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主招生的關鍵在定位準確

隨著時間的推移, 距離自主招生網上申請還有二個月的時間, 在這最後時間裡, 大家都想盡自己所能來幫助孩子在自主招生中順利完成報名及考試。

近日孫成老師受邀新浪教育, 通過千聊平臺, 向廣大家長及考生分享了如何定位自招院校及專業, 網報的注意事項等內容。

首先是關於如何來選擇院校和專業, 以及網上填報問題。 我們需要清楚為什麼要參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參加之後有哪些好處, 該從哪些角度看待專業和大學, 以及最重要的, 關於院校的定位問題。

自主招生是從2003年開始的,

招生以來的這兩年來變化比較大, 特別是2017年報考人數達到了60萬, 遠高於2016年的52萬和2015年的42萬。 這幾年都是處於急速增長的狀態,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 2018年的報名人數絕對不會低於60萬, 所以2018年自主招生競爭更加激烈。

對於我們參與自主招生的學生和家長來說, 一定要清楚自主招生的時間節點和安排。 一般來說, 高校會在2月下旬和3月初公佈招生章程, 而3月份開始網上報名, 一般在3月底或4月10號左右結束。 4月份高校公佈初審名單, 到了5月份之後, 高校會要求考生進行網上報名和繳費以及確認, 如果考生錯過這些時間節點, 可能會失去參加複試的機會。 考生6月7、8號參加高考, 高校通常是6月10號開始進行筆試和麵試, 一般情況下,

6月22號之前, 各高校會公佈通過加分人員名單, 會在陽光高考平臺進行公示。 因為各個省份不同, 所以自主招生的報名也不同, 一定要瞭解報名的時間節點, 不能因為報名出現問題。

我們接下來就來談談為什麼要參加自主招生。 由於在當下的高考錄取中, 我們採用的是多元錄取、分類考試、綜合評價的體系, 所以進入名校是有很多途徑的。 今年以來, 自主招生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高考改革大省浙江省(通過參加高考以裸分)進入高校的只有11%, 而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錄取的達到了89%, 從這種比例來看, 如果不參加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就意味著考生失去了大部分機會。 當然浙江省是高考改革大省, 那麼對於湖南、河南、山東、北京這樣的省份,

如果說不參與自主招生的選拔, 那麼會有50%左右的機會被失去了, 也就是說想進入名校的機會就失去了。 通過裸分想進入名校的難度加大, 競爭激烈程度加深, 所以考生和家長研究並參與自主招生, 實際上就是給考生一個機會。

參加自主招生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低分上名校, 也就是說加上20、30的優惠分之後, 就可以被你心儀的學校所錄取, 並且在複試的過程中, 參加筆試和麵試使他的經歷能夠增加, 能夠見到很多老師和專家學者, 提前得到面試的歷練。

對於自主招生來講, 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那麼什麼是學科特長呢?指的就是在他各個學科中獲得獎項。 創新潛質指的是在參加的全國大賽中或者發明獲得專利。

這些學生是可以參與到自主招生中來的, 那麼總結來說就是成績優異、學科特長、創新潛質。

專業的選擇

那麼對於專業如何來選擇呢?我認為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學科特長法。 根據自己所擅長的科目來決定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 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勢。 實際上我們還有第二種方法, 因為根據學科來選擇是有其局限性的, 我們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能力來研究自主招生的專業選擇, 以興趣為支撐, 向著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進軍。

院校的選擇

至於大學的選擇, 我認為要從八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是分數, 分數決定院校的層次。 第二個角度是看專業, 專業決定人的未來發展方向和領域,

但不決定未來的職業。 第三個是看院校, 院校決定未來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也決定了未來生活的圈子。 第四個是要看地域, 地域影響我們的事業, 其實也就是影響著我們的平臺。 第五個要看歷史, 一個學校的文化是否厚重, 有沒有傳承很重要。 第六是看歸屬, 看這個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 第七看師資力量, 是否有引進人才都是我們評判大學的一個標準。 第八就是排名的問題, 排名的精細化主要在於學科和具體專業的排名。

孫成老師講自主招生八維度

那麼對於這些院校我們究竟怎麼去定位、怎麼去安排, 實際上應該從八個維度來研究這一個問題。 這八個維度要通過自己的高考成績, 這是第一點, 沒有成績一切都免談。第二個要通過自己選報的大學地域來做出篩選。第三個就是通過招生專業。第四個就是通過申報的條件。第五是限報數量。第六個優惠政策。第七個看初試複試的通過比例。第八個看筆試面試。我們做自主招生一定要通過這八個點來進行一個完整的定位,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定位角度是成績。一般情況下第一種方法叫同位院校優勢專業,也就是假設我們經過轉化,與上一年等效的高考分數為600分,通常會選擇600分左右的學校一所,選報他的強勢專業。第二種方式是在此基礎上加20到30分,因為一般的院校會給出類似的優惠。

第二個是通過地域來篩選。地域的選擇對考生來說非常重要,就拿北京來說,這裡機會多、院校多、未來可以選擇的面也更廣,既可以面向北京也可以面向全國。針對城市的選擇我的建議是能選直轄市不選省會、能選省會不選副省級城市、地級市放在最後考慮。

第三個篩選條件是專業。在選擇學校優勢專業的同時也要關注該專業是否投放在自主招生的計畫中。另外,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喜好,考慮自己適合什麼、擅長什麼,不要因為自主招生而自主招生、為了加分而加分。

第四是申請條件的問題。申請條件就是你的獎項,也就是學科特長,數學、化學、物理、生物、資訊這五大獎項,還有英語類、作文類、創新類、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項、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獎項、環境科研專案等等。

第五個是限報數量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要求只能申報一所,北語、浙大、南開、上外都是限定兩所,東北大學、東北師範都是不限定的。對於限報數量我們建議申報2到3所,能多申通過的幾率更大。

第六個是關於優惠政策。有的像央財的金融和會計專業就比較低,只有5分,對外經貿可以給到30分,更優的學校就直接給降到了一本線。

第七是複試問題。有的學校像西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是在複試中只安排了面試,這樣的安排更適合表現力強的學生,如果學生邏輯思維和表現能力都很強,那麼參加筆試和麵試都有的複試就會更有優勢。

第八個是通過率的問題。網上會有各院校的初審通過率,可以結合可以查詢到的資料選擇通過率更高的院校。人大、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河海大學這些都是通過率比較高的學校,清華、復旦、央財、南開、天大、中山就是通過率比較低的了。報錄比高於10%的學校相對來說更保險一些,低於10%的在報考時就要更慎重了。

孫成老師提示:三無考生如何參加自招?

有的家長會問像我們的孩子屬於“無競賽獎項、無突出成績、無明顯特長”的“三無”考生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的自主招生主要是招收有特點的學生,要時刻牢記“學科特長、創新潛質”這八個字,在材料的準備中注意放大自己的特點,突出自己的優勢學科。

撰寫自薦信的注意事項

在申請材料的準備中尤其要注意自薦信的準備,自薦信是我們給高校的“情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能否通過初審。自薦信的撰寫一定要新穎,在開始就吸引老師的目光,文科生可以在開頭引用詩句來表現自己對古典文化的瞭解,中間部分要重點突出,不能羅列,忌用網上的範本直接謄寫,最後要結合自己申請的專業緊扣主題。關於自薦信方面有幾個建議,首先不要抨擊社會,其次不要過分誇獎學校和校長,然後要注重用真實的事情來展示自己而不是虛擬的故事,用細節體現偉大、展示特長。推薦信不是必須,可有可無,推薦人可以說是學校校長,但如果要請專家來寫。就一定要和學生有所連接,不要盲目尋找知名的專家來為自己寫推薦信。

沒有成績一切都免談。第二個要通過自己選報的大學地域來做出篩選。第三個就是通過招生專業。第四個就是通過申報的條件。第五是限報數量。第六個優惠政策。第七個看初試複試的通過比例。第八個看筆試面試。我們做自主招生一定要通過這八個點來進行一個完整的定位,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定位角度是成績。一般情況下第一種方法叫同位院校優勢專業,也就是假設我們經過轉化,與上一年等效的高考分數為600分,通常會選擇600分左右的學校一所,選報他的強勢專業。第二種方式是在此基礎上加20到30分,因為一般的院校會給出類似的優惠。

第二個是通過地域來篩選。地域的選擇對考生來說非常重要,就拿北京來說,這裡機會多、院校多、未來可以選擇的面也更廣,既可以面向北京也可以面向全國。針對城市的選擇我的建議是能選直轄市不選省會、能選省會不選副省級城市、地級市放在最後考慮。

第三個篩選條件是專業。在選擇學校優勢專業的同時也要關注該專業是否投放在自主招生的計畫中。另外,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喜好,考慮自己適合什麼、擅長什麼,不要因為自主招生而自主招生、為了加分而加分。

第四是申請條件的問題。申請條件就是你的獎項,也就是學科特長,數學、化學、物理、生物、資訊這五大獎項,還有英語類、作文類、創新類、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項、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獎項、環境科研專案等等。

第五個是限報數量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要求只能申報一所,北語、浙大、南開、上外都是限定兩所,東北大學、東北師範都是不限定的。對於限報數量我們建議申報2到3所,能多申通過的幾率更大。

第六個是關於優惠政策。有的像央財的金融和會計專業就比較低,只有5分,對外經貿可以給到30分,更優的學校就直接給降到了一本線。

第七是複試問題。有的學校像西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是在複試中只安排了面試,這樣的安排更適合表現力強的學生,如果學生邏輯思維和表現能力都很強,那麼參加筆試和麵試都有的複試就會更有優勢。

第八個是通過率的問題。網上會有各院校的初審通過率,可以結合可以查詢到的資料選擇通過率更高的院校。人大、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河海大學這些都是通過率比較高的學校,清華、復旦、央財、南開、天大、中山就是通過率比較低的了。報錄比高於10%的學校相對來說更保險一些,低於10%的在報考時就要更慎重了。

孫成老師提示:三無考生如何參加自招?

有的家長會問像我們的孩子屬於“無競賽獎項、無突出成績、無明顯特長”的“三無”考生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的自主招生主要是招收有特點的學生,要時刻牢記“學科特長、創新潛質”這八個字,在材料的準備中注意放大自己的特點,突出自己的優勢學科。

撰寫自薦信的注意事項

在申請材料的準備中尤其要注意自薦信的準備,自薦信是我們給高校的“情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能否通過初審。自薦信的撰寫一定要新穎,在開始就吸引老師的目光,文科生可以在開頭引用詩句來表現自己對古典文化的瞭解,中間部分要重點突出,不能羅列,忌用網上的範本直接謄寫,最後要結合自己申請的專業緊扣主題。關於自薦信方面有幾個建議,首先不要抨擊社會,其次不要過分誇獎學校和校長,然後要注重用真實的事情來展示自己而不是虛擬的故事,用細節體現偉大、展示特長。推薦信不是必須,可有可無,推薦人可以說是學校校長,但如果要請專家來寫。就一定要和學生有所連接,不要盲目尋找知名的專家來為自己寫推薦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