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日談:別讓弱者獨自面對性侵禽獸

新京報:軍人乘車, 就必須得給民眾讓座嗎?

坐票有相應的座位、站票只得站著, 這個基本常識絕大多數人都懂, 可是現實中還是發生了耐人尋味的一幕。

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學員登上了開往分配地的列車, 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開始埋怨, 並用十分難聽的話語刺激年輕的軍人, 之後人群中傳出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站起來, 給沒有座位的人讓個座。 ”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是人民軍隊的宗旨。 但無限拉高軍人的道德標準, 動輒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並心安理得地享受軍人的犧牲和奉獻, 其實是對這些軍人的不尊重。

“軍人”不是一個道德符號, 它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是一個應該受到全社會尊重和優待的群體。 他們理應坦然地享受法律所賦予他們的正當權利。 而民眾也不該把軍人犧牲奉獻當作理所應當, 不能讓他們在享受正當權利時受到無形壓力,

更不能用過高的道德綁架他們。 這理應成為一種常識。

(作者:謝永亮 原標題:《軍人乘車, 就必須得給民眾讓座嗎?》)

光明網評:別讓弱者獨自面對性侵禽獸

關於針對兒童的性犯罪, 又一條令人脊背發涼的消息爆出:河南小學工作人員性侵女童致其懷孕被刑拘,

女童將被安排引產。

從此案由點及面, 可以看到, 在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罪中, 最脆弱人群正承擔最大壓力, 最大的重量正壓在最不堪重負的人身上。 年齡意義上, 兒童本身就是廣義的社會弱勢群體, 因此即便世界範圍內刑法日漸向謙抑化邁進, 很多先發國家卻強化了對針對兒童性罪犯的刑事處罰力度, 原因就在於此類犯罪侵犯了最弱者的權利, 而最弱者的權利一向是社會正義的基座。

按照“木桶效應”的短板原則, 未來應將“留守”“農村”“城鄉結合部”“無有力監護人”這些多重標籤共同圈出來的女童, 視作準受害人群體關注和保護。 好的社會也出禽獸。 但“好”的意義在於, 不會讓最弱者獨自面對禽獸,

甚至不會將前者置於禽獸的危險之下。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原標題:《別讓被性侵兒童變成無聲化群體》)

錢江晚報:“洗稿”現象必須得到有效遏制

新年伊始, 自媒體圈就風起雲湧, 暗藏殺機。 1月23日, 大V六神磊磊發佈文章, 公開指責公眾號“周沖的影像聲色”洗稿。

次日, 周沖在公號發佈文章回應表示並未抄襲, 並貼出法律意見書, 稱“某些大V如此仗勢欺人, 未免太過分了”。

各平臺雖然在鼓勵創作上盡心盡力, 但在保護原創上均存在著明顯不足。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 原創保護只能防抄襲, 而對洗稿無能為力, 這早已不是新聞。 何況, 即使能被認定為洗稿, 原作者的維權之路也不好走。 投訴步驟之繁瑣、取得證據之困難, 都會讓原創者望而卻步。

洗稿現象若得不到有效遏制, 無疑將嚴重打擊原創者的積極性。 何況, 洗稿可能造成的已不再是單純的著作權爭議, 更有可能演變為商業糾紛。 因此, 整頓自媒體創作, 進一步規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我們更想看到的, 不是兩位大V慷慨激昂、義正辭嚴的自辯和控訴, 而是有一說一的事實判斷和清晰明白的法律條文。孰是孰非,為兩位大V貢獻無數打賞的讀者有權得到明確的答案。

(作者:李勤余 原標題:《洗稿還是抄襲?是時候整頓自媒體亂象了》)

南方都市報: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1月25日,有消息稱80後創業標杆人物茅侃侃過世,終年34歲。媒體從可靠信源確認,茅侃侃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家人發現時已去世,未留下遺書。

11年前,中國的互聯網人口還沒有過億,互聯網創業還只是非常小眾的事情。當時的80後就像如今的00後,他們踏入互聯網創業圈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爆炸性新聞了。至於他們能否真正立足,這並不是媒體所要關心的,也是媒體無暇追蹤的。

很多年後,茅侃侃對媒體說:“我的性格不適合創業。我不是一個會管理的人。”這當然是茅侃侃品嘗了創業的無比艱辛之後的肺腑感言。茅侃侃的感言像極了錢鐘書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創作衝動當成了創作天賦。”或許,茅侃侃意識到了自己也把當年的創業衝動當成了創業天賦。

然而,頂著80後創業標杆的茅侃侃似乎形成了路徑依賴,每結束一段創業經歷之後,他還是繼續開啟另一段創業生涯。一直到2017年,他走入自己事業和人生的最低谷,並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創業就是一場不能停歇的戰役,茅侃侃無疑是勇敢的。在媒體、技術和時代的加持下,相比其他人,茅侃侃很早就登上了互聯網創業的歷史舞臺。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即使那些看起來很適合創業的人,也未必真的適合。

(作者:南都社論 原標題:《莫把創業衝動當成創業天賦》)

對熱點新聞有自己的看法?小編在留言區等你噢~

說明:本欄目所引用之評論均為原文節選

整理 / 楊鑫宇 編輯 / 蒼 南

而是有一說一的事實判斷和清晰明白的法律條文。孰是孰非,為兩位大V貢獻無數打賞的讀者有權得到明確的答案。

(作者:李勤余 原標題:《洗稿還是抄襲?是時候整頓自媒體亂象了》)

南方都市報: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1月25日,有消息稱80後創業標杆人物茅侃侃過世,終年34歲。媒體從可靠信源確認,茅侃侃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家人發現時已去世,未留下遺書。

11年前,中國的互聯網人口還沒有過億,互聯網創業還只是非常小眾的事情。當時的80後就像如今的00後,他們踏入互聯網創業圈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爆炸性新聞了。至於他們能否真正立足,這並不是媒體所要關心的,也是媒體無暇追蹤的。

很多年後,茅侃侃對媒體說:“我的性格不適合創業。我不是一個會管理的人。”這當然是茅侃侃品嘗了創業的無比艱辛之後的肺腑感言。茅侃侃的感言像極了錢鐘書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創作衝動當成了創作天賦。”或許,茅侃侃意識到了自己也把當年的創業衝動當成了創業天賦。

然而,頂著80後創業標杆的茅侃侃似乎形成了路徑依賴,每結束一段創業經歷之後,他還是繼續開啟另一段創業生涯。一直到2017年,他走入自己事業和人生的最低谷,並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創業就是一場不能停歇的戰役,茅侃侃無疑是勇敢的。在媒體、技術和時代的加持下,相比其他人,茅侃侃很早就登上了互聯網創業的歷史舞臺。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即使那些看起來很適合創業的人,也未必真的適合。

(作者:南都社論 原標題:《莫把創業衝動當成創業天賦》)

對熱點新聞有自己的看法?小編在留言區等你噢~

說明:本欄目所引用之評論均為原文節選

整理 / 楊鑫宇 編輯 / 蒼 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