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娃的這種境界會受益無窮,可惜很多媽媽往反方向努力,真著急

場景一:樂樂今年三歲了, 小姨帶著男朋友來家裡做客, 媽媽熱情地接待, 小姨給樂樂買了一個很大的電動汽車, 樂樂非常高興, 等小姨和男朋友走了以後, 媽媽問樂樂, “你喜歡小姨帶來的那個叔叔嗎?”, 樂樂直搖頭, 媽媽倒是很好奇了, “他沒有誇獎我聰明”, 媽媽直接樂了, 原來人家進門的時候, 樂樂給他們那拖鞋了, 小姨來一句, “樂樂真聰明”, 而一邊的男朋友就笑笑沒說話, 這讓樂樂感覺小姨的男朋友不好。

場景二:琪琪跟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 因為一個玩具爭執起來, 琪琪感覺這都是自己的玩具, 就特別理直氣壯不讓玩,

爸爸生氣了, 對琪琪說, “要跟小朋友分享, 人家是客人”, 琪琪聽了還是不撒手, 這時候媽媽走過來, 對琪琪說, “我們琪琪最乖最棒了, 是世界上最會分享的小朋友”, 琪琪聽了眉開眼笑, 把玩具痛快地給了小夥伴。

這兩個場景, 很多媽媽看了覺得沒什麼問題,

小孩子嘛, 不都是這樣嗎?可是育兒專家卻看出了玄機, 孩子只接受表揚, 並且沉溺在這種表揚中無法自拔, 活在別人的讚美中成了習慣, 對成長簡直沒有一點好處, 真正為了孩子好, 要讓孩子練就這種境界:活在自己的興趣中, 寵辱不驚。

有一句話可能大家都聽過, 那就是“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還有一個故事叫“傷仲永”, 無論是哪種, 都是在傳達一個意思, 孩子小時候聰明有天賦, 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功, 更何況咱們的孩子很有可能只是一般的聰明, 並沒有仲永那樣的天賦, 長大了就更容易平庸了。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承認, 自己的孩子將來總歸要落入平凡, 總想著奇跡能夠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可是像上面例子中的孩子, 長大了成不成功不好說, 但是比別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那簡直是肯定的了。 為什麼呢?一個孩子總是活在別人的讚美中, 他就習慣了自我感覺良好, 漸漸就變得不踏實, 如果別人不讚美他, 他就會感覺不舒服, 可是除了自己的父母,

誰會不遺餘力地讚美你?別人的一點批評和否定, 就會輕易地打垮他, 讓他感覺受挫。

近幾年的例子還不夠說明問題嗎?一個又一個的孩子, 因為暑假作業沒做完, 寒假作業沒做, 選擇跳樓自殺, 這在二十年前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在我們的那個時代,

沒有完成作業, 唯恐老師的棍棒和呵斥, 家長也會一頓胖揍, 哪裡還敢不完成作業?再看看現在, 家長變得唯唯諾諾, 不敢逼孩子寫作業, 老師不敢懲罰孩子, 因為孩子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悲劇的產生, 不得不說, 現在孩子簡直太弱了。

不是不贊成讚美和鼓勵孩子, 當孩子自卑和失落時, 家長要適當地肯定孩子, 當孩子尾巴翹到天上時, 家長就要適當地打擊一下孩子, 讓孩子的心態維持一種平衡, 這就是所謂的平常心, 一個孩子, 沒有天天活在讚美中, 沒有人招惹他, 捧著他, 他就會很實在, 對他來說, 掌聲並不能左右他的行為, 有沒有別人的讚美, 他都一樣地生活, 這樣的孩子在不被打擾的世界裡, 更能夠尋找到生命中的興趣點,也更能夠享受人生,可是做到這一點的孩子何其少,原因就是家長的錯誤引導。

很多家長把“寶寶真棒”、“寶寶最聰明了”、“我兒子就是比別人強”等語言掛在嘴邊,讓孩子習慣了這種言過其實的讚美,感覺自己真的很強,這對於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唯一就是讓孩子變得虛榮和驕傲,每當看到這樣的孩子,都忍不住替家長著急,為孩子的成長著急啊。

您覺得應該總是讚美和表揚孩子嗎?歡迎說出您的想法哦。

更能夠尋找到生命中的興趣點,也更能夠享受人生,可是做到這一點的孩子何其少,原因就是家長的錯誤引導。

很多家長把“寶寶真棒”、“寶寶最聰明了”、“我兒子就是比別人強”等語言掛在嘴邊,讓孩子習慣了這種言過其實的讚美,感覺自己真的很強,這對於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唯一就是讓孩子變得虛榮和驕傲,每當看到這樣的孩子,都忍不住替家長著急,為孩子的成長著急啊。

您覺得應該總是讚美和表揚孩子嗎?歡迎說出您的想法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