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轉山,我唯一不敢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西藏, 轉山來源於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 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據說轉山一圈, 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去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 在岡仁波齊, 最熟悉的身影總是藏族人, 他們步行甚至一路磕等身長頭, 圍著靈性的神山, 轉一圈或多圈。 轉山, 在我心裡是一件莊嚴神聖的行為, 是我唯一不敢說走就走的旅行。

五進西藏第一次站在布達拉宮前我哭了轉山轉水轉佛塔, 多麼美的一句話, 像詩一般。

馬年轉山, 轉岡仁波齊, 羊年轉湖, 轉羊卓雍措。 每年都有很多虔誠的朝聖者參加, 特別是在藏曆馬年, 轉山就是一場盛會, 在這一年, 轉山一圈, 相當於其他年份的十三圈。 所以, 不論是朝聖者還是遊客都不會錯過機會。

轉山, 在我心裡是一件莊嚴神聖的行為。 但我每年走西藏, 進入阿裡多次, 不止一次夜宿在塔爾欽, 神山岡仁波齊與我近在咫尺, 但我始終沒有勇氣去轉山。 記得我在第三次去西藏時, 路上遇到了三個藏族人, 他們沿著公路五體投地地叩拜, 令我很震驚, 於是, 我特地等他們停下來休息片刻時, 趕過去閒聊幾句。 他們從遙遠的故鄉來, 一路磕著長頭叩拜到拉薩,

然後朝著神山岡仁波齊, 繼續一路叩拜, 那時的他們已經離開家鄉大半年了。

五次進藏, 常常能在路上看見這些叫人感動的身影, 即便行進一年半載他們也不放棄。 藏族人相信, 遭遇苦難的人借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脫, 身心的淨化。

轉山者, 必舍己身之私欲, 僅為他人祈福而行。 這不僅是對自然崇拜的表現, 更是自己對藏傳佛教的深入體會。 雖然說轉山可以洗淨一生罪孽, 但在真正的朝聖者的意識裡, 他們轉山純粹因為信仰, 就像是印度人在恒河裡洗澡一般。

第一年進西藏, 我印象很深, 那是在6月5號, 我和朋友約好在麗江碰面, 然後一起徒步搭車前往拉薩, 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瘋狂的一件事情了。

經歷了40天左右的路途, 終於站在了布達拉宮廣場上時, 我扔掉了背包, 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沒人知道我一路的艱辛, 以及發生了些什麼, 更不會有人明白, 從此, 西藏在我心裡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40天的“徒搭”是一種修行嗎?不, 它只是我瘋狂的旅行罷了。 當淚水滑過我那高原紅, 甚至有些受傷的臉頰時, 我就告訴自己—如果我的生命依舊燦爛, 就每年來一次, 不為轉山轉水轉佛塔, 只希望自己在這不安分的世界裡平和地度過這一生。

轉岡仁波齊這是朝聖者盛大的儀軌

今年是我第五個年頭走進西藏, 早已沒了年少時的衝動和嚮往。但我仍堅持每年來,每次歸來,我跟西藏的距離就又近了一些。很多人好奇,我為何來了一趟又一趟,其實這是種很難說清的情愫,在這複雜的情感基礎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信仰。

信仰是什麼?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信仰顯得單薄,比起藏族人的飽滿和朝聖者的虔誠,信仰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像空氣,像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但我至今還沒看清這力量的模樣,所以這大概就是每年吸引著我要來一趟的緣由吧。

但信仰的面貌在我的腦海還沒有完全形成,我還不知道如果我去轉山,是因為什麼。關於藏族人的信仰,我不太能融合。但若僅僅只為了洗盡罪孽,增加功德,轉山的心願就突然變得搖搖晃晃。其實,我很羡慕也佩服那些已經完成轉山的遊客,生命就應該行走在天高地闊的地方,也該在豪氣壯美的地方遇見善良,遇見信仰。

轉山,不僅是在藏族人心中,更是每一個朝聖者生命中盛大的儀軌。

凡胎肉體的我,雖然知曉轉山的意義,但並不懂什麼才是轉山。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我現在去轉山,一定是帶著明裡暗裡的某些欲望。這本是浮世,但我還看不清。

我有心臟病史但從未停止過對西藏的嚮往

在日喀則或阿裡的路上,當你在一路自駕,享受無止境旅行的快樂的同時,在這條沒有盡頭的公路邊上,一個兩個或三五個朝聖者的身影頓時使你的旅行變得更加具有力量。也許我們都不一樣—不能清楚地描述出這種力量所在,可此時的神山聖湖,不再是自然風光那般簡單,關於它的傳說承載著整個藏族人的信仰和寄託。

因此,我從不想把轉山列為我在西藏旅行清單裡的一部分。藏族人願意用一生的時間轉山,而我如果僅僅為了完成旅遊清單,那麼這場轉山毫無價值。我不是一個佛教徒,雖然我對藏傳佛教對藏地文化充滿迷戀。

岡仁波齊是藏族人心中的神山,也是我心裡的神山。即便近在遲尺,它依舊遙遠,觸不可及。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道場,但在印度教徒心中,這座山是濕婆神的殿堂。但一開始,人們認為這座山只是虛幻的所在,是所有朝聖者心中一種精神信仰,卻沒想到,它是真實存在的。

曾遇到一個來自印度教的修行者說,即便在轉山的過程裡丟了性命,於他而言,能把生命交給岡仁波齊也是一種幸福。這是何等的境界,生死不染,去往自由。

我也想,但我不能。我是個有心臟病史的人,雖然手術成功,且已五次來到西藏。但關於轉山,我是害怕的,我害怕生命了結在路上,無人知曉。但其實,前年在西藏旅行時,就已經誘發了心臟疼痛,而我始終沒有放棄對這片土地的嚮往。如果父母已不在,我興許會毫不猶豫地完成轉山的心願。

它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是多個宗教認定的“世界的中心”。也許某一天,我放開了生命,拋開了一切欲望時,我能體會到,信仰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圖/蘇丹卿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早已沒了年少時的衝動和嚮往。但我仍堅持每年來,每次歸來,我跟西藏的距離就又近了一些。很多人好奇,我為何來了一趟又一趟,其實這是種很難說清的情愫,在這複雜的情感基礎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信仰。

信仰是什麼?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信仰顯得單薄,比起藏族人的飽滿和朝聖者的虔誠,信仰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像空氣,像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但我至今還沒看清這力量的模樣,所以這大概就是每年吸引著我要來一趟的緣由吧。

但信仰的面貌在我的腦海還沒有完全形成,我還不知道如果我去轉山,是因為什麼。關於藏族人的信仰,我不太能融合。但若僅僅只為了洗盡罪孽,增加功德,轉山的心願就突然變得搖搖晃晃。其實,我很羡慕也佩服那些已經完成轉山的遊客,生命就應該行走在天高地闊的地方,也該在豪氣壯美的地方遇見善良,遇見信仰。

轉山,不僅是在藏族人心中,更是每一個朝聖者生命中盛大的儀軌。

凡胎肉體的我,雖然知曉轉山的意義,但並不懂什麼才是轉山。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我現在去轉山,一定是帶著明裡暗裡的某些欲望。這本是浮世,但我還看不清。

我有心臟病史但從未停止過對西藏的嚮往

在日喀則或阿裡的路上,當你在一路自駕,享受無止境旅行的快樂的同時,在這條沒有盡頭的公路邊上,一個兩個或三五個朝聖者的身影頓時使你的旅行變得更加具有力量。也許我們都不一樣—不能清楚地描述出這種力量所在,可此時的神山聖湖,不再是自然風光那般簡單,關於它的傳說承載著整個藏族人的信仰和寄託。

因此,我從不想把轉山列為我在西藏旅行清單裡的一部分。藏族人願意用一生的時間轉山,而我如果僅僅為了完成旅遊清單,那麼這場轉山毫無價值。我不是一個佛教徒,雖然我對藏傳佛教對藏地文化充滿迷戀。

岡仁波齊是藏族人心中的神山,也是我心裡的神山。即便近在遲尺,它依舊遙遠,觸不可及。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道場,但在印度教徒心中,這座山是濕婆神的殿堂。但一開始,人們認為這座山只是虛幻的所在,是所有朝聖者心中一種精神信仰,卻沒想到,它是真實存在的。

曾遇到一個來自印度教的修行者說,即便在轉山的過程裡丟了性命,於他而言,能把生命交給岡仁波齊也是一種幸福。這是何等的境界,生死不染,去往自由。

我也想,但我不能。我是個有心臟病史的人,雖然手術成功,且已五次來到西藏。但關於轉山,我是害怕的,我害怕生命了結在路上,無人知曉。但其實,前年在西藏旅行時,就已經誘發了心臟疼痛,而我始終沒有放棄對這片土地的嚮往。如果父母已不在,我興許會毫不猶豫地完成轉山的心願。

它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是多個宗教認定的“世界的中心”。也許某一天,我放開了生命,拋開了一切欲望時,我能體會到,信仰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圖/蘇丹卿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