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017年金平區“道德模範”和第四屆“金平好人”候選人公示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集中展示金平區道德模範選樹的豐碩成果, 進一步培樹金平區好人文化, 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風尚, 以榜樣的力量助推金平區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2017年12月, 金平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在全區組織開展2017年金平區“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和第四屆“金平好人”評選活動。 經全區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和市駐區各單位, 區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行業推薦, 提交區文明委綜合評議, 共評出2017年金平區“道德模範”候選人16名, 第四屆“金平好人”候選人10名。

為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現將候選人的簡要事蹟予以公示, 接受社會監督。 公示時間為2018年1月27日至1月31日。 如對候選人有意見, 請於2018年1月31日前以書面形式進行反映。 以單位名義反映的, 加蓋本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的, 使用真實姓名並提供具體聯繫方式。 區文明辦聯繫電話:88081086, 郵箱:jpqwmb@126.com。

金平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1月27日

2017年金平區“道德模範”候選人簡介

黃素英(敬業奉獻類)

黃素英, 女, 金平區環衛局退休職工。 她三十年如一日, 敬業樂業, 練就了精湛嫺熟的清掃基本功, 摸索和總結出一套保潔經驗, “髒的地方反復掃, 人多的地方小心掃, 颳風時順風掃, 落葉季節巡迴掃, 晴天塵土飛揚輕輕掃, 下雨污泥沉積用勁掃”。 多年來, 她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

就連除夕夜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 大街小巷, 哪裡髒、哪裡臭, 哪裡就有她和工友們忙碌的身影。 她還是北京人民大會堂上發言的黨的十八大代表, 她關於提高環衛工待遇的提案, 讓同行們有了人生意外保險的保障。 曾先後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 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廣東好人”、“汕頭好人”。

林玉微(敬業奉獻類)

林玉微, 女, 鮀蓮街道勝隆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在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的情況下, 她帶領社區黨員幹部摸索出一條以“居委統一規劃、村民民主建房、民主監督施工、分期分批建設”的建房新路子, 將豬圈和廢舊廁池剷除平整, 通過村民集資建起每戶面積100至160平方米的住宅樓, 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居住難問題。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創辦了鮀江養豬場, 投入資金修建沼氣池, 基於此發展出一條生態型“三高”產業鏈條, 帶動20多戶人家飼養生豬增收致富, 解決當地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充分發揮勝隆當地特色資源優勢, 打造市婦女工作創新計畫之“荷塘月色、佳藕天成”項目, 引導社區婦女生產自產純藕粉, 自創品牌。 在創文行動中, 她多次組織志願者開展義務勞動, 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到創文大潮中,改善社區衛生環境,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曾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卞廣業(敬業奉獻類)

卞廣業, 男, 金平區環衛工人。 每天淩晨3點多至深夜11點多, 大街小巷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巡查衛生、清掃路面、收集袋裝垃圾……去年以來,

金平區推進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 卞廣業的工作任務更重了——不僅負責主要路段, 連社區環衛保潔也包在身上。 萬家團圓的除夕夜, 他卻幾乎徹夜在路上、垃圾轉運站間來回奔波著。 同是環衛工人的妻子則在另一個轄區操勞著, 夫婦倆忙得連面都見不上, 更別說吃團圓飯。 近20年來, 他只回過兩次老家, 每次都是匆匆回去辦完手續又趕回來。 2015年, 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2016年, 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優秀農民工”, 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農民工;2016年, 獲評第二季度“廣東好人”。

李文玉(敬業奉獻類)

李文玉, 女, 金平區同益街道退休幹部。 她秉持“以社區為家”理念, 在職時, 兢兢業業, 切實解決群眾困難;退休後, 依然心系社區事務,

發揮餘熱幫扶群眾、服務群眾, 被群眾稱為“党的好幹部, 群眾的貼心人”。 轄區困難孤寡老人周伯因摔倒導致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李文玉籌集8000多元為其墊付醫療費用, 並發動社區黨員幹部輪流到醫院看護。 後周伯查出患有腦瘤、腳疾, 她積極開展慰問、救助工作, 為其提供有效治療。 針對韓堤西巷存在多處臨設, 且路面破損、下水道堵塞等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在李文玉積極溝通和爭取下, 由改造單位承擔近20萬元的道路改造費用, 臨設居民群眾也得到妥善安置退遷。 曾獲“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張培明(敬業奉獻類)

張培明, 男, 金平區石炮臺街道城管辦副主任。 自1976年參加工作以來, 他四十年如一日, 紮根基層一線。 2016年,其母親突然過世,他回家處理相關事宜後便迅速回到崗位,“看見大家這麼忙,我在家裡坐不住了,事情也處理的差不多了,我要回到我的崗位上,與大家一同奮戰……”於是,他忙碌的身影又出現在城管一線上,這種愛崗敬業、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讓領導和同事備受鼓舞和感動。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將滿腔熱情無私地傾注到城市管理事業中,用辛勤的汗水為轄區居民群眾換來整潔舒適的環境。曾獲“汕頭好人”、汕頭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代玉柱(敬業奉獻類)

代玉柱,男,金平區環衛局金砂隊隊長。他二十年如一日,奮戰在環衛一線,用掃帚書寫著無怨無悔的“馬路情緣”。他採取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積極引導員工學知識、學技能,開展崗位練兵,使管轄範圍內的環境衛生品質不斷提高;他關心工人生產生活,常年開展活動慰問工人,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服務困難群眾。他是汕頭市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和區黨代表,汕頭市十一屆黨代表,曾提出《關於賦予各區環衛部門對市容環境衛生的專項管理和處罰權的建議》、《關注農民工工傷問題》等提案,受到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曾先後獲得省、市、區勞動模範和省優秀共產黨員、“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胡輝松(敬業奉獻類)

胡輝松,男,金平區永祥街道党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他三十年如一日奮戰在基層最前線,心系群眾、心系社區,奔走於城市管理和社區建設第一線;他攻堅克難,率先打響全區取締臨時集市第一仗,開展近60次“地毯式”集中整治,妥善安置流動攤販;他捨身忘我,連續奮戰三天三夜抗擊颱風,淩晨4點帶隊整治占道經營“回潮”;他致力為開埠區保育活化、景觀提升工作“保駕護航”……胡輝松因腔隙性腦梗塞、慢性腎功能衰竭(4期)等病倒後,仍心系工作,病情剛剛穩定,又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曾先後獲得省委組織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嘉獎,獲評“汕頭市最美創文人”、“汕頭好人”等。

張能治(助人為樂類)

張能治,男,金平區教育局退休幹部。他潛心研究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思想,先後出版《愛,讓孩子快樂成長—e時代家庭教育真諦》、《家庭教育那些事兒》等書籍。他帶領16人的家庭教育講師團在全國各地作演講300多場,推動提升廣大家長家庭教育水準。他克服缺乏經費、場地、設備等種種困難,一手創辦《當今家庭教育》、《孩子與家庭》兩份刊物,免費印刷贈送給區內中小學校、幼稚園以及有關單位和團體。曾榮獲廣東省家庭教育課件評比一等獎,先後獲評“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廣東省朝陽讀書活動先進個人”等,兩次被評為“廣東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許德武(助人為樂類)

許德武,男,金平區科技局職工。作為汕頭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工作服務隊副大隊長和機采血成分血分隊隊長,許德武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宣傳招募與獻血服務,大力宣傳無償獻血的“大愛”理念,用行動帶動他人。此外他還先後加入了汕頭藍天義工、汕頭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等志願者組織,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和助學等活動。據統計,從1999年4月開始至今,許德武堅持無償獻血20年,累計獻血達142次,是汕頭市獻血“狀元”;志願服務工時達到1千多個小時,超過全國無償獻血五星級志願者標準。曾獲“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陳涵鴻(助人為樂類)

陳涵鴻,男,金平區小公園開埠區志願服務隊隊長。他帶頭開展志願服務,為需要幫助的群眾“雪中送炭”:春節至元宵期間,每天忘我堅守崗位16個小時,維護遊覽秩序,暖心服務獲得群眾頻頻點贊;在市、區創文辦和街道的支持下,先後建立起西堤路文明驛站、文明驛站西堤公園分站、小公園開埠區文明驛站,讓愛心灑滿開埠區,傳遞文明正能量;幫助德國華僑尋親,讓海外潮人深感家鄉溫暖;救助外地患者,彰顯老城大愛……日復一日,陳涵鴻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助人為樂的博大胸懷,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傳播美善之風。曾獲“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高晶(助人為樂類)

高晶,女,汕頭市存心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2012年,她加入汕頭市職工義工協會。5年來,她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敬老、扶貧、助殘、環保、助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參與創辦汕頭市職工義工協會、助殘助學行動、關愛自閉症兒童和關愛外來工子弟行動、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等多項慈善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她積極參與維持秩序、疏導交通,入戶探訪關愛異地務工子弟,身體力行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志願服務、公益活動中,深受群眾和學校師生的尊敬。曾獲評“汕頭市優秀教師”、“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鄭少奕(助人為樂類)

鄭少奕,女,金平區東墩街道居民。多年來,她積極關心幫助困難學子,定期資助1000至3000元不等的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社區郭伯夫妻二人年老多疾,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撐高額醫藥費,她立刻送去資金緩解燃眉之急,並利用空餘時間幫忙照料。為了照顧更多孤寡老人,她將自己的住處改建成小型老人院,雇請2名專業護理人員照料老人家。此外,她時刻關注新聞和災後情況,只要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她都會積極回應捐資捐物,並帶動周邊群眾共同參與愛心活動和創文志願服務活動。曾獲“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陳映芳(孝老愛親類)

陳映芳,女,汕頭市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主席、金平區文明驛站(東方街道站)站長。她年幼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症,致下肢殘疾。身體健全的丈夫,原本是家中“頂樑柱”。然而,20年前一場車禍,導致陳映芳丈夫額腦部震裂,重傷致殘。陳映芳用柔弱雙肩撐起這個家,不僅精心護理丈夫、照顧年幼孩子,還獨自拖著病腿經營報亭維持生計。經過治療和悉心呵護,她的丈夫奇跡般地康復了。陳映芳的感人事蹟獲得廣泛認可和讚譽,她先後獲評“第九屆全國五好家庭”、“汕頭市文明模範家庭”、“感動汕頭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16年,陳映芳家庭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劉映紅(孝老愛親類)

劉映紅,女,金平區石炮臺街道居民。劉映紅與雙腿殘疾的丈夫結婚後,外婆因病癱瘓臥床,公公婆婆均年邁多病,堅強的她獨自挑起照顧幾位老人的重擔。2010年,婆婆不慎跌斷右臂,劉映紅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除了日常家務,還要幫婆婆洗澡,經常陪家翁上醫院看病。雖然如此,她仍全力支持丈夫自學成才,丈夫是汕頭作家協會會員、市社會心理學會會員,曾獲市總工會表彰。同時,注重兒子德行教育,兒子曾獲“市優秀學生幹部”等。曾先後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廣東省“五好文明家庭”、“廣東好人”、“汕頭好人”以及廣東省“十佳敬老文明家庭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鄭靜蘭(孝老愛親類)

鄭靜蘭,女,金平區新福街道居民。鄭靜蘭和男友王超俊原本是一對幸福的戀人後來,後因籃球賽時一場意外,年僅25歲的王超俊成了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殘疾人。鄭靜蘭獨自頂住各方壓力,毫不猶豫地辭去自己的工作,選擇繼續照顧男友。1996年9月,為了打消王超俊的顧慮,鄭靜蘭不顧家裡反對,毅然和王超俊登記結婚。二十多年來,鄭靜蘭對身殘的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幫助王超俊挺過一次又一次的病危難關。王超俊在妻子的愛心感染下,越來越堅強,越來越有信心戰勝病魔。鄭靜蘭先後獲得第三屆“金平好人”、2016年第一季度“汕頭好人”、2016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曾雄(見義勇為類)

曾雄,男,金平區四腳光華修配廠廠長。他多年來堅持救死扶傷,當路遇80多歲的老人摔倒在地,他主動停車把老人扶起送往醫院救治;他曾英勇擒賊,將揮刀相向的歹徒扭送至派出所;他是光華街道的“義務消防員”,自購適合老城區狹窄巷道的“迷你”消防車,先後參與50多宗火災的撲滅工作……多年來,即使被傷者家屬誤解為肇事者、在救援工作中多次受傷,他依然將做好事堅持到底。

獲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六屆廣東省道德模範提名獎、“廣東好人”、“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本次列入金平區道德模範。

第四屆“金平好人”候選人簡介

王雪英(敬業奉獻類)

王雪英,女,金平區環境衛生管理局財務股負責人。區環衛局有較多基層隊伍和兩千多名財政供養人員,財務工作量相當大,且“牽一髮而動全身”,但認真負責的王雪英,十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差錯。王雪英的女兒正在備戰高考,卻幾次因貧血出現暫時性昏厥,恰逢愛人出差,照顧家庭的重擔便主要落在王雪英一人身上。由於財務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不影響工作,王雪英讓父母白天幫忙照顧女兒,晚上下班後,她又馬不停蹄趕回家對女兒悉心照料。她努力兼顧家庭與工作,彰顯出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015年,她所在的股室被評為“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崗”,其家庭入選“市文明家庭”;2016年,被評為區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當選為區党代會代表。

陳順民(敬業奉獻類)

陳順民,男,海安街道萬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他是群眾心中親切樸實、勤勉敬業的“民哥”。颱風天,在90%以上為危房的萬安社區,他總是帶頭深夜疏散、安置危房戶。小公園開埠區“三線三線”保育活化工作啟動以來,

他多次入戶宣傳動員,引導違建商戶和住戶主動撤離、配合整治,協助施工方拆除建築物外立面違建;節假日期間,長時間堅守崗位,維護秩序、淨化環境,為前來開埠區遊玩的市民遊客、海內外潮人營造良好的城區環境。曾被評為汕頭市“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區優秀共產黨員。

張冬虹(敬業奉獻類)

張冬虹,女,金平區石炮臺街道新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針對金華市場周邊存在30年的違建,她多次入戶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終使市場升級改造得以順利推進;針對華僑新村路西段占道經營亂象,她每天高頻率地巡查監管,對占道經營者進行宣傳勸導、疏導密集人流車流、整治後進行跟蹤回訪,分發簽訂《商戶自律聯盟公約》,引導商戶實行自我管理服務模式。在整治優化環境的同時,她也注重提升轄區文明氛圍,先後邀請非遺傳承人、專業團隊等舉辦公益課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曾先後獲得金平區“十佳魅力社區女總理”、“優秀黨務工作者”、“建功立業女能手”等榮譽稱號,是汕頭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洪泓(敬業奉獻類)

洪泓,男,金平區地方稅務局科員。2013年,他被借調到廣東省金稅三期試點辦公室,克服家庭負擔重、借調時間久等困難,順利完成廣東省試點上線實施工作和雙軌試運行工作,獲得省局高度表揚。後又被借調到汕頭市地稅局金稅三期試點辦,全面參與金稅三期正式上線工作,完成對金三業務全面測試,協助完成全員培訓,保障新系統順利運行。他積極推廣POS機刷卡繳稅、24小時自助辦稅、網上報稅、稅費業務“全省通辦”等新模式,為納稅人帶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辦稅服務。曾多次被汕頭市地方稅務局授予嘉獎。

肖健玲(敬業奉獻類)

肖健玲,女,汕頭市桂花小學體衛藝主任、市少先隊工作室主持人。她通過少先隊工作室成員學校走訪交流、外出培訓學習、活動觀摩、現場研討會等形式,將少先隊先進經驗輻射到區域學校,形成資源分享;組織開展“核心價值觀記心間”童謠誦讀、“紅領巾愛心義賣”、“中國夢、我的夢”書畫展覽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敢於創新,重新制定學校少先隊大中隊委員競爭上崗制度以及職責分工,學校被評為“廣東省紅領巾示範校”、校大隊部被授予省“紅旗大隊”等榮譽稱號。曾獲“廣東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廣東省少年兒童平安行動貢獻獎”、“汕頭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翁木藩(助人為樂類)

劉道順(助人為樂類)

周文宣(助人為樂類)

周文宣,男,物資燃料總公司退休職工。退休後,雖然身患白內障,但他仍心系社區事務,積極加入社區“五老”和志願者隊伍,走街串巷宣傳文明理念,對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使轄區保持環境整潔、秩序井然;每年出資幫助社區低保戶、困難戶,為他們送上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他熱心説明鄰里,排除用電故障、聯繫疏通下水道、調和鄰里矛盾,在轄區營造文明和諧的氛圍。其家庭曾被評為金平區“平安家庭”。

葉桂香(孝老愛親類)

葉桂香,女,金平區廣廈街道居民。作為外地人,她卻義無反顧離鄉背井,嫁給失明不失志的盧展。初來乍到,面對盧家年邁多病的公公婆婆、雙眼失明的丈夫以及並不寬裕的經濟條件,葉桂香克服種種艱辛,為盧家撐起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丈夫盧展雙目失明,有時候脾氣難免暴躁,她總是以包容的心態巧妙化解盧展的情緒,令他對生活充滿信心。公公患有腦梗、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葉桂香總是獨立承擔起照顧責任。有時為了不給子女增添負擔,老人家犯病也不願去就醫,略懂醫學知識的葉桂香便細心、耐心地在家為公公輸液、按摩,減輕其病痛。在葉桂香的悉心照料下,丈夫愈發樂觀堅強,家中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兒子品學兼優,原本不幸的家庭如今變得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佘惠君(孝老愛親類)

佘惠君,女,金平區月浦街道居民。佘惠君的小叔子患有智力殘疾,40多來年,她從不嫌髒、不嫌麻煩,盡心盡力照顧小叔子的生活起居。去年,小叔子因病住院,佘惠君每天守護在病床前照顧。由於無法自主排尿、排便的情況,出院後小叔子一直背著排尿袋,佘惠君除了日常照顧,還要經常為其換尿袋,給予更細緻的護理。佘惠君長年累月照顧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叔子,可貴的精神也感染了她的兒女,孩子時常幫忙出錢出力照顧。她不僅是家裡的楷模,也是鄰里皆知的孝老愛親模範。

2016年,其母親突然過世,他回家處理相關事宜後便迅速回到崗位,“看見大家這麼忙,我在家裡坐不住了,事情也處理的差不多了,我要回到我的崗位上,與大家一同奮戰……”於是,他忙碌的身影又出現在城管一線上,這種愛崗敬業、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讓領導和同事備受鼓舞和感動。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將滿腔熱情無私地傾注到城市管理事業中,用辛勤的汗水為轄區居民群眾換來整潔舒適的環境。曾獲“汕頭好人”、汕頭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代玉柱(敬業奉獻類)

代玉柱,男,金平區環衛局金砂隊隊長。他二十年如一日,奮戰在環衛一線,用掃帚書寫著無怨無悔的“馬路情緣”。他採取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積極引導員工學知識、學技能,開展崗位練兵,使管轄範圍內的環境衛生品質不斷提高;他關心工人生產生活,常年開展活動慰問工人,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服務困難群眾。他是汕頭市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和區黨代表,汕頭市十一屆黨代表,曾提出《關於賦予各區環衛部門對市容環境衛生的專項管理和處罰權的建議》、《關注農民工工傷問題》等提案,受到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曾先後獲得省、市、區勞動模範和省優秀共產黨員、“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胡輝松(敬業奉獻類)

胡輝松,男,金平區永祥街道党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他三十年如一日奮戰在基層最前線,心系群眾、心系社區,奔走於城市管理和社區建設第一線;他攻堅克難,率先打響全區取締臨時集市第一仗,開展近60次“地毯式”集中整治,妥善安置流動攤販;他捨身忘我,連續奮戰三天三夜抗擊颱風,淩晨4點帶隊整治占道經營“回潮”;他致力為開埠區保育活化、景觀提升工作“保駕護航”……胡輝松因腔隙性腦梗塞、慢性腎功能衰竭(4期)等病倒後,仍心系工作,病情剛剛穩定,又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曾先後獲得省委組織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嘉獎,獲評“汕頭市最美創文人”、“汕頭好人”等。

張能治(助人為樂類)

張能治,男,金平區教育局退休幹部。他潛心研究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思想,先後出版《愛,讓孩子快樂成長—e時代家庭教育真諦》、《家庭教育那些事兒》等書籍。他帶領16人的家庭教育講師團在全國各地作演講300多場,推動提升廣大家長家庭教育水準。他克服缺乏經費、場地、設備等種種困難,一手創辦《當今家庭教育》、《孩子與家庭》兩份刊物,免費印刷贈送給區內中小學校、幼稚園以及有關單位和團體。曾榮獲廣東省家庭教育課件評比一等獎,先後獲評“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廣東省朝陽讀書活動先進個人”等,兩次被評為“廣東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許德武(助人為樂類)

許德武,男,金平區科技局職工。作為汕頭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工作服務隊副大隊長和機采血成分血分隊隊長,許德武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宣傳招募與獻血服務,大力宣傳無償獻血的“大愛”理念,用行動帶動他人。此外他還先後加入了汕頭藍天義工、汕頭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等志願者組織,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和助學等活動。據統計,從1999年4月開始至今,許德武堅持無償獻血20年,累計獻血達142次,是汕頭市獻血“狀元”;志願服務工時達到1千多個小時,超過全國無償獻血五星級志願者標準。曾獲“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陳涵鴻(助人為樂類)

陳涵鴻,男,金平區小公園開埠區志願服務隊隊長。他帶頭開展志願服務,為需要幫助的群眾“雪中送炭”:春節至元宵期間,每天忘我堅守崗位16個小時,維護遊覽秩序,暖心服務獲得群眾頻頻點贊;在市、區創文辦和街道的支持下,先後建立起西堤路文明驛站、文明驛站西堤公園分站、小公園開埠區文明驛站,讓愛心灑滿開埠區,傳遞文明正能量;幫助德國華僑尋親,讓海外潮人深感家鄉溫暖;救助外地患者,彰顯老城大愛……日復一日,陳涵鴻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助人為樂的博大胸懷,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傳播美善之風。曾獲“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高晶(助人為樂類)

高晶,女,汕頭市存心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2012年,她加入汕頭市職工義工協會。5年來,她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敬老、扶貧、助殘、環保、助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參與創辦汕頭市職工義工協會、助殘助學行動、關愛自閉症兒童和關愛外來工子弟行動、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等多項慈善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她積極參與維持秩序、疏導交通,入戶探訪關愛異地務工子弟,身體力行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志願服務、公益活動中,深受群眾和學校師生的尊敬。曾獲評“汕頭市優秀教師”、“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鄭少奕(助人為樂類)

鄭少奕,女,金平區東墩街道居民。多年來,她積極關心幫助困難學子,定期資助1000至3000元不等的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社區郭伯夫妻二人年老多疾,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撐高額醫藥費,她立刻送去資金緩解燃眉之急,並利用空餘時間幫忙照料。為了照顧更多孤寡老人,她將自己的住處改建成小型老人院,雇請2名專業護理人員照料老人家。此外,她時刻關注新聞和災後情況,只要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她都會積極回應捐資捐物,並帶動周邊群眾共同參與愛心活動和創文志願服務活動。曾獲“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

陳映芳(孝老愛親類)

陳映芳,女,汕頭市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主席、金平區文明驛站(東方街道站)站長。她年幼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症,致下肢殘疾。身體健全的丈夫,原本是家中“頂樑柱”。然而,20年前一場車禍,導致陳映芳丈夫額腦部震裂,重傷致殘。陳映芳用柔弱雙肩撐起這個家,不僅精心護理丈夫、照顧年幼孩子,還獨自拖著病腿經營報亭維持生計。經過治療和悉心呵護,她的丈夫奇跡般地康復了。陳映芳的感人事蹟獲得廣泛認可和讚譽,她先後獲評“第九屆全國五好家庭”、“汕頭市文明模範家庭”、“感動汕頭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16年,陳映芳家庭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劉映紅(孝老愛親類)

劉映紅,女,金平區石炮臺街道居民。劉映紅與雙腿殘疾的丈夫結婚後,外婆因病癱瘓臥床,公公婆婆均年邁多病,堅強的她獨自挑起照顧幾位老人的重擔。2010年,婆婆不慎跌斷右臂,劉映紅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除了日常家務,還要幫婆婆洗澡,經常陪家翁上醫院看病。雖然如此,她仍全力支持丈夫自學成才,丈夫是汕頭作家協會會員、市社會心理學會會員,曾獲市總工會表彰。同時,注重兒子德行教育,兒子曾獲“市優秀學生幹部”等。曾先後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廣東省“五好文明家庭”、“廣東好人”、“汕頭好人”以及廣東省“十佳敬老文明家庭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鄭靜蘭(孝老愛親類)

鄭靜蘭,女,金平區新福街道居民。鄭靜蘭和男友王超俊原本是一對幸福的戀人後來,後因籃球賽時一場意外,年僅25歲的王超俊成了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殘疾人。鄭靜蘭獨自頂住各方壓力,毫不猶豫地辭去自己的工作,選擇繼續照顧男友。1996年9月,為了打消王超俊的顧慮,鄭靜蘭不顧家裡反對,毅然和王超俊登記結婚。二十多年來,鄭靜蘭對身殘的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幫助王超俊挺過一次又一次的病危難關。王超俊在妻子的愛心感染下,越來越堅強,越來越有信心戰勝病魔。鄭靜蘭先後獲得第三屆“金平好人”、2016年第一季度“汕頭好人”、2016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曾雄(見義勇為類)

曾雄,男,金平區四腳光華修配廠廠長。他多年來堅持救死扶傷,當路遇80多歲的老人摔倒在地,他主動停車把老人扶起送往醫院救治;他曾英勇擒賊,將揮刀相向的歹徒扭送至派出所;他是光華街道的“義務消防員”,自購適合老城區狹窄巷道的“迷你”消防車,先後參與50多宗火災的撲滅工作……多年來,即使被傷者家屬誤解為肇事者、在救援工作中多次受傷,他依然將做好事堅持到底。

獲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六屆廣東省道德模範提名獎、“廣東好人”、“汕頭好人”等榮譽稱號,本次列入金平區道德模範。

第四屆“金平好人”候選人簡介

王雪英(敬業奉獻類)

王雪英,女,金平區環境衛生管理局財務股負責人。區環衛局有較多基層隊伍和兩千多名財政供養人員,財務工作量相當大,且“牽一髮而動全身”,但認真負責的王雪英,十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差錯。王雪英的女兒正在備戰高考,卻幾次因貧血出現暫時性昏厥,恰逢愛人出差,照顧家庭的重擔便主要落在王雪英一人身上。由於財務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不影響工作,王雪英讓父母白天幫忙照顧女兒,晚上下班後,她又馬不停蹄趕回家對女兒悉心照料。她努力兼顧家庭與工作,彰顯出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015年,她所在的股室被評為“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崗”,其家庭入選“市文明家庭”;2016年,被評為區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當選為區党代會代表。

陳順民(敬業奉獻類)

陳順民,男,海安街道萬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他是群眾心中親切樸實、勤勉敬業的“民哥”。颱風天,在90%以上為危房的萬安社區,他總是帶頭深夜疏散、安置危房戶。小公園開埠區“三線三線”保育活化工作啟動以來,

他多次入戶宣傳動員,引導違建商戶和住戶主動撤離、配合整治,協助施工方拆除建築物外立面違建;節假日期間,長時間堅守崗位,維護秩序、淨化環境,為前來開埠區遊玩的市民遊客、海內外潮人營造良好的城區環境。曾被評為汕頭市“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區優秀共產黨員。

張冬虹(敬業奉獻類)

張冬虹,女,金平區石炮臺街道新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針對金華市場周邊存在30年的違建,她多次入戶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終使市場升級改造得以順利推進;針對華僑新村路西段占道經營亂象,她每天高頻率地巡查監管,對占道經營者進行宣傳勸導、疏導密集人流車流、整治後進行跟蹤回訪,分發簽訂《商戶自律聯盟公約》,引導商戶實行自我管理服務模式。在整治優化環境的同時,她也注重提升轄區文明氛圍,先後邀請非遺傳承人、專業團隊等舉辦公益課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曾先後獲得金平區“十佳魅力社區女總理”、“優秀黨務工作者”、“建功立業女能手”等榮譽稱號,是汕頭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洪泓(敬業奉獻類)

洪泓,男,金平區地方稅務局科員。2013年,他被借調到廣東省金稅三期試點辦公室,克服家庭負擔重、借調時間久等困難,順利完成廣東省試點上線實施工作和雙軌試運行工作,獲得省局高度表揚。後又被借調到汕頭市地稅局金稅三期試點辦,全面參與金稅三期正式上線工作,完成對金三業務全面測試,協助完成全員培訓,保障新系統順利運行。他積極推廣POS機刷卡繳稅、24小時自助辦稅、網上報稅、稅費業務“全省通辦”等新模式,為納稅人帶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辦稅服務。曾多次被汕頭市地方稅務局授予嘉獎。

肖健玲(敬業奉獻類)

肖健玲,女,汕頭市桂花小學體衛藝主任、市少先隊工作室主持人。她通過少先隊工作室成員學校走訪交流、外出培訓學習、活動觀摩、現場研討會等形式,將少先隊先進經驗輻射到區域學校,形成資源分享;組織開展“核心價值觀記心間”童謠誦讀、“紅領巾愛心義賣”、“中國夢、我的夢”書畫展覽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敢於創新,重新制定學校少先隊大中隊委員競爭上崗制度以及職責分工,學校被評為“廣東省紅領巾示範校”、校大隊部被授予省“紅旗大隊”等榮譽稱號。曾獲“廣東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廣東省少年兒童平安行動貢獻獎”、“汕頭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翁木藩(助人為樂類)

劉道順(助人為樂類)

周文宣(助人為樂類)

周文宣,男,物資燃料總公司退休職工。退休後,雖然身患白內障,但他仍心系社區事務,積極加入社區“五老”和志願者隊伍,走街串巷宣傳文明理念,對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使轄區保持環境整潔、秩序井然;每年出資幫助社區低保戶、困難戶,為他們送上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他熱心説明鄰里,排除用電故障、聯繫疏通下水道、調和鄰里矛盾,在轄區營造文明和諧的氛圍。其家庭曾被評為金平區“平安家庭”。

葉桂香(孝老愛親類)

葉桂香,女,金平區廣廈街道居民。作為外地人,她卻義無反顧離鄉背井,嫁給失明不失志的盧展。初來乍到,面對盧家年邁多病的公公婆婆、雙眼失明的丈夫以及並不寬裕的經濟條件,葉桂香克服種種艱辛,為盧家撐起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丈夫盧展雙目失明,有時候脾氣難免暴躁,她總是以包容的心態巧妙化解盧展的情緒,令他對生活充滿信心。公公患有腦梗、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葉桂香總是獨立承擔起照顧責任。有時為了不給子女增添負擔,老人家犯病也不願去就醫,略懂醫學知識的葉桂香便細心、耐心地在家為公公輸液、按摩,減輕其病痛。在葉桂香的悉心照料下,丈夫愈發樂觀堅強,家中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兒子品學兼優,原本不幸的家庭如今變得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佘惠君(孝老愛親類)

佘惠君,女,金平區月浦街道居民。佘惠君的小叔子患有智力殘疾,40多來年,她從不嫌髒、不嫌麻煩,盡心盡力照顧小叔子的生活起居。去年,小叔子因病住院,佘惠君每天守護在病床前照顧。由於無法自主排尿、排便的情況,出院後小叔子一直背著排尿袋,佘惠君除了日常照顧,還要經常為其換尿袋,給予更細緻的護理。佘惠君長年累月照顧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叔子,可貴的精神也感染了她的兒女,孩子時常幫忙出錢出力照顧。她不僅是家裡的楷模,也是鄰里皆知的孝老愛親模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