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成都美術學院畢業的她說,就是為了“be myself”!

曹馨月, 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大學學的是軟裝陳設設計, 1801陳列班的一員, 從小學美術, 讓她的視角變得與眾不同,

她對陳列美學有著自己的理解。

陳列裡的平衡美學

在美學視角下平衡商業設計.......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櫥窗, 裡面需要什麼道具、模特、色彩......這些搭配組合都是都是關於美學的平衡。 簡單來說就是平面設計裡的色彩平衡、構圖的平衡, 商業和創意的平衡。

她說:“因為自己學美術出身, 所以在關於陳列的平衡美學, 以及面料之間的搭配, 還有櫥窗和燈光方面的知識, 學起來會比較輕鬆一些!另外我覺得陳列和軟裝也有關係, 而且自己是大學的專業就是在空間視覺這一塊, 所以覺得自己比較有優勢。

畢業設計:超現實主義與傳統工藝的碰撞

曹馨月說:“大學四年的收穫是對於建築史、傢俱史、美術史, 以及空間美學的認知……簡單來說, 可以從一個空間的美, 延伸到比如說裝置藝術。 或者說是從別的毫無相干的東西聯想到怎麼做陳列設計。 ”

畢業的時候, 她的畢業構思是展現女孩閨房夢境, 所以她做了一個超現實主義➕明清袍服十八鑲滾的布藝的工藝的作品。 床品所有的紋樣、拼接都是自己設計製作的, 以及所有道具均為原創, 反正大學學的東西都用上了, 陶瓷啊、布藝設計啊、燈具設計啊等等。

但是因為時間太趕, 又趕上生病住院, 畢業作品做的太著急, 這件事在好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她心裡一道過不去的坎。

“我覺得我認真做了的話, 可能還欠缺細節的表達, 當時並沒有考慮到受眾群和品牌定位, 只是為了裝飾而裝飾。 現在學了陳列, 這方面的知識補充了很多。”曹馨月這樣反思。

畢業後,被安排進體制內

太安逸的生活不適合年輕人

“還沒畢業那會,差不多兩三年前,我就知道中赫,當時想去進修一下軟裝,畢竟我大學專業就是軟裝相關。但一直在忙別的事情,沒能成行。畢業後,做過一段時間硬裝,然後被父母安排進入事業單位,但那種日子並不開心。”

“後來有大學同學來中赫學習,回去之後都發展的還不錯,有自己開工作室做軟裝的、也有進入品牌做陳列師的。所以,我想不能再等了,就毅然決然來了。不喜歡體制內的生活,決定找回自己!”

還是喜歡陳列!

“畢竟也是學了四年美術的人,所以我覺得在櫥窗方面自己更有優勢,櫥窗也屬於空間美學的範疇,現在不都在談“藝術經濟嘛”藝術涵養,所以我覺得櫥窗以後的設計也是需要一些藝術涵養或者靈感的,所以我覺得自己會比一般沒有學過美術的人更有優勢一些。”

“但在來了中赫學習陳列以後,我發現我錯了,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大家不管是在思維還是在眼界上,都是千差萬別,然後就會出現一些思維上的碰撞。不管是比自己年齡大的還是小的同學,他們因為平時關注這方面的東西比較多,總是會給你一些新的、有趣的東西,也是我以前想像不到的。他們很多雖然不是學美術或者設計出身的,但是他們平時關注的點比較多,也給我了一些啟發與靈感,在陳列這一行裡做了很久的老師,在上課期間也給大家分析了行業現狀,對於職業規劃與今後發展的方向有了啟發。”曹馨月這樣說道。

學完之後,給自己的新規劃

多專業融合才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面料、布藝方面的設計,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自己以前也接觸了一些關於服裝方面的東西,所以對行銷方面,也有一點點的瞭解。再加上自己又是學軟裝的,剛好可以把行銷和視覺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

“學完之後會先做一段時間陳列相關的工作,比如說服裝陳列、家居陳列,或者是珠寶陳列等等,先積攢一些實際經驗,到後面自己創業的話,再結合起來。在中赫學習最大的感受和我來之前就是心理預期相比較,我覺得還是蠻符合我的心理預期的,我想學的,都學到了,我不知道的,也都瞭解到了。”

說實話,能像曹馨月一樣敢想敢做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囿於自己的小圈子裡,一方面不敢放棄已經得到資源,一方面又在為自己的未來焦慮,所以每天的工作就是怡然自得地焦慮著,他們陷在自我設置的圍城裡,羡慕像曹馨月這樣可以飛到城外的鳥兒。

其實,就像曹馨月所說,學陳列是一個找尋自我的過程,找到自我,也就不會在糾結於圍城之內,還是圍城之外了。

這方面的知識補充了很多。”曹馨月這樣反思。

畢業後,被安排進體制內

太安逸的生活不適合年輕人

“還沒畢業那會,差不多兩三年前,我就知道中赫,當時想去進修一下軟裝,畢竟我大學專業就是軟裝相關。但一直在忙別的事情,沒能成行。畢業後,做過一段時間硬裝,然後被父母安排進入事業單位,但那種日子並不開心。”

“後來有大學同學來中赫學習,回去之後都發展的還不錯,有自己開工作室做軟裝的、也有進入品牌做陳列師的。所以,我想不能再等了,就毅然決然來了。不喜歡體制內的生活,決定找回自己!”

還是喜歡陳列!

“畢竟也是學了四年美術的人,所以我覺得在櫥窗方面自己更有優勢,櫥窗也屬於空間美學的範疇,現在不都在談“藝術經濟嘛”藝術涵養,所以我覺得櫥窗以後的設計也是需要一些藝術涵養或者靈感的,所以我覺得自己會比一般沒有學過美術的人更有優勢一些。”

“但在來了中赫學習陳列以後,我發現我錯了,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大家不管是在思維還是在眼界上,都是千差萬別,然後就會出現一些思維上的碰撞。不管是比自己年齡大的還是小的同學,他們因為平時關注這方面的東西比較多,總是會給你一些新的、有趣的東西,也是我以前想像不到的。他們很多雖然不是學美術或者設計出身的,但是他們平時關注的點比較多,也給我了一些啟發與靈感,在陳列這一行裡做了很久的老師,在上課期間也給大家分析了行業現狀,對於職業規劃與今後發展的方向有了啟發。”曹馨月這樣說道。

學完之後,給自己的新規劃

多專業融合才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面料、布藝方面的設計,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自己以前也接觸了一些關於服裝方面的東西,所以對行銷方面,也有一點點的瞭解。再加上自己又是學軟裝的,剛好可以把行銷和視覺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

“學完之後會先做一段時間陳列相關的工作,比如說服裝陳列、家居陳列,或者是珠寶陳列等等,先積攢一些實際經驗,到後面自己創業的話,再結合起來。在中赫學習最大的感受和我來之前就是心理預期相比較,我覺得還是蠻符合我的心理預期的,我想學的,都學到了,我不知道的,也都瞭解到了。”

說實話,能像曹馨月一樣敢想敢做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囿於自己的小圈子裡,一方面不敢放棄已經得到資源,一方面又在為自己的未來焦慮,所以每天的工作就是怡然自得地焦慮著,他們陷在自我設置的圍城裡,羡慕像曹馨月這樣可以飛到城外的鳥兒。

其實,就像曹馨月所說,學陳列是一個找尋自我的過程,找到自我,也就不會在糾結於圍城之內,還是圍城之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