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兒,給娘留條活路吧!”每年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得一種怪病

瞭解更多科學育兒生活資訊、參加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親子活動、參團購買安全靠譜的親子用品, 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力優媽媽圈”關注我們

前陣子, 有一則新聞讓我笑翻了:

有一位新小學生的爸爸因為右手骨折去醫院治療, 原因是——陪娃做作業一時沒忍住怒捶桌子導致手骨骨折。 女兒的回復更加搞笑, 讓人絕倒。 ▼▼▼

還有這對父子, 爸爸因為輔導做作業, 而把孩子咬傷的……▼▼▼

如果說陪娃做作業是每天的“鈍刀割肉”, 那麼期末考絕對就屬於“速死"型。

我的好友maomao最近就在受到這種折磨, 娃沒上小學前, 她是個“不急不躁、靜待花開”的“佛系”的女青年, 加上自己是個女教師, 心態更加不容易“崩”, 沒想到, 女兒才上小學一年級, 她的心態就“崩”了。

加上這幾天是期末考關鍵時期, maomao更是焦慮之上再加焦慮, 晚上都失眠好幾天了。 還伴隨著一些坐立難安的“症狀”。 maomao說, 自己這就是患上了“期末考試綜合症”了。

她給我發來了一張圖, 說自己都不敢賭她家那個心大的娃最後會考到哪一個範圍。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人”, maomao也去“採訪”了周圍不少家長, 發現“期末考試綜合症”, 還是個普遍現象。 ▼▼▼

“給老娘留條活路”型:

朵媽:

“我這幾天給孩子把這學期書上, 課作上, 各種考試練習卷子上, 錯題全部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抄在一個本子上, 做期末總複習。 抄的我快吐血了, 筆都寫完了兩支了。 原來一個學期下來, 錯了這麼多, 我就求朵兒, 下學期能不能少錯點, 給娘留半條命照顧你生活起居吧。

“橫豎都是死”型:

龍媽:

我們民辦早在10號左右就考試結束了, 回想起那段時間, 現在都很怕。 我天天被孽, 內心已經崩潰, 好不容易終於熬過了最痛苦的日子

。 可是仔細想想這只是開始, 後面的日子還長呢, 我要怎麼熬啊!我們這種屬於“速死”, 到月底考是“慢慢折磨死”, 鈍刀割肉

橫豎都是死……

自我催眠型:

小語媽:

主要還是找些複習卷子做找找不足在哪裡, 然後練習。 只能家長的心態不斷調節變化 。 告訴孩子告訴自己分數不是唯一, 考試只是方法, 考完就知道自己哪裡不夠, 以後再努力。 心態需要不斷地調整呀!

佛系:

犇媽:

我屬於觀望狀態。 他回家不肯複習, 光靠課堂上的複習真的是沒辦法。 現在三年級了所以逆反地很厲害, 我們已經沒法壓制了, 所以只能隨他去了。 每次考試總是要扣幾分, 跟他說又不肯聽, 就看學校裡的複習他能聽進去多少了。

“別人家的孩子”型:

萌媽:

我們家的案例比較特殊。 表哥兩夫妻很普通但是兒子從小學開始到大學一路學霸。

我表姐兩夫妻老師, 孩子讀書讀的特別辛苦,現在高中越來越差……所以我越來越覺得讀書真的要有書心,有些就是天生的。

特立獨行型:

糯爸:

今年機票訂晚了,本來2月1號就可以帶她們飛走了,懊惱!飛走了就不用參加國內的這種考試了。

其實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是這種考試能測出來的。聽說過中國的學渣孩子到國外就都變學霸這樣的傳說吧?

我問過好幾個10多歲移民美國的孩子,他們都說剛去的時候確實數學都特別好,因為在國內都學過了;但是一年半載後,老本啃光了,就沒有任何優勢了。所以學習並不在於考了幾分,分數真的不重要。

期末考快到了,你也有“期末考試綜合症”嗎?留言給我吧,告訴你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爸爸媽媽~

其實,有期末考的很焦慮,有些學校沒有期末考,部分家長也依然焦慮。

我發現,現在很多小學低年級段都取消了期末考試紙質化的形式,改用遊園、活動等方式來開展期末測評,這樣的學校,還不在少數。

2014年,浙江省教育廳下發通知,嚴禁在小學低年級舉辦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內統一考試,嚴禁按成績給學生排名。逐漸地,讓低年級學生“游中學、考中樂”的非紙筆測評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中推行。

比如一些公辦學校,學軍、長壽橋、采荷二小、文一街小學等等,它們取消了低年級期末考,改用遊園會的形式。▼▼▼

有的民辦小學也會採取“申請免考”的形式,來弱化筆頭考試。▼▼▼

給低年級的小學生“減負”的這個舉動,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擁戴。

我考察了杭州各所免期末考的學校發現,各個學校花樣各不同,但都挺有趣的。相比單一的應試能力,遊園會等形式更注重讓孩子把平時課堂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它更考驗綜合素質。

比如長壽橋小學,這次一二年級期末活動,安排讓孩子們“乘公車遊杭州”,校園操場上樹立著模擬成地鐵、運河輪船和公車的天藍色帳篷,讓孩子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感受杭州的文化。▼▼▼

其他類似遊園打卡、猜謎競賽等小遊戲來代替期末紙質測評的學校就更多了。

有學校考數學,是在ipad的計算器上讓孩子進行計算,或者用時針對孩子進行“考試”的,形式更加場景化;語文,則使用猜字謎的形式,拓展孩子的想像力。▼▼▼

最後的綜合測評,會有一張遊園打卡表,就是小朋友的期末成績了。▼▼▼

減負雖好,但依然有家長會焦慮。比如有些家長覺得,不考筆頭,爸爸、媽媽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實實在在的學習情況,並進行查漏補缺呢?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擔憂,因為我覺得紙質的考試才讓我心裡“有底”。我身邊,有這個想法的媽媽還不在少數。▼▼▼

除了沒有紙質考試帶來的“心裡沒底”,也有另外一小部分家長認為,遊園會的形式是變相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同時未必適合孩子。

比如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編排話劇,這樣完全就是給家長增加負擔,因為平時孩子在學校根本沒有上過專門的表演、戲劇課,在期末考驗孩子的舞臺表演能力,是不切實際的。▼▼▼

此外,有些學校在遊園會的同時還有筆試,就更增加孩子和家長的負擔了。▼▼▼

對於這件事,我的看法是,為孩子“減負”的初衷是好的,“唯分數論”也的確不行。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面臨的“升學壓力”也真真切切存在,目前為止杭州好像沒有哪一所民辦初中,不用語數英科具體成績來劃定招生硬杠杠,只看孩子綜合能力的。如果家長不能在一二年級的重要啟蒙階段有效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及時查漏補缺呢?

另外,取消了筆試,學校也不應過於關注“遊園會”形式上的熱鬧、好看,而應該更加遵循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來設置考評內容,比如團隊協作、手腦協調、安全常識、文明禮儀等。

今天,我也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到了期末,做家長的你會焦慮嗎?你更看重紙質測評還是更喜歡形式多樣的活動來代替筆頭考試?

對學校目前開展的一些“遊園代替考試”的活動,你有什麼意見建議嗎?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什麼樣的考試中核對總和鞭策自我?留言給我吧。

希望家長們的心聲能更多被教育部門參考,制定出越來越適合孩子、適應形勢的教育體制。

孩子讀書讀的特別辛苦,現在高中越來越差……所以我越來越覺得讀書真的要有書心,有些就是天生的。

特立獨行型:

糯爸:

今年機票訂晚了,本來2月1號就可以帶她們飛走了,懊惱!飛走了就不用參加國內的這種考試了。

其實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是這種考試能測出來的。聽說過中國的學渣孩子到國外就都變學霸這樣的傳說吧?

我問過好幾個10多歲移民美國的孩子,他們都說剛去的時候確實數學都特別好,因為在國內都學過了;但是一年半載後,老本啃光了,就沒有任何優勢了。所以學習並不在於考了幾分,分數真的不重要。

期末考快到了,你也有“期末考試綜合症”嗎?留言給我吧,告訴你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爸爸媽媽~

其實,有期末考的很焦慮,有些學校沒有期末考,部分家長也依然焦慮。

我發現,現在很多小學低年級段都取消了期末考試紙質化的形式,改用遊園、活動等方式來開展期末測評,這樣的學校,還不在少數。

2014年,浙江省教育廳下發通知,嚴禁在小學低年級舉辦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內統一考試,嚴禁按成績給學生排名。逐漸地,讓低年級學生“游中學、考中樂”的非紙筆測評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中推行。

比如一些公辦學校,學軍、長壽橋、采荷二小、文一街小學等等,它們取消了低年級期末考,改用遊園會的形式。▼▼▼

有的民辦小學也會採取“申請免考”的形式,來弱化筆頭考試。▼▼▼

給低年級的小學生“減負”的這個舉動,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擁戴。

我考察了杭州各所免期末考的學校發現,各個學校花樣各不同,但都挺有趣的。相比單一的應試能力,遊園會等形式更注重讓孩子把平時課堂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它更考驗綜合素質。

比如長壽橋小學,這次一二年級期末活動,安排讓孩子們“乘公車遊杭州”,校園操場上樹立著模擬成地鐵、運河輪船和公車的天藍色帳篷,讓孩子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感受杭州的文化。▼▼▼

其他類似遊園打卡、猜謎競賽等小遊戲來代替期末紙質測評的學校就更多了。

有學校考數學,是在ipad的計算器上讓孩子進行計算,或者用時針對孩子進行“考試”的,形式更加場景化;語文,則使用猜字謎的形式,拓展孩子的想像力。▼▼▼

最後的綜合測評,會有一張遊園打卡表,就是小朋友的期末成績了。▼▼▼

減負雖好,但依然有家長會焦慮。比如有些家長覺得,不考筆頭,爸爸、媽媽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實實在在的學習情況,並進行查漏補缺呢?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擔憂,因為我覺得紙質的考試才讓我心裡“有底”。我身邊,有這個想法的媽媽還不在少數。▼▼▼

除了沒有紙質考試帶來的“心裡沒底”,也有另外一小部分家長認為,遊園會的形式是變相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同時未必適合孩子。

比如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編排話劇,這樣完全就是給家長增加負擔,因為平時孩子在學校根本沒有上過專門的表演、戲劇課,在期末考驗孩子的舞臺表演能力,是不切實際的。▼▼▼

此外,有些學校在遊園會的同時還有筆試,就更增加孩子和家長的負擔了。▼▼▼

對於這件事,我的看法是,為孩子“減負”的初衷是好的,“唯分數論”也的確不行。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面臨的“升學壓力”也真真切切存在,目前為止杭州好像沒有哪一所民辦初中,不用語數英科具體成績來劃定招生硬杠杠,只看孩子綜合能力的。如果家長不能在一二年級的重要啟蒙階段有效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及時查漏補缺呢?

另外,取消了筆試,學校也不應過於關注“遊園會”形式上的熱鬧、好看,而應該更加遵循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來設置考評內容,比如團隊協作、手腦協調、安全常識、文明禮儀等。

今天,我也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到了期末,做家長的你會焦慮嗎?你更看重紙質測評還是更喜歡形式多樣的活動來代替筆頭考試?

對學校目前開展的一些“遊園代替考試”的活動,你有什麼意見建議嗎?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什麼樣的考試中核對總和鞭策自我?留言給我吧。

希望家長們的心聲能更多被教育部門參考,制定出越來越適合孩子、適應形勢的教育體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