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電動自行車“快”中險象生 電動車事故占近四成

去年我市一般以上交通事故中, 涉及電動車的占近四成

近日, 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將《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國家標準報批稿向社會公示, 新標準對車速、重量、外形、電池等關鍵指標嚴格規定, 明確電動自行車主要用於“短途代步”功能。 1月22日、23日, 記者走訪發現, 由於部分電動自行車體型偏大, 車速偏快, 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市民希望新標準儘快落地。 記者從市交警支隊瞭解到, 2017年全市發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 涉及電動自行車的391起, 占全市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總數的37.6%。

記者探訪

綠燈亮後,

起步速度超機動車

根據新標準規定, 電動自行車的最高車速由現行標準不得超過20km/h, 提升至不得超過25km/h。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 有的電動自行車車速並不慢。

1月22日上午10時許, 在奎文區勝利東街與濰州路交叉口, 騎電動自行車經過的市民不在少數。 當紅燈時間還剩下三四秒的時候, 就有個別電動自行車通過路口。 綠燈亮起後, 幾輛耐心等待的電動自行車迅速啟動, 由東向西快速穿過該路口。 由於車速過快, 部分剛起步的機動車被遠遠地甩在後面。

“電動自行車的時速肯定超過20公里了。 ”正停在勝利東街路邊的私家車車主陳先生向記者抱怨道, 因為電動自行車車速過快, 加上不易被發現, 他們平時駕駛車輛過路口不得不小心翼翼,

唯恐發生刮蹭。

上午11時10分許, 在奎文區勝利東街與四平路交叉口, 一輛黑色豐田轎車打開轉向燈準備右拐, 一輛騎電動自行車的外賣小哥看准了機動車右轉前的一瞬間, 稍微一偏把, 在該轎車右前方繞出一小段弧度, 速度絲毫不減, 乾脆俐落地通過了十字路口。

記者注意到, 電動自行車車速很快, 搶佔機動車“先機”的行為不在少數。 當天天氣寒冷, 因為車速過快, 騎行者不得不在寒風中眯起眼睛, 快速超過機動車後很快沒了蹤影。 “有些電動自行車晚上不開車燈, 也不鳴笛就突然冒出來, 好幾次右拐時差點撞上, 幸虧車速較慢, 才未造成交通事故。 ”家住濰城區三友翡翠城社區的韓女士表示, 新標準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限速非常有必要,

整治勢在必行。

體型過大, 常見擠佔機動車道

此次新標準中, 對電動自行車的車重也作了新的規定。 其中, 整車品質(含電池)由40kg調整為55kg。 但記者走訪發現, 道路上行駛的部分電動自行車仍然屬於“進化款”, 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車長, 去掉了腳蹬子, 搖身變成體型較大的“小摩托”, 遠超規定重量。

1月22日下午3時許, 在奎文區東風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北側的一處公交網站, 一輛尺寸過大的電動自行車與同向行駛的公車擦身而過, 險些發生刮蹭。 記者沿東風東街一路向西行駛發現, 在部分狹窄路段, 有不少電動自行車隨著汽車駛入快車道, 在機動車中不斷超車, 十分危險。

1月23日上午11時40分許, 勝利東街與鳶飛路交叉口的車流量較大,

七八輛電動自行車一起停在路口。 由於部分電動自行車的體校較大, 最右側的機動車道也被擠佔, 機動車不得不向左側車道轉移。 還有不少電動自行車在馬路上見縫插針, 穿梭於人行道與機動車道之間, 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記者不時見到為了躲避電動自行車而刹車的機動車。

市民

盼新國標早落地

如今, 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中最常用的代步工具, 新標準對車速、重量、外形、電池等關鍵指標嚴格規定, 明確電動自行車主要用於“短途代步”功能, 不少市民給出了不同看法。

家住奎文區盛世香榭麗社區的欒女士表示, 有的電動自行車車速較快, 易發生交通事故, 不僅會對騎車人造成傷害,

還妨礙其他步行、駕駛機動車的人。 “我開車等紅燈的時候, 經常看到一些電動自行車速度過快, 有時還闖紅燈。 如果電動自行車速度能降下來, 很多事故就能避免。 ”欒女士說, 她去年7月份行駛至福壽東街與北海路交叉口時, 曾被一輛突然躥出來的電動自行車刮蹭了車身。 如果新標準落地, 電動車慢下來, 騎車人的安全意識也會增強。

家住濰城區向陽社區的李先生對新標準的實施抱有疑慮。 他說, 自己在奎文區一家公司上班, 從濰城的家去公司, 開車起碼要半個小時, 遇上高峰期, 有時還不如騎電動車快。 如果時速大於25公里的電動自行車被淘汰, 上下班的出行效率會降低, 他擔心市民的生活將受到影響。

家住奎文區聖榮廣場社區的孫先生表示,新標準出臺是為了讓交通更安全,在車速、車重方面有新規定,在警示、防火災等方面也有新規定,這些都會讓電動自行車更加規範,這是對市民人身安全的一種保障。

交警

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提升

新標準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指標,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品質、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指標。

奎文交警一中隊副中隊長于川表示,新標準報批稿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25km/h,主要是考慮到如果車速過快,將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騎行人做出相應避險動作的時間很短,刹車距離也會相應變長,很容易與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發生碰撞,甚至會出現側滑摔倒等失控現象,造成人身傷害。因此,將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是確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限制尺寸和重量的原因是考慮近些年部分“超標車”車體越來越長、越來越寬,重量越來越大,外觀和性能逐漸摩托化,嚴重擠佔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這類超大車輛極易與其他非機動車及行人發生碰撞。同時,整車重量過重,碰撞時衝擊力也更大,將給對方造成嚴重傷害。為確保交通安全,必須對電動自行車長度、寬度以及整車重量加以限制。

記者從市交警支隊瞭解到,2017年全市發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391起,占全市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總數的37.6%;未按規定讓行、違法占道行駛,違反交通信號燈等違法因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對防火、阻燃性能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對這些事故進行調查發現,起火的電動自行車車身材料基本不具備防火阻燃要求。

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自行車在發生短路等電氣故障後30秒內即會出現明火,隨即全車的可燃材料都會燃燒,著火後3分鐘火焰溫度可上升至1200℃並迅速引燃周圍的可燃物體。如果在室內起火,留給人員的逃生時間極為有限。因此,從減少火災事故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角度出發,新標準對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性能提出了要求。

案例

兩輪電動車釀事故鑒定為機動車

2017年11月30日晚上10時許,郭某駕駛兩輪電動車沿福壽西街由東向西逆向行駛,行駛至一路口處,與騎自行車由西向東行駛的周某相遇,兩車正面相撞,造成周某當場昏迷受傷。因為擔心自己的車輛沒有保險,郭某駕駛兩輪電動車逃逸。

濰城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經多方調查,在向陽路一網吧將郭某抓獲。後經相關部門鑒定,郭某所駕駛的兩輪電動車屬於機動車。郭某因無證駕駛機動車、肇事逃逸,合併執行處罰,被處以行政拘留20天的處罰。本報記者 宋樹雲

家住奎文區聖榮廣場社區的孫先生表示,新標準出臺是為了讓交通更安全,在車速、車重方面有新規定,在警示、防火災等方面也有新規定,這些都會讓電動自行車更加規範,這是對市民人身安全的一種保障。

交警

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提升

新標準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指標,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品質、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指標。

奎文交警一中隊副中隊長于川表示,新標準報批稿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25km/h,主要是考慮到如果車速過快,將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騎行人做出相應避險動作的時間很短,刹車距離也會相應變長,很容易與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發生碰撞,甚至會出現側滑摔倒等失控現象,造成人身傷害。因此,將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是確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限制尺寸和重量的原因是考慮近些年部分“超標車”車體越來越長、越來越寬,重量越來越大,外觀和性能逐漸摩托化,嚴重擠佔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這類超大車輛極易與其他非機動車及行人發生碰撞。同時,整車重量過重,碰撞時衝擊力也更大,將給對方造成嚴重傷害。為確保交通安全,必須對電動自行車長度、寬度以及整車重量加以限制。

記者從市交警支隊瞭解到,2017年全市發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391起,占全市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總數的37.6%;未按規定讓行、違法占道行駛,違反交通信號燈等違法因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對防火、阻燃性能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對這些事故進行調查發現,起火的電動自行車車身材料基本不具備防火阻燃要求。

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自行車在發生短路等電氣故障後30秒內即會出現明火,隨即全車的可燃材料都會燃燒,著火後3分鐘火焰溫度可上升至1200℃並迅速引燃周圍的可燃物體。如果在室內起火,留給人員的逃生時間極為有限。因此,從減少火災事故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角度出發,新標準對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性能提出了要求。

案例

兩輪電動車釀事故鑒定為機動車

2017年11月30日晚上10時許,郭某駕駛兩輪電動車沿福壽西街由東向西逆向行駛,行駛至一路口處,與騎自行車由西向東行駛的周某相遇,兩車正面相撞,造成周某當場昏迷受傷。因為擔心自己的車輛沒有保險,郭某駕駛兩輪電動車逃逸。

濰城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經多方調查,在向陽路一網吧將郭某抓獲。後經相關部門鑒定,郭某所駕駛的兩輪電動車屬於機動車。郭某因無證駕駛機動車、肇事逃逸,合併執行處罰,被處以行政拘留20天的處罰。本報記者 宋樹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