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情懷:那年,那月,那些個看露天電影的日子

文:文竹

依依稀稀地, 記得是在農村老家生活的時光, 那時候還沒實施分田到戶政策, 農村落後得很, 連電也沒有普及, 更不用說電視了。

也正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時代, 抑或“少不更事”的懵懂年齡, 最嚮往的莫過於驀然聽說村上來了放電影的, 心中欣喜的狀態除卻一個“狂”字, 再想找一個更為恰當的其他詞語來代替恐怕會成為一件高難度的事情的。

村莊不算大也稱不上小, 整個村子二千人左右。 就是在這不大不小的村子裡, 看露天電影幾乎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孩子們來說就更算得上是夢寐以求的“樂事”了。

消息往往傳得飛快。 先是有大隊部門前老槐樹杈上的大高音喇叭向全村播報, 緊跟著便免不了會有幾個好事者有意無意地跑到大街小巷奔相走告。 凡是來村莊放電影的喜訊, 瞬間就會在整個兒村莊傳一個遍,

整個村莊立馬會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孩子們不管是年幼一些還是年長一些的, 首先第一個念頭便是急於從家中或是家外跑到大隊油坊門前放電影的場子圈“地盤子”。

最理想的莫過於尋從附近誰家準備建房子或是留取他用而置於某個牆角的石灰粉, 然後在觀影場裡選一片空地, 用白粉面子沿邊緣熟稔地圈上一片,遠遠瞧去, 煞是明晰;尋不到白灰粉的, 有直接在地下掘一圈深深淺淺的溝溝區分“疆域”的, 有在附近撿拾碎石瓦塊接續放置成線狀圍出一片“領地”的, 也有索性從地上撿拾一塊較銳利的瓦片在地上畫一個“近看遙卻無”的圈圈了事的, 還有誰家孩子竟也算得上別出心裁, 會在屬於自己“領地”上的某一個角落挖一個深十幾公分、口徑約碗口大小的土坑,

用以在看電影期間方便於“撒尿”……

如此這般, 只等電影放映前全家人傾巢出動, 攜高高矮矮的坐具排列在裡面看電影了。 若是自己的“地盤子”有閒空, 也許親朋好友要“沾”上光的, 孩子們便會顯得更加樂不可支, 似乎有了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用不了多久, 整個場子便會被各種線狀標記“瓜分”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數不清的塊塊的, 似乎成了哪個洲際或國家的政區圖。 當然論起“地利”來, 要看誰來的最早了, 若是來晚了, 也許就沒有什麼好地盤, 只能到偏一點或靠後一些的地方找位置的;若是再來晚一些, 連偏一點靠後一些的位置也就沒有了, 正可謂“捷足先登”。

臨近傍黑, 男女老少次第來到放映場地, 便也看見三兩個年輕人在前面搭建幕布, 動作嫺熟而麻利, 他們是公社文化站那邊派過來的放映員。 隨著兩根粗長的繩子將幕布的四個角固定在架子上, 整個幕布搭建完成。 再經過一番忙碌, 放映機安裝完畢, 發電機從場地不遠處嗡嗡響起, 一切準備就緒, 只等電影開始放映了。

夜幕降臨。 整個場子人潮如海。 場內的多數都有自己的座位, 長凳、短凳, 高的、矮的, 馬紮、座椅, 各各而異。 場外的多是站客, 間或可以看到有孩子騎在大人脖子上探頭探腦, 再向外還有踩在凳子或椅子上仄頭觀看的, 遠處的木制籃球架上也被幾個男孩子穩穩地騎在了上面。 而銀幕後面呢,

也總是免不了會出現一些稀稀落落看“後影”的“站客”, 他們多數都是結伴專程來看電影的鄰村人, 也有的是因來晚了擠不進場子的本村人, 以及不準備看多長時間就會回家睡覺的一些老年人。

放映前場內總是顯得比較喧嘩。 有談天說地的, 有評論家長里短的, 有講述鄰村最近發生的奇聞怪事的,有小聲哼著莫名的小調獨自打發時光的,有小孩子呼喚大人或大人叫喊小孩子的,不時哪個角落還會傳出誰家小孩子的哭鬧聲,更是有因急於想看到電影而情不能控地吹起口哨的,最有創意的當數從某個角落裡傳來的陣陣模仿公雞打鳴的聲音,悠揚而尖厲……

隨著放映機旁燈光爍起,人群似乎顯得稍微安靜了一些,同時會有少數人不由自主地站起、回頭、向燈光亮起處注視、觀望。

每每在這個當口,大隊支書總是免不了要不失時機地對著麥克風講上一通。講話的主題大多是一些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防火防盜諸類的內容,有時候也會講講計劃生育的問題,其聲音之大,傳播之遠,往往鄰村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聽得見。而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大隊支書每每講到一句話,差不多都會習慣性地帶上一句“是吧”,搞得幾個淘氣的男孩子也會隨著支書的每句話講完的當口,順嘴叫出一個“是吧”的話把兒,卻也與支書的講話有些合轍押韻,搞得周邊的觀眾忍俊不禁。

當然有時候也免不了會鬧出更大一些的笑話,譬如說村裡剛剛買了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支書便借放電影之機,這樣講到:“老少爺們:首先告訴你們一個特大好消息(是吧),咱們村裡剛剛買了一台電視機(是吧),電視機雖然很小,但是比看電影方便得多(是吧),電影只能黑天看,可電視這玩意兒呢(是吧),不但黑天可以看,白天也可以看(是吧),所以被稱為黑白電視機(是吧)……”這樣一講,場內的不少人還真是聽得暗自點頭、唏噓不止呢,也許他們從支書的講話中一下子領會了“黑白電視機”的緣起吧。

支書講話以後,亮起的燈光隨之滅掉,放映的重頭戲剛剛開始。當然多數情況下還會在放“正片”之前,來一兩個“科學種田”、“時事要聞”、“祖國新貌”、“優生優育”等之類的“加影片”的。

放映的電影多數都是戰鬥故事片,諸如《地道戰》、《地雷戰》、《楓樹灣》、《江姐》、《打擊侵略者》、《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平原遊擊隊》、《渡江偵察記》、《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也會有生活故事片、愛情故事片,如《金光大道》、《喜盈門》、《朝陽溝》、《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等。

而孩子們最喜歡看的莫過於戰鬥故事片了,他們往往把片中的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簡單地劃分為兩類人,即“好人”與“壞人”,而且在放映過程中,若是有先行到鄰村或者在他處看過同一部電影的,就會隨著影片中情節的推進而按捺不住、眉飛色舞地向周邊小朋友講述著即將出現的情節,而其他小朋友也會很樂意、很期待地一邊認真看,一邊用心聽。

有時候是正在放映的中間處,帶子突然間斷開了,這時候燈光會重新亮起,整個場子裡會顯得格外的靜,遠處發電機的“嗡嗡”聲聽起來會感覺格外的響,有不少的年輕人起身向燈光處回望,而放映員會手腳麻利地加緊對接斷裂的帶子,用不了幾分鐘,影片就會繼續放映了。

每部電影放完後,銀幕上一般會出現“再見”、“劇終”或“完”的字樣。有一次我本家的一個三爺爺很是懇切地問我:“‘再見’是個怎樣的人物呢?”一句話把我問的著實如墜五裡雲霧,當三爺爺說到下一句“你看‘再見’這人不是太有名了嗎,幾乎每部電影的後面都有他的名字呢!”我才知道三爺爺是把“再見”誤認為人名了,把我笑得眼淚蛋子灑了一地。

等電影完全結束後,整個場子人頭攢動,除了扯著高嗓門尋找自己的孩子的叫喊聲外,更多的是高高低低、遠遠近近的手電筒的亮光把人們牽引到了回家的路上。

不少大人一手拿著凳子,同時他們的後背或胸前又多了已經熟睡的孩提;還有的三五成群同路的孩子們,他們一邊急匆匆往各自家裡趕,一邊依然意猶未盡地談論著電影中的某一個“好人”或“壞人”的故事情節……

有講述鄰村最近發生的奇聞怪事的,有小聲哼著莫名的小調獨自打發時光的,有小孩子呼喚大人或大人叫喊小孩子的,不時哪個角落還會傳出誰家小孩子的哭鬧聲,更是有因急於想看到電影而情不能控地吹起口哨的,最有創意的當數從某個角落裡傳來的陣陣模仿公雞打鳴的聲音,悠揚而尖厲……

隨著放映機旁燈光爍起,人群似乎顯得稍微安靜了一些,同時會有少數人不由自主地站起、回頭、向燈光亮起處注視、觀望。

每每在這個當口,大隊支書總是免不了要不失時機地對著麥克風講上一通。講話的主題大多是一些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防火防盜諸類的內容,有時候也會講講計劃生育的問題,其聲音之大,傳播之遠,往往鄰村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聽得見。而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大隊支書每每講到一句話,差不多都會習慣性地帶上一句“是吧”,搞得幾個淘氣的男孩子也會隨著支書的每句話講完的當口,順嘴叫出一個“是吧”的話把兒,卻也與支書的講話有些合轍押韻,搞得周邊的觀眾忍俊不禁。

當然有時候也免不了會鬧出更大一些的笑話,譬如說村裡剛剛買了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支書便借放電影之機,這樣講到:“老少爺們:首先告訴你們一個特大好消息(是吧),咱們村裡剛剛買了一台電視機(是吧),電視機雖然很小,但是比看電影方便得多(是吧),電影只能黑天看,可電視這玩意兒呢(是吧),不但黑天可以看,白天也可以看(是吧),所以被稱為黑白電視機(是吧)……”這樣一講,場內的不少人還真是聽得暗自點頭、唏噓不止呢,也許他們從支書的講話中一下子領會了“黑白電視機”的緣起吧。

支書講話以後,亮起的燈光隨之滅掉,放映的重頭戲剛剛開始。當然多數情況下還會在放“正片”之前,來一兩個“科學種田”、“時事要聞”、“祖國新貌”、“優生優育”等之類的“加影片”的。

放映的電影多數都是戰鬥故事片,諸如《地道戰》、《地雷戰》、《楓樹灣》、《江姐》、《打擊侵略者》、《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平原遊擊隊》、《渡江偵察記》、《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也會有生活故事片、愛情故事片,如《金光大道》、《喜盈門》、《朝陽溝》、《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等。

而孩子們最喜歡看的莫過於戰鬥故事片了,他們往往把片中的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簡單地劃分為兩類人,即“好人”與“壞人”,而且在放映過程中,若是有先行到鄰村或者在他處看過同一部電影的,就會隨著影片中情節的推進而按捺不住、眉飛色舞地向周邊小朋友講述著即將出現的情節,而其他小朋友也會很樂意、很期待地一邊認真看,一邊用心聽。

有時候是正在放映的中間處,帶子突然間斷開了,這時候燈光會重新亮起,整個場子裡會顯得格外的靜,遠處發電機的“嗡嗡”聲聽起來會感覺格外的響,有不少的年輕人起身向燈光處回望,而放映員會手腳麻利地加緊對接斷裂的帶子,用不了幾分鐘,影片就會繼續放映了。

每部電影放完後,銀幕上一般會出現“再見”、“劇終”或“完”的字樣。有一次我本家的一個三爺爺很是懇切地問我:“‘再見’是個怎樣的人物呢?”一句話把我問的著實如墜五裡雲霧,當三爺爺說到下一句“你看‘再見’這人不是太有名了嗎,幾乎每部電影的後面都有他的名字呢!”我才知道三爺爺是把“再見”誤認為人名了,把我笑得眼淚蛋子灑了一地。

等電影完全結束後,整個場子人頭攢動,除了扯著高嗓門尋找自己的孩子的叫喊聲外,更多的是高高低低、遠遠近近的手電筒的亮光把人們牽引到了回家的路上。

不少大人一手拿著凳子,同時他們的後背或胸前又多了已經熟睡的孩提;還有的三五成群同路的孩子們,他們一邊急匆匆往各自家裡趕,一邊依然意猶未盡地談論著電影中的某一個“好人”或“壞人”的故事情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