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媒體視點」“自發熱”內衣真的可以自發熱嗎

隨著冬季的來臨, 又到了各種保暖內衣旺銷的時候。 在各大商場, 以“塑身”“保健”“遠紅外理療”等概念為賣點的保暖內衣已經落伍, 取而代之的是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的“自發熱”保暖內衣。 據商家宣稱, 這類內衣的奧秘在於其所含的沙拉姆、依克絲等纖維材料, 它們能夠吸收人體汗液, 並將這些汗液轉換為熱能。 這種被商家標榜為採用了高科技材料的內衣, 價格昂貴, 但保暖效果與普通內衣並無兩樣。 對此, 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根本不存在自發熱材料, 這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噱頭, 消費者切勿輕信。

“自發熱”內衣並不會自己發熱

在某大型超市的內衣專區, 一款自發熱內衣的說明書上印有“冬季禦寒頂級面料”“進口發熱纖維絲”“自行發熱”等宣傳語。 該款內衣的成分簽顯示, 其主要成分與普通保暖內衣幾乎沒有區別, 都是聚酯纖維和錦綸, 只是多了一項 “沙拉姆”纖維材料, 含量為3.2%。 銷售人員宣稱, “這種內衣的面料能自己發熱, 既輕薄又保暖。 ”

這種號稱會發熱的內衣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讓我們來看一組實驗。

選用3款不同的內衣, 一款厚度為0.5毫米的“自發熱”內衣、一款厚度為0.3毫米的“自發熱”內衣和一款厚度為1.2毫米的普通保暖內衣。

在室溫下做保溫實驗:

杯子裡倒入半杯60℃的水, 20分鐘之後, 溫度計顯示水溫為34℃。 然後, 分別向3個同樣的杯子裡倒入半杯60℃的水, 將3款內衣分別包裹在3個杯子外, 在同一位置靜置20分鐘。 結果顯示, 1號內衣包裹的杯子, 水溫降為42℃, 2號降為41℃, 3號降為40.5℃。

結論:在同樣條件的室溫下, 兩款“自發熱”內衣與普通保暖內衣的保暖效果相差無幾。

隨後, 實驗改為在寒冷環境下測試“自發熱”內衣是否發熱:用1號內衣與3號內衣分別包裹一支溫度計,

同時放到溫度為5℃的冰箱冷藏室內。 10分鐘後, 這兩支溫度計均顯示為18℃。

結論:相比之下, “自發熱”內衣並沒有發熱, 其保暖效果並不比普通保暖內衣好。

不存在自發熱材料

其實, “自發熱”內衣的原材料是日本在多年前推出的一種特殊纖維材料, 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出來的水分, 主動產生熱量。 這種纖維材料最早被應用于登山服, 後來逐漸推廣到普通消費領域, 主要用來生產內衣。 其中較為常見的發熱纖維材料是“沙拉姆”, 又稱遠紅外線放射腈綸, 能夠吸收人體的汗液, 並將其轉換為熱能, 再儲藏在材料纖維之間形成的空氣層中, 從而使人體處於恒溫環境,

達到保暖效果。

那麼, 市面上售賣的那些“自發熱”內衣的材料真的能自己散發出熱量嗎?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的專家表示, 市場上的“自發熱”內衣其實是通過吸收人體散發出來的熱量, 儲存之後再返給身體保暖的, 所謂的發熱其實是“保熱”。 “目前根本不存在能自己發熱的纖維材料, 這純屬商家在炒作概念, 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 即便有些內衣真能自己發熱, 也是因為其採用將人體自身釋放出的熱量返還給人體的技術, 而不是材料本身有發熱功能。 ”

一般情況下, 發熱纖維要通過吸收外來的熱源才能轉化為熱量。 以自發熱內衣商家宣稱的沙拉姆材料為例, 其含有超微粒鐵、銅等成分, 能夠利用人體自身釋放出的熱量進行儲存和傳導,

從而達到保溫效果, 並非是這種材料本身可以發熱。 但是, 由於這種內衣質地單薄, 其保暖性本身就不如質地厚的內衣, 因此人穿著後大多不會產生足夠的熱量供沙拉姆吸收, 所以傳導熱量的效果就很不明顯, 這也是消費者感覺自發熱內衣與普通內衣的保暖效果沒區別的原因所在。

對於商家標榜的自發熱內衣屬於高科技新產品的說法,從事內衣銷售工作多年經銷商王先生表示,“這純屬誇大宣傳”,內衣材料“自發熱”的概念緣自日本,很多年前就有,並非是最新研發出來的。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類似產品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實質都是一樣的。

不能用“自發熱”內衣代替棉衣其實,早在2010年,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針織分會就頒佈了《吸濕發熱針織內衣行業標準》。標準中規定,吸濕發熱內衣應由吸濕發熱材料編制而成,並能滿足兩項升溫值指標,即最高升溫值不低於4℃,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不低於3℃。

一名業內人士提到,沙拉姆纖維材料價格昂貴,一般的“自發熱”內衣是由少量的這種纖維搭配其他纖維製造的。所以,即使穿著真正的發熱內衣,溫度上升也不可能很高,一般能主動升溫2~4℃。

而市面上售賣的那些價格低廉的“自發熱”內衣,很少含有發熱纖維。

市面上銷售的保暖內衣的主要材料不過有3種,一種是通過棉花和羊絨等加工成的天然纖維;一種是再生纖維(利用木材、竹子等天然高分子材料製造的化學纖維),如萊賽爾、莫代爾、粘膠纖維等;還有就是加工出來的合成纖維,比如滌綸、腈綸等。其中,純棉面料的吸濕透氣性最好,也不易起靜電,與肌膚的親近性很好。

對於商家標榜的自發熱內衣屬於高科技新產品的說法,從事內衣銷售工作多年經銷商王先生表示,“這純屬誇大宣傳”,內衣材料“自發熱”的概念緣自日本,很多年前就有,並非是最新研發出來的。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類似產品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實質都是一樣的。

不能用“自發熱”內衣代替棉衣其實,早在2010年,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針織分會就頒佈了《吸濕發熱針織內衣行業標準》。標準中規定,吸濕發熱內衣應由吸濕發熱材料編制而成,並能滿足兩項升溫值指標,即最高升溫值不低於4℃,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不低於3℃。

一名業內人士提到,沙拉姆纖維材料價格昂貴,一般的“自發熱”內衣是由少量的這種纖維搭配其他纖維製造的。所以,即使穿著真正的發熱內衣,溫度上升也不可能很高,一般能主動升溫2~4℃。

而市面上售賣的那些價格低廉的“自發熱”內衣,很少含有發熱纖維。

市面上銷售的保暖內衣的主要材料不過有3種,一種是通過棉花和羊絨等加工成的天然纖維;一種是再生纖維(利用木材、竹子等天然高分子材料製造的化學纖維),如萊賽爾、莫代爾、粘膠纖維等;還有就是加工出來的合成纖維,比如滌綸、腈綸等。其中,純棉面料的吸濕透氣性最好,也不易起靜電,與肌膚的親近性很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