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魏登芹:時刻為病人著想,把工作做到極致

周邊鄉鎮及外地的許多群眾都慕名找魏登芹看病

魏登芹幾乎每天都帶領團隊查房

魏登芹仔細查看病人的片子

魏登芹帶領職工為患有頑疾的困難群眾捐款

□大眾網記者 邵建國 劉 松

他醫者仁心, 不管是什麼樣的病人, 到了他的衛生院可以先住院、後付費,

有啥困難跟他說, 他一定能解決。

他細緻用心, 把醫院的各項工作做到了極致, 如住院部的每間病室不帶“病”字, 為病員及其家屬提供免費WIFI。

他對人熱心, 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貼在救護車上, 印在服藥袋上, 並且24小時不關機, 隨叫隨到, 為病人儘快解除病痛。

……

他, 就是鄆城縣郭屯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魏登芹。 1月26日, 大眾網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瞭解到了他30多個春秋德醫雙馨、懸壺濟世的感人故事。

所撰寫論文讓全國著名醫科大學教授“高興又汗顏”

1977年恢復高考, 出生農村的魏登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菏澤醫專。 1980年12月, 懷揣為百姓治病的他, 畢業後被分配到郭屯衛生院內科門診。

為提高自己的醫術, 魏登芹暗下決心, 一下子征訂了十多種醫學雜誌,

百分之六十的工資用於購置醫學書籍。 他白天默默地啃書, 晚上加班寫筆記, 常常是熬通宵, 苦學苦研使他熟悉了國內外醫學動態, 掌握了新理論、新技術, 醫術上日漸成熟。 學習與實踐的一次次結合, 使他在鄆城衛生系統初露頭角, 隨之他的名字也越傳越遠、越傳越響, 指名道姓來求醫的人越來越多, 他所在的內科門診常常被圍得水泄不通。

魏登芹沒有沾沾自喜, 也沒有忘記學習, 30多年裡, 寫下了260萬字的學習筆記, 從中整理編寫出40多篇論文, 其中不少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和省級醫學刊物上。

魏登芹撰寫的《複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腦出血28例臨床觀察》一文, 在醫學界引起了轟動。 瀋陽醫科大學的一位教授看到論文後,

給魏登芹寫信道:“這樣有理論、有分析、有實踐經驗、有深度的論文, 竟出自一個鄉鎮衛生院醫生之手, 真叫人高興又汗顏。 ”這篇論文1996年被編入《中華實用醫學大辭典》。

魏登芹五次被邀參加全國內科權威性學術研討會, 論文也受到專家及同仁的好評。

病人病情危重, 在病房陪著住了整整三個晚上

僅有高深的醫術, 而缺少對病人熱情周到的關愛, 不能稱之為好醫生。 這是魏登芹的行醫觀。

魏登芹成了名醫、忙人, 30多年如一日, 他沒有節假日, 沒休過一個星期天, 人情禮往、家裡家外的活兒都落到妻子的身上, 妻子常埋怨說:“登芹心裡只有病人, 真不知道俺這些年咋過哩。 ”

魏登芹並不富有, 可要說有人住院, 忘了帶被褥、暖水壺,他卻能迅速把自家的掂出來給病人用;有的病人家庭不寬裕,捨不得買飯吃,帶來了乾糧和麵條,他就把自己做飯的鍋讓出來,讓病人家屬做飯;有的病人家屬,急著往醫院送病人,往往是忘了帶錢,直到交款,才如夢初醒,急得火燒火燎,他總是一邊安慰,一邊掏出自己的錢先墊上;有的病人痊癒出院了,錢卻還不上了。他每年都要搭上幾百或上千元,可他從沒後悔過。

為了讓病人及時找到他,不管白天黑夜,魏登芹家的大門從沒關過,還專門在家門口安裝一盞路燈徹夜長明,深更半夜出診都是家常便飯。

1995年夏天的一天,郭屯鎮郭屯村一男性青年張某因家庭瑣事服毒自殺,喝下了整整一瓶劇毒農藥,當時病人命懸一線,隨時可能失去生命。剛剛下班回家還沒顧得吃飯的魏登芹立即返回院中進行搶救,從洗胃、導尿、抽血到檢查、用藥,搶救一直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等搶救結束,他手腳發軟,一下癱倒在地上。

經過搶救,張某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於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出現反復,魏登芹仍不放心。為了隨時觀察病情,及時處理突發情況,他在病房陪著病人住了整整三個晚上。

經過魏登芹細心的治療和照顧,張某終於痊癒出院。直到今天,張某逢人就會動情地說:“一輩子忘掉誰也忘不掉魏醫生,我的命就是他給的!”

常年的勞累,沒黑沒白的工作,沒有規律的飲食,使魏登芹的身體積勞成疾。同事們勸他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他嘴上答應著,可一有病號,就把這勸說拋到了腦外,忙活起來就忘了吃喝,病犯了就吞幾個藥丸。

把瀕臨癱瘓的破爛衛生院變成了花園式康復家園

“再大的困難,只要齊心協力,就能渡過難關。”魏登芹經常這樣說。2003年“非典”突然襲來時,正是郭屯衛生院非常困難時期。由於管理方式的落後和體制的羈絆,醫院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累積欠發職工工資18個月,並欠外債240余萬元,導致人心渙散,職工紛紛跳槽,業務收入嚴重滑坡,多數人對醫院發展前景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狀況,鄆城縣衛生局及時充實加強了醫院領導班子,聘任魏登芹為副院長,主持全院工作。

魏登芹是個辦事講原則、講風格,既鐵面無私,又人情味很濃的人。 他深知,要想使醫院走出困境,管理是根本,經營是關鍵,服務是保證。在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他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為了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他親自深入病房走訪,到各科室檢查。

有一次,魏登芹發現放射科一醫生私收了30元現金。那醫生為了免受處罰,帶著禮物到他家求情不成後揚言“誰給我過不去,我也讓他過不好,老子不是好惹的”。面對求饒和威逼,他沒放棄原則。在次日召開的全院職工大會上進行了點名通報,並給予那位醫生罰款200元、停薪三個月的處罰。

嚴格的管理,規範的經營,凝聚了全院員工的心,使郭屯衛生院逐漸復活。可魏登芹仍不滿足,一心想著衛生院的建設和發展。他鼓勵引導全院職工多方籌資,先後建起了兩座高標準病房樓,整個醫院面貌煥然一新,一個破爛不堪的鄉鎮醫院變成了花園式的康復家園,周邊縣區慕名而來就診的患者日益增多,群眾滿意度也大大提高。職工不但工資能及時發放,還還了陳年舊帳……

對2萬元回扣拒之門外,最後為醫院節省了6萬元

“醫生收紅包不道德,做領導以權謀私壞良心,一個共產黨員就要經得起錢的考驗!”談到自己的人生感悟,魏登芹堅定地說。

魏登芹父母早喪,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靠他拉扯長大,還要成家立業。按說他比誰都需要錢,可他面對縣外醫院20多萬元的高薪聘請沒有動心,毅然留在郭屯鎮衛生院默默地奉獻著。

2004年9月,魏登芹正式任院長後,給自己定下了規矩,一不享受院長的待遇,二不離門診,三不以權謀私。除開會外,他每天堅持坐診,一些院務常是擠時間處理。有人給他算了一筆帳,他當院長後每年光獎金就少領幾萬元。

為繼續加大醫德醫風建設,魏登芹把“醫術是本,醫德是魂”作為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座右銘,全體醫務人員均掛牌服務,同時在門診大廳設立價格公示、舉報箱及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2016年3月,巨野縣丁官屯鄉一李姓農民帶著孩子慕名求醫。他沒先去門診看病,卻趁著夜色悄悄來到魏登芹的家送上了300元錢,懇請魏登芹“多操心”。魏登芹婉言謝絕道:“咱醫院不興這一套,治病是我們的職責,我作為一個醫院院長更不會收你的紅包。你把錢收起來,到門診看病要緊。”在患者住院期間,魏登芹提茶送水、送飯。孩子病好出院時,李姓農民緊緊抓住魏登芹的手激動地說:“給您添了這麼多麻煩,真不知咋報答您好!”

為人治病不收紅包,精明人說魏登芹傻,大方人說他是三百五百元看不眼裡,可面對幾萬元的回扣他仍然不動心。

2007年5月14日,醫院要更換一台日本品牌B超機,在濟南的代理商聞訊後,找到他家,套近乎地說:“這信封裡裝的是2萬元,你收下後,B超機按12.5萬元的價格賣給貴院,有正規發票。”魏登芹火了:“這2萬元我收下,交到院裡,但你們的B超機我們堅決不要。”代理商一看碰上了個嫌錢扎手的主兒,連忙說:“好商量、好商量。”經討價還價,最後郭屯衛生院以6.5萬元的價格購進了日本品牌的B超機,為醫院節省了6萬元。

這麼多年來,魏登芹對任何回扣都拒之門外,為醫院節省了大量資金,受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醫院的點點滴滴盡顯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意識

“強化社會監督,注重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把黨和政府的惠民陽光播撒到患者及其家庭是最大的和諧。”魏登芹以此作為自己的治院格言。

在衛生院管理中,魏登芹創新思維,把制度建設同社會監督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有效的監督途徑。在他主持下,醫院面向社會聘請了12名省、市、縣人大代表、退休老幹部、村民代表為社會監督員,每季度召開一次監督員例會,對監督員提出的各項建議和批評,醫院都認真研究,積極採取措施進行落實。通過社會監督,增加了醫院的透明度,提升了誠信度,使病人更加放心、舒心。

魏登芹的“細微處”不只是體現在對病人上,還表現在對醫院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務上。他細心策劃,精心研究,多次向院委會提出大量的合理化建議。從急救車、藥袋上印寫醫院的電話號碼,到廁所裡安裝殘疾人扶手、輸液掛鉤;從病房裡安裝電視、電話、暖氣、空調,到走廊裡安裝充電插板;從免費給病人看車、免費為病人供應開水,到免費接送住院病人;從溫馨的標語到花草栽植的設計佈置,都是在他的建議下逐步實施的。

精誠所至。郭屯鎮中心衛生院在2008年被菏澤市人大常委會評為“人民滿意鄉鎮衛生院”,連續五年被評為菏澤市衛生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被菏澤市衛生局評為菏澤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服務品牌”,2013年被山東省衛生廳評為“群眾滿意醫療衛生機構”,2016年被國家衛計委評為“2015-2016年度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

魏登芹先後被評為“全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市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個人”、菏澤衛生系統“健康衛士”、菏澤市第三屆道德模範、“山東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健康山東”首屆健康大使、“全國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等。

基層行醫三十載,德醫雙馨為人民。面對榮譽,魏登芹不驕不躁,而是一如既往,務實求真,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獻著,力爭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忘了帶被褥、暖水壺,他卻能迅速把自家的掂出來給病人用;有的病人家庭不寬裕,捨不得買飯吃,帶來了乾糧和麵條,他就把自己做飯的鍋讓出來,讓病人家屬做飯;有的病人家屬,急著往醫院送病人,往往是忘了帶錢,直到交款,才如夢初醒,急得火燒火燎,他總是一邊安慰,一邊掏出自己的錢先墊上;有的病人痊癒出院了,錢卻還不上了。他每年都要搭上幾百或上千元,可他從沒後悔過。

為了讓病人及時找到他,不管白天黑夜,魏登芹家的大門從沒關過,還專門在家門口安裝一盞路燈徹夜長明,深更半夜出診都是家常便飯。

1995年夏天的一天,郭屯鎮郭屯村一男性青年張某因家庭瑣事服毒自殺,喝下了整整一瓶劇毒農藥,當時病人命懸一線,隨時可能失去生命。剛剛下班回家還沒顧得吃飯的魏登芹立即返回院中進行搶救,從洗胃、導尿、抽血到檢查、用藥,搶救一直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等搶救結束,他手腳發軟,一下癱倒在地上。

經過搶救,張某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於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出現反復,魏登芹仍不放心。為了隨時觀察病情,及時處理突發情況,他在病房陪著病人住了整整三個晚上。

經過魏登芹細心的治療和照顧,張某終於痊癒出院。直到今天,張某逢人就會動情地說:“一輩子忘掉誰也忘不掉魏醫生,我的命就是他給的!”

常年的勞累,沒黑沒白的工作,沒有規律的飲食,使魏登芹的身體積勞成疾。同事們勸他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他嘴上答應著,可一有病號,就把這勸說拋到了腦外,忙活起來就忘了吃喝,病犯了就吞幾個藥丸。

把瀕臨癱瘓的破爛衛生院變成了花園式康復家園

“再大的困難,只要齊心協力,就能渡過難關。”魏登芹經常這樣說。2003年“非典”突然襲來時,正是郭屯衛生院非常困難時期。由於管理方式的落後和體制的羈絆,醫院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累積欠發職工工資18個月,並欠外債240余萬元,導致人心渙散,職工紛紛跳槽,業務收入嚴重滑坡,多數人對醫院發展前景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狀況,鄆城縣衛生局及時充實加強了醫院領導班子,聘任魏登芹為副院長,主持全院工作。

魏登芹是個辦事講原則、講風格,既鐵面無私,又人情味很濃的人。 他深知,要想使醫院走出困境,管理是根本,經營是關鍵,服務是保證。在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他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為了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他親自深入病房走訪,到各科室檢查。

有一次,魏登芹發現放射科一醫生私收了30元現金。那醫生為了免受處罰,帶著禮物到他家求情不成後揚言“誰給我過不去,我也讓他過不好,老子不是好惹的”。面對求饒和威逼,他沒放棄原則。在次日召開的全院職工大會上進行了點名通報,並給予那位醫生罰款200元、停薪三個月的處罰。

嚴格的管理,規範的經營,凝聚了全院員工的心,使郭屯衛生院逐漸復活。可魏登芹仍不滿足,一心想著衛生院的建設和發展。他鼓勵引導全院職工多方籌資,先後建起了兩座高標準病房樓,整個醫院面貌煥然一新,一個破爛不堪的鄉鎮醫院變成了花園式的康復家園,周邊縣區慕名而來就診的患者日益增多,群眾滿意度也大大提高。職工不但工資能及時發放,還還了陳年舊帳……

對2萬元回扣拒之門外,最後為醫院節省了6萬元

“醫生收紅包不道德,做領導以權謀私壞良心,一個共產黨員就要經得起錢的考驗!”談到自己的人生感悟,魏登芹堅定地說。

魏登芹父母早喪,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靠他拉扯長大,還要成家立業。按說他比誰都需要錢,可他面對縣外醫院20多萬元的高薪聘請沒有動心,毅然留在郭屯鎮衛生院默默地奉獻著。

2004年9月,魏登芹正式任院長後,給自己定下了規矩,一不享受院長的待遇,二不離門診,三不以權謀私。除開會外,他每天堅持坐診,一些院務常是擠時間處理。有人給他算了一筆帳,他當院長後每年光獎金就少領幾萬元。

為繼續加大醫德醫風建設,魏登芹把“醫術是本,醫德是魂”作為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座右銘,全體醫務人員均掛牌服務,同時在門診大廳設立價格公示、舉報箱及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2016年3月,巨野縣丁官屯鄉一李姓農民帶著孩子慕名求醫。他沒先去門診看病,卻趁著夜色悄悄來到魏登芹的家送上了300元錢,懇請魏登芹“多操心”。魏登芹婉言謝絕道:“咱醫院不興這一套,治病是我們的職責,我作為一個醫院院長更不會收你的紅包。你把錢收起來,到門診看病要緊。”在患者住院期間,魏登芹提茶送水、送飯。孩子病好出院時,李姓農民緊緊抓住魏登芹的手激動地說:“給您添了這麼多麻煩,真不知咋報答您好!”

為人治病不收紅包,精明人說魏登芹傻,大方人說他是三百五百元看不眼裡,可面對幾萬元的回扣他仍然不動心。

2007年5月14日,醫院要更換一台日本品牌B超機,在濟南的代理商聞訊後,找到他家,套近乎地說:“這信封裡裝的是2萬元,你收下後,B超機按12.5萬元的價格賣給貴院,有正規發票。”魏登芹火了:“這2萬元我收下,交到院裡,但你們的B超機我們堅決不要。”代理商一看碰上了個嫌錢扎手的主兒,連忙說:“好商量、好商量。”經討價還價,最後郭屯衛生院以6.5萬元的價格購進了日本品牌的B超機,為醫院節省了6萬元。

這麼多年來,魏登芹對任何回扣都拒之門外,為醫院節省了大量資金,受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醫院的點點滴滴盡顯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意識

“強化社會監督,注重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把黨和政府的惠民陽光播撒到患者及其家庭是最大的和諧。”魏登芹以此作為自己的治院格言。

在衛生院管理中,魏登芹創新思維,把制度建設同社會監督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有效的監督途徑。在他主持下,醫院面向社會聘請了12名省、市、縣人大代表、退休老幹部、村民代表為社會監督員,每季度召開一次監督員例會,對監督員提出的各項建議和批評,醫院都認真研究,積極採取措施進行落實。通過社會監督,增加了醫院的透明度,提升了誠信度,使病人更加放心、舒心。

魏登芹的“細微處”不只是體現在對病人上,還表現在對醫院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務上。他細心策劃,精心研究,多次向院委會提出大量的合理化建議。從急救車、藥袋上印寫醫院的電話號碼,到廁所裡安裝殘疾人扶手、輸液掛鉤;從病房裡安裝電視、電話、暖氣、空調,到走廊裡安裝充電插板;從免費給病人看車、免費為病人供應開水,到免費接送住院病人;從溫馨的標語到花草栽植的設計佈置,都是在他的建議下逐步實施的。

精誠所至。郭屯鎮中心衛生院在2008年被菏澤市人大常委會評為“人民滿意鄉鎮衛生院”,連續五年被評為菏澤市衛生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被菏澤市衛生局評為菏澤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服務品牌”,2013年被山東省衛生廳評為“群眾滿意醫療衛生機構”,2016年被國家衛計委評為“2015-2016年度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

魏登芹先後被評為“全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市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個人”、菏澤衛生系統“健康衛士”、菏澤市第三屆道德模範、“山東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健康山東”首屆健康大使、“全國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等。

基層行醫三十載,德醫雙馨為人民。面對榮譽,魏登芹不驕不躁,而是一如既往,務實求真,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獻著,力爭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