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個貧困縣,20年前改了個名字,從此享譽世界每年千萬人到此旅遊

從中國古代歷史發展來看, 對於地區的開發, 有句話是“要想富, 先修路”, 現代發展更是如此。 但是對於一些偏遠邊疆縣城地區來說, 先修路也沒啥用, 最直接的還是改名字。 最典型的就是下面這個小縣城, 原本是一個窮困潦倒, 很窮很窮的縣城, 但是20年前改了個名字, 現在享譽世界, 每年1000多萬人到這裡旅遊, 徹底改變了命運。

這個縣城就是為於西藏、四川、雲南交界的中甸縣, 這個縣藏語稱“建塘”, 境內住著納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 意思是“酋長住地”, 據說是當年藏王兒子的封地。 這個地方位於橫斷山脈, 境內都是大雪山, 沒有任何經濟作物, 從秦漢開始就是我國的西南邊陲, 窮困之地。

當地的少數民族主要以伐木飼養犛犏牛為生, 窮困潦倒。 即使到了改革開放後, 也是一個扶貧的重點地區。 飼養犛犏牛成為支柱產業, 而且中甸縣除了一望無際的雪山, 高原風光, 幾乎是一片淒涼, 連居住在此的人都逐步搬了出去, 可謂窮到了極點。 而最後沒辦法了, 當時的中甸縣領導, 想發展旅遊業, 因為90年代旅遊業如火如荼。

而中甸縣又是一個自然風光很多的縣城, 除了旅遊業恐怕也發展不了其他的產業了。 但是中甸縣又是一個名不見經傳, 沒有任何名氣的小縣城, 即使有很好的自然風光, 也沒辦法推廣。 最後經過仔細的研究, 縣裡的領導想到了享譽世界的電影“香格里拉”, 改編自1933年英國人寫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 裡面描繪了一個安靜祥和的世外桃源,

叫做香格里拉, 曾享譽世界, 知名度非常高。

於是, 當機立斷, 中甸縣就叫香格里拉縣。 1996年, 中甸縣政府召開了一個國際發佈會, 宣佈香格里拉被找到了, 就是雲南的中甸縣, 並且國務院快速審批, 中甸縣改名為香格里拉縣。 這個名字開始進入全球視野,

多少人慕名前來, 看看這人間寧靜的世外桃源。

這樣一來原本貧困的中甸縣, 成了遊客聚集的香格里拉。 現在, 每年來香格里拉旅遊的海內外遊客達到1500萬人, 為全縣創造了豐厚的收益,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甸縣成了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 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有時候這個名字是多麼的重要。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有時候這個名字是多麼的重要。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