萄牙埃斯塔雷亞的阿凡卡;

1899年,畢業于科英布拉大學;

1900年,當選議會議員;

1911年,成為里斯本大學的神經學教授;

1918年,擔任外交部長,出使凡爾賽和平會議;

1926年,退休;

194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

1955年,逝世;

這項研究使他獲得了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赫斯還於1930年幫助建立了高山研究站少女峰國際氣象研究基金會,並擔任該基金會的主任,直到1937年。此外,他還在政治上反對那些反對活體解剖的人,他們希望禁止動物實驗。

赫斯1951年退休,但繼續在大學的一個辦公室工作。1967年,他搬到阿斯科納,1973年死於心力衰竭,享年92歲。他的遺孀死于1987年。

個人履歷:

1881年,出生于弗勞恩費爾德;

1899年,開始在洛桑學習醫學;

1906年,在蘇黎世大學獲得醫學學位;

1907年,在蘇黎世大學奧托·哈伯手下學習,接受眼科醫生培訓;

1912年,進入加盧大學研究;

1917年,晉升為研究所教授和主任;

194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51年,退休;

1973年,逝世;

1873年莫尼茲出生於葡萄牙埃斯塔雷亞的阿凡卡,名叫安東尼奧·卡埃塔諾·德阿伯雷·埃加斯·莫尼茲。他于1899年畢業于科英布拉大學,並在那裡學習醫學。在接下來的12年裡,他在科英布拉擔任基礎醫學課程的講師。1911年,他成為里斯本大學的神經學教授,在那裡工作到1944年退休。

政治是莫尼茨早期的熱情。他支持共和政府,與他的家庭支持君主制截然不同。作為一名學生積極分子,他因參加示威而兩次被監禁。在里斯本大學醫學院擔任院長期間,他第三次因阻止員警解決學生抗議而被捕。

莫尼茲的正式政治生涯始於1900年當選議會議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任命為駐西班牙大使,之後,他擔任外交部長,代表葡萄牙出席1918年凡爾賽和平會議。

1926年,51歲的莫尼茲從政界退休,全職回到醫學領域。他假設用射線照相方法觀察大腦中的血管可以更精確地定位腦腫瘤。在他的實驗中,Moniz將不透射線的染料注入大腦動脈,並拍了x光片來觀察異常情況。在最初的試驗中,Moniz在三名疑似腫瘤、癲癇和帕金森綜合征患者中使用了鍶和溴化鋰,但試驗失敗,一名患者死亡。在接下來的一組試驗中,他在三名患者身上使用25 %碘化鈉溶液取得了成功,並製作了第一張腦血管造影照片。

莫尼茲1927年在巴黎神經學會和法國醫學院發表了他的發現。他是第一個成功地用射線透不過的物質來觀察大腦的人,因為以前的科學家只觀察過周圍的結構。他還為Thorotrast的開發作出了貢獻,並就這一課題發表了許多演講和論文。他的工作導致使用血管造影術檢測頸內動脈阻塞,並在這一領域獲得兩項諾貝爾提名。

個人履歷:

1874年,出生於葡萄牙埃斯塔雷亞的阿凡卡;

1899年,畢業于科英布拉大學;

1900年,當選議會議員;

1911年,成為里斯本大學的神經學教授;

1918年,擔任外交部長,出使凡爾賽和平會議;

1926年,退休;

194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

1955年,逝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