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州文明家庭系列展示之一

俗話說, 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 在秦州區, 有這麼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群體, 她們通過各自的努力, 以不同的方式, 在自己清貧的生活中, 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大愛無言、婆媳和睦、家庭和美的家庭氛圍, 進而讓這種幸福、文明的家庭氛圍成為秦州區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種標籤, 成為眾人學習的榜樣和示範

大愛無私婆媳情深

——記秦州區天水郡街道皂郊路社區呂三娃家庭

(呂三娃在照顧兒媳)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是最複雜的。 可對於70多歲老人呂三娃和兒媳吳毓琴來說, 婆媳關係卻意味著8年來的生死相伴——兒媳身患類風濕8年, 癱瘓在床4年, 全靠婆婆無微不至地照顧, 才將兒媳從死神手裡搶回來。 如果說好兒媳照顧婆婆, 是一種孝心。 那麼好婆婆照顧兒媳, 就是出於無私的大愛。

來到呂三娃家時, 只見她如往常一樣正認真地為兒媳婦做按摩。

在吳毓琴看來, “婆婆就像我的親媽, 沒有她, 我都不知道自己會怎麼樣。 ”

吳毓琴今年44歲, 和丈夫自由戀愛結婚, 她關愛丈夫, 孝敬老人, 是左鄰右舍稱讚的好兒媳。 婚後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還算甜蜜幸福。 2007年年底, 她突然倒地不起,到醫院檢查被告知患有“類風濕”需要住院治療。 一家人得知這樣的消息後, 生活跌到了深谷, 這個原本幸福、平靜的小家庭一下子被攪亂了。

後來由於病情的加重, 吳毓琴出現全身僵直感, 行動不便, 而後便慢慢沒有知覺, 癱瘓在床, 生活完全由婆婆照顧。 從此, 婆婆呂三娃就更忙了, 她必須得每天六點起床, 給兒媳煮藥, 準備早餐, 親手將早餐一勺一勺地喂給兒媳吃。 癱瘓在床前期, 為避免生褥瘡, 婆婆呂三娃每隔一個小時就給她翻一次身,

做一個小時的全身按摩, 通過拉伸四肢, 防止兒媳因癱瘓而肌肉萎縮, 每天為她擦一次澡。 “說實話, 要是沒有婆婆的照顧, 我早就活不下去了,她就是我的親媽。 ”吳毓琴哭著說。

呂三娃如今也70多歲了。 她經常說:“不知道能把兒媳照顧到什麼時候, 不過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她。 ”老人肯定地說。 吳毓琴也深道自己很幸運, 遇到了這麼好的一個婆婆。 不知情的人都以為她們是一對親母女, 而不是婆婆和媳婦。

尊老愛幼家庭和美

——記秦州區石馬坪街道南一社區王彩花家庭

(左一為王彩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秦州區石馬坪街道南一社區工作人員王彩花,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 一走就是十幾年, 她用羸弱的肩膀撐起一個家, 既要務農活, 又要照顧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哥哥去世後, 她又挑起照料三個侄兒的重任, 還把妹妹的兩個殘疾孩子接到身邊讀書。 在丈夫眼裡, 她是好妻子;在公婆眼裡, 她是好兒媳;在親友眼裡,

她是好姐姐、好姑媽。

1989年, 20歲的王彩花與中學同學閆建書結了婚。 婚後兩年, 丈夫去了新疆打工, 那時第一個孩子才一歲。 公公患有哮喘, 婆婆也年逾六旬, 生活的重擔就這樣落在了她的肩上。 王彩花想, 公公婆婆拉扯兒女吃了一輩子苦, 照顧好老人, 使他們安享晚年是她當兒媳的責任。 為此, 她默默地攬過地裡的農活, 儘量讓老人不去操心動手。 常常, 白天在地裡幹完繁重的農活, 晚上回來還要為一家老少縫補拆洗, 但她從不抱怨。 兩位老人被她拾掇得利利索索, 村裡人見了常常羡慕地說:"你們是村裡穿得最新的老人。 "每每聽到這樣的誇讚, 兩位老人的心裡都甜滋滋的。

1990年的一天, 娘家突然傳來噩耗, 哥哥在務農時不慎農藥中毒撒手人寰。 緊緊相隔兩天,父親因為心情悲痛,在放牛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她趕到時人已經不行了,瞬間失去了兩位至親的人,王彩花悲痛欲絕。可看到留下的三個孤苦無依的孩子,王彩花抹幹眼淚,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了照顧三個侄子的責任;2006年,王彩花回家探親,看到妹妹兩個患有先天性聾啞症的孩子10歲了還未上學,她心酸不已,便將兩個外甥接到自己家中,通過聯繫,讓孩子上了市特殊教育學校。

王彩花以自己平凡而實際的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譜寫了巾幗女兒孝老愛親的動人樂章。

身體力行孝老愛親

——記秦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鄭麗珠家庭

(鄭麗珠全家福)

鄭麗珠是秦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基層幹部。“父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裡,更要落實在行動上。”這是鄭麗珠對家人常說的一句話。

鄭麗珠和父母住在一個社區,每天晚上,她都要陪父母吃過晚飯,收拾好屋子,打好洗腳水,鋪好床,將一杯熱騰騰的水放在床頭,才領著孩子回自己的家裡。

有一年,父親生病,在父親住院期間,她陪在病床前一夜又一夜未眠,為父親擦洗身體、按摩放鬆,洗臉洗腳、端湯餵飯、開導聊天、倒大小便,這些繁瑣而又必須做的日常護理工作,她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

“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需要延續和繼承,愛心、孝心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和品質。"鄭麗珠在自己孝老愛親的踐行中,也為傳承這種美德樹立了“尺規”。

盡孝盡責大愛無言

——記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董紅紅家庭

(董紅紅在照顧婆婆)

百善孝為先。

董紅紅,女,現年41歲,是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一名極其普通的婦女。在村裡她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兒媳,好母親。在丈夫去世十二年的時間裡。她毅然決然地擔起了整個家的重擔,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十多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

大多數人都認為婆媳關係是天底下最難處理的,尤其是董紅紅的丈夫去世十多年,然而她和婆婆的感情卻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婆婆一直視她如己出,沒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說給她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

就在今年,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需住院治療,她扔下工作在醫院照顧婆婆,幫婆婆擦身翻背、洗臉、洗腳、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住在一個病房的李大姐說:“大娘,您女兒真孝順啊,年紀輕輕卻什麼都願意做”。婆婆高興的說:"這是我兒媳婦"!老人家出院後,她在家裡繼續請假照顧婆婆。

生活的壓力讓她老得比同齡人都快,10多年間,她從來沒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愛傾注在了這個家,用瘦小的身軀築起了一個溫暖的港灣。身教勝於言教,在她的影響感染下,兒子十分尊重孝敬奶奶,無論吃什麼都先給長輩吃……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

傳承美德孝敬公婆

——記秦州區大城街道向陽社區孫淑英家庭

(孫淑英家庭)

孝親敬老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家住秦州區皇城路省149地質勘察隊家屬區的孫淑英就是一位有著這一美德的傳統女性,她數十年如一日侍奉生病的公公婆婆的事在社區裡傳為佳話。

1982年,孫淑英與在省149地質勘察隊工作的陳姓小夥子經過1年多的戀愛,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正當兩家歡歡喜喜地為二人籌備婚禮時,陳家卻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陳母睡覺時不小心跌下床,摔成半身不遂。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孫淑英堅定地選擇與男友一起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

婚後,孫淑英擔起了兒媳的責任,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給老人梳頭、餵飯、擦身、伺候大小便,八年如一日,直到1990年婆婆去世。

1998年10月份,一向健康的老公公突然發病住院,為防止老人被痰液堵住氣管,愛人小陳就用嘴幫老人吸痰;老人大便不通,孫淑英和愛人找來針管注入肥皂水幫老人通便。就這樣,經過了10個月的精心照料,原來臥床不起的老公公病情大有起色。如今,9年過去了,已96歲高齡的老人不但病情沒復發,而且身體一天天硬朗起來。為此,老人常常自豪地對左鄰右舍說:“我的這9年壽命,是兒子兒媳給我的。”

孫淑英對公公婆婆的的孝順贏得了丈夫的敬愛,夫妻異常恩愛;而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響了兒子。大學畢業的兒子在家孝敬長輩,在外彬彬有禮,人見人誇,這讓孫淑英感到很欣慰。

緊緊相隔兩天,父親因為心情悲痛,在放牛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她趕到時人已經不行了,瞬間失去了兩位至親的人,王彩花悲痛欲絕。可看到留下的三個孤苦無依的孩子,王彩花抹幹眼淚,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了照顧三個侄子的責任;2006年,王彩花回家探親,看到妹妹兩個患有先天性聾啞症的孩子10歲了還未上學,她心酸不已,便將兩個外甥接到自己家中,通過聯繫,讓孩子上了市特殊教育學校。

王彩花以自己平凡而實際的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譜寫了巾幗女兒孝老愛親的動人樂章。

身體力行孝老愛親

——記秦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鄭麗珠家庭

(鄭麗珠全家福)

鄭麗珠是秦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基層幹部。“父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裡,更要落實在行動上。”這是鄭麗珠對家人常說的一句話。

鄭麗珠和父母住在一個社區,每天晚上,她都要陪父母吃過晚飯,收拾好屋子,打好洗腳水,鋪好床,將一杯熱騰騰的水放在床頭,才領著孩子回自己的家裡。

有一年,父親生病,在父親住院期間,她陪在病床前一夜又一夜未眠,為父親擦洗身體、按摩放鬆,洗臉洗腳、端湯餵飯、開導聊天、倒大小便,這些繁瑣而又必須做的日常護理工作,她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

“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需要延續和繼承,愛心、孝心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和品質。"鄭麗珠在自己孝老愛親的踐行中,也為傳承這種美德樹立了“尺規”。

盡孝盡責大愛無言

——記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董紅紅家庭

(董紅紅在照顧婆婆)

百善孝為先。

董紅紅,女,現年41歲,是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一名極其普通的婦女。在村裡她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兒媳,好母親。在丈夫去世十二年的時間裡。她毅然決然地擔起了整個家的重擔,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十多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

大多數人都認為婆媳關係是天底下最難處理的,尤其是董紅紅的丈夫去世十多年,然而她和婆婆的感情卻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婆婆一直視她如己出,沒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說給她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

就在今年,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需住院治療,她扔下工作在醫院照顧婆婆,幫婆婆擦身翻背、洗臉、洗腳、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住在一個病房的李大姐說:“大娘,您女兒真孝順啊,年紀輕輕卻什麼都願意做”。婆婆高興的說:"這是我兒媳婦"!老人家出院後,她在家裡繼續請假照顧婆婆。

生活的壓力讓她老得比同齡人都快,10多年間,她從來沒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愛傾注在了這個家,用瘦小的身軀築起了一個溫暖的港灣。身教勝於言教,在她的影響感染下,兒子十分尊重孝敬奶奶,無論吃什麼都先給長輩吃……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

傳承美德孝敬公婆

——記秦州區大城街道向陽社區孫淑英家庭

(孫淑英家庭)

孝親敬老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家住秦州區皇城路省149地質勘察隊家屬區的孫淑英就是一位有著這一美德的傳統女性,她數十年如一日侍奉生病的公公婆婆的事在社區裡傳為佳話。

1982年,孫淑英與在省149地質勘察隊工作的陳姓小夥子經過1年多的戀愛,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正當兩家歡歡喜喜地為二人籌備婚禮時,陳家卻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陳母睡覺時不小心跌下床,摔成半身不遂。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孫淑英堅定地選擇與男友一起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

婚後,孫淑英擔起了兒媳的責任,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給老人梳頭、餵飯、擦身、伺候大小便,八年如一日,直到1990年婆婆去世。

1998年10月份,一向健康的老公公突然發病住院,為防止老人被痰液堵住氣管,愛人小陳就用嘴幫老人吸痰;老人大便不通,孫淑英和愛人找來針管注入肥皂水幫老人通便。就這樣,經過了10個月的精心照料,原來臥床不起的老公公病情大有起色。如今,9年過去了,已96歲高齡的老人不但病情沒復發,而且身體一天天硬朗起來。為此,老人常常自豪地對左鄰右舍說:“我的這9年壽命,是兒子兒媳給我的。”

孫淑英對公公婆婆的的孝順贏得了丈夫的敬愛,夫妻異常恩愛;而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響了兒子。大學畢業的兒子在家孝敬長輩,在外彬彬有禮,人見人誇,這讓孫淑英感到很欣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