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級兩會接連開,民主黨派都在關注啥?

1月21日, 安徽、新疆政協會議開幕;1月22日, 北京、上海、江西、河南、湖南、廣西六省市(區)政協會議開幕, 安徽、新疆人大會議開幕;1月23日, 天津、內蒙古、甘肅、湖北、廣東、雲南、西藏七省市(區)政協會議開幕, 上海、江西、廣西人大會議開幕……

本周, 省級兩會密集召開。 很多讀者關注, 民主黨派省級組織和成員在地方兩會上有何建言?最關注哪些議題?就讓小編和您一起, 連線地方兩會——

北京:提案貼近民生熱點, 發揮界別特色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1月24日開幕, 新選出的700餘位市人大代表于1月23日上午到會場報到。 圖為北京新老代表報到握手, 交流履職打算

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月22日召開。 民革北京市委會提交的兩篇黨派提案分別關於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兩網融合”和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共用機制建立, 兩篇界別提案則聚焦“三農”問題這一民革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領域。

民建北京市委會的兩篇黨派提案涉及文創和新機場建設。 “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 應當在參政議政中發揮密切聯繫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 ” 民建北京市委會常務副主委任學良介紹說, 提案和大會發言涉及到經濟及相關問題, 充分發揮了界別特色。

致公黨北京市委會提交的提案和發言關注三大領域的重點問題:一是聚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 特別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二是聚焦北京市“四個中心”建設, 特別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是關注北京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上海:重點聚焦上海城市發展

1月22日起, 上海正式進入2018年“兩會時間”。 今年有關科創中心、自貿區建設等事關上海城市發展的話題,

成為上海各民主黨派的重點聚焦領域。

1月23日上午, 上海市人大十五屆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議

在上海提出建設“令人嚮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大背景下, 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會主委高小玫提出了“推動上海花文化發展”的構想。

今年兩會, 民革上海市委會將提交兩份與此相關的建言。

民革上海市委會副主委王慧敏領銜“花文化”課題組。 她表示, 結合上海2040全球人文之城的目標任務, 發揮花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雙重載體的功能, 系統謀劃上海城市花文化發展戰略, 正當其時;而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 協同推進上海城市花文化事業和花文化產業發展, 也適得其勢。

為加快推進上海從“人才高地”到“人才高峰”的戰略重點轉移, 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民盟上海市委會提出, 通過制定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啟動經費保障、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和配套服務、優化人才評價體系等來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此外, 防控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潛在金融風險等建議, 也都在今年上海各民主黨派的建言之列。

廣東:建言粵港澳大灣區多層次協同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 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互利合作。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列入2018年經濟工作重點。 在今年廣東省政協會議上, 多個民主黨派省委會就把目光聚焦到這一課題上, 所提提案建議涵蓋了司法、金融、教育、物流、生態等領域。

民革廣東省委會的兩份相關提案關注的是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引領大灣區發展。 民革省委會提出, 可以利用南沙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雙區”戰略疊加優勢,作為廣州市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橋頭堡,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民盟廣東省委會提交的26份提案中,就包括了構建大灣區多層次協同發展機制等3份提案。民盟省委會經濟委副主任袁義才表示,目前粵港澳合作仍處於規劃多、落地少的局面,建議借鑒國內外城市群合作的經驗,從協作地域、合作領域、行為主體等不同層面,構建起保障高效率流動的機制。

民進廣東省委會今年重點關注的是大灣區的教育問題。民進廣東省委會建議,要打造一流高校、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為大灣區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加快基礎教育學位供給和優質教育資源覆蓋。

“要把環境合作置於區域社會經濟合作發展平臺上,形成緩解有限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長期高速發展過程之間矛盾的有效手段,建設綠色低碳灣區。”致公廣東省委會提交提案,提出協商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管理體系、共同制定一個面向 2030 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生態環境總體建設規劃、共同協商設定分階段、分領域實施的生態環境目標等建議。

河南:提案心系百姓冷暖

1月22日下午,政協河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圖為出席會議的委員們聽取大會報告

1月22日下午,政協河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讓美麗鄉村既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又成為城鎮居民休閒養生的生態樂園;加快學校建設,持續增加醫務教育資源,為大班額“消腫”;改善慢行交通環境,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緩解城市道路擁堵難題;促進優質果蔬生產健康發展,有效破解“蒜你賤”、“豆你玩”、“薑你軍”現象……環境治理、教育、醫療、交通擁堵等民生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和熱議的焦點。

在民革河南省委會提交省政協大會的《關於加強電子商務行業監管,推動實體經濟平穩轉型的提案》等16件集體提案中,14件關注百姓冷暖,占近九成,充分折射出黨派提案炙熱的民生溫度。

安徽:建言“鄉村振興”

1月21日上午,政協安徽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合肥開幕

1月21日上午,政協安徽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合肥開幕。會上,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民革六安市委會主委王安義,民革安徽省農科院支部黨員龔傳勝代表民革界委員發言,分別圍繞“弘揚大包乾精神,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建言獻策。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層次低、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王安義提出,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的主線之一,仍是處理好土地利用關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他建議,建議,突出土地利用,推廣安徽省金寨縣、蒙城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一塊田”,大力進行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著力釋放土地等生產要素、市場資源的利用效能,同時保護好農村的溝塘渠壩,打造好金山銀山的美好生態。

湖南:傳統文化、“一帶一路”、“二孩”受關注

1月22日下午,政協湖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長沙開幕。

民進湖南省委會建議,加快研究制定湖南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2017年1月中辦國辦出臺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湖南應及時跟進,制定出臺配套的實施辦法。建立文化遺產保護資金多元投入機制。民進湖南省委會建議,推動市縣級政府落實好文物保護單位、非遺專案的專項保護經費、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補助資金。

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關於“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進一步促進湖南省中藥材生產的建議》。省委會建議制定湖南省中醫藥“一帶一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中藥材產業資訊網路系統,積極發展中藥材生產,做到合理佈局、科學種植、規範管理;明確主管部門,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發揮財政支農資金在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作用;扶持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好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工作,形成藥農和企業互惠互利的局面,同時提升中藥材生產技術,引導相關中藥企業轉型。

為讓“二孩”生得起養得好,農工黨岳陽市委會副主委練偉的提案建議第一條就是“政府兜底”。“政府應承擔發展嬰幼兒託管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將托幼服務納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及早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制定0-3歲托幼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教育、人社、民政和衛生等行政部門在 0-3 歲托幼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江西:聚焦產業脫貧 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1月22日上午,政協江西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南昌開幕。省政協委員夏麗雲代表民盟江西省委會做了題《多措並舉 發揮司法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的大會發言。

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給的重要產業,對於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關係重大。不少委員表示,蔬菜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就是符合江西實際的生產力建設,而且是當前脫貧攻堅最重要的生產力建設。

民進江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歐陽劍雄表示,“調研發現,農民都認為蔬菜產業是經濟作物中效益最好的產業,種蔬菜比種糧的效益,低的有2至3倍,一般地有10至20倍,高的有50倍以上。在蔬菜全產業鏈中,二產加三產的效益又是一般產業的2至2.5倍。”他建言,如果引進有經驗的網路平臺公司,以培育蔬菜全產業鏈體系為切入點,建設從生產到加工、倉儲、物流、分銷、配送進行綜合調配,從而實現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江西省農業深度融合,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整體規劃逐步取代城市蔬菜批發市場,擴大銷售半徑,進一步拉動江西省蔬菜產業的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大健康產業迎來了黃金爆發期。農工黨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林凱對江西從中醫藥大省向強省邁進充滿了信心,“尤其是江西具備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性基礎。全省醫療衛生機構3.8萬家,病床20.9萬張,生物醫藥主營業務收入1299億元。中藥材專業市場、中醫藥熱敏灸技術享譽全國,養老服務中心5300個,養老床位16萬張,康體旅遊逐漸普及,中醫藥健康旅遊、鄉村民宿度假等發展前景廣闊。”他認為應當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畫(2017-2020)》要求,“江西建設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設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鼓勵公立中醫院優先採購以基地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品,特別是建立“中藥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可以利用南沙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雙區”戰略疊加優勢,作為廣州市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橋頭堡,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民盟廣東省委會提交的26份提案中,就包括了構建大灣區多層次協同發展機制等3份提案。民盟省委會經濟委副主任袁義才表示,目前粵港澳合作仍處於規劃多、落地少的局面,建議借鑒國內外城市群合作的經驗,從協作地域、合作領域、行為主體等不同層面,構建起保障高效率流動的機制。

民進廣東省委會今年重點關注的是大灣區的教育問題。民進廣東省委會建議,要打造一流高校、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為大灣區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加快基礎教育學位供給和優質教育資源覆蓋。

“要把環境合作置於區域社會經濟合作發展平臺上,形成緩解有限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長期高速發展過程之間矛盾的有效手段,建設綠色低碳灣區。”致公廣東省委會提交提案,提出協商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管理體系、共同制定一個面向 2030 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生態環境總體建設規劃、共同協商設定分階段、分領域實施的生態環境目標等建議。

河南:提案心系百姓冷暖

1月22日下午,政協河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圖為出席會議的委員們聽取大會報告

1月22日下午,政協河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讓美麗鄉村既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又成為城鎮居民休閒養生的生態樂園;加快學校建設,持續增加醫務教育資源,為大班額“消腫”;改善慢行交通環境,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緩解城市道路擁堵難題;促進優質果蔬生產健康發展,有效破解“蒜你賤”、“豆你玩”、“薑你軍”現象……環境治理、教育、醫療、交通擁堵等民生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和熱議的焦點。

在民革河南省委會提交省政協大會的《關於加強電子商務行業監管,推動實體經濟平穩轉型的提案》等16件集體提案中,14件關注百姓冷暖,占近九成,充分折射出黨派提案炙熱的民生溫度。

安徽:建言“鄉村振興”

1月21日上午,政協安徽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合肥開幕

1月21日上午,政協安徽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合肥開幕。會上,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民革六安市委會主委王安義,民革安徽省農科院支部黨員龔傳勝代表民革界委員發言,分別圍繞“弘揚大包乾精神,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建言獻策。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層次低、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王安義提出,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的主線之一,仍是處理好土地利用關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他建議,建議,突出土地利用,推廣安徽省金寨縣、蒙城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一塊田”,大力進行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著力釋放土地等生產要素、市場資源的利用效能,同時保護好農村的溝塘渠壩,打造好金山銀山的美好生態。

湖南:傳統文化、“一帶一路”、“二孩”受關注

1月22日下午,政協湖南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長沙開幕。

民進湖南省委會建議,加快研究制定湖南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2017年1月中辦國辦出臺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湖南應及時跟進,制定出臺配套的實施辦法。建立文化遺產保護資金多元投入機制。民進湖南省委會建議,推動市縣級政府落實好文物保護單位、非遺專案的專項保護經費、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補助資金。

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關於“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進一步促進湖南省中藥材生產的建議》。省委會建議制定湖南省中醫藥“一帶一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中藥材產業資訊網路系統,積極發展中藥材生產,做到合理佈局、科學種植、規範管理;明確主管部門,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發揮財政支農資金在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作用;扶持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好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工作,形成藥農和企業互惠互利的局面,同時提升中藥材生產技術,引導相關中藥企業轉型。

為讓“二孩”生得起養得好,農工黨岳陽市委會副主委練偉的提案建議第一條就是“政府兜底”。“政府應承擔發展嬰幼兒託管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將托幼服務納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及早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制定0-3歲托幼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教育、人社、民政和衛生等行政部門在 0-3 歲托幼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江西:聚焦產業脫貧 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1月22日上午,政協江西省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南昌開幕。省政協委員夏麗雲代表民盟江西省委會做了題《多措並舉 發揮司法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的大會發言。

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給的重要產業,對於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關係重大。不少委員表示,蔬菜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就是符合江西實際的生產力建設,而且是當前脫貧攻堅最重要的生產力建設。

民進江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歐陽劍雄表示,“調研發現,農民都認為蔬菜產業是經濟作物中效益最好的產業,種蔬菜比種糧的效益,低的有2至3倍,一般地有10至20倍,高的有50倍以上。在蔬菜全產業鏈中,二產加三產的效益又是一般產業的2至2.5倍。”他建言,如果引進有經驗的網路平臺公司,以培育蔬菜全產業鏈體系為切入點,建設從生產到加工、倉儲、物流、分銷、配送進行綜合調配,從而實現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江西省農業深度融合,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整體規劃逐步取代城市蔬菜批發市場,擴大銷售半徑,進一步拉動江西省蔬菜產業的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大健康產業迎來了黃金爆發期。農工黨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林凱對江西從中醫藥大省向強省邁進充滿了信心,“尤其是江西具備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性基礎。全省醫療衛生機構3.8萬家,病床20.9萬張,生物醫藥主營業務收入1299億元。中藥材專業市場、中醫藥熱敏灸技術享譽全國,養老服務中心5300個,養老床位16萬張,康體旅遊逐漸普及,中醫藥健康旅遊、鄉村民宿度假等發展前景廣闊。”他認為應當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畫(2017-2020)》要求,“江西建設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設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鼓勵公立中醫院優先採購以基地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品,特別是建立“中藥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