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母親去了,布鞋也從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

文:于榮亞

今天收拾房間, 發現角落裡有一個好久沒有動過的鞋盒子, 上面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我將它拿出室外, 慢慢的打開它, 發現裡面躺著一雙手納的布底鞋, 看著我有些眼熟, 大小正合適我的腳。

於是, 我好奇的脫下皮鞋, 穿到腳上試試, 正合適。 不錯, 是我的鞋, 我拿起這雙鞋, 緊緊的貼在胸口前, 那沉睡了幾十年的記憶馬上蘇醒了, 這是幾十年前母親親手給我做的布鞋。

小時候, 我們一家大小穿的鞋子幾乎都是母親親手縫做的, 別說鞋子就連衣服也是母親親手縫製的。

說起做鞋來, 可真的非常的麻煩, 一雙鞋往往要做上幾個月。 做鞋前首先要抹咯呸, 就是講不用的舊布, 放在案板上, 然後將打好的漿糊一層舊布, 一層漿糊的抹上, 等一定的厚度後, 然後放在外面曬, 一直等到曬乾。 等咯呸曬好了, 照著鞋樣子挖咯呸, 等一切準備好了然後就可以納鞋底了。

納鞋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一雙鞋底往往要紮上幾百針, 甚至上千針, 納鞋底也需要技術, 用力小了, 納的鞋底就不結實, 用力大了, 納的鞋底就很硬, 穿起來很不舒服, 除了軟硬之外好針針之間要均勻, 看前來一排排整齊劃一。 這樣做出來的鞋才既美觀又好穿。 等納好鞋底之後, 就可以做鞋幫了, 做鞋幫時, 針線更需要均勻, 針腳不能太大, 否則穿在腳上就非常難看。 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在鞋子的前半部分繡一朵鮮豔的花, 這樣穿在腳上格外的漂亮。

小時候, 夏天是不用穿鞋的, 可是春秋天就不能不穿鞋了, 春秋天穿的鞋是方口的單鞋, 要是到了冬天, 穿的則是又厚又大的棉鞋, (不過, 冬天大部分時間穿的是毛窩子。

) 只要沒有其它的活, 母親基本上手裡都拿著鞋底納。

後來我離開了老家到外地上學, 臨來上學的時候, 母親變魔術一般的給我拿出來好幾雙新鞋。 並且叮囑我說:“鞋子也經常換著穿, 這樣穿的時間長, 還不髒腳。 ”

這樣, 我在整個中學過程都是穿著母親做的鞋,

一直到考上學, 父親才帶著我到百貨的大樓裡買了一雙皮鞋。 有了皮鞋, 虛榮心的我慢慢的只穿皮鞋, 很少再穿母親做的布鞋了。 參加工作以後, 母親還是不斷的給我做鞋, 可是, 已經習慣穿皮鞋的我, 就沒有穿過母親做的布鞋。 又一次我回去告訴母親說:“不要給我做布鞋了, 現在沒有人穿的了。 ”

“還是穿布鞋好, 穿皮鞋捂腳, 不好!”母親有空的時候還是不斷的給我做布鞋。 而我將母親做的布鞋不是送人就是放在那裡, 這雙布鞋大概就是那時候做的, 我收拾起來的吧!

後來母親年紀大了, 納鞋底的活做不動了, 母親還吩咐姐姐、嫂子給我做鞋穿。

現在母親不在人世了, 姐姐嫂子也很忙了, 布鞋也就漸漸的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今天, 我忽然發現母親親手做的布鞋, 不覺間早已淚眼朦朧。 遠在異鄉的我此時此刻真正體會到了孟郊《遊子吟》詩篇的真正含義:“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