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我國數字經濟產業正面臨歷史機遇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新契機。 ”1月23日, 在兩江新區舉行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專題講座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巨集發表了“大資料:技術與應用”的主題演講。

在他看來, 數字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的一個重要提升, 數位化將對傳統產業產生更加深刻的改變和顛覆。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立足新時代, 發展數字經濟是順應時代趨勢、搶抓發展機遇的重大戰略。 ”

事實上, 數字經濟也正在成為中國國家戰略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曾提出, 要構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位經濟。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表示, 梅巨集院士的數位經濟研究對新區貫徹中央和市委部署, 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 要求新區各級認真學習專研數位經濟, 實現新區數位經濟的大發展。

大資料開啟第三次資訊化浪潮

01

“大資料是資訊化發展的新階段。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作出的重要論斷。

此次講座中, 梅巨集首先回顧了大資料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所謂大資料, 是資訊化到一定階段之後的必然產物。 大資料來源於資訊技術的不斷廉價化與互聯網及其延伸所帶來的無處不在的資訊技術應用。

”他指出, 大資料的出現有四個驅動力, 即“摩爾定律”所驅動的指數增長模式;技術低成本化驅動的萬物數位化;寬頻移動泛在互聯驅動的“人—機—物”廣聯連接;雲計算模式驅動的資料大規模彙聚。

值得一提的是, 1995年前後, 互聯網的商用價值開始顯現, 資訊技術從能力主導向應用主導變遷。 “在這一階段, 技術發展與應用需求‘雙輪驅動’, 相互促進, 反覆運算發展, 帶來了20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 ”他說。

梅巨集預言, 大資料應用需求將驅動資訊技術體系重構, 大約在2040年以後, 面向能力和成本的技術創新將重新成為資訊技術的發展主線, 資訊技術發展進入新的能力提升期。

數字經濟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

0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 要構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位經濟。

數位經濟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產業為依託, 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 資料是重要生產要素, 網路是重要載體, 資訊技術應用是重要推動力。

中國在電子商務等數位化應用和資訊技術創業投資方面已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 根據麥肯錫2017年12月4日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報告》, 2016年,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全球40%;中國個人消費交易額7900億美元, 是美國的11倍。

此外,全世界262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中有1/3是我國企業,占全球“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43%。“中國正迎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立足新時代,發展數字經濟是順應時代趨勢、搶抓發展機遇的重大戰略。”梅宏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上,大資料也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重慶,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推出市場訊息監管平臺將轄區內6.5萬多戶市場主體以及由此產生的上百萬條資料全部集成,通過對各類資料的深度挖掘,形成市場監管大資料庫,掌握市場動態、防範監管風險,實現精准監管。

2017年9月,該局在整合了工商等部門資訊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企業全生命週期和族譜圖,將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的資訊全部錄入,對企業進行全景式畫像,在防止企業風險的同時也為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依據。

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該局依法清理“僵屍企業”“空殼企業”4157戶,清理整頓投資類企業1259戶。

此外,浙江衢州推行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也打通了煙草等3個國家部委垂直系統、交通等15個省級垂直系統、社保等8個市級自建系統,打破了資訊孤島。

該服務推出以來,在公積金貸款方面就已經實現了少開證明12萬份、群眾少跑腿18萬次的成績。

數字經濟應該重視應用

03

毋庸置疑,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其所能帶來的產業價值不可估量。“大資料已成為人類認識複雜系統的新思維、新手段,促進經濟轉型增長的新引擎,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梅宏說。

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重複建設等問題也困擾著該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中國雖擁有佔據全球14%的資料量,資料的利用率卻不到0.4%,大量資料未發揮其應有作用。“地方政府在發展數字經濟時,應該從應用角度來切入,讓數字經濟能真正和當地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梅宏說。

另外一方面,我國各地資料中心建設存在過熱的問題。有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資料中心總耗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已超過三峽水電站的全年發電量。

對此,梅宏建議,我國近年資料中心投入應該做好頂層規劃和示範引導,積極謀劃,審慎推進。政府主導資料中心建設應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力爭高效率,不宜按照互聯網企業先建設再發展、以低效率換取用戶體驗的“奢侈發展”模式。

兩江新區發力數字經濟

04

今年1月21日,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開園。該產業園將以數位基礎型、數位應用型、數位服務型為發展重點方向,著力形成數位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生態,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產業示範區。

兩江新區出臺了《智慧兩江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圍繞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和智慧生活、智慧經濟、智慧治理、智慧政務等重點領域,全面提升經濟社會智慧化水準。

事實上,作為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目前已經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先天條件。一方面,自成立以來,兩江新區堅持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通訊設施不斷完善。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運營商的入駐,大大提高了兩江新區通訊網路的覆蓋和應用能力。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實現光網資源100%全覆蓋,並率先提供千兆到戶、萬兆進樓的網路能力。

另外一方面,產業要素的集聚發展,也使得兩江新區內數位經濟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

其中,照母山片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電子資訊製造業為基礎,以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通信服務業為增長點,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大資料、以雲計算為突破口的發展格局。

截至2017年年底,照母山片區共入駐企業3000餘家,其中與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涉及通訊服務、軟體發展、電子金融、數位安全等領域。

而在兩江新區著力打造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含照母山片區和水土片區)內,數字經濟直接產業(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業、軟體及資訊技術服務業、電子資訊製造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億元,數位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約31.5%。

按照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將有利於形成資料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也將成為兩江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突破口,推動大資料、智慧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保障改善民生,實現城市創新與產業升級。

是美國的11倍。

此外,全世界262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中有1/3是我國企業,占全球“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43%。“中國正迎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立足新時代,發展數字經濟是順應時代趨勢、搶抓發展機遇的重大戰略。”梅宏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上,大資料也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重慶,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推出市場訊息監管平臺將轄區內6.5萬多戶市場主體以及由此產生的上百萬條資料全部集成,通過對各類資料的深度挖掘,形成市場監管大資料庫,掌握市場動態、防範監管風險,實現精准監管。

2017年9月,該局在整合了工商等部門資訊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企業全生命週期和族譜圖,將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的資訊全部錄入,對企業進行全景式畫像,在防止企業風險的同時也為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依據。

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該局依法清理“僵屍企業”“空殼企業”4157戶,清理整頓投資類企業1259戶。

此外,浙江衢州推行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也打通了煙草等3個國家部委垂直系統、交通等15個省級垂直系統、社保等8個市級自建系統,打破了資訊孤島。

該服務推出以來,在公積金貸款方面就已經實現了少開證明12萬份、群眾少跑腿18萬次的成績。

數字經濟應該重視應用

03

毋庸置疑,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其所能帶來的產業價值不可估量。“大資料已成為人類認識複雜系統的新思維、新手段,促進經濟轉型增長的新引擎,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梅宏說。

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重複建設等問題也困擾著該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中國雖擁有佔據全球14%的資料量,資料的利用率卻不到0.4%,大量資料未發揮其應有作用。“地方政府在發展數字經濟時,應該從應用角度來切入,讓數字經濟能真正和當地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梅宏說。

另外一方面,我國各地資料中心建設存在過熱的問題。有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資料中心總耗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已超過三峽水電站的全年發電量。

對此,梅宏建議,我國近年資料中心投入應該做好頂層規劃和示範引導,積極謀劃,審慎推進。政府主導資料中心建設應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力爭高效率,不宜按照互聯網企業先建設再發展、以低效率換取用戶體驗的“奢侈發展”模式。

兩江新區發力數字經濟

04

今年1月21日,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開園。該產業園將以數位基礎型、數位應用型、數位服務型為發展重點方向,著力形成數位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生態,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產業示範區。

兩江新區出臺了《智慧兩江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圍繞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和智慧生活、智慧經濟、智慧治理、智慧政務等重點領域,全面提升經濟社會智慧化水準。

事實上,作為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目前已經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先天條件。一方面,自成立以來,兩江新區堅持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通訊設施不斷完善。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運營商的入駐,大大提高了兩江新區通訊網路的覆蓋和應用能力。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實現光網資源100%全覆蓋,並率先提供千兆到戶、萬兆進樓的網路能力。

另外一方面,產業要素的集聚發展,也使得兩江新區內數位經濟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

其中,照母山片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電子資訊製造業為基礎,以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通信服務業為增長點,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大資料、以雲計算為突破口的發展格局。

截至2017年年底,照母山片區共入駐企業3000餘家,其中與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涉及通訊服務、軟體發展、電子金融、數位安全等領域。

而在兩江新區著力打造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含照母山片區和水土片區)內,數字經濟直接產業(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業、軟體及資訊技術服務業、電子資訊製造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億元,數位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約31.5%。

按照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將有利於形成資料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也將成為兩江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突破口,推動大資料、智慧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保障改善民生,實現城市創新與產業升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